2011广州行

      陈贤庆

  广州是南国大都市,虽是我的故乡,但自从1968年11月初,我的户籍被一笔勾销之后,故乡便成了异乡。数十年中,只因探亲访友,才会时而踏足其地。2011年间,我因故多次到广州。究其原因,也是交通进一步方便了。

                                    (一)

  最令人可喜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广珠城轨,终于在2011年1月7日那天正式通车了。城轨中山北站,离我的住处不远,这是更令我高兴的事。在广珠城轨正式通车那天,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组织100人的读者团首试,我亦被邀。我们先到报社,坐专车到北站,然后,等待坐首列从珠海北开过来的动车。候车时,中山日报以及电视台的记者还采访了我。我简单回顾自己过去往返中山与广州的艰辛,期待动车的舒适与快速。终于,9点多钟,坐上了动车。动车呼啸往广州方向开去。我不仅在南京上海等地坐过动车,还在上海坐过磁悬浮列车,所以,上了广珠城轨,并不会感到处处新鲜。只不过,这是首次出现在中山大地的动车,以后去广州,或去珠海,都会方便快捷多了,能不兴奋?

 40分钟,动车到达广州南站。稍作休息,我们又坐上回程的动车,同样40分钟左右,回到中山北站。事后,我的形象上了电视,我的采访上了报纸。当晚,我写了一首题为《初试城轨》的五律,记其事:“五年城轨梦,今日一朝圆。呼啸经村镇,飞驰过野川。方别中山北,即逢猎德边。岭南饶富地,锦上再花添。 

                                 (二)

 2月13日,我又到广州去。

    早上8点钟起床。下楼取回今天的中山日报,见文化版刊登了我的文章《中山这群爱乐人》。今天上午,诗友老胡发起,约了八位诗友到紫马岭公园欣赏李花。上午10点钟,老胡来我家接我,直接到一处叫芝山庄园的饭庄,其余六位诗友已到。大家一边吃火锅,一边聊天。12点钟后,分三辆小车驱车到紫马岭公园,见公园内的李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原来以为是桃花),白茫茫一片,煞是好看。大家冒着微雨,边欣赏边聊天边吟哦。其后,还登上揽胜阁,但阁内没有开放。离开公园,老胡送我回家,已是2点多钟。

      昨天已接老同学电话,说场友秀娟从美国回来探亲访友,请大家吃饭。秀娟是当年我们下乡的雷州半岛农场的职工女儿,漂亮可爱,我们叫她“小凤凰”,后来嫁给一位广州知青岑君;后来一起回到广州工作;再后来移居美国。这次她回国探亲,要与当年的场友见见面。

     回家后稍作准备,坐出租车到城轨中山北站,原准备买411分的车票,结果满座,只能买到431分的车票。半小时到广州南站,再坐半小时地铁2号线到公园前。时间还早,于是,漫步到中山四路的东兴顺酒家,正好6点钟。在酒家里,见到了秀娟以及众多的农场老友。大家谈笑甚欢。8点钟后,离开酒家,沿着中山路步行到东山口,再坐地铁到大哥家。是夜,宿于大哥家。

 能够在4点多钟离开家,6点钟即感到中山四路,实在也得益于广珠城轨啊。事后,有广州会故友一诗记其事当年落难到农场,巧遇雷州小凤凰。四十光阴如水逝,东兴顺内泪盈眶。

                                (三)

  2月15日,到广州。友人何老师的女儿小麦报考国税局公务员,通过了笔试,为迎接面试,到广州参加一个培训班。我熟悉广州情况,到广州帮忙。中午,途径城隍庙,进内参观。年轻时住在广州,常听说城隍庙,其实离我家也不远,从越华路进入旧仓巷,行尽此小巷,就到城隍庙。不过,我记忆之中,城隍庙已被占为他用,大概成了什么工场。那时提倡破除迷信,城隍有何用?想不到,四十年后,城隍庙经重新修葺,以全新形象对市民开放。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据历史记载,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原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了一条长达280米的大街,城隍庙也拆剩大殿和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对市民开放。2010年10月31起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城隍庙能够重新修葺开放,是一件好事,广州民众多了个去处,外地游客多了个可参观的景点,尤其是承传历史文化方面,更是意义非凡。事后,我有《游广州城隍庙》一诗记之:“当年日日身旁过,文物全然变厂房。盛世神灵终奉起,眼前殿阁现辉煌。

    是夜,与何老师同行广州荔湾区芳村街头。广州的芳村地区,过去也是我熟悉的。因往返中山与广州,常要经过芳村。但是,如今的芳村,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夜间,当我们出了地铁站,到处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早已不辨东西。有《夜行芳村街头》一诗:“身离地铁辨西东,难觅芳村旧日容。漫步街头多感叹,惶然一位外来翁。

                                       (四)

    2月27日下午去广州。今天小麦要面试。还是到城轨中山北站,坐动车到广州,半小时到广州南站。再坐了一小时地铁,才到了天河,会见了友人及小麦。小麦已面试完毕,但不知结果,要到晚上才通知。为舒缓她们,包括我的紧张心情,傍晚,与何老师母女到海心沙公园走走。后到附近一家日本餐厅吃晚饭,晚饭后,还未有消息,于是,坐出租车到大沙头,再坐船珠江夜游。

    就在去年,广州亚运期间,珠江夜游我已尝试过两次,这次,是春夜,薄雾迷蒙,也另有特色,广州的夜景更美。照例,我也写一诗记其事。《珠江再夜游:“羊城春气暖,再坐夜游船。两岸霓虹美,一河景物妍。长桥连大厦,高塔耀澄天。尽享江风醉,情怀入赋篇。事实上,诗的最后两句是不准确的。就在我们游船之时,负责面试的官员打来电话,说小麦未能入围。这是一个残酷的结果,大家都疼在心中。实际最后两句,应该是“未享江风醉,舟中泪涟涟”只不过如此写来,别人不知所云。

                                    (五)

    5月4日到6日,都在广州活动。

    五月4日为周三。阴天。较凉快。上午,带上一些书,坐951分的城轨到广州。先到大哥家。和大哥交谈。中午在大哥家吃饭。下午,与文友吴宝祥君和周善恒君约好,在芳村见面。二君是我当年在雷州半岛当知青时交下的海南知青文友。与二君已几年没有见面交流了。我带上送他们的书,坐地铁到芳村,先见到吴君。我们在一家茶餐厅聊天,后周君也到。继续聊天,直到吃晚饭。

    晚饭后,7点钟,坐地铁回家。回家后,带上书,坐出租车到住在天河的以前的大嫂家,探望她。世莲大嫂于1949年嫁给大哥,到1958年与大哥离婚。离婚的原因,是大哥在云南,无端被划成“右派”,被劳动改造。我和妹妹都仍记得大嫂的好处。到了她家,她女儿王女士在楼下接我。我已多年没有探望她了。她今年已80岁,耳聋,但精神还好和女儿住在一起。9点半钟,离开她家,坐地铁回家。与大哥聊天到11点半钟,再休息。

    此日的活动,有两诗记载。 

    《与吴、周二文友聚会广州芳村》数载无联络,芳村此日邀。吴君仍好学,周子尚奔劳。论世思维健,谈文气宇豪。黄昏乘地铁,一去路迢迢。

    《探访世莲大嫂》:“耳聋神尚好,八十未单孤。此夜相逢喜,追怀有泪珠。

      五月5日为周四。阴天。凉快。上午,8点钟起床。大哥与朋友饮茶去。我在大哥家看报纸。9点半钟,到广州火车站,接从武汉来的网友文女士。文女士50来岁,已退休,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位女士。她们主要到珠海、香港旅游,顺便在广州也玩半天,她们也没有到过广州,知道我在,请我作导游。1点半钟接到她们,带她们到离大哥家不远的一家7天连锁店住下。到外面吃午饭。午饭后,或坐地铁或坐出租车,带她们到烈士陵园、番禺学宫、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荔湾涌,在附近食街吃晚饭,再到海心沙看夜景。8点半钟后,回旅店。我回大哥家,看看报纸,再休息。

      五月6日为周五。阴天。较热。上午,坐出租车与两位友人一起吃早餐。早餐后,送她们到省客运站,坐车到珠海。送罢客人,之后,我再回大哥家,带上物件,坐出租车到东站客运站,接到小麦。两月前,小麦报考国税局公务员失败,她再报考地税局公务员,结果,仍通过笔试。好样的孩子!我与她坐出租车到沙太路的天鸿宾馆,全省地税公务员笔试通过的人,今天在那里上交资料,验证身份。办完事后,再坐车回东站客运站,买了车票,再到附近的餐厅吃午饭。1210分,我们坐车回中山。

此两天的事,也有诗记载。《接待武汉友人》:“武汉南来粤,羊城雨雾浓。游园行古庙,品食沐江风。忆旧时哀叹,谈今少倦容。朝离珠海去,何日再相逢?”

                                   (六)

    8月18日,陪友人到广州,作半日之游。依然是坐城轨。到了广州,已是中午。午饭后,再游览。虽然只有半日时间,但也去了不少地方。最先去的,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老实说,这博物馆,已建成多年,我也没有进去过。参观之后,觉得还不错,值得一去。第二站时越秀山,从解放路的入口进去,经过北秀湖、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下到三元宫。这三元宫,我是小时候跟随母亲进去过,此后五十年间,也没有进入过了。途径中山纪念堂,再步行到越华路小东营,那小巷的16号,是我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前居住的地方,1970年回家探亲时,父母仍住在那里。但是,剩下5号,那是文物,是当年黄花岗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其余的房子,包括我住过的16号,已经被拆除,建了一个小小的辛亥纪念公园,内中立有孙中山、黄兴、赵声等民主革命家的半身雕塑。

    广州半日游,得七绝六首。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越王沉睡二千年,难料今朝见朗天。首度登临惭愧甚,陶瓷玉石细观研。

越秀山:越秀游山暑气消,湖中有艇正漂摇。不知踏入韩朝地,水榭歌台景物娇。

镇海楼:越秀之巅楼五层,满眼风光竟陌生。回首当年驰骋处,足球场已色颜增。

三元宫:少时犹记庙嚣喧,祈福消灾看众元。五十余年今再访,也燃香火表吾尊。

中山纪念堂:草坪石凳觉情真,伴我孩童度晚晨。依旧孙公昂首立,鲜花灿烂慰先人。

越华路小东营:旧居何处可寻求?唯见公园暮色幽。忆故行吟多感叹,百年辛亥我重游。

                                  (七)

    10月25日,与友人到广州。因她没有到过黄花岗公园,而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觉得也应去缅怀一下先烈,于是,趁在广州,专程到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自小已经耳闻。1965年,我们的学校搬到北郊瘦狗岭,于是往返市区和学校,都要经过先烈路,都要经过黄花岗。进入黄花岗的次数难以计算了。但是,在辛亥百年,专程来拜祭缅怀,意义非凡。

    进入黄花岗,发觉游人不少,但专门拜祭缅怀的很少,人们在休闲、娱乐、拉琴、唱歌、跳舞……我想,当年先烈奋斗牺牲,为的就是国民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国家没有战乱,消除贫困,繁荣进步,就可慰藉死难的先烈。

    此游,有《巫山一段云·辛亥秋日与友人同游黄花岗》一词:“径曲闻莺啭,花黄引蝶逢,百年辛亥好秋风,敬谒两心同。    细读碑前字,长观墓道松。弹琴唱戏小亭中,民众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