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怀旧半日游

        陈贤庆

    2014年11月间,同学、农友慧斌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21日晚,在广州中山四路海宝酒家宴请农友,我需参加,适逢中山一友人想到广州买一样民族乐器,需我帮忙挑选,于是,那天便早上坐城轨动车到广州。再坐地铁到海珠广场站下车,因已到中午,便在一家饭店吃午饭。

    午饭后,步行到大新路。大新路聚集了多家乐器铺,不用很多功夫,便将乐器买下了。还有半天时间,我们干什么好呢?友人本是广州人,上山下乡后落户中山,儿童少年时代家庭生活动荡,她在广州住过几处地方,附近就有两处,她想趁此机会,到故居看看。有此想法,我很赞同,也引发我的怀旧之情,想如果时间允许,我也回旧宅一行。

    第一站,我们去海珠路。友人曾在海珠路某号住过,但是,我们走了很大一段路,全部是新建的楼房,过去低矮的楼房全部不见了,毕竟60年过去了,她都不认得,可见时过境迁,旧宅不复存在了。怀着怀旧的心情,我们又踏上第二个旧址。我们坐出租车到了大南路。在大南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她找到自己的旧宅。那楼有三四层高,楼下是买火车票的。五六十年代,广州市内的火车票代售点不多,大南路的代售点就很有名,她就曾在楼上住过。幸运的是,那楼房依旧在,格局稍有变化而已,不过,楼梯处有铁栅锁着,并无法上去。在那楼的对面,文革前曾发生了一场大火,上了年纪的广州人都会记忆犹新的。

    友人“寻根怀旧”之后,便轮到我了。我们坐了几站公交车,到了仓边路下车,再步行到越华路,找到小东营那小巷。几年前,我也和另一友人来过,但没有这次这么悠闲地观赏和拍照。小东营是一条出名的巷子,皆因5号那房子,在100年前的1911年,曾做过广州黄花岗起义的指挥部,如今成了文物和博物馆被保留,不被保留的,则是在它附近的一片低矮的楼房,包括我所住过的16号。后来,那一片房子都被拆除,而在原址建了一个简易的辛亥纪念公园。公园内,有一座以辛亥革命党人为主的雕塑。我所住过的旧宅虽然不在了,但能保存5号,并建纪念公园,我还是很赞同的。

    就在我们流连拍照,准备离开时,忽听到附近有熟悉的粤曲声。循声而去,得知粤曲声来自附近锦荣街的社区活动中心。该社区活动中心在小东营尽头对着锦荣街处,50年前我在小东营居住时,已经有了那社区活动中心,当然那时并不叫这名称,大概是居委会之类。我们走到大门,便见有一海报,告知街坊,下午有粤曲听。进去后,在一偏厅,便是乐社所在,有若干听众,有三、四位乐师和掌板师傅,唱家粉墨登场,正在唱《南唐残梦》。我们饶有兴趣地坐下欣赏,有人送上茶水。听了两曲,时间关系,我们只得离开。

    沿着锦荣街,我们来到了广中路小学。这是我读小学的学校,如今已有改变,原来的教学楼现在似乎变成了宿舍;以前的小足球场上,已建了教学楼,不见了运动场了。附近有托管机构,托管那些放了学不敢独自回家的小学生。在学校门口拍了几张相片后,我们离开。

    沿着正南路,走到广仁路,转入广卫路,再转到广大路,在那里买了几件便宜的衣服。最后到中山四路与老同学、农友聚会……

    这次广州半日怀旧之旅,有两首小诗记载: 

   广州旧宅游:越华旧宅再重游,只见公园不见楼。乐社喜闻丝竹响,翁婆粉墨唱南讴。

   与同学、农友慧斌等聚会:曾是农场友,移居到澳洲。相逢当此夜,共忆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