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晓港公园及广州大剧院
陈贤庆
(一)
1月31日,周六。早上,与友人坐大巴到广州。在赤岗下车后,再坐8号线地铁4站,到达晓港公园。
晓港公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广州生活时,珠江之南岸是绝少去的,也没有去过晓港公园,原因是,那公园于1958年筹建,1975年才建成开放,因园内有古迹小港桥,取谐音而名。晓港公园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湖面积为4.7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3.77公顷,园内有人工湖和优美雅致的亭、台、廊、榭等,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晓港公园又是广州种植观赏竹最多的公园,因园内遍植形态各异的翠竹,故晓港公园又有“竹子公园”之称。
入得园内,但见游人众多,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有人在散步,有人在耍太极,有人在踢毽子,……有一群妇女在树阴下,手拿简易的麦克风,对着一本歌书在唱歌,伴奏的,是一位老者所拉的胡琴;往前走不远,有几位男女对着一部小型的DV机在唱粤曲,我能听出是在唱《七月七日长生殿》;烧烤场内,满是嬉戏吃食的青少年;……这些,都不是我们关注的。我们的目的地,是烧烤场附近湖边的一座亭子,亭子外有水榭。这地方有什么特别吗?还真有!这里聚集了一群听众,听什么?在听一群铜管乐演奏者演奏的音乐。这群演奏者和我们有关系吗?还真有!
这群演奏者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男有女,十余人,每人手捧着或萨克斯风,或长号短号,或拉管,或坐着或站立,或对着乐谱或闭目吹奏,水榭上有一妇女在敲击爵士鼓。亭子中间,有一架电子琴,弹琴者,是一位60岁出头的男人,他兼任这支铜管乐队的指挥。这位乐队指挥李卓森先生,年轻时在中山县的坦洲当知青,是我们的朋友,他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广州,特意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活动。
卓森看到我们三位朋友到来,邀请我们坐在水榭后,他又忙于去指挥演奏。随即,住广州的吕同学也赶到,与我们一起坐下欣赏。我听到,他们演奏的,都不是什么高深复杂的乐曲,而是一些大众熟悉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红河谷》等,也包括一些“红歌”,如《见到你们格外亲》等。当卓森与我们照相,说是当年的知青农友时,乐手们即兴吹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曲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有《波兰圆舞曲》,以及张学友的歌曲《情网》等。这群健康快乐的老年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的风采,以及他们演奏出来的音乐,构成了晓港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国内的城市公园中,唱歌跳舞拉琴唱曲的老者不乏其人,我自己就曾用小提琴常在逸仙湖公园或中山公园为歌者伴奏,但聚集着一群铜管乐爱好者在一起演奏,这情景肯定不多。四周围观聆听的游客,也包括我们,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将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看到卓森,几年前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如今意气风发,在弹琴指挥,我们更为他高兴,也感觉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必要。
11点钟,他们的活动结束,收拾乐器及爵士鼓,有的回家,有的去聚餐。卓森带我们,到附近的凤厨酒家吃午饭。刘同学也从香港过来,赶上饭局。邻桌的,便是十位卓森的乐友。席间,我了解到,这支乐队的成员,都是或退休或下岗的市民,有的学了几年,有的仅学了一年。开始时,彼此各自为吹,一年前,在卓森的组织下,大家统一起来,每周二、四、六、日活动,练习和吹奏相同的曲目。虽以齐奏为主,但也设计一些简单的分部,大家的水平日渐提高,当然精神更愉快,身体更健康。刘同学还为他们那桌饭菜一起结了账,让他们也高兴,卓森也面子增光。
这个上午,我在晓港公园之所见,还是很有感触和收获的,有《游览晓港公园兼欣赏市民铜管乐演奏》一首记其事:“何处传来铜管乐?湖滨老者十余君。民谣小调连番奏,娱众还兼养自身。”
(二)
下午休息,准备晚上到广州大剧院,观看美国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说来惭愧,广州常去,但广州大剧院没有进去过。这次,友人的女儿获得越秀地产公司的赠票,使我也有幸登临那高雅的艺术殿堂。
傍晚时分,转了两躺地铁,到了珠江新城。时已近7点钟,华灯初上,要想认真参观广州大剧院,已不可能,只能看个大略。
如今中国的大城市,都争当“高雅”,一般都建有“大剧院”,2008年4月到北京,参观过外形如像面包又像飞碟的国家大剧院。而广州大剧院也曾在她身边经过多次,但都没有认真观察。原来,广州大剧院还真有名堂:广州大剧院由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英籍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奇特的外形充满奇思妙想。全球顶级声学大师哈罗德•马歇尔博士,为广州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声学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其传递出近乎完美的视听效果,获得全球建筑界及艺术家的极高评价,为中国夺得无数殊荣。
我们在外围的水池(或者叫“湖”)边走走,拍照,但灯光昏暗,效果不好。进场后,在A区的池座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不知为什么,场内没有开冷气,热得要命,急忙脱下外套。还不行,即脱下毛衣,只穿一件衬衣。似乎还不行,还要将衣袖挽起……
今晚演出的,是美国百老汇的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何谓“音乐剧”?和“歌剧”有何区别?原来,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今晚能亲临广州大剧院观看音乐剧,也算开了眼界了。
《音乐之声》里的歌曲也曾听过,但故事情节真的不了解,此番看下来才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演一位修道院出身的家庭女教师,如何通过音乐引导一位上校军官的七位儿女,最终也感化了因丧妻而变得消沉刻板的上校、并与上校结为夫妻的故事,充满了温馨欢乐和谐趣。没有想到的是,故事的背景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期,既有德国纳粹统治的内容,但无恐怖残酷之感。至于演员的表演,那是没得说的。全场演出150分钟,场内的观众,除了有大人,还有不少小孩,但是,没有任何噪音,这除了说明观众的文明程度以及欣赏能力高,也证明该剧艺术感染力之强。
从大剧院出来,已近10点半钟,但见珠江新城以及花城广场一带的高楼,尤其广州塔仍灯光璀璨,但四周人烟稀少,我们没有拦到出租车,只有坐一程地铁,再转坐出租车回家。
有《参观广州大剧院及观看音乐剧-音乐之声》一诗记载:“剧院高阶未踏登,今宵观赏乐之声。高歌谢幕吾犹醉,午夜街衢眺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