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TC印象

                             陈贤芳

悠悠岁月,回首自己四十三年的工作经历,无论在海南岛兵团还是黑龙江农场,或是上海牛奶公司,因为工作需要,调动了很多单位,而每个单位(包括所属)的工作起止时间都没有超过六年,但是我在SQTC一干就是十二年,先后共事的老师(含兼职)有100多位,其中的一些人和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写一写。

                        SQTC主任——王金德

王金德现任上海市质量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质量科学研究院副教授、SQTC主任、国家质量工程师专家委员、全国六西格玛推委会专家委员等。无疑,他具有多年从事企业管理、教育培训的经验,撰写出版过很多专业著作以及发表论文,是协会上下公认的“一支笔”。

他是20031月正式调入SQTC担任主任的。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近十年,最明显的一个体会,就是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心理的工作氛围。王主任很少“摆架子”,在布置任务时,常常是在很随和、很融合的气氛中进行,好比是在朋友般的聊天中就把复杂的工作布置完了,我们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任务,并努力去完成。在我看来,作为一位领导,这既是他的个人风格,也是一种境界。

王主任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他接收了很多人,也放走了一些人,其中有他培养多年的青年人。十年来,SQTC接纳安排了不少协会其他部门的教职员工,有些老师在别的部门难以发挥专长,调到SQTC后,王主任用人之长,往往委以重任,开拓新课程,编写新教材,指派这些老师上新课,他们的能力便发挥出来了。记得多年以前,我向王主任推荐了讲“生产运作管理类”的陶天福老师(黑龙江下乡时知青战友),他看了陶的简历后,没有安排试讲就批准他授课了(是“5S现场管理”这门课),我当时很吃惊王主任的“大胆用人”,问过他“何以这么有把握?”他说:“陶老师在黑龙江农场当干部十余年,回沪后在华师大上大学,又在上海三钢担任高管十几年,这样的老师正是我们需要的。”事实证明,陶老师讲课真不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这么多年一直受到来自企业领导和学员的好评,有几门课始终由他担任主讲,延续至今。

王主任作为教授、专家,吸引了很多学员要听他的课,对此,我在招生工作中深有体会,远的不说,就说一件自己身边亲眼所见。我的儿子儿媳裴小川、陈联云均是质科院2005年首届工业工程硕士班的学员,2006年冬天,裴小川在安徽参加单位公司年会,是很重要的一个会议,为了要听王主任当晚的一堂六西格玛绿带的课,他好不容易请了假,算准时间乘飞机赶回上海,没想到在赶往学校的途中,他收到陈联云“王金德老师今晚的课改期”的消息,顿时……为这事,他心里很不痛快,但几天后,终于听了王主任这堂课,他还是由衷的评价讲得好,终于弄清楚了六西格玛概述、界定、测量、分析以及改进、控制和管理,感到这些专业知识对于提高自己的各方面很有帮助。

王主任唱歌唱得好,协会每次组织文艺汇演,我们培训中心的大合唱总是先拔头筹,也奇怪,他不大参加排练,但登台演出后,总是成了主要演员。这些年他“指定”我好多次担任合唱指挥,一首《长江之歌》大大抒发了老师们的爱国情怀;好几届教师节,他授意我组织老师们唱卡拉OK,一首《朋友》他唱的很精准,是他的保留节目……总之,他是一位开明、睿智、充满活力的领导,作为我,在SQTC安心工作了十二年,也就不奇怪了。

也有人评价王主任“心太好,心太软”,对他略有微词。比如前面第一段提到他积极营造工作宽松氛围,一般被认为只能对自觉的员工而言,相反,对自觉性不高的人,则导致工作任务松散,节奏缓慢,约束力不强,效率不高。这当然是见仁见智了。

                     管理者代表——虞立箴

虞立箴老师是一位高级工程师、SQTC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审核员培训教师及国家面试考官。

记得2000312日我第一天报到时,孙志荣部长领我见虞老师,我一眼看见她的办公桌旁边的窗台上,摆放着上海经委授以SQTC为先进集体荣誉的金色奖牌,这无疑与虞老师的出色领导密不可分。

虞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做事争上游、争最好。来协会之前,她一直从事科研、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她获得过很多的荣誉称号。最有意义之一,是19934月,虞老师在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国企四大金刚之一)担任全质办主任时,该厂取得了国内首家国家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有了这张证书,上海汽轮机厂冲破出口阻力,当年上半年就获得国外订单近3亿美元,我国大型发电设备机组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与虞老师熟悉后我了解到,她年轻时就读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名校)、上海工业大学,几十年来,发表并出版过几十篇各类论文、主持过国内很多著名企业的认证。她的“治学精神”很严谨,即使身为专家,她每次上公开课前总是认真备课,事先没有充分备课的内训班她是不会去上课的。多年前,有一次我起草一份“通知”,上交后虞老师反复修改了不止四、五稿,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感动之余,我特意留下了那些底稿,鞭策自己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又有,好几次学员缺课,虞老师找到我,让我安排他们今后给予补课,体现了她对学员的高度负责。

工作以外,虞老师还是一个很有情趣、生活质量很高的人。前几年她搬新家时,邀请我们SQTC全体老师到她家做客,真没想到,平时工作如此忙碌的虞老师,在她的策划下,新居装修很有风格,室内外种满多种美丽的花草树木,墙上挂着名画字幅,好儒雅温馨啊!更想不到,她和老伴精心制作请我们吃了一道甜点,大家都赞不绝口,尤其我至今不明白里面是什么配方?虞老师还喜欢摄影,她的作品在协会举办的摄影展中获得前三名,透过那些作品——大小动物神态、自然风光等,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是如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曾经在一个正规的场合,虞老师对我有一个评价:“大度”,我感到很荣幸;我也不仿评价她:“心急”,年龄奔70的虞老师,性子比年青人都急,有时会令人不适应不习惯,但这恰恰就是女强人的个性。

                       原培训部长——孙志荣

孙志荣(已退休),此前一直担任SQTC培训部长、工程师,200710月正式退休。孙部长与我应同属“老三届”,1968年我们上山下乡之时,他参军成为空军航校的一员,复员后在上海手表厂工作了二十年,先后担任安全环保科科长、全质办主任,1993年调入上海市质量协会任办公室主任。

  孙部长是我到SQTC的第一位培训部领导,刚来时我对“协会”一点不了解,他很认真、系统、耐心的给我介绍各方面情况,解答各种问题,我注意到,几乎每个新进的员工,孙部长都这样以礼相待,大家都公认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我报到第一天,孙部长分配我跟随杨少敏老师实习做班主任,他也言传身教,使我很快掌握了要领,从而独立担当。2001年首次质量工程师考试培训,王志陵老师和我协助配合他开展工作,第一年报名培训有2560人,工作日、双休日、晚上都有培训班,孙部长安排的有条不紊,有什么难题到他手里都能很快得到解决。

 孙部长当过兵,具有军人的作风和特点,做事雷厉风行,急学员所急,急企业所急。那时SQTC办班资质没有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领导指示要开拓扩项,孙部长当即组织一个专人小组,主编内审,外审的教材,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2004年春天,我所熟悉的某上海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遭遇“质量壁垒”,需要“ISO9000质量证书”,为了不影响生产,公司领导给孙部长打了电话,他马上为企业帮助联系咨询老师、审核老师,同样用较短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所有程序,20047月领到了证书,有了这张证书,公司产品迅速打入了国际市场,孙部长受到企业的称赞。

孙部长为人正直,在工作中勇于挑重担也勇于担当责任,发生问题总是主动承担领导责任,从不推诿。200410月协会从泰安路74号搬到武夷路258号,他看到2号楼大楼顶层空间很大,便叫木工打了一排架子,以便放置教材等,钉好以后,他带领我们把泰安路运过来的书籍资料搬放上去,辛苦可想而知,结果有关领导考察后不但否定这个方案,还追问谁出的主意?孙部长毫不掩饰全部承担下来,坦坦荡荡的个性充分表露。其实很多时候,即使不是孙部长的“错”,他也会主动站出来揽责任,功劳记在下面员工身上,“有问题”由他在上面顶着,这样我们就敢放心大胆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

孙部长坦荡的个性往往使他有时候“吃亏”,他不大在乎;也有人认为他“太直率”,我想,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

                         资深老教师——周孔祥

周孔祥(已退休),1957年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俄语系毕业,退休前是质量体系审核员培训教员、高级审核员、验证审核员。他今年75岁,70岁仍在授课。

2005年教师节,唐晓芬院长亲自给8SQTC的老教师颁发了“质量教育荣誉奖”,以表彰他们对推进质量教育作出的贡献。周孔祥老师是其中一位。不像其他老师——同时具有多个体系的讲课资格,周老师只钻研质量体系,他评价自己是“质量体系专业户”,实际上,他是我们国内认证行业讲课老师元老之一。20034月曾有一份调查統计,他撰写过十几篇份量很重的论文,出版并用作教材;质量体系方面,他咨询过50多家企业,认证过300多家企业,培训过100多期近2000名注册审核员,到2006年正式(真正)退休时就更多了。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记录中,与周老师的合作是最多的,我们除了在本部办班,还一起去过广州、海口、福州、厦门、合肥、温州、杭州、南京、无锡...真可谓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周老师1992年调到协会之前,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作了35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记得周老师在课堂介绍ISO9001标准“8.5改进”这一条款时,如何区别“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周老师是这样表达的:宾馆的玻璃门因客人不慎撞碎了,工作人员重新安装了,这是“纠正”;如果重新安装的同时贴上醒目的警示标识,这是“纠正措施”;如果把宾馆每一处玻璃门都检查一遍,并全部贴上标识,这是“预防措施”。我很佩服周老师如此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可以说,风趣诙谐,富有感染力是他上课的一大特色。

值得一提,周老师十分热爱生活,他年青时读的是俄语系,会唱苏联歌曲,俄语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他的拿手节目;他追崇时尚,退休后学习摄影、录像、上网,每年教师节活动,他都拍录像、制作光盘送给大家,至今与我一直保持网上通信。

周老师曾经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了35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部分场馆就是在老厂原址改建的,这让周老师格外兴奋,他冒着酷暑、利用晚上进园区拍摄照片,给我们讲解新旧对比,75岁高龄的老人,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70后大学生——周秀慧

现任SQTC培训拓展部副部长。之前她与陈燕萍老师在协会办公室工作,2002年两人先后调入SQTC,周秀慧既是孙志荣部长的接班人,也是王金德主任的好助手,协会的出色英语翻译。认识她12年了,在她手下工作也有近10年,一提到她,就会想到“酸甜苦辣”四个字。的确,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和“惊喜”发生在她身上,我特意要多写写她。

记得她调来SQTC不久,一次乘出租车发生了车祸,眉毛上方缝了好几针,协会工会主席与管代虞老师、我三人上家里探望她,进门后坐下,周妈妈一脸真诚的说:“秀慧在协会得到您们的培养,作为家长看到她的成长特别高兴,要知道,我们很宝贝她,在家里连手绢也没让她洗……”我在一旁听了很吃惊:只知道80后、90后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想不到70后的上海女生也会受到父母这样的溺爱!

别看小周在协会很风光,如:跟随领导出国、每年开质量国际会议上台做翻译,但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2003210日,我担任环境体系审核员班主任,部门领导安排小周参加旁听,她坐在教室的后排,快下班时,协会一位有关领导路过教室,看到了小周在听课(当时协会如参加听课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便马上到办公室问周的“听课程序”办好了没有?……作为班主任,我进教室告诉了小周,真想不到,她马上激动地收拾好书本就往外走,在单位门口居然哭起来,劝也劝不住,还请我代她进办公室取走拎包,然后转身回家了。当时我很惊讶:青年干部的承受能力难道……?

如此一个纯真稚嫩的70后女生,一般人会以为她是个“乖乖女”,错了,后来我才注意到,实际上她是一个不大“按常规出牌”的人,仅举两例:2006年,在个人前程、工作局面一派大好的时候,她突然宣布离职办理申请出国,令大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好一阵猜疑;2008年,正当大家认为她在国外发展的时候,她突然复出重新回到SQTC培训拓展部,让我们好一阵“惊喜”。这大概就是当今“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

在我们部门,我和陈燕萍老师算是“老同志”了,“两位陈老师”是我们俩的代名词,十二年的相识,起起伏伏,让我俩了解小周,那么,我们在她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20074月,她正在办理申请出国,在她的博客上,写了一篇“两位陈老师”,内容如下:

两位陈老师,有着十分女性化的名字,燕萍和贤芳,是我以前的同事,也是我的好友,更像我的长辈和亲人。

认识燕萍7年了,她温婉而善解人意,能干而又不露声色,常常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把布置的事情做的漂漂亮亮服服帖帖。她的无微不至和敏锐观察正好弥补了我的大大咧咧,是我的得力干将。国际会议上她总是论文组的高级联络官,能摆平所有的作者。她也是理财的能手,股票、基金玩的得心应手,是我的金融启蒙老师。她对时尚有着独特的品味,简简单单的衣服也能穿出别样的风采。过去,我们常常趁着午休时间逛逛小店买买水果,人家都认为我们是母女俩呢。

贤芳浓眉大眼瓜子脸,年轻时可是个大美女,生于南方,却有着北方人的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热情,如同她最爱的红色。她是坐在办公室门口的,只要有来访者,她立马起身招呼倒水,客人走时总是送至门口甚至大门口,口中还念道,再喝口水吧,任何人到我们办公室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是个绝对称职的receptionist,也是所有审核员学员牢记的班主任。她是个相当认真仔细的人,交给她校对的稿子最让人放心,一丝一毫差错都不会放过。同时,她也很较真,认为有道理的是决不会妥协放弃的。

以前的工作相当繁忙琐碎,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工作蔓延到了生活。去年的我可谓多灾多难,4月初脚扭了,5月中发麻疹,在家休了好多天,她们每天都会轮着给我打电话,既汇报工作请示安排也关怀备至嘘寒问暖,让我感动不已坚强不少成长很多,至今仍记忆深刻。独立的我对父母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但是对两位陈老师,我可以放松倾诉任何事情,她们总会给我安慰给我帮助。

再见她们,真的有见亲人般的窝心。

                                 小结

在上篇《十二年回顾》中,我介绍了自己如何进入SQTC以及SQTC是一个什么机构、我具体担任什么工作。本篇我介绍了五位SQTC的有关联的领导、老师,既然是“印象”,就不可能很深刻、全面、准确,“一叶知秋”,透过他们的经历,可以从中了解我们这个集体和我个人的侧影。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同事、学员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值得我书写,值得我向他们学习,值得我永远记取。一切留待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