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澳门游

        陈贤庆

        一

汉唐时代,有没有西洋人来过中国?估计也会有,但大家最知道的,莫过于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16岁时便随家人离开威尼斯,前往中国元朝。20岁时,抵达上都,觐见忽必烈,成为忽必烈之臣下,在中国居住长达17年之久,《马可·波罗游记》便是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所著。《马可·波罗游记》使西方人对东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出现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狂热。

   明朝后期,天主教耶稣会教士、西班牙人方济格·沙勿略来亚洲传教。嘉靖三十年即1551年,他乘葡萄牙船只进入中国珠江口的上川岛,次年死去。又次年即1553年,几艘葡萄牙商船组成的船队在澳门附近海域遇到风涛。他们避难澳门,借地晾晒,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柏收受了葡商的贿赂后,准许将澳门作为葡萄牙商船的停泊港口。《澳门纪略》中有记载:“葡人初入中国,寄碇澳门,是处有大庙宇,名曰妈阁,葡人误此庙之名为地名,故以初到者以名其地,各国历史中称中国澳门为马交,其名当起于此。”

    1557年,当时被明朝政府获准在广东口岸从事贸易活动的葡萄牙人,不顾东南亚南海各国和中国贸易的惯例,在进行贸易之后并没有将船舶撤出,而是擅自在澳门修筑房屋并居住。为了能够在澳门长期立足,葡萄牙商人绞尽脑汁贿赂明朝守澳的官员,使得明朝的官员对此不法行为不予干涉,从而使葡商能够造成暂居澳门的既定事实。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移居澳门,并成为西方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而仍为广东香山县管辖的澳门,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人尤其是香山人了解西方世界的一扇窗口。

康熙皇帝曾东征西讨,维护祖国的统一,为何不驱走那些葡国人?原因应该很简单,康熙皇帝并不认为澳门被外国人占领了,他还可以利用那些葡国人“代守险要”。因而,他还给予澳门葡人不少优惠政策。此外,康熙帝,包括其后的乾隆帝,都不是一个盲目排外的人,在康乾时期,外国来华的商船不少,有些因风暴船被毁坏,或水米断绝,避难于澳门,清廷也会给予帮助,接济水米,修理船只,到合适的时候发遣归国。在《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两广总督马尔泰、策楞的奏折中,都可以看到清廷如何善待暹罗、安南、吕宋、荷兰等国遇难船只的事,表现出大国的风范。此外,从两广总督阿里衮和广东巡抚的奏折中,也报告了葡萄牙国王派遣使臣到澳门并赴京“朝贡”和“感恩”的事。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和葡萄牙的关系是不错的,清朝并无受侵略的耻辱。

我们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没有错,但也不够准确。清初,平定台湾前,清廷实行海禁,但仍开放澳门一处;平定台湾之后,清廷允许人民造船入海,辟澳门等四处与外国通商,只是,清廷设立公行,由公行垄断对外贸易,杨琳奏疏中写到南洋不许中国人行走,说的就是此事。随着西方各国东来商人增多,他们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也日益加剧,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此后,广州包括澳门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上述文字,引自我在《中山日报》发表过的文章《洋人自远方来》,目的是要先谈谈“澳门”这块中国特殊的地方。

         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澳门虽归葡萄牙管辖,但中国人是可以随便进出的。过去的香山人就有许多在澳门工作和谋生,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就在澳门街打工;孙中山在广州和香港求学期间,就经常往返于澳门;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亦首先在澳门行医。

在民国时期,内地中国人到澳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甚至,澳门还成为革命者避难之所。周恩来、叶挺等革命家在革命暂时失败之时,也常经澳门逃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内地的人民尤其是文化名人,也多避居澳门。但是,到了新中国时期,香港和澳门都成了“境外之地”,内地居民赴港澳,变得困难重重。更有甚者,有很长一段时期,我们还将港澳视为“罪恶之区”,港澳地区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和报刊都禁止收听收看;有“港澳关系”的内地居民,都被打入“另类”,何其荒唐,何其可悲!

1950年的“土改”“镇反”的扩大化,19591961年三年的大饥荒,六七十年代长达十年的文革的政治迫害,使港澳便成为内地难民的逃生之地。我的叔叔便是五十年代初从家乡乘小船逃亡到澳门再转到香港的;我的舅舅便是七十年代初从广州逃亡到澳门,再转到香港的;许多在1968年后被迫在中山县、斗门县、台山县等农村、农场插队落户的“上山下乡知青”,也是先逃亡到澳门,然后转往香港的。

及至改革开放,及至港澳先后回归,我们的领导人才发现(人民一早就发现),不是港澳人民,而是我们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是我们去解放别人,而是我们要靠别人来解放;不是我们害怕“资本主义”的毒害,而是港澳人民害怕内地的“不正之风”传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羡慕港澳地区的高楼大厦,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一条小小的深圳的“中英街”,成了内地人向往的天堂;一次“澳门环岛游”,就能兴奋半月;港澳同胞回来探亲访友,那些半旧的时装、伸缩雨伞、电饭锅、三洋牌卡式录音机、黑白电视机……是内地亲友最受欢迎的见面礼。但随着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内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港澳游”的普及,港澳地区已渐渐变得不那么的神秘和令人向往了。

新世纪到来之时,港澳地区又开放“自由行”,广东及许多省市的人民,都可以凭着一本来往港澳的证件,自由地踏足港澳的土地了。

          三

1990年国庆节,学校曾组织教师到珠海旅游。其中有一项目,便是“澳门环岛游”。在湾仔,我们已能看到一衣带水对岸的尚未回归祖国的澳门,而坐上游船,澳门就靠得更近了。我和几位老师同在一船,面沐海风,身沾碧浪,眼眺澳岛,心潮起伏。当年,我对澳门了解甚少,仅知葡京酒店,我们在船上,即可清晰看到那座如同鸟笼般的建筑物。此外,那高而长的一座连接离岛的大桥,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澳门环岛游”15年后,我才真正踏足澳门的土地!2005726日,我与妻子以及两位女儿,首次享受赴澳门的“自由行”。早上,我们先乘公交车到市区。再在富华酒店乘公交大巴到珠海的拱北。如此转折,已近中午。在拱北口岸过关时,发现人很多,等了半个小时,经过严格的手续,方可过去。到了澳门一方,再一次接受“验明正身”,方可踏足澳门的土地。

到了澳门,已近中午,于是,在口岸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吃饭,使用的是预先准备的港币,花费当然比内地贵不少。饭后,乘了一段公交车。澳门的马路很窄,但车行很快,也很畅顺,是交通管理的高超了。车行所到,可以感受到澳门马路两旁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特点。不久,车子到了大三巴附近。

澳门大三巴,是澳门标志性的建筑物。大三巴如何得来?据文献记载:大三巴牌坊是位於圣保禄山的上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与大炮台及两者之间的前圣保禄学院为一整体。而“三巴”这个名字是来自於“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圣堂创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5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18351月,教堂起火,最后剩下教堂的前壁。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国的传统牌坊,故本地人便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是日为盛夏,阳光甚烈,我们只是远望大三巴,并在它前面照相,但没有登上去细看。不是我不想上去细看,而是她们母女三人对文物古迹无兴趣。余下的时间,主要是两位女儿在大三巴附近的商店细看和购买化妆品、小饰物等,而我与妻子则在附近监守,惟恐她们走丢了。

离开大三巴后,我们还到了葡京酒店一带,由于对“赌业”恐惧,身上也没有过多的钱,不象那些腰缠百万私款的老板、可以挪用千万公款的官员,哪敢涉足其间?只在外面照了个相,以表示“到此一游”。

下午3点多,我们便乘坐一趟公交车回到澳门口岸,于是过关,回到拱北,再乘车回中山城区,再转车回镇上的家。到家时,已是晚上了。

在澳门时曾买了一张澳门地图。回家后,细看地图,发现澳门还应该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但是,我因拖家带口,也因时间有限,许多地方都没有去过,甚至连海景也没有见到,甚是遗憾。遗憾之余,便写了《初游澳门》七律一首,诗云:“小城一座贯西中,路窄车多亦畅通。灯塔三巴葡气溢,石阶天后汉氛浓。观音妈祖迎归日,氹仔横琴借瑞风。未及遍游留怅恨,秋凉再上望洋东。

      四

2007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学校组织女教工到澳门作一日游,时间是311日,凑上星期天。其时妻子已退休,也邀请参加。为了陪同妻子,也为了弥补两年前的遗憾,我亦跟随同游。

这次由于是找旅行社组织的,免去转车之苦,从镇上直接乘车,便到了拱北。过关时,已较两年前顺利。到了澳门,还只是上午10点钟左右。

我们第一个游览的景点,是“渔人码头”。“渔人码头”是中国澳门首个主题公园和仿欧美渔人码头的购物中心。建于外港新填海区海岸,邻近港澳码头。由何鸿燊及周锦辉投资兴建,总投资约为澳门币18.5亿,经过5年时间筹备与兴建。20051231日由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及渔人码头主席何鸿燊揭幕仪式及试业。试业一年后于20061223日正式开幕。澳门渔人码头坐落于外港新填海区海岸,占地超过111,500平方米,集娱乐、购物、饮食、酒店、游艇码头及会展设施于一体,结合不同建筑特色及中西文化,使我们体验到不同地区的感受。而区内多元化的娱乐设施,也使我们流连忘返。只可惜时间有限,未能久留;也由于是在日间,未能感受到晚间幻化的光影。

离开“渔人码头”,我们到葡京酒店。两年前不敢进内,现在有导游指引,可以大胆入内了。在餐厅,我们吃了一顿自助式的午餐。俗语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在葡京酒店就有。我们吃的,就是“免费的午餐”。不过,吃了这“免费的午餐”,一般人都在赌场“露它一小手”。于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也信奉“小赌怡情”,试试运气。妻子下注几回,最后输了两百元而收手。 

澳门葡京大酒店1970年落成,以赌场最引人注目。葡京赌场经营的幸运博彩种类近20种。葡京大酒店是澳门行政区政府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澳门行政区的主要税源之一。澳门政府的财政收入30%、税收50%都来自博彩业,为政府实施低税、免税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提供了重要条件。来澳游客中的80%以上是慕博彩之名而来,博彩业直接维持了近万人的就业,并承担了港澳水上交通的大部分客运量,以及公共工程和社会慈善、文化事业的部分开支。 不说不知道,原来博彩业还有这么多的好处呢。

离开葡京酒店,我们的旅游车经过横架于碧波之上的长长的氹澳大桥,到了妈阁庙。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已有逾500年历史,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庙内游人甚多。我们沿着石阶上山,看到庙内主要的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游罢妈阁庙,最后的项目,便是大三巴。这次,我不满足在牌坊之下的石阶远眺了,我们登上68级石阶,到了它的顶上。大三巴牌坊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大三巴牌坊,由花岗石建成,宽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为五层,自第三层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顶部则是一底边宽为8.5 米之三角形山花,整个墙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设计或雕刻,却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如中文或象征日本传统的菊花圆形等图案。据说,这座中西合壁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大三巴附近有炮台山。我与妻子及同事不顾辛苦,登上此山。大炮台是澳门众多炮台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1617年始建,1626年建成。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罗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古树参天。炮台四周均置有巨炮,是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162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炮台山上的大炮保卫了澳门,把荷兰人击退。炮台上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欧式平房建筑,现在是气象台的办公室。19984月,在大炮台内建造了澳门博物馆。在炮台山上,可以眺望澳门许多地方。

这次澳门一日游,除了游览上述的景点外,我们还有时间在大三巴附近的商店购买澳门食品,大家满载而归,亦尽兴而归。归家后,填得一阕《一斛珠·春日澳门游》的词:“春催绿树,车行珠海情人路。澳门街上微微雾。眺望碧波,帆影归何处?   娱乐场中豪客赌,山间庙内寻妈祖。三巴屹立怀今古。特色名城,夏日宜长住。

的确,澳门地方虽小,但很有特色,“一日游”还是不够的,所以,“夏日宜长住”。但是,能否实现此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