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中的香山籍师生
陈贤庆
(一)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成立临时政府,被推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以武力胁迫清政府,清廷隆裕皇太后及摄政王载沣被迫宣布清宣统帝退位。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同日,孙中山遵守诺言,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就这样,袁世凯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表面上还装作拥护共和,遵守《临时约法》,但是,袁世凯知道,要坐稳总统宝座,就要牢牢地抓住赖以起家的北洋军,凭借手中的武装力量实行军阀统治。为了进一步培养军事人才,他指令陆军部建立一所陆军军官学校。7月初,该校在保定东关外前陆军速成学堂旧址开办,这就是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该校学制一年半,分步、骑、炮、工、辎重等科,学生大都由清河第一陆中、西安第二陆中、武昌第三陆中、南京第四陆中等四所陆军中学堂保送,毕业后由陆军部统一分配到各军任见习上士排长,半年期满后任少尉或中尉排长。该校共办了九期,至1923年8月停办,毕业学员为6523人,一些北洋军将领尤其是国民党的不少高级将领如蒋介石、陈诚、白崇禧、张治中、蒋光鼐、蔡廷锴、傅作义等,均为该校毕业生。
与袁世凯意愿相反,由于革命党人的宣传和渗透,保定军校从创办之初,就洋溢着民主共和的革命气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到来就读,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报国的去处。及后,在反袁的“二次革命”战争,以及支持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的过程中,许多保定学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保定军校中的香山籍的师生,他们更是孙中山事业的追随者。
(二)
在《保定军校将帅录》一书的正文和附录中,可寻找到如下三十二位广东香山籍师生。
战术教官:杨言昌(又名延昌)
日语教官:张金灿(别字君度)
步兵科:
一期:刘达衡(达蘅)、刘第元(叙平)
二期:周翘芳(军柳)、胡学览(磬山)
三期:张之豁(贯之)
五期:林存孝(育仁)
六期:韦 就(达成)、李翘芬(鉴明)、林
劲(健民)、林日炘(林炘)、欧阳驹(惜白)、郑君晃(乃炎)
骑兵科:
一期:邓绍熊(君毅)、刘 壮(伟山、镇沅、芷香)、萧
祖(继旃)
三期:翟观显(耀辉)
六期:伍庭耀(非非)、刘伯燊(伯炎)、欧汝钧(赞洪)、杨宝明(明三)
八期:古鼎华(勋铭)
工兵科:
一期:刘 濂(侣颐)、李郁昆(少炎)、萧祖强(健行)
炮兵科:
一期:萧自豪(瑞芬、瑞勋)
速成步兵科:
一期:吴廷炜(亮侪)、何肇浚(虞三)
二期:林中柏(秉节)
此外,因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被北京陆军部开除的第一期学员中,也有三位香山籍:方焕斌、刘震沅、杨宝明。其中,杨宝明其后再入读第六期骑兵科。
(三)
上述师生,有的可考及有小传,有的只留姓名,待考。笔者主要介绍其中几位,尤其重点突出他们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
杨言昌,又名延昌,别号味兰。1882年生。1905年10月获官费赴日本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1907年7月毕业回国,历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学编辑处编译官。1912年9月,任保定军校第一期战术教官。后返回广东军界服务。1920年,追随孙中山,历任粤军第一军(军长陈炯明)第三师(师长魏邦平)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等。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北京陆军部军学司任编译官。1925年秋再回广东,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司令部参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务局调查专员等。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1月,杨言昌授衔陆军中将。
刘达衡,别号达蘅,1891年生。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毕业后,1912年9月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1914年春肄业。后回广东陆军服务。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参加过东征等战役。历任粤军及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参谋长、司令、队长、主任参谋等。北伐战争时留守广东,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广州留守处(主任李济深)参谋长、广东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部军需处处长、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1936年2月,授颁陆军少将军衔。
李郁昆,别号少炎,又名郁焜,1891年生。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两广陆军中学堂毕业后,于1912年9月入保定军校第一期工兵科学习,1914年11月毕业,分发广东陆军服务。孙中山在广东建立政权期间,李郁昆历任长洲要塞司令部陆战队营排长、连长,援闽粤军第六路军司令部警卫连连长、建国粤军第二军第五师步兵团营长、团长等。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广州留守处(主任李济深)副主任、第八路军总指挥(军长李济深)部独立第二旅副旅长、韶关防守司令部参谋长等。1937年1月授衔陆军少将。
萧自豪,又名豪,别号瑞芬、瑞勋,1890年生,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1912年9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1914年11月毕业。返回广东陆军服务。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期间,萧自豪历任粤军总司令部惠州善后绥靖处军务科科长、大元帅府军政部西江陆军讲武堂教官等职。后任粤军第二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广州大本营驻韶关办事处主任等。1924年3月任建国粤军第四军(军长梁鸿楷)司令部参议。1925年10月,任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兵器教官。1926年春,任黄埔军校校本部军械处(处长文素松)副处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山县长,领导乡民进行抗战。1946年2月,授炮兵上校军衔(相当步兵少将等级)。
欧阳驹,别号惜白。1896年生。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毕业。1911年夏,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沪军(总指挥陈其美)第二团排长、连长等。1917年考入保定军校,1919年3月毕业后,即回广东追随孙中山建立广东革命政权。历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谋部(部长李烈钧)副官、驻桂滇黔赣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广东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第一路军司令部(司令吴铁城)参谋长、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部的战斗。1924年3月,任广东革命政府警卫军(军长吴铁城)参谋长,率部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驻粤滇桂军阀的作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独立第一师(师长吴铁城)副师长等。1926年7月北伐期间,留守广州,任长洲、虎门要塞司令部司令等职。1936年1月,授衔陆军少将。
郑君晃,原名乃炎,别字君晃,后以字行。1890年生。 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学生军参加光复之役。1917年考入保定军校,1919年春毕业后,即返回广东革命政权服务。历任广东军政府卫戍司令部参谋、步兵团团附、粤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炯明)副官处处长等。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护送孙中山赴永丰号军舰。1926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陆军上校军衔。
古鼎华,原名尧偕,别号勋铭、勋华。1898年生。 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毕业。1920年考入保定军校。1922年7月毕业后,回广东革命政权服务。历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许崇智)第一师(师长李济深)第三团(团长陈铭枢)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25年10月,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步兵科队长、大队附等。1926年7月,任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三十团(团长戴戟)第一营营长、副团长等,参加北伐战争。1940年12月授衔陆军少将。
萧祖强,别号健民,1889年生。早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9月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工兵科,1914年毕业后,回广东陆军服务,追随孙中山建立革命政权。所任职务及经历不详。抗战期间,曾任第四战区第一游击区司令部参谋长,与县长张惠长一起领导保卫中山县的战斗。陆军少将军衔。
其他人士,资料欠缺,仅知周翘芳,曾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教官。张之豁,曾在桂系军队任职,曾任第十五师(师长李明瑞)第四十五旅旅长等。
(四)
上述保定军校的香山籍师生,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都为国家民族的抗战立有战功。1949年后,他们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寓居台湾、香港或海外,最后走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离不开众多追随者的支持,其中包括上述多位香山籍同乡。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为民主革命和民族抗战所作出的贡献。
2016年春节
(本文刊登《孙中山研究》2016年第2期、2018年印刷之《孙中山研究文集》第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