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为何曾冠以“大”字?

 

      陈贤庆

 

最近,地处中山北部的黄圃镇喜讯频传,911日,中山市与四川省乐山市合作的大型项目广东蓝雁冷藏实业有限公司3万吨冷库在黄圃镇“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隆重奠基。项目首期用地60亩,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此大型合作项目成功落户黄圃,使得黄圃镇这食品名镇产业链更趋完善。 近年来,黄圃镇大力推动食品特色产业的发展,大手笔投入5亿多元,建成了食品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冷库储藏、质量检测、产品开发、贸易流通等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黄圃镇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引来了各方人士到来参观取经,不久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也亲临黄圃镇,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城镇环境和一些厂企、学校。

新学年到来,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师汇集到黄圃镇工作,有近千名来自全市各镇区的高中生也汇集到黄圃镇就读。有些来自南头、三角、阜沙、民众等镇的学生问我:“听说黄圃也叫大黄圃,但似乎并不见有多大呀?”是的,黄圃曾经冠以一个“大”字,并非浪得虚名,且听我说,便知原委。

黄圃于宋代开村,开村时,岗东石岭附近一带山坡盛开菊花,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宛如天然大花圃,故名为大黄圃。其后,随着沙坦的淤积,沧海变桑田,民居向西伸展成灵会坊,向西南伸展成鼓楼坊、三社坊,向东南伸展成大黄圃圩场……南宋绍兴22年(1152年),大黄圃已建制,初为古海乡,后称黄旗都。明代,从顺德、南海、番禺、新会等县迁入十三姓,大黄圃聚居者日众。

清末及民国时期,黄旗都改称香山县第9区,第9区的区域包含现在中山市的黄圃、阜沙、南头、三角、浪网、民众六个镇以及东凤镇一部分,广州番禺区的大岗、潭洲、万顷沙、黄阁四个镇,佛山顺德区的小黄圃、高黎两个管理区,辖1镇即黄圃镇以及12乡,即黄圃乡、黄阁乡、安平乡、潭洲乡、大岗乡、靖远乡、小黄圃乡、正义乡、三角乡、凤仪乡、建国乡、民众乡。

如果你展开地图,你便可知道,这是一块多么宽广的区域!如今,广州地铁4号线所到达的黄阁、南沙等地,原来都是大黄圃的辖区。如今中山北部各镇,以前全属大黄圃辖下的乡。学生们听罢,全都点头称是。

大黄圃管辖的那么多的乡,又是何时脱离其“统治”的?

19504月,中山县第9区便分出了三角、浪网、民众,组建成第10区。此三镇是最早脱离大黄圃的。

19533月,第9区改称第14区。分出大岗、潭洲、万顷沙、黄阁,组建中山县第15区。19597月,这第15区才改属番禺县。

19572月,南头乡从大黄圃分出。

195810月,小黄圃和高黎从大黄圃分出,并划归顺德县。

19668月,阜沙乡也从黄圃公社分出,自成阜沙公社。

经过上述的变迁,大黄圃便由大变小,剩下了如今的版图。学生听罢,似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怪不得祖父母常说,他们和黄圃有密切渊源,这里有不少亲戚呢。”

黄圃镇毕竟具有8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深厚,人民刻苦耐劳,聪明能干,只要遇到合适的时机,便可重振雄风。如今,正是黄圃人民以及中山北部各镇人民大展拳脚的时候,由南三公路带出的黄金走廊,正日渐显现其勃勃生机。不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新农村,真正过上和谐小康的生活,还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啊。

 

     (此文刊登于2007年10月14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