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圃诗人诗社旧事

                                    陈贤庆

    2006年冬,在中山诗社和黄圃镇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黄圃诗社成立。黄圃诗社成立后,中山北半部有了一个诗词爱好者的组织,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黄圃诗社取得较大的成绩,2011年,又集体加入了中山诗词楹联学会,在诗词尤其是楹联创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黄圃诗社成功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征诗征联大赛。近年,社员多人多次获得“中山第一联”的入选和采用。在201312月中山诗社召开的年会上,黄圃诗社的领导还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一)

    据老一辈人介绍,黄圃作为一个古老的大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诗社”而言,起码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查阅方志史料,清咸丰年间,大黄圃人屈东序(本姓刘,因仰慕屈原,改其姓),逃难到顺德,参观了大良清晖园,回黄圃后,亦仿照其制建设私家园林“留春圃”,到光绪年间已颇具规模。留春圃今已不存,但留下楹联多副,想必此园林便是当时文人聚集唱和之所。

屈东序作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留春圃“大门联”:“一桥一溪时行时止,半耕半读恒产恒心。”此联概括出留春圃的特色:是个宜耕宜读的好地方。

屈东序所作“绿窗联”:“静对青山寻逸趣,闲临秋水抱中和。”此联既道出留春圃的有山有水的美好景色,更表达了作者闲逸的心态。

屈东序所作“横门联”:“浦涧泉声晴若雨,板桥松影夏如秋。”此联让人设想到,园内有溪泉瀑布,站在旁边,感到雨雾之清凉。又有一道或数道板桥,桥边种植松树,松阴之下,即使盛夏如秋。

屈东序所作“闸门西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此联暗示了园中之清凉,更突出园中老幼的好学情景。

除了屈东序,其友人与后辈仍不断有楹联作品,想见留春圃仍在不断丰富美化,并保留其耕读的特色:

清道光年间,王文治作“拱廊窗联”:“柳阴分绿笼琴岳,花片飞红点砚池。”吴荣光作“中座壁联”:“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民国初年,刘小荀作“闸门联”:“听鸟观鱼诗书余逸,耕烟解月桑麻铺棻。”刘茂才作“大厅西门联”:“耕读于斯传五代,钓游到处洽三春。”刘秋园作“听泉桥联”:“古木参天云灿丽,闲花映地日光华。”吴雨川、杜作三作“碑亭联”:“竹笑花嬉人乐,禽鸣蝶舞风和。”

刘兆文有一“石柱联”作于1930年春:“偃仰摩挲想见太平久远,栽培成就弗忘先泽留贻。”

上述楹联,除了留下留春圃的景物,也留下了晚清民国时期黄圃地区多位文人的名字。

                                  (二)

    60多年前,黄圃镇亦有一群诗词爱好者,真的成立了一个诗社,取名“鰲山友声诗社”。笔者查阅了《黄圃志》,果有记载;又从市档案馆里,查到了一份《黄圃镇鰲山友声诗社征集奖品启事》的旧件,更了解到此诗社更多的情况。

    鰲山友声诗社创办于1948年,社址设于黄圃镇鰲山书院内,诗社的创办人是设于鰲山书院内的惠正小学的校长刘秉彝,社友多是学校的教师,如区步鹏、杨薰南等。友声诗社成立后,诗友们在课余饭后,吟哦唱和,陶冶情操。不仅如此,友声诗社还不忘与民同乐,1949年元旦,友声诗社在新年同乐游艺大会的活动中,用“鰲山”二字以分咏格形式对外征集楹联,一时之间,应者纷纭,共收得作品2000多件。

    《黄圃镇鰲山友声诗社征集奖品启事》,想必也是为此次活动征集奖品而发。启事为文言赋体,有“庄山张园”之印鉴,毛笔写就,文辞甚佳,如“鲸铿响振,为修翰墨因缘;鸿印泥留,用表瓣香心事。”“闭门觅句,无烦云刻月以苦吟;挈钵催诗,好呈斗争钩心之杰作。评量玉尺,待看王后卢前;收拾锦囊,不尽郊寒岛瘦。以其余庆,求此友声。题球初唱,但祈雁足纷来;胜算稳操,终待鰲头独占。”“以文会友,不在厚礼兼金;因气应声,重乎寸缣尺素。”……

    2000多件应征作品,经友声诗社社长刘秉彝等评阅,评选出优秀作品200件,冠军为署名“落伍军人”(颇似今日之网名)者获得,上联为“鰲头凤阁师生贵”,下联为“山眼蟾宫娣妹闲”。殿军为署名“文锐”者获得,上联为“鰲伸四极娲皇技”,下联为“山宅三危夏后功”。

    从应征作品2000多件和优秀作品能评出200件这事来看,足见当时黄圃地区文风之盛,文化活动也相当活跃。194910月,黄圃地区解放,黄圃镇鰲山友声诗社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如今,黄圃诗社秉承前辈的精神,正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