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是谁打响第一枪?
陈贤庆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中,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溥仪与熊秉坤的一次会面
辛亥革命先驱熊秉坤之子熊辉老先生,曾向记者讲述一段往事:
辛亥革命50周年前夕,熊秉坤受邀赴京参加纪念活动。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被特赦不久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专员应邀参加。得知熊秉坤在会场后,溥仪主动提出见面。溥仪说:“辛亥革命,您打响了第一枪,可称盖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倒了我这个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皇帝,让我能顺应历史潮流,改造成为新人。为表达谢意,容我敬酒一杯。”熊秉坤说:“当不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全国志士仁人共同的功劳。今天见面,我们都是新人,新人做新事,我也感到特别高兴,让我们共同干杯。”两人紧紧握手。
“熊一枪”的由来
以前,我们都知道,熊秉坤是武昌首义打响第一枪者。
熊秉坤,湖北武昌人。早年在湖北陆军当士兵,为正目(班长),先后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共进会,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下午率领湖北新军工程营士兵起义。后任第五旅旅长,升少将,参加了二次革命。事变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国民党军委会委员、武昌市市长。以后长期任南京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参事等。1969年5月31日病逝。
那么,“熊一枪”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原来,这是孙中山弄错了的一件事。1914年熊出访日本时,孙先生曾向在场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为某报撰国庆贺词中开头便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后又在《孙文学说》中又写了“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的话,便使“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实际上武昌首义时孙先生并不在国内,对首义时的具体细节并不很了解,大概也是听了别人的介绍,才如此说的。当然,笔者也揣测,湖北新军工程营是武昌首义的发起部队,熊秉坤又是该营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所说的“第一枪”,可能属于笼统意义上的“第一枪”。
“程一枪”之说
不说“第一枪”,可能没有什么可争得,但既说到“第一枪”,就有当事者持异议了。参加过首义的士兵回忆,打响第一枪的,不是熊秉坤,而是另一士兵程正瀛啊。
程正瀛,湖北武昌人,清末在湖北新军工程兵八营当兵。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参加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反清革命组织并积极参与活动,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10月10日晚八时,工程营同志正准备发难,排长陶启胜上楼见金兆龙装束有异,持枪在手,即命令人将金拿下,一面自己上前摘金所持枪,金与陶扭打,程正瀛闻声赶到,本想开枪,怕误伤金,乃用枪托猛击陶头部,陶负伤逃走。其他官长赶来,程正瀛即开枪当场将其击毙。其后与熊秉坤等率队到楚望台集合。……
武昌首义后不久,熊秉坤写有文章和发表过谈话,讲述首义爆发的详细情况。这些文字都属于“实录”,极为可信。虽在个别事实上略有差异,但有两点是铁定无疑的:第一,他从未谈起过自己打响了第一枪;第二,每次都“实录”了程正瀛打响第一枪的详细经过并赞程“即首义第一声也”。
将错就错及还历史原貌
本来是程正瀛开的第一枪,被孙中山误作熊秉坤了。当时孙中山威望极高,一言九鼎,遂成“定论”。虽当时有些知情者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对此,熊秉坤也常辩解说:“我不是为自己争,而是为孙先生争!”程正瀛于1916年在二次革命反袁活动中,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而被害。熊秉坤则不断升迁。其后,孙中山逝世,北伐、内乱、抗战、内战等相继爆发,人们也顾不上争辩谁是“第一枪”了。晚年的熊秉坤,更是将错就错,将“第一枪”据为己有。
近年,史学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大量史实,恢复了“程一枪”说法的准确性。程正瀛打响了第一枪,在武昌首义中应立一功。近年,湖北省鄂州市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在程的故乡重新修建了“程正瀛故居”。熊秉坤虽未亲自打响第一枪,但也无损于他在首义中的功绩和形象。
笔者认为,谁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这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还如历史学者所说的,是“打响了亚洲民主的第一枪”。
(此文刊登2011年5月8日《中山日报》“文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