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哥

代序)

                                                         陈贤庆

         在《我的文学之路》一文中,我写到了,在1991年,我出版了一本叫《民国军政人物寻踪》的书,这书并非我独力编写及张罗出版,合作者是我的二哥。我的二哥比我大12岁,说他是我上一辈的人,似乎差了点;说他是我同辈的人,又显然不合适.总之,他和我有12年的差距,经历就肯定大不一样了。如果说他成就显赫,似不符合实际,他只是一所部属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罢了;如果说他是个凡人,又委屈了他,因为他的名字毕竟写入了一些名人大辞典,尽管现在要名垂“史册”也不算太难。

1950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1952916日,广州市广雅中学初三级一位未满16周岁的英俊少年,也应征入伍,穿上了有点肥大的军装。经过55夜行程(那时还没有武汉长江大桥),列车把他和数百名战友送到了远隔二千多公里外的东北沈阳市。在砺兵秣马,准备入朝之际,那位不满16岁的少年,被送到了军委测绘学院。1955年,他毕业被分配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市,在南京地质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后注:2000年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现在他属于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名下的退休副教授)在那里一干就是40年。他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地质教育事业,1993年提前退休暂时回到久别的故乡广州, 可以说是下海了,或者说发挥余热!现在番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后注:直到2001年10月)
    
说实话,由于我二哥在1952年便离开家里(那时我才四岁),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很多,对他的了解也只能说很有限。而一个1936年便降临人世,今年已64岁的老人,他的经历又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间该有多少值得记下来的东西。今年8月初,我到广州探望二哥二嫂,得知二哥近来眼睛出现复视现象,这当然是身体某项机能出现衰老或病变之故,这就使我更有一种紧迫感。的确,岁月不饶人,有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至少对家庭而言,如果不加紧抢救,以后就会永远消失而后悔莫及了。我当然希望,能够看到二哥亲手所写的回忆录------
                                                      2000
8
    

  去年10月,我从二哥那里弄到了一本1992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书中有关于他的介绍,看来,他并不算那种发表过一两块“豆腐干”就急急要当“名人”的人,也算是名副其实吧:
    
 陈贤杰 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南京地质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教学与科研》杂志编委、副主任、主编,讲师(1992年被评为高级讲师)、编辑,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1952年9月,在广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选送入军委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中等科学习,于1954年12月毕业。1955年1月被分配到地质部南京地质学校任教。近10多年来,一直主编学校校报。
     他在专业教学的同时,热爱文学和新闻编辑工作,1993年后兼任语文课教学,并参加编著《语文基础知识》等教材,70年代开始转入编辑工作,主编校报220多期。
     1985年,参加《人民日报》社举办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函授学习一年,后任《杂文报》特约记者,并应邀参加了北戴河全国杂文研讨会。
     1987年开始,他经过学习和试验,较早地采用电脑打字排版胶印的方法排印报刊,1988年2月,他兼任学校印刷厂厂长以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使他既熟悉编辑业务又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印刷技术。随后,他又编写了《电脑排版》、《印刷企业管理》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担任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还能直接用电脑写作,并前后培养了电脑录入人员10多人。
     他在繁忙的编务之余,还撰写了大批稿件,曾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杂文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等报上发表,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近100篇。
      1991年,他与其弟共同编著的《民国军政人物寻踪》一书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51万字,在全国发行,获市优秀书刊二等奖,被列为精品。该书是根据他们经过两、三年时间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积累和采访的笔记整理而成的,以凝炼的笔触,概述近3000名民国军政人物的一生,探究其归宿,给学习民国史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后注该书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着手再版)
      此外,除在各种报刊上发表100余篇报道外,还撰写了《五笔字型电脑录入技术》、《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多篇论文被发表。他参与撰写的教材《大地测量学》早于1964年在工业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他治学严谨,工作、学习刻苦,涉猎甚广。他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学校不少资料的编辑加工都经过他的手,如学校校史、大事记、学校管理手册,记载校友事迹的《芳菲天涯》等他都作为责任编辑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趁此“聚贤茶室”开张,我把二哥拉进来喝杯红茶,虽然他仍在发挥着“余热”,但一位直奔65岁的老人,也该歇歇,边喝红茶边给后辈谈谈往事了,他亦很热心,并即寄来《新疆万里行》及《新春感怀》等文章,所以,这家分店也就宣告开张了。我期待这家分店越办越兴旺。

                                                            2001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