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

陈贤杰

我按时间顺序,回忆记述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

一、教学管理工作(19791980

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个小的转折。我从专业科调任教务科。从主要的教学工作转为主要的教学管理工作兼任部分教课任务。除了教授部分测量课程外,平时听听一些老师的课,联络各教研组长,上传下达一些指令,出刊教学宣传的简报,召开一些座谈会,总结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心得等。记得有两位同学(一位姓黄一位姓沈)数学课自学超前于教学计划很多,我找他们谈话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加以总结,并出了一期简报,全校推广。后来他们毕业时都留校任教,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几年后都很有出息。一位成了博士,现在国外发展,一位成了东南大学教学、生产骨干,每年请当年的老师聚餐还想到我。

19799月,地质部在南京召开教学大纲审定会,在市307招待所举行,我作为会务组成员为会议服务。

同年924日,我接到一个到武汉地质学院取一份测量课教材稿的任务(要是现在可能用特快寄来),那时到武汉一般是乘船。我乘的是东方红20号轮。早上7点开船,次日下午6时抵达汉口。再过江到武昌地质学院,找到胡清泉老师取了教材。再买船票返回。

但此行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接母亲回南京。母亲数月前到了弟弟所在的湖北钟祥县,由于水土不服生病了,正好趁我出差的机会带她回来。

同时,借此机会,27日探访了夫人的同班同学慧玲。在她家看到她的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女,参观了她负责管理的学校计算机房和当时很先进的TQ16型计算机。

又探访了分别十多年的老学生育坚(1961年毕业,我是班主任并教授大地测量课)、霓芬、凤新(1956年毕业留校当教师,后调武汉)等。在育坚家里见到他的爱人和孙女。他以当时很丰盛的湖北菜肴迎接老师的到来。

928日中饭后,从育坚家回到招待所,庆弟、母亲及庆弟的同事小郭已在等候。后来还到小郭的父母家吃晚饭,见到她的父母和小妹,饭后看了一会足球赛电视转播,是北京对山东。后回招待所休息。

929日,上午和母亲、庆弟、小郭四人逛解放大道到中山路、江汉路一带。在老广东餐馆吃中饭。下午2时,育坚派车来接送我们到船码头,3时开船,告别庆弟和小郭,陪同母亲返回南京。在船上听到叶剑英委员长告台湾同胞书。

五天的武汉之行,至今难忘。

19806月开始,我负责筹备30周年校庆活动,具体负责布置校史展览馆。63日参观晓庄师范校史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和墓。记得给历任校领导发信函,还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发信函要求给题词,方副总理回了一个题词:“发展地质测绘事业”。当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校庆活动,历任校领导大部分都到校庆贺。不少校友也返校。

1980年教物探专业18班测量学课程。曾带领学生在郊区栖霞山实习场实习两周。

二、校刊(报)主编、制印厂厂长工作(19811992

校刊主编时期

  19813月后,学校决定恢复校刊。商校长找我谈话。我从教务科调到校刊室,任命我为校刊(报)主编, 312日下午正式搬到学校办公楼二楼办公。属学校办公室编制,开始归学校办公室管理,几年后又归党委办公室管理。

校刊(报)在文革前后已停刊多年。现在复刊在征稿编辑印刷上都有许多困难,要从头开始。对我来说也是外行,要从头学习。适逢人民日报社有函授新闻专业课程。我报名参加学习一年,读完十多本书籍,以优异成绩学完近十门课程,。

开始,校刊用油印方法出刊。逐渐改为排版胶印。不久,校刊取得了市新闻出版局内部刊物出版号,得到全校领导和师生的喜爱。有的学生说,各种报纸到后,首先想看的是校刊,贴近自己的生活。

我同时先后兼任地质、水工、物探等专业《测量学》课程,4月份带领物探班学生在郊区排山实习一周。

198188日我和姜振鹏老师同往贵州招生,先到上海,在上海转车于11日到达贵阳。招生地点在遵义,12日抵达遵义。14日招生完毕返回贵阳。在遵义7.5元买了一瓶茅台酒,当时是招生办特别分配的,买不买当时还和姜老师考虑良久。1517日在贵阳游览了黄果树瀑布、地下公园、花溪等景点。17日晚乘火车往重庆,次日晨到达重庆。正遇高温39度以上,汽车上座位没人坐,太烫人。19日游览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等地。820日乘东方红35号船返武汉。途中与广州外语学院的一位姚老师同船。全程1300多公里,22日下午才到达武汉。20日晚船在万县停靠9个多小时,上岸用15斤粮票换了一个小石磨。21日上午开始先后经过三峡、正在兴建中的葛洲坝。途中还被从四等仓赶到五等仓,在一个船员会议室铺三床竹蓆睡8个人(同船有南大、南师大等校老师),船仓温度高达3638度之间。那个年代当然没有空调,但是这样的旅程也过来了。我们在武汉停留约5个小时, 22日晚8点多乘东方红18号船返南京。这船比较舒适些。全程730多公里,23日晚才到达南京。带回这么重的小石磨,回家用后发现底盘石质太疏松,用指甲都能刮掉,便丢弃了。才知还是上当了,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1012日调小丁来校刊室工作。1981年共出15期校刊。

1982春节前118日放假与夫人女儿经上海返广州。

23日南京日报发表我写的《思想教育攻克了堡垒户》一文。

224日把母亲户口转回广州。

这年暑假期间,83日游览镇江,在镇江金山寺游览时曾被马蜂蛰到头顶。当时很是危险,我没注意几个小孩在前面捣马蜂窝,一窝蜂向我袭来,幸好我躲得快,但还是让一马蜂叮了头顶一口。6日又游览无锡太湖风景区。

82493日到西安宝鸡等地招生。25日下午抵达西安,27日抵达宝鸡招生点。28日录取新生。夏天的宝鸡天却很凉,有诗一首:阴雨霏霏不胜寒,只因已近玉门关,昨日西安烈日烤,今朝宝鸡雨绵绵。此次特招了铁路四总队子女蔡波入我校航测专业。

9月在常州购买了金狮牌自行车运到南京。(该车至今还在用着)

913日儿子赞宁找到临时工作,先在服务社,后在图书馆上班。至1122日才正式被邮政局录用,26日报到上班。

1983年后主要是繁忙的编辑工作,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会议,记录、报道,照相等。1983年两学期一人编辑排版出刊校刊约20期,每期四开四版。

这年的510日起练习气功。

8月初,参加青少年夏令营工作。

1031日到扬州参加地质类专业目录修改会议。112日下午返回。

112122日到省设计院参加古河道地质调查评议会。

1984122日妹夫小裴和芳妹从黑龙江北大荒到宁。

414日学校建成几栋新楼,我们搬入新居102栋五楼三房一厅套房。在此居住至20079月。

531日,党支部讨论我的入党申请,并一致通过。618日经党委批准。我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726日出发到广东招生,途经上海,27日到裴家,晚上到医院看望住院的裴妈妈。29日又到裴家告别,次日火车去广州。813日往惠州招生。见到老同学何德江兄。招生完成后德江兄代搞了特区通行证,15日往深圳,期间约了四叔、四舅从香港过深圳相聚,在泮溪酒家吃饭闲谈数小时。17日经蛇口返回广州。

825日大学毕业生韩锐来报到,校刊室增加一人,我有了个助手。

这年年底,选了一位原校刊学生通讯员小冯留校作为我的助手、接班人。

9月教师节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12月学校欢送支边学生。参加座谈、照相,组织专刊稿件报道宣传。

1985110日新华日报发表我写的报道:“我校十三名毕业生奔赴边疆”。

130日校刊出刊第100期,发了我的《南头半岛遐思》一文。

51日学校游马鞍山采石矶。

523日阳江老乡陈永威、曾硕来,联系与南钢木材换钢材合同事。28日离宁。后来与陈永威一直保持联系至今,成了家乡的好朋友。

824日赴北戴河参加全国杂文研讨会,见到许多著名的杂文作者,包括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各省报的主编、杂文作者。尽览北戴河的风光,畅游北戴河美丽的海滩。93日回到学校。

12月初时任青海省省长的校友宋瑞祥回校看望老师,在大礼堂接见师生讲话。与校领导座谈和参观校园时我陪同记录并照相。

1986129日与夫人、女儿经上海回广州,220日回到南京。

本学期教水工15班测量学课程,带领学生到郊区排山实习两周(519日至31日)。

3月起,夫人带学生到野外实习,我代夫人任制图新疆班班主任工作,26日带领新疆绘图中专班同学游览扬州,出发前向他们作了导游介绍。这期间,帮该班排练《长江之歌》大合唱,在全校比赛中获二等奖。

同年6月获优秀党员称号,学校派我到苏州太湖之滨的东山地质疗养院疗养一个月。期间芳妹和儿子小川到苏州出差采购,在校友慧芳家和东山疗养院相聚,得到慧芳的热情接待。疗养期间,四次出外游览太湖东山、西山附近风景区。适逢足球世界杯赛举行,每天晚上观看电视转播。

9月教师节,我又被评为先进教师

1987仍然埋头编辑校刊,全年出刊十二期。

任厂长时期:

1988春节后任命我为校制印实习工厂厂长,仍兼校报主编。此后,校刊主要日常编辑工作由小冯担任。这又是我人生一个小的转折。

制印厂负担全校文印任务和制图专业学生实习任务,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创收单位。此时,正在建新厂房。19887月三层新厂房落成,我们开始搬迁并安装大型印刷机器,聘请印刷师傅,招聘人才。我在南京印刷学校物色了一位当年毕业生小郝招进厂。小郝后来在南京安家,生了一对双胞女儿。

经过努力,我厂通过了工商和市出版局的各项正规印刷许可手续。

这阶段也培养了多位制印、打字人员,打字排版胶印在全国来说都是较早的。除了完成学校制图专业学生实习任务,还对外承接了不少书刊和地图印刷任务,进行创收。在我当厂长阶段,工厂的收益显著,员工奖金在全校来说是较好的。

这一年的523日去无锡参观打字排版技术交流。

920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旅游活动,我参加第一次到厦门游。930日返校。

19896月去常州参观纺校、轻工学校。719日去连云港开省中专体工常委会,23日返回。

8月作新疆万里行(参见我的《新疆万里行》一文)。

1019日到北京参加地质部办的微机排版印刷经验交流会。张宏仁副部长主持,1021日下午印刷革命之父王选教授(后获国家特殊贡献科学家500万元大奖者)来作报告。

1022日访测绘学院老同学、北京测绘院院长冯孟华(后为测绘总局副局长)。1025日回到南京。

1028日参加校史编委会。

1990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印刷厂长的工作中,制图专业多批学生到厂进行制印教学实习。

这年暑假期间台湾的叔叔回到广州,我借招生之机和他相聚。

616日到达广州招生, 719日在广州爱群大厦见到阔别40多年从台湾返回的九叔和九婶,722日中午九叔在黄花岗酒店宴请亲戚们相聚,共67人参加。23日在堂弟詠家宴请九叔及家乡亲戚,我和夫人负责采购和主厨。

招生工作于720日到珠江宾馆报到,21日录取新生。

81日游肇庆星湖、七星岩等景区。访老同学左之炤兄。86日离广州经上海返南京。

1990年从年初开始,参加校庆40周年庆祝的筹备工作,印刷厂承担编印校友通信录的工作,收集上万校友的信息编印成册。101日前后学校举行多项庆祝活动。

同年116日我们孙女出生。

直到1991,我任校刊主编时期,校刊共出刊110多期。19911992,我又接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学报编辑工作。负责起草编辑校史和有关校友事迹的资料《芳菲天涯》一书等。同时兼任地质专业一个班级的测量学课程。

199310月我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证上写着我的工龄42,教龄39。退休前被聘为高级讲师职称。可以值得欣慰的是,桃李满天下了!

后 记

这篇回忆录《教坛四十年》就此结尾了。从《我的童年和少年》《我的军旅生涯》《教坛四十年》就是我简单而平淡的人生,就差不多是我的一辈子啊!差不多一辈子生活工作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辈子做一个职业:教师。

回顾几十年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国家发展历程的缩影。

工农商学兵,“学”和“兵”用不着说,“工”,我当过印刷厂厂长,在“文革”期间学校没有学生的几年时间里,在校办工厂干过车工、钳工,也算做过工人了。“农”,19641966年在农村两年多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栽秧割麦种菜哪样没干过?在人生舞台上我只缺少经商的亲身体验。

因此,退休之后我决定“下海”,就有了接下来8年的《南方打工记》

 

             2011520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