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还乡路
重温故人情
陈贤杰
2003年岁末,我和荷英及女儿逸秋及地校同事钮绳武老师夫妇一行五人,应学生项仲贞之邀请,到了我离别五年的故乡阳江市。
这次旅行主要是应我校毕业的家乡学生项仲贞的盛情邀请,又为了和多年未见的同乡亲朋好友相聚。对我女儿来说,第一次踏上祖籍故乡的土地,圆了她心中多年来想寻根问祖的梦想。对钮老师夫妇来说,初次踏上秀美的粤西大地,浏览了广东的南海明珠海陵闸坡海滩。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虽然短短的两三天时间,但已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师生情深以及家乡巨变,老友乡亲的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极其难忘的回忆。
31年前,即1972年,也是岁末的这几天。我只身从南京返回阔别24年的家乡,看望刚刚被遣回乡的父母亲。1973年的元旦就是在家乡度过的。那是在“文革”之中,那时的返乡没有什么好心绪。从广州到江城,破旧的汽车颠簸走了七八个小时。
这次,12月26日,我们和钮老师夫妇相约在省汽车站集中,乘坐9时20分的舒适的大巴,由广佛、佛开高速转开阳高速,不到三个小时就到达江城,和上述的七八个小时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语;和五十多年前母亲带着我出广州,舟车劳累走了三天三夜更有天渊之别。
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温暖宜人的南国之冬,令人十分愉悦。沿途粤西风光疾驰而过,来不及细细观赏。这与我1995年返乡时“风雨故乡路”恰成鲜明反差。那次是与大哥返乡祭祖,风雨兼程。(见本主页《风雨故乡路》)
到达阳江车站时,刚过12点,因为有了手机的不断联络,项仲贞同学已在车下迎候,不久老友陈永威先生也开来了他的私家车。我们随即分乘两辆车子开到了东晖酒家吃中饭。下车伊始就品尝到了家乡的海鲜和特色菜肴,诸如沙虫和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海鱼。
饭后,大家到了项仲贞为我们预订的座落在漠江路上的满江红酒店。这里环境洁净舒适,清幽安静。稍休息后,我们到阳东县参观了项的新居。车子经过宽阔的街道,江城与阳东已连成一片了,不像从前还隔着农田农舍。现在的分界线就是一条马路。这边是江城,那边是阳东。项的新楼是一幢四层半的400多平方米的楼房。每层都有厅房卫生间,宽敞明亮,设计布局很有特点。虽没有全部装修完成,但已初具规模。其宽大舒适是我们大城市人所无法比拟的。很多学生的居住条件都比我们老师更强,说明生活一代更比一代好,青出于蓝胜于蓝。
手机,小车,美食,宽敞的住房,一切说明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晚,在明月星山庄的一间包房里,项夫妇,陈永威夫妇及儿子女儿和我们共四家人济济一堂。这是一家以烹饪鲜蚝著称的酒家,在这里品尝了几种不同制法的蚝,鲜蚝,红烧和蚝肉炒饭等,还有泥包鸡(类似叫化子鸡)等,味道也很独特。我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了许多难忘的镜头。陈的儿子已是高三学生,女儿也已上初一了。我上次来见到他们时女儿还未上学,还抱着她照相。现在已成大姑娘了。她以自己成了阳江一中学生而自豪。因为一中出过许多名人。
第二天一早,他们接我们到国际大酒店饮早茶。据说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面对风光秀丽的鸳鸯湖,湖边便是闻名中外的风筝场,在这里举行过多次国际风筝节。早些年我来时经过这里,并不觉得有什么风景,只是一片草皮场地而已,今天看来却是个很美的地方。酒店茶厅宽大豪华,有点像番禺的丽江明珠(俗称“白宫”)。这时茶客如云,各式茶点一应俱全。有一样榴莲饼深得大家的欣赏。
饮茶后,项仲贞陪同我们到海陵岛闸坡游览。对我和荷英来说闸坡已不陌生。对女儿和钮夫妇来说,则是初次游览。在这里曾举行过多次国际沙滩排球赛,可惜冬天的海滩进入淡季,游人很少。但海阔天空远近风光一览无遗。这是广东省南海上的第二大岛。沿着沙滩岸边,我们流连忘返,还到渔港观光留影。然后,我们折返阳江港口吃中饭。在港口酒家,我们吃到了最新鲜的海产了,直到下午将近三点才开始返回。他们又带领我们到阳江体育馆,大家在这有标志意义的建筑前留影。
这天下午余下的时间,我们没要东道主陪同,自由徜徉在江城繁华的商业街上,在新开张的雨田铜锣湾广场(一座类似天河城的大型购物城内)中购物,到照相馆冲印两天来的珍贵合影。回到酒店,我约了表哥蔡杰生来见面。记得1972年末的那次回乡时,到了江城首先就找到了他的家。当时他住在一条窄窄的叫兴无街的巷子里,一听这街名就知道,显然是“文革”的产物。1984年我在南下的火车上初识陈永威的时候,我就托他带了一些我在南京放大的照片给杰生表哥。他们也就因此相识了。人们说:相识就是缘分。这次我的到来,又使他们相见。虽已隔了20年,但还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这天晚上,在住地对面的泰临酒店大家相聚一堂,非常愉快。我们分别来自五家人,亲情,乡情,师生情融合在一起。(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请阅本主页“故乡情”栏目,有两篇在阳江报上发表的文章,其中有更详尽记载)。
当晚,我们又都回到所住的酒店聊天,因为第二天上午我们要离开江城了。我们一家三人要到中山看望我的弟弟。钮夫妇要回广州。两天来,为了接待我们,他们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陪同,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很过意不去。对我来说,故乡情总是时时充溢心胸,故乡人的盛情永远难忘。项仲贞还特意拿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要我和钮老师题词留念。钮老师起草,由我执笔书写了即兴诗一首:几番邀请意殷殷/今日相逢梦已真/师生情意深如海/粤西重聚酒频斟/十载辛勤阳江路/“三事”功成一片心/喜看前程花更好/大业更上楼一层。(注:“三事”是指项仲贞毕业回乡后十一年完成了三件大事:攻读本科毕业,盖好五层新楼,结婚后家庭幸福并扶助弟弟毕业至工作)。
他还要我另外再写几句,我即兴写了:校友情,师生情,乡亲情,情深似海!愿君:前程似锦,家庭幸福!
次日晨,离别前,我们又在邻近的新醉月酒楼饮茶,杰生表哥和陈表嫂出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位表嫂,大家都十分高兴。又照相留影,记下这难得的时刻。
9时前,他们送我们到车站。临走又送给我们家乡特产,盼望后会有期。巧的是项夫人小霞正是该车站的客运主任。她张罗着为我们购票,招呼我们进站,使我们非常顺利地登车上路。他们一直目送我们的车出站。至此,这次难忘的阳江之行圆满结束。
2003.12.31于澳洲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