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厕守则》引出的话

陈贤庆

某天,笔者到一个车站公厕小解,见到墙上有一块《公厕守则》,我见很有趣,于是,掏出笔来把它抄下,惹得周围如厕的人好奇地注视。那《守则》如下:“1、小便时要小解到尿斗里。2、大便时要站正蹲位,粪便要入坑。3、不要用硬物或报纸代替便纸。……”老实说,这三条说得都没有错,但是,却又让人苦笑并深思:这些应该从小做到的事,绝对应该做到的事,还要写在《公厕守则》上吗?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有不少“大人”,活到二十、三十、五十岁,可能还不懂得怎样如厕,尤其是在公厕中如厕!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某人在某公厕如厕,听到旁边的厕所不停地发出响声,他奇怪地打听,原来是一位外国的小男孩,在摆弄那抽水马桶。抽水马桶是坏的,他冲不了水,急得他直想哭……显然,这小男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如厕后要把自己的粪便冲干净。我们的孩子,大概可以理直气壮地离开,因为抽水马桶坏了,责任不在我!

由此,笔者又联想到另外的一幕情景。笔者多次早晨坐车到石岐,经过阜沙镇和港口镇的工厂大门,见两旁的绿草地,总会白生生的一片。由于笔者近视加老花,开始未看清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白花,又以为是白蝴蝶,后来,才弄清楚,那是些包装食物的白色的塑料袋子,是那成百上千的工厂工人在工厂大门附近买了早餐,随手扔下所造成的。

那些工厂没有职工食堂,是肯定的,不然,工人们也不会站在露天之中,匆匆买来早餐又匆匆吃掉。那些工厂的领导人,不注重厂容厂貌,是肯定的,不然,工厂大门外每天早晨糟糕的环境,应是很难忍受的。那些卖早餐的小贩,没有环保意识,是肯定的,不然,面对由他们那里带出的垃圾,是不应泰然处之的。那些工人没有卫生习惯,是肯定的,不然,自己随手将塑料袋子扔掉,造成满地垃圾,是应该心有不安的。

往更深的层次挖掘,这当然是文明的行为举止,文明的思想意识欠缺所致。文明的行为举止,文明的思想意识,要从小培养起。德育并不需要博大而精深,关键还是要把“小事”做好。一个人,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时,如果还“文明”不起来,那么,他走出社会,无论当了蓝领还是白领,恐怕也很难体现得“文明”。

文明之风,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而成。它要经过各级人民政府,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工作的首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同时,每一位市民,要有主人公的精神,要热爱自己的家园,要为创造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而不是一昧地怨天尤人。某天,笔者在经过镇上某个路口时,见一外地人蹲在地上吃桔子,把桔子皮和渣滓丢了一地。我在他身边停车,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垃圾桶就在那边,不要把地面弄脏了。”那外地人感到不好意思,于是,把桔子皮和渣滓装进塑料袋。我对他说了一声“谢谢”,然后离开。不久,我又回到那里,见到地面变得干干净净了。

这一小事也说明了,歹徒和专搞破坏的人当然有,但是,绝大多数人是希望社会变得文明健康的,只要我们的媒体多些宣传教育,而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遵纪守法,行为得体,人与人之间是可以达到和谐,文明的局面也可以创造的。

 

(此文刊登于2007年12月16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专栏,用“观潮”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