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四期生何广饶

 

        陈贤庆

 

2007317日晚,我应邀参加一个家庭宴会。同事何健燊老师的父亲70岁生日,是夜在黄圃镇富宾酒家筵开数十席,何老师为父亲何明畅老先生祝寿。席间,看着鹤发童颜的何老先生,我忽然产生感慨。这位何老先生,其实是一位抗日烈士的儿子,平时,也曾听何老师讲述过他的爷爷的事,但是,他知之不多,而且,他的父亲也知之不多,所以,我虽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但难以下笔。从宴会回来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何老先生已70岁了,而他父亲的事,却鲜为人知,总觉遗憾,于是,我尽量搜寻资料,结合何老师平时的口述,看能否记下那位牺牲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士的生平事迹片段。

 

在清末,在香山县的大黄圃镇灵古村,有一姓何的人家。主人叫何作桢。何作桢有妻两位,先后育有子女17人。何作桢早年考取秀才,但考举人屡试未中,遂以教书为业,兼作“撑渡”(代人参加科举考试)。何家除了在黄圃有田产外,子女们长大后逐渐向外发展,如到广州读书和经商。其中第10子,叫何广饶,出生于1905年。何广饶十余岁后,也跟随兄长到了广州读书,住在西关第十甫。

1924年的广州,是革命的大本营。国共两党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孙中山的提议和努力下,黄埔军校成立。有人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成千上万的青年投笔从戎,纷纷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立志从军报国,到黄埔军校去”’一时间成了青年人最时尚的口号。19245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到北伐前陆续招收了六期。  

192510月,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2654人入校。这期学生中,林彪、唐天际、郭化若、倪志亮、曹广化、李逸民、李运昌、刘志丹、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袁国平等后来成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著名将领。而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如毛人凤、向凤武、李弥、李天霞、李楚藩、邱维达、沈向奎、张灵甫、林伟俦、周伟龙、周志道、罗列、胡琏、胡长青、高吉人、曹天戈、覃道善、阙汉骞等,也是4期生。

4期生的名单中的“经理大队第一队”,我查到了何广饶的资料:何广饶,字富卿,年龄20岁,广东番禺人,住广州市第十甫文昌巷蟠龙里二十三号。此资料,除籍贯没有注明“香山”(香山也属番禺管)外,其他都相符。在广州求学的何广饶,时年20岁,也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所谓“经理”科,应属军队“后勤”一类。
  何广饶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情况,其后人已无从知之。192665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伐,何广饶也参加了这场北伐战争。其后,何广饶在国民党第19路军蔡廷锴部任职军需官,职务不断升迁,后来,官至师军需处中校主任,随部队驻守广州或惠州。家人曾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某次,他押送一汽车钱币从广州转移别处,经过家门,遇到父亲,他只喊了一声,随即离开。这小故事是要说明他忠于职守,不会监守自盗。后来,何广饶在中山黄圃镇结婚,夫人是黄圃镇二村人,名王福禄。老一辈的何家人还记得,当时,粤军军界同仁送来许多贺礼,其中,有一银杯上刻着“张发奎”等名字。

1937年,日军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何广饶隶属国民党陆军第66军第159师,任职师军需处主任。所在的部队奉调北上。其时,何夫人怀孕并临产,但何广饶不得不离家随部北上。不久,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继而,813日,日军侵略上海,国民党军发动淞沪抗战。何广饶所在部队参加了这场惨烈的战役。淞沪抗战失败后,国民党军队退守南京。何广饶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更为惨烈的战役,日军数十万兵力围攻南京,国民党当局以唐生智上将统领中国军队顽强抵抗,血战于城外城内。126日,蒋介石还决心誓死保卫南京,但是,到了12日,蒋介石不得不下令中国守军撤退。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展开灭绝人性的烧杀掳掠“大竞赛”,共屠杀中国军民几十万人。

关于这场战役,可以参照何广饶的上司、159师少将副师长罗策群烈士的事迹。罗策群,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抗战爆发时任陆军66159475旅旅长,参加了凇沪会战,因战功升任159师副师长。南京保卫战中,该师在汤山阻击北上日军,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日军血战两昼夜。1212日南京失守,罗率部下经太平门突围,于紫金山遇敌,罗策群高呼:“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然后亲率部众冲锋,不幸中弹殉国,时年44岁。

南京沦陷后,便没有了何广饶的消息,从此,他也没有再出现过。可以肯定,何广饶不是战死,就是被日军俘虏后虐杀死。何家后人曾询问过国民党当局,由于战死的将士很多,无法得知详情,但何广饶为抗日而牺牲,则是无疑的。

丈夫北上后,王福禄诞下一儿。这位小儿,并没有见过父亲的模样。9个月大时,父亲又为国捐躯。这位小儿,就是现在的何明畅老先生。王福禄失去丈夫,忧郁成疾,在何明畅两岁多时,一病不起。这让我想到清末革命党人林觉民。林觉民在广州黄花岗之役牺牲后,其妻陈意映诞下遗腹子,不久,也是忧郁成疾而去世。前辈的牺牲,前辈的苦难,我们是否知道,是否铭记?

于是,何明畅成了孤儿,由十三叔收养。解放后,何明畅回黄圃居住,十六岁时,由七伯引领,到北方铁路部门工作,先在北京长辛店,后支援西北到了甘肃。一去数十年,10年前才退休回黄圃。

何老师说:“我爷爷并没有留下什么,数十年后,我们才从祖辈那里取回一张发黄的旧照片,那是爷爷在黄埔军校时照,其后送给他兄长的。”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何广饶。

何广饶只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中微不足道的一位,但是,我认为,凡是为了民族的抗战而艰苦奋斗,而流血牺牲的人,后 人都不应该忘记,更何况他还是中山土地孕育的儿子!

 

 (此文刊登07年5月20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用“观潮”笔名(因同版有我另一篇《古镇曾叫邦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