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血泪

 

    陈贤庆

 

    华人出外洋

“河水湾又湾,冷然说忧患,念我乡里时,眼泪一串湿衣衫……”香港电视剧《大地恩情》的这首主题歌,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这首歌唱的,是早期漂洋过海在外国谋生的华工,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中国人素来安土重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一般是不肯离乡背井的,更何况远涉重洋,去到地球的另一方。

皆因山多地少,又地处南海之滨,香山人很早就有人被迫出洋谋生。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香山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洋船出洋谋生侨居。据清朝光绪年间的《香山县志》载,宋、元之间的那场著名的崖山海战之后,不少香山乡民为躲避战乱而大量逃亡海外。明朝以及清初,朝廷都实行海禁,规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片帆寸板不许下海不得与外国通商,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东南沿海人民,包括香山人民,由于海禁而断绝了生计,反而迫使他们冒险出洋谋生,渐成习惯。清嘉庆五年,香山居民程世帝等十多人,乘帆船从澳门驶出,望无涯际之海洋,与汹涌波涛奋斗,船行月余,历尽惊涛骇浪,来到了只有20来间亚达屋的槟榔屿,在这个荒凉的岛上,拖着长辫子的香山人居留垦田,建造着自己的异国家园。

在近代以前,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不过,这些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却一直被视为天朝弃民祖国不仅不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认为他们死了活该,是罪有应得。乾隆五年(1740),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屠杀逾万华人,即历史上著名之“红河(溪)惨案”,消息传到国内,乾隆说: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华工的出现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列强打开。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也迫使清政府开放人力市场,允许华人出洋做工。19世纪,由于美洲的开发,以及澳洲发现金矿,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列强以契约受雇形式,到我国招募工人,这样,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有了合法出洋打工的途径。

外国来华招工者,当然会将工作的地方以及工资待遇说得不错,以吸引华人。我在《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中,看到一则资料,大概可以窥见当时的契约的基本内容。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日本驻华大臣丁美霞在给清廷一份照会中说:“……华人作工最为勤敏,耕种甚为得力,故有招工之举。唯出洋时必须定明年限,并言明每日作工不越九点半钟,每月应领洋银四元,每礼拜日止工。该工人是日倘欲作工,得利应归己用。至工人之衣食与往来船费,招工者均应一并发给。若工人在外偶得疾病,招工者必须延医调治,以昭公平。以上数节,须于合同内详细注明,以为凭据。……”平心而论。上述数节,即使放在今天,也比某些无视《劳动法》的黑心老板更体现出人性。但是,说得好听,合同上写得清楚,到了异国他乡,华工们能否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吗?

也有许多人,即使穷困无比,也不愿离乡背井,到万里之外“淘金”。有一个词叫“卖猪仔”,如何得来?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美国驻华全权大臣镂斐迪在给恭亲王奕訢的照会中说:“……招工出洋一节中有若许耻辱可恶之事,据本大臣所闻,如果不诬其错误之处,大概皆由贵国官员所致。此事固有不以爱怜居心之洋人将招工出洋一事日渐广大,然非中国奸巧之员与各处不义小人为之帮助,该洋人亦未能自成其事。溯查招工出洋一事,向来多系从澳门将该不幸之工人载于船中,运往(外国)……至于由澳门口运往外国之工人,多被中国人在各地以虚妄之言欺哄,或用力勉强送至澳门。……如此是使贩卖人口之徒可以随意而成其事……”美国大臣所说的,并非是诬陷,美国刚结束南北战争,宣布解放“黑奴”,不愿蒙上贩卖“奴隶”的罪名,倒是我们自己人,某些官员,以及恶霸、土匪,勾结某些无良之洋人,以招工出洋为名,或欺哄,或强抢,将无辜的同胞卖到外国,获大部之利。这种“卖猪仔”的行为,当时在澳门,在厦门最烈,如英国商人在厦门开办的和记洋行,就常派人用一种印有“和记”字样的大米袋将某些路上的青壮年出奇不意地罩住,强装上船运走。

        华工在北美

19世纪40年代,美国三藩市发现金矿,以及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以契约受雇形式大量招募华工。广东沿海的人,尤其是邻近澳门、见惯洋人的香山人,则怀着梦想,不畏波涛,来到美洲大陆。善于吃苦耐劳的香山华工让美国人惊喜不已,于是多方招募,开矿修路。作为苦力,大量华工从19世纪中叶进入美国,充当金矿矿工,充当铁路劳工。1865年,华人移民的人数激增至5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青年男子。同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收了第一批50名中国劳工。看到中国人能吃苦、工资要求低,又十分顺从,这家公司便开始大量招收华人,总共有10多万华工参加了美国铁路的修筑。

在修完铁路以后,美国人担心中国劳工抢了他们饭碗,美国开始排华。1882年通过了 停止华工入美20年的排华法案,将华人赶出美国。 在此,很应该提到香山籍晚清外交官郑藻如。当时,郑藻如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郑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要求否决排华法案。后虽改为10年,但他继续交涉,结果使美国政府同意:经过中国领事馆签发证明的华工,仍可回美。已故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她的《美国华裔史录》一书中,就写到150年前在美国的那群无声的同胞的辛勤与血泪。香港大导演吴宇森也想拍一部《华工血泪史》,描写中国人在美国修铁路的故事。

19世纪末,加拿大要修筑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主要依靠人力,罗渣士峡谷,两面都是高耸的雪山,工程风险极高,是制约东西铁路的咽喉工程。当铁路修到这里,工程停滞不前,严寒的天气,沉重的体力劳动,危险的工作条件,令劳工十分缺乏。加拿大铁路公司决定大量聘请华工。工人主要是来自广东台山一带。中国工人辛勤刻苦,付出不但是汗水,还有生命。那些爆破的工作,极其危险,当地的工人都不愿意做,公司为了吸引华工干,特别规定,谁愿意引爆一次,可以申请家人来加。因而也造成华工大量死亡。但华人对修铁路的贡献,并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罗渣士纪念碑,也只是记载了探险家罗渣士,如何找到铁路通过山隘的决口,使铁路能顺利修通,一点也没有提到中国工人对铁路修成的贡献。铁路修完后,加国政府还将40名患麻疯病的华工遗弃在一个叫“达斯岛”的荒岛上,任他们自生自灭。

 

         华工在南美

 

华工在北美的事,早有所闻,想不到在清代,华工也大量到了南美,尤其是秘鲁与古巴。

19世纪时,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秘鲁刚于1821年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中国人为何要到万里之遥、环境远不及北美的秘鲁与古巴去做工?对于欧美殖民主义者来说,19世纪时,南美洲、大洋洲以及太平诸岛屿,都尚待开发,需要大量劳工,勤恳驯服又能干的中国农民,对那里的环境和气候都容易适应,正是他们需要的劳力。于是,一批批华工便被招到了南美,在秘鲁,在古巴的土地种植咖啡、可可、甘蔗、橡胶等。当然,这当中,有不少华工就是在澳门等地被“卖猪仔”而到了南美的,相信也不乏香山县的先民。如果华工能够得到较合理的待遇,远赴南美垦殖也不失为一条谋生之路。但是,在秘鲁,在古巴,华工受到残酷迫害与压榨,成为变相的奴隶,许多人死于非命!

秘鲁刚脱离西班牙独立不久,何以如此虐待我华工?这事我未得深究。至于在秘鲁、古巴的华工的悲惨遭遇是由谁揭露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恰好有记载。光绪四年(1877年)正月十二日,总理衙门奏请奖励在香港新闻纸撰文之英国人德尼客二等功牌。原来,英国人德尼客最先在香港报纸“将华工受害之烈屡次设词撰文”,使外界得知其事。光绪的朱批是“知道了。钦此”。至于清廷最后有没有给德尼客奖励二等功牌,便不得而知。

除了德尼客,秘鲁华工也向美国求助。60年代,清朝的总理衙门先后接到由美国公使转来的秘鲁华工求援禀文,曾有要施以援手的表示,对此,清廷已不能不重视,觉得非整顿招工市场不可。在《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中,就可以看到这一史实:同治年间,清廷议就招工出洋章程二十二款,并不准在澳门招工。对此,美国公使、俄国公使、葡国公使等都表示理解,惟独日本驻华大臣,认为不要“相信新闻纸之讹言”,对清政府的做法,“不胜惋惜之至”。

187310月,秘鲁代表葛尔西耶来华商定两国通商条约事宜,李鸿章与葛尔西耶谈判,提出秘鲁虐待华工事,并斥责秘鲁为无教化、无礼仪之国,不改变现状,不与秘鲁立约。葛尔西耶开始还狡辩,最后也只得让步,双方于18745月在天津签订了《中秘查办华工专条》与《中秘友好通商条约》。这两个条约双方各有让步:秘鲁要求的与西方列强一体均沾被写入条款,但在中方坚持下,秘鲁原来不同意的一系列保护华工的措施也写入条款。

事情还未了结。18757月,秘鲁派遣特使爱勒谟来华换约。由于李鸿章事前就派已在美国的陈兰彬、容闳到古巴、秘鲁秘密调查,得知中、秘条约签订后华工依然受残酷迫害,非常气愤。他在给总理衙门的信中怒不可竭地写道:自陈、容二员节次分往详查,始悉该国虐待华工甚于犬马,受虐者自尽者不知凡几。凡有血气之伦,莫不切齿。所以他提出如果含混与之换约,“则是从前既往之华工不能使生,而随后之复往之华工又将就死,而十数万日在水火,喁喁待援之人更无来苏之望矣。因此,他提出保护华工的换约附加条件,然后再与以前签订的条约一并互换。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争辩,终于迫使爱勒谟以过照会的形式保证秘鲁切实保护华工。

到了1884年,在秘鲁的华工已多达20万,工作和生活条件仍然十分恶劣。又是郑藻如,与秘鲁官方交涉改善,并在利马创办通惠局,在夏威夷创建中华会馆,以解决华工的各种困难。

      后记

早期华工的遭遇是很悲惨的,本文未能详叙。早期华侨的生活也是很艰难的,未及立足而客死他乡者无数。至于一些发家致富者,他们更要付出加倍的艰辛和努力,甚至沉重的代价,香山名人杨著昆、孙眉,在夏威夷也是靠耕种起家,筚路褴褛十余载,始得“杨百万”“茂宜王”之称;即使陈芳、马应彪、何宽等商界巨子,也在国外经历过艰难创业的阶段。

华侨最值得赞叹之处,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祖国富强了,他们才能安稳地、光彩地立足于异邦。其实,生活在国内的中国人,也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祖国强大,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文明知礼,才能得到外国的敬重。当我们走出国门时,才能挺起胸膛自豪地宣称:“我来自中国!”

  

 (此文刊登06年12月23日《中山日报》 之“香山文化之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