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抗日内战,军败伯陵 

 

前一节说到,由于宁粤对立,蒋介石也想急于解决,于是,释放被软禁的胡汉民,派他赴欧洲考察。19361月,胡汉民归国到香港时,并不理会南京蒋介石派去的迎接大员,却回到广州,这无疑为陈济棠增加了反蒋法码。胡汉民喜欢下象棋,193659日晚上,在广州与潘景夷对弈,前两局一胜一负,第三局进入残局后,胡想用“跳卧槽马”逼出潘的老帅,不料被潘支起仕角,炮打了一只死车。胡当时就脑溢血突发倒地,3天后不治而死。

蒋介石要趁“胡死”之机解决广东一向处于半独立状态问题。5月中旬,蒋介石派王宠惠赴粤吊丧之机,向陈济棠提出取消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改组广东省政府,将第1集团军总司令改称第4路军总指挥,各军师长由军委会重新任命等5条。这实际上是要夺陈济棠的广东军政两权。在陈济棠正感到焦虑不安之时,白崇禧也以吊丧为名来穗与陈济棠会晤,极力怂恿陈济棠联合桂系,以“抗日救亡”为旗帜,与蒋介石抗衡。白崇禧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时认为:蒋介石既要陈兵于黄河流域,防备日军的进犯以及监视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张学良、杨虎城,又要部署兵力向陕北共产党包围进攻,因而决无余力南犯。如果两广联合,再拉拢湖南的何健,凭着抗日的招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武汉,再采取昔日太平军的战略,马上转移东下袭取南京,就能夺取中央政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白崇禧的分析,陈济棠认为十分精确。陈济棠有兄叫陈维周,擅长星相之术,曾于1935年春到南京见过蒋介石及到奉化看过蒋介石的祖坟,肯定蒋介石气运将尽。陈济棠十分相信其兄的星相之术,再经白崇禧的怂恿,便决心发动事变反蒋。516日晚,陈济棠与粤军高级将领余汉谋、张达、缪培南、黄任寰、黄廷桢等开会密商,对于联桂起事,将领们的意见不一。519日,陈济棠再次召集在穗粤军将领近20人进行密商,并请出白崇禧到会说服众将,虽第1军军长余汉谋等仍不表支持,但陈济棠已决定反蒋起事。

61,陈济棠授权西南两机关作出决议,呈文南京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吁请抗日。次日,又复电全国,请国民政府准予“北上抗日,收复失地”。接着,组成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陈济棠任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副之。另一方面,陈济棠、李宗仁还暗中与日本联络,欲借日本的力量反蒋,并出兵湖南,企图夺取国民党政权。

面对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蒋介石一方面立即秘密调兵遣将向两广进逼,同时派人四出向广东海陆空军将领进行收买分化;另一方面,故作镇静,发出通电召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作为对付之策。粤军主要将领余汉谋等秘密接受了蒋介石的收买,决定背陈投蒋。74日,余汉谋以接到第1军将领电催回部主持军事为名,取得陈济棠的许可,由广州回到驻地大庾,与参谋长罗梓材,政治部主任李煦寰,师长莫希德、叶肇、张瑞贵等会议讨论反陈,取得一致意见。76日,余汉谋以出席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名义,乘坐蒋介石派来的飞机前往南京,蒋介石随即任命余汉谋为第4路军总司令和广东绥靖主任,并派钱大钧、陈诚、黄镇球等同行,协助余汉谋回去收拾粤局。余汉谋于713日回到赣南,次日在大庾宣誓就职,并发表通电,敦促陈济棠离职下野。同时,第1军亦向韶关推进。

另外,76日,第2军副军长兼东区绥靖委员李汉魂在汕头离职赴港,次日通电反陈。到717日,第2军军长张达也被蒋介石收买。粤军其他将领以及西南机关要员萧佛成、陈融、刘芦隐、邓青阳、杨熙绩和广东省主席林云陔、广州市市长刘纪文等亦纷纷走避以示决绝。

尤其给予陈济棠致使打击的,是他的空军也被蒋介石收买而背叛。6月底已有一个中队北飞南昌投蒋。718日早晨,空军司令黄光锐、参谋长陈卓林等分乘教练机3架飞赴香港机场降落;各大中队飞机72架先后北飞投蒋。至此,陈济棠完全绝望,于当晚借英国战舰保护,携带家眷离开广州前往香港,并通电下野。李宗仁亦于当天下午乘飞机回广西,在广西继续坚持反蒋,李济深以及原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区寿年、翁照垣等也入桂支持,但到9月间,李宗仁、白崇禧也和蒋介石达成协议。至此,曾经震惊中外,扰攘了50多天的“两广事变”遂告结。同时,也结束了陈济棠对广东的统治。

余汉谋于724日由韶关进驻广州接管了陈济棠原有的军权。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黄慕松为广东省政府主席,以王应榆为民政厅厅长,宋子良为财政厅厅长,刘维炽为建设厅厅长,许崇清为教育厅厅长,曾养甫为广州市市长。蒋介石于8月来广州坐镇了一个月,设置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广州行营。至此,广东的党政军大权完全归蒋介石控制。

综上所述,粤系军阀的派系十分复杂,时分时合,如果整理一下,大体如此:

北洋时期的粤军:主要是龙济光系统;

旧粤系陈炯明派:主要人物有陈炯明、林虎、邓本殷等;

旧粤系许崇智派:建国粤军改编时,许崇智所部被编入蒋介石的第1军,因而,如卫立煌、罗卓英、莫雄等,都归入了中央军系统。

新粤系李济深派:主要人物有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李章达等人,主要是19路军及第4军出身参加过福建事变的将领。

新粤系陈济棠派:主要人物有陈济棠、余汉谋、邓龙光、香翰屏、李扬敬……即原陈济棠第1集团军将领。

新粤系张发奎派:这一派比较复杂,因为张失势较早,多数转入中央军系统,如薛岳、黄镇球、缪培南、吴奇伟、张达、欧震、黄琪翔等。

粤军所有各派系,在两广事变后,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到来之际,都归属中央,分赴抗日战场。

蒋介石解决了两广事变后,又飞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结果爆发了1212日的“西安事变”。此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建立。193777日“芦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开始。

在抗日战争期间,粤军及其粤军将领也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战争。趁此机会,补充介绍粤军重要将领的有关资料和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

张发奎,陆军二级上将。广东始兴人,1896年生。广东陆军小学堂及武昌陆军中学毕业。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第12师师长、第4军军长、第2方面军总指挥等。抗日战争时期,出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第4战区司令长官、第2方面军司令长官等;指挥了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粤北战役、桂南战役、桂西反攻等重大战役。

薛岳,陆军一级上将。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肄业。历任粤军参谋、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第4军教导第1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6路军总指挥等。抗日战争爆发,薛岳出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1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第9战区司令长官等,指挥了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尤其是三次长沙会战,被誉为是“抗日第一名将”。

余汉谋,陆军上将。广东高要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连长、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第59师师长、第1集团军第1军军长等。两广事变后,余汉谋出任广东绥靖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第7战区司令长官等;指挥闽、粤两省军事,所部编为5个军,即张达的第62军、张瑞贵的第63军、李汉魂的第64军、李振球的第65军、叶肇的第66军。这些部队官兵多是粤省子弟,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战役、兰封战役、浙赣战役、粤北战役、湘桂战役等,大部分官兵牺牲在抗日战场。

李汉魂,陆军上将。广东吴川人,1895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参谋、副官、国民革命军团参谋长、团长、第4师副师长、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第2军第6师师长等。抗日战争开始后,曾出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李汉魂还从1939年元旦起,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以及广东省保安司令,直至19458月由罗卓英继任省政府主席止,长达六年又八个月,主政广东期间,李汉魂能认真行使职权,经常巡视各地,对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均有成绩。

黄琪翔,陆军上将。广东梅县人,1898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参谋、营长、团长、第12师师长、第4军军长。抗战开始后,黄琪翔出任第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参加了淞沪抗战、枣宜会战等大型的战役。

蒋光鼐,陆军上将。广东东莞人,1888年生。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参加了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校第1期,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1917年后,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军副军长兼第10师师长、第11军军长、第19路军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在上海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第7战区副司令长官等。

蔡廷锴,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1892年生。清末入广东新军。民国时期,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10师师长、第60师师长、第19路军军长等。九一八事变后,率第19路军在上海抗战。抗战开始后,历任第16集团军总司令、粤桂边区总司令等,在两广指挥抗日。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县人,1898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副官长、团长、国民革命军团长、新3师师长、第26师师长、防空学校校长等。抗日战争时期,黄镇球负责建设全国的防空系统,配合空军作战,作出很大贡献。

罗卓英,陆军上将。广东大埔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8期毕业,与陈诚同学,并成为莫逆之交。历任粤军连长、营长、第21师参谋长、第18军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罗卓英率部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升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19424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入缅甸作战,失败后率部入印度。后回国出任军令部次长。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政府发表的十六个受降主官中,就有粤籍张发奎(广州、香港、雷州半岛、海南岛地区)、余汉谋(曲江、潮汕地区)和薛岳(南昌、九江地区)三人。

还须补充的是,原为粤军将领的叶挺,在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叶剑英,出任第18集团军参谋长,他们都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粤系将领及其所部又被卷入了内战的旋涡,粤系将领与蒋介石又进行了明争暗斗。

1946年初,张发奎出任军委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主任兼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李汉魂等则被调离广东。19479月,张发奎又被免职调京,由宋子文出任广东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宋子文邀请时任国防部次长的黄镇球赴粤任广州行营副主任兼广东警保处处长。19484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张发奎与余汉谋、薛岳、香翰屏、李扬敬等粤系将领,支持孙科竞选副总统,结果失败。

辽沈、淮海战役之后,蒋介石被迫下野,张发奎、薛岳、余汉谋等乘机提出“粤人治粤”的口号,反对宋子文主粤(宋也是粤人,但他属蒋介石派系)。宋子文被迫辞职。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前,任命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张发奎则接任余汉谋的陆军总司令之职。

19492月,张发奎又接受薛岳、余汉谋的电请,回到广州。他们以“团结大广东”、“继续第一师精神”为号召,大力收罗广东旧军政人员,扩编军队,企图将广东建成一个反蒋反共的基地。当时,国民政府已迁往广州,张发奎还建议代总统李宗仁把蒋介石扣留,但计谋未成。7月,张发奎得知蒋介石将来广州,便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出走香港。余汉谋、薛岳则继续部署兵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但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1014日,广州被解放后,余汉谋集团往粤西逃走,中途大部被歼灭,残部退往海南岛。李汉魂出走香港,后随李宗仁飞往美国。黄镇球亦出走香港,后逃往台湾。香翰屏、李扬敬等亦逃往香港。

薛岳、余汉谋则退往海南岛,分别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和副总司令。而陈济棠于19494月被国民政府任为琼崖行政长官,薛、余率部进入海南后,陈济棠则专管民政。为阻止解放军解放海南,薛岳在全岛设立了3道防线,部署的兵力有10万之众,自称为“伯陵防线”(薛岳字伯陵)。但是,19504月解放军渡海作战,薛岳部兵无斗志,一击即溃,被歼56万之众。4月底,薛岳、余汉谋、陈济棠率残部逃往台湾。至此,国民党粤系军阀完全瓦解。

还有另一批粤军高级将领如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罗翼群、李章达、黄琪翔、莫雄等,则走上另一条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从事反蒋民主运动,成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并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叶剑英,则成为红军、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上述诸人均先后作古,最长寿者当数薛岳,直到199853日才逝世台湾,享年102岁。

趁本章结束,还想说说陈济棠的故事。民国初年,陈济棠陈济棠认识了一位青楼女子、广东高州人莫秀英。因戎马倥偬,不便携带身边,曾在清远笔架山麓的玄真洞,修筑一处“仙姑庵”金屋藏娇。当陈济棠官运亨通后,便娶莫秀英为妻。术者谓莫秀英有旺夫的好命,能带起他步步高升,陈济棠笃信无疑,故对莫秀英份外宠爱,言听计从。莫秀英虽恃宠弄权,但也有些好建议,如积极提议修复广州南海神庙和修筑海口港。该港命名为“秀英港”并至今。陈济棠下野期间,曾携莫秀英隐居香港,从此,香港便多了两条街巷:“秀英街”和“济棠巷”。 1948年初,莫秀英在广州病逝。陈济棠因爱湖光岩的山水,把莫秀英遗体运到湛江湖光岩安葬。墓旁建有守墓楼,有10多人守墓,直到全国解放才撤去。陈济棠还在此墓旁为自己留下一个空穴,待他死后与莫夫人合葬在一起。1954年,陈济棠在台湾病 逝。1993年,陈济棠的骨灰被运来湖光岩,与莫氏合葬,实现了他的愿望。

 

 

                     下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