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进京,也可“朝发夕至”
陈贤庆
2012年12月26日,肯定是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历经七年建设、全程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通车了!从广州到北京,所需时间不足8小时,朝发夕至!京广高铁的开通,中山人与京广沿线的人民一样,感到欢欣振奋。京广高铁与中山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实在密不可分。
(一)
京广高铁开通之际,我忽然想到很多——
我想到了,在汉、晋、唐;在宋、元、明,中原的民众,因避战乱,是如何长途跋涉,翻越梅关古道,暂寄寓南雄珠玑巷,再辗转到达并落户香山?
我想到了三位古代香山明人——陈天觉、何吾驺、曾望颜。陈天觉,香山石岐人,南宋绍兴八年进士;何吾驺,香山小榄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望颜,香山石岐人,清朝道光二年进士。香山位于岭南最南端,所谓“山高皇帝远”。可以想象,三位香山籍读书人,当年要上京考试,路途是何等的遥远,行程是何等的艰辛!是走路,骑马,还是乘船?……用了多少月?
我还想到,1894年6月,孙中山偕同乡人陆皓东,借道上海,再转天津,上书李鸿章,他们要花多少时间,历经多少路途的艰辛?
今天,我们实在难以清楚了解上述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年,先辈们做梦也不会梦到,今天,北京到香山之间,从陆路亦可朝发夕至!
(二)
京广高铁开通之际,不可不提中国最早呼吁铁路建设和投身铁路规划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求学和革命的过程中,经常生活在欧美日等国,深感欧美日等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亦深感铁路于国家之重要,他感慨地说:“凡立国铁道愈多,其国必强而富。”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决心发展实业以富国强民。发展实业,千头万绪,百废难兴,什么才是重中之重?早年在国外对铁路先进性的感受,此时,又涌上孙中山的脑际。孙中山认为:“故鄙人以为欲谋强国,亦必自扩充铁路始也。” 孙中山准备集资60万万元,计划十年内建设中国铁路20万里。其中就包括京广铁路、滇邕铁路、滇桂粤铁路等。可惜,不久,袁世凯倒行逆施,破坏共和,二次革命爆发,中国又陷入战乱之中,孙中山发展实业的愿望,尤其是十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的愿望,无法实现。今天,孙中山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京广高铁开通,必会开怀大笑。
(三)
旧中国,经历了36年时间,才建成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长江天堑将京广铁路一分为二。解放后,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连成一线,“天堑变通途”。每天、每月、每年,K字头列车,车轮滚滚,将亿万旅客送到京广沿线各城市。但是,当年的老火车,毕竟落后,闷热,吵杂,肮脏,经常晚点,人满为患无座是常事。70年代末80年代初,笔者在湖北荆州某中学任教,每年寒暑假都坐京广列车往来武昌与广州,饱受其苦。
从广州到北京,京广列车一再提速,从40多个小时,到30多个小时,到现在的29个小时。然而,“G时代”毕竟到来了,人们希望过着悠闲的慢节奏的生活,但渴求坐上快速的交通工具,以打破城市间的距离,获得一种全新的享受。于是,今天,8小时往来京广的高铁横空出世了!京广高铁的开通,不仅将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城市连成一线,还与合肥、南京、上海、太原、天津、济南、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串联起来,改变南北交通格局,形成中国高铁版图,拉动沿线经济高速发展。
(四)
中山人能否得益于京广高铁?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还要首先感谢广珠城轨,是它改变了中山有史以来“无铁”的历史。
早在清末,中葡商人就准备集资修建广澳铁路,但是,清廷腐败无能,此计划中途夭折。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但中山人仍未能与之“亲密接触”。2011年1月7日,历经5年建设的广珠城际轨道正式通车,在广州南站与武广高铁无缝对接。喜事啊!那天,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组织100人的读者团首试,我亦被邀。40分钟,我们到达广州南站。同样40分钟左右,我们又回到中山北站。当晚,我写了一首题为《初试城轨》的五律,以表兴奋心情:“五年城轨梦,今日一朝圆。呼啸经村镇,飞驰过野川。方别中山北,即逢穗市边。岭南饶富地,锦上再花添。”自广珠城轨开通后,更多的中山人和我一样,往返中山与广州,都是坐城轨。今年春运前,广珠城轨将全线开通至珠海拱北,这又是继京广高铁通车后的又一喜讯。
(五)
在中山大地上,生活着数十万新中山人,他们同样是中山的建设者。广珠城轨开通,使得他们回粤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探亲又多了一种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如今,京广高铁开通,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地的新中山人,同样可以享受到朝发夕至与家人在春节团聚的快乐。近年来,中山的经济高速发展,外省企业纷纷进驻中山,中山的名优产品远销外省市,客商往来日益频繁,京广高铁无疑是中山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当然,以后,中山人到祖国各地旅游,如到长沙赏叶,到武汉登楼、到洛阳拜佛、到济南品泉,到大连观海,到太原寻幽,到哈尔滨踏雪……将会更加潇洒;早上在京华世纪酒店饮早茶,晚上到北京全聚德吃烤鸭,实在是很平常的事。
京广高铁通车了,中山人民,张开双臂,热情迎接高铁带来的新时代吧!
(此文刊登2012年12月30日《中山日报》“文化周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