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粤教版)(陈贤庆编写)

   2003年高考前,为了学生们写作文的方便,我编写了一个材料,叫《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当年的高考,或许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好处;其后,我发现许多语文网站都转载了此材料,说明同行们还是认可它的作用的。光阴似箭,又过去三年了,如今,广东省的高中生使用的,多是粤教版的新教材,同事们请我,也仿照过去的形式,弄一个粤教版的新材料,我觉得也有必要,于是便动手编写,希望能对实行新课标后的学生在作文方面提供一些帮助。(06年3月)

  (原序)同学们在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总会感到论据欠缺,因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分数不高。写文章,尤其是写议论文,固然需要引用一些材料,包括道理和言论,以及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写作材料,当然以新鲜者为佳,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并记住一些新鲜的事物。但是,如果在紧张的考试当中,我们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事例,那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中去寻找事例,这样,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同样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我们作文中,并不过时的,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想到这样做,或者不善于这样做罢了。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论据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这些例子,仅仅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是不必要原文照搬的。

(必修一册1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 朱光潜先生说过:“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一个人的生命力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可用于“困难”“奋斗”“人生价值”等话题)

2、 孔子是当时的一位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天下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可用于“理想”“抱负”等话题)

《我很重要》:

3、 毕淑敏的文章《我很重要》,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可以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可用于“自信”“认识自己”等话题)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4、王海桐当年有一个梦——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美丽羞涩的梦,但是,要梦境成真,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青春的美丽……(可用于“梦”“梦想与现实”等话题)

《“布衣总统”孙中山》:

5、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简朴。他的衣着简朴,饮食简朴,还喜欢走出总统府去访问群众,视察市政。但是,他尽量不希望打扰民众,也不喜欢民众喊他“万岁”。(可用于“朴素”“廉政爱民”等话题)

《华罗庚》:

6、许多人都听说过数学大家华罗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华罗庚在青年时代,是靠艰苦的自学而成才的。他开始自学数学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50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刻苦的自学,他在19岁那年,便写出了一篇震惊数学界的论文,从而受到前辈们的赏识,进入了数学研究的领域。(可用于“勤学”“自学成才”“环境与人”等话题)

7、人才的使用,不应被资格文凭所限制。华罗庚以自学而成才;21岁时被熊庆来教授赏识并接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员;四年后,他又被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破格提升为助教、教授,以及研究员。(可用于人才”“文凭“资格”“自学成才”等话题)

8、人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不容易;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更不容易。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华老这种踏实的治学和工作态度,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可用于“踏实”“持之以恒”“空与实”等话题)

《罗曼·罗兰》:

9、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在读高师的时候,他对一切领域如哲学、生物学、逻辑学、音乐、艺术史等,都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沉重的学习负担丝毫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诗人,正如树木不能阻碍自己根部的生长一样。(可用于学习”“热情“兴趣”等话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高唱正气之歌的英雄人物,春秋的齐太史、晋董狐,战国的张良,汉代的苏武,三国的严颜、管宁、诸葛亮,晋代的嵇绍、祖逖,唐代的张巡、颜皋卿、段秀实,还有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史可法,清代的林则徐等,都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可用于正气”“报国“贡献”等话题)

11、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屈原、诸葛亮、杜甫、陆游、文天祥、龚自珍、林觉民、鲁迅、闻一多等人的不朽的诗文,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可用于“苦难”“敢言”等话题)

《我的回顾》:

12、爱因斯坦认为:一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我们现在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强制子女从就学这学那的家长,是否应该考虑给自己的子女多一点自由,使他们的天性不至过早夭折?(可用于学习“兴趣”自由等话题)

《我与地坛》:

13、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就因苦难而致残。摇着轮椅,他徘徊在荒芜的地坛。他想到过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成为了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可用于苦难”“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等话题)

《古典诗歌》:

14、 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人的感情应该是最丰富多彩的。就是我们的古人,也能充分体现到这一点。对待爱情,有的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有的则直抒胸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用于感情“含蓄与坦诚”丰富多彩等话题)

15、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三国时立马挥鞭,横槊赋诗的大英雄魏武帝曹操,也不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可用于时间“光阴”生命等话题)

16、 我们常常嫌乡村落后偏僻,总认为生活在大城市是一种幸福,住在高楼大厦是一种幸福,于是,大家拼命往空气混浊的城里钻,往水泥钢筋的房子里钻,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久在樊笼里”,渴望“复得返自然”,追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了。(可用于环境“环保”自然等话题)

17、 现在,父母干涉儿女的婚事,弄得儿女“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悲剧可能不多,但是,父母越俎代庖,处处替儿女“打算”,违背他们的兴趣而强迫他们学这学那,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事,则司空见惯。(可用于教育“兴趣”自由等话题)

 

(必修二册1课)《》:

(必修三册1课)《》:

(必修四册1课)《》:

(必修五册1课)《》:

(选修9:传记选读)

《在哈金森工厂》:

1、 伟人并非天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经历过苦难,经受住考验,正是法国哈金森工厂的艰苦生活,使得年轻的邓小平获得意志的锻炼,并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可用于“磨难”“考验”“逆境”“锻炼”等话题)

2、 邓小平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在法国哈金森工厂做工的那种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可用于“乐观”等话题)

3、 邓小平的学历也不高,他曾对子女们说,他只有中学文化水平,他的知识,主要是在靠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可用于“自学成才”“实践出真知”等话题)

《铁肩担大义》:

4、 革命先烈李大钊对于生死表现出无比的豁达,对于死甚至有“跳入其中,也还有一种的佳境”的想象,使他勇敢地面对人生,更勇敢地面对死亡。(可用于“豁达”“人生”“死亡”等话题)

5、 有的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李大钊在“红楼”中为“振兴国群”发出的声声呐喊,有如晨钟之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他点播的革命种子已经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用于“精神”“生命”“生与死”等话题)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6、 读书重要,但是,生活实践更重要,一个对身边事物毫不关心毫无兴趣的人,是难以成材的。所以,我们应该象作家沈从文那样,既读一本小书,更读一本大书,捕捉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可用于“实践”“生活”“兴趣”“大自然”等话题)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

7、 挫折不可怕,艰苦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丧失自我,是迷失自我。袁隆平总能够调整自我,这使得他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可用于“挫折”“自信”“心态”“调整自我”等话题)

8、 为了杂交水稻的成功,袁隆平整个身心投入到科学试验之中。他记住,上帝给予人的并不多,必须要牢牢抓住一切机遇。他象是一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他抓住了,他成功了。(可用于“坚持”“执着”“机遇”等话题)

《遨游知识天地间》:

9、 近代大文豪梁启超曾告诫儿子梁思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可用于“耕耘与收获”“持之以恒”等话题)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10、 台湾青年谢坤山,16岁时就因意外失去左腿和双臂,几年后又意外失去右眼,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解决生活自理问题,进而学习用嘴咬住画笔作画,终于成为一名残疾人画家。他每年还做四五百场的演讲,写出了10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可用于“意志”“自强不息”“生命的价值”“命运”等话题)

《为世界工作》:

11、 马克思爱说的一句话是:“为世界工作。”凡是有幸能够献身于科学的人,都应该使自己的知识服务于人类。(可用于“人生目标”“贡献”等话题)

12、 虽然马克思睡得很晚,但他每天早晨总在八九点钟起来,喝过清咖啡和读过报纸之后,就到书房去,一直工作到半夜甚至更晚一些。(可用于“勤奋”“持之以恒”等话题)

13、 马克思把欣赏文学当作精神上的休息。他精通上至中世纪的德国文学,喜爱歌德的《浮士德》;喜爱英国的莎士比亚、司各特、拜伦、雪莱等;喜欢法国的迪德罗,爱读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大仲马等的长篇小说。(可用于“科学与文学”“精神享受”等话题)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14、 富林克林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因此,我们可以说:幸福从细小处开始。(可用于“小”“幸福”等话题)

15、 富林克林23岁时,便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本杰明-富林克林,一个印刷工的遗体在此长眠。就像一本旧书的封面,目录已被撕去,字母和镀金已经剥落,他的遗体将会腐朽,但他的著作将会永垂后世,他深信他的著作经过编者的校订与修改,会以更新更美的版本再度面世。”一个豁达而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可用于“豁达”“乐观”“自信”“生与死”等话题)

《一个学派的诞生》:

16、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在科学研究工作上是严肃、认真、执着的,但在他妻子的眼里,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顽皮、好胜、孩子气,爱开玩笑,等等。其实,科学家、政治家等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只不过他们的形象常常被 神圣化罢了。(可用于“人的多面性”“事物的多样性”“童心”等话题)

《扼住命运的咽喉》:

17、 生活的艰难,身体的残疾,爱情的不幸,长期折磨着贝多芬,但是,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他化悲愤为创作的动力,他的意志占了优势。一种无可抗拒的力把忧郁的思想一扫而空。(可用于“命运”“意志”“自强不息”等话题)

《远行希腊》:

18、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参观文化古迹,多吸收文化的精髓,是很有必要的。现代舞蹈创始人、美国舞蹈家邓肯在她的自传中就写到“远行希腊”一事。古希腊的西方文明给了她许多精神的启迪和创作的灵感。(可用于“文化”“视野”“爱护文物”“创作源泉”等话题)

《电脑神童盖茨》:

19、 许多青年人只是看到盖茨的成就和财富,而不知道或不注重他的成长和奋斗历程。盖茨少年时代活泼、好学、善于动脑;青年时代敏锐、果断、毅然退学从商;任公司领导时严谨、刻苦、深谋远虑、不断创新,为微软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可用于“勤奋”“科学态度”“成功秘诀”等话题)

《项羽本纪》:

20、 少有大志是好事,但是,不应刚愎自用。就如西楚霸王项羽,年轻时就有大志,要学“万人敌”;见到秦始皇出巡,也敢于说“彼可取而代也”;但是,他勇力有余而智慧不足,加上刚愎自大,“自矜功伐”,最终招至乌江自刎。(可用于“立志”“骄傲”等话题)

《苏武传》:

21、 苏武牧羊于北海,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虽然是封建时代一个忠君爱国的典型,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可用于“气节”“爱国”等话题)

《马钧传》:

22《马钧传》有傅玄对裴秀说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矣。”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才能不同,各有所长短,不应以自己的长处去为难别人的短处,你应该记住,自己也必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可用于“长与短”“谦虚”等话题)

《子刘子自传》:

23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刘禹锡,曾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官到外地多年,但是,他坚守气节,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坚信新生事物一定会战胜腐朽事物。(可用 于“气节”“乐观”等话题)

《徐霞客传》:

24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毕生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他的努力得到回报,一部《徐霞客游记》流传后世,而徐霞客的名字也长留青史。(可用于“勤奋”“吃苦”“回报”等话题)

《谭嗣同传》:

25、“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清末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那掷地有声的话,体现了一位改革者的无比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着后世的有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可用于“改革”“勇气”“生与死”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