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老干大学开课时
陈贤庆
当今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固然重要。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提倡“孝道”。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则把孝上升到爱国、强国的高度来认识。孙先生指出:“谈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但是,如何做到“孝”?如何做到“敬老”?光是“老有所养”,对于当今的老年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还未进入老年之时,我对老龄教育的工作完全陌生,2008年5月,我亦退休,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不久,即被市老干部大学聘为诗词班教师,于是,我自己便出现了双重的身份:即既是需要被社会关爱的老人,又是为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教师。进入了老干大学工作后,我深感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眼间,又过去两年半。如今,新学期即将开始,颇有些感慨。
作家王蒙先生在《黄昏哲学》一文中说道:“人老了之后,要有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自己的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我愈来愈感觉到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王蒙所说的“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我不便完全苟同,但是,他所提到的三点,则是很正确的。这三点,当然首先需要老年人自己去寻求。但是,政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则是更为重要的。
中山市政府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重视老龄教育,积极扶持市老干大学,便是一例。中山市老干部大学,设在市中心的华柏路市老干活动中心内,受市老干局直接领导。校内有雄风楼、爱晚楼,有操场、礼堂、会场、各种教室及功能室、篮球场、门球场、小花圃等。在广东省内,比这规模更大的老干大学肯定有,但比不上的,应不在少数吧。校长沈大启、张镇鎏、王小曼等,都是原来市政府的市、局级领导,退休后,又肩负起老龄教育工作。学校的教师们,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他们并没有很高的报酬,实际只能体现一种奉献精神。正是这么一群具有奉献精神的老龄教育工作者,将中山市老干大学办得有声有色。
学校名为“老干大学”,但除了“干部”,只要还有学位,一般退休职工也是可以报读的。学校开设有歌唱班、舞蹈班、健身班、文艺班、粤曲班、民乐班、书法班、美术班、摄影班、电脑班、英语班、诗词班、剪纸班、太极班、经络按摩班、中医保健班……每当学期之初报名之时,许多班都是学位供不应求,需要增加班数。学校办学的宗旨,就是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每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健步进入各个教室,尤其是看着课室中许多比我年纪更大、资历更深的学员,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时,我的心中总会荡漾起感动的波澜。是啊,在这所学校里,这些老年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自己新的朋友,学到了在职时想学而因缺少时间和精力难以学到的知识。王蒙先生说:“我们常常讲不服老,该不服的就不服,例如人老了一样能够或更有条件学习,不能因一个自命的‘老’字就满足于不学无术。”中山市老干大学正是为许多“不服老”的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的场所。
这些老年学员,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且还真的“老有所为”。文艺班、舞蹈班、歌唱班,不仅组成自己的老干文工团,而且还多次参加市及省的各项庆祝活动和文艺比赛;粤曲班,多次送戏下乡;经络按摩班、中医保健班,为民众义务开诊;民乐班、剪纸班、美术班、书法班、诗词班、摄影班,用手中的乐器、剪子、油彩、毛笔、诗作、照相机,反映中山市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电脑班、英语班学员,不再是电脑盲、英语盲,他们拉近了与儿孙的心理距离,从而为隔代教育创造了条件……
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到来,以及老年人对老龄教育的渴求,中山市的一些镇区,已经开办了市老干大学的分校,让更多的老年人接受老龄教育。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是老年人的幸福,还是作为子女的中青年人的幸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王蒙又说:老年人应该“懂得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舞台,有自己的机遇,有自己的限制,有自己的悲哀,有自己的激烈。”
退休之后,这个道理我也渐渐明白了。我明白,自己作为一位中学教师的职责已经完成,我还应该关注教育事业,关注高考等,但无须执着地去参与甚至干预。我有我现在的机遇,以及自己的舞台。我可以参与老龄事业,可以在文史研究方面作出些成绩,可以用琴声歌声抒发心情赞美生活,还可以用诗词讴歌新时代新事物……总之,我虽有老年的悲哀,但是,也还有“夕阳”的激烈。
送虎岁迎兔年,我将与我的老年同事、我的老年学员一样,保持健康的心态,希望会有更愉快的晚年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