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情”(代序)
陈贤庆
我的二哥陈贤杰即将出版一部取名《乐山乐水享真情》的游记散文集,嘱我写一篇序言,我欣然应允。主要原因,是我对他的这批游记散文都比较熟悉。2000年,我们陈家兄妹共同开办了一个叫“聚贤茶室”的家庭网站,其中有“旅游漫记”这一栏目。我的游记文章总题为“山水行吟”,皆因我在游记中总爱加插些自己所写的旧体诗词,故有“行吟”的特色。而贤杰的游记文章总题为“乐山乐水”。其后十多年,随着贤杰踏足的山川越来越多,他的“乐山乐水”栏目的游记文章也越来越精彩,如今,也该到结集的时候了。
1936年,贤杰在广东故乡阳江县出生。1938年,父亲陈显唐离开妻子以及8岁的大儿贤俊和两岁的小儿贤杰,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转战广东、江西、浙江、广西,直到1945年秋抗战胜利才转业回到广州。15岁的贤俊先行从阳江到广州读书。不久,母亲带着9岁的贤杰也到广州生活。贤杰在广州读小学和初中。1949年10月广州解放,贤俊即应征入伍,随刘伯承、邓小平部进军广西、云南;1952年,贤杰在广州市广雅中学初中毕业,未满16周岁,9月16日,也应征入伍。其时,我4岁,小妹贤芳1岁。我对大哥和二哥参军时的情景毫无记忆。
就这样,贤杰穿上了有点肥大的军装。经过5天5夜行程(那时还没有武汉长江大桥),列车把他和数百名战友送到了远隔二千多公里外的东北沈阳市,入读军委测绘学院。一年后,朝鲜战争停战,1954年,学院迁址到了首都北京,1955年,他毕业被分配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市,在南京地质学校当了一名教师。(2000年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现在他属于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名下的退休副教授)在那里一干就是40年,直到退休。在40年间,他与广东的亲人,包括父母、大哥、弟妹,当然还有香港的叔叔、舅舅,远在台湾的叔叔、堂妹等聚少离多。1975年父亲在故乡病逝,他在野外工作也未能回来送别。
他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地质、测绘教育事业。由于南京地质学校是部属中专,全国招生,于是,贤杰有机会利用招生之便,到过不少省市,顺便游历了一些山川名胜。又由于学校的毕业生全国分配,因此,作为南京地质学校的老教师以及最活跃的教师之一,桃李布满天下,这也为他日后旅游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1993年57岁时,贤杰提前退休回到久别的故乡广州 ,发挥余热,干过几种工作,最后在番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直到2001年10月65岁时,才彻底休息。在广州“下海”这8年间,他认识了改革开放大潮中奋斗竞争的一些商人、企业家、公司职员、工人等,也去过不少地方,为他的人生增添了许多宝贵的阅历。2001年10月后,贤杰与妻子荷英可以说是安享晚年,每年往来于南京广州之间。2013年1月16日,他们在南京度过了结婚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
贤杰的“旅游生涯”,应该从他16岁时参军离开广州时开始。数十年间,他踏足祖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包括我国最东北最西北最西南最东南的许多地方。但是,本书游记文章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一篇已经是“1984年”!也就是说,1984年以前,贤杰所到之处,并没有留下“游记”,这是很可惜的事。不过,人生在世,可惜的事太多了,不必介怀的。而此前的所到之处,贤杰也有《山山水水寄豪情》一文作了概述。此外,在为工作和生活苦苦奔波的年代,国人甚至没有“旅游”的概念,更没有足够的闲钱用在“游山玩水”之上,一般都是靠谋生、出差、探亲时顺便“到此一游”,“乐”的成分甚少。只有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人才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致使旅行社遍地开花,“出省游”“出国游”“游学游”“海岛游”“深度游”等随时招揽游客。普通的国民,远游欧洲或美加,已属寻常之事。可以说,贤杰的游记作品,也主要是在他退休之后,心情舒畅之时产生的。这些游记文章都突出游山玩水之“乐”,这“乐”,显然与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生活的安定、家庭和个人的愉悦密切相关。 几十年来能走遍全国这么多地方的人不是太多的,能走遍这么多地方又能记录下来的更是不太多吧。即使从1984年算起,贤杰的游记文章已显得丰富多彩了。
纵观贤杰的游记文章,字里行间除了洋溢着山川的秀美风光,享受山水之乐之外,还有许多亲情友情的记述。醉翁之意不完全在山水之间,没有人情往来的旅游会显得单调,没有美丽风光的衬托,光是人的往来也显得少趣。《香港记行》《兄妹走马北大荒》《远在北大荒的亲情》《台湾圆梦之旅》等,写尽亲人之情;《新疆万里行》《苏州寻校友》《云南半月游》《三度福建行》《浙江行》《两广纪行》《测绘战士的情怀》《广雅情结》等,写尽校友之情;《北国之行及海参崴之旅》《长江三峡游》《结伴桂林行》等写尽同事之情……能写出这些文章全得益于作者感情丰富真挚,以及桃李满天下。贤杰在书中扉页题写“谨以本书献给我的亲人、同事和校友”,对于他的亲人、同事和校友来说,肯定见书如见人,边读边忆旧,同样会沉浸在山水与真情之中。这一特色,也可以说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的游记书籍的主要之处。
英国作家阿兰· 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说到:“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一种感受美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从风景中感受你所崇尚的价值。”孔子就喜欢出游,不仅在于游览山川名胜,更在知识礼义的传播。《论语》中写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是春游。李白更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乐山乐水享真情》书中记述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大多数著名景区,作者涉足的山景水景各地名胜不计其数。暂时没有条件旅游的人们读来如亲历其境。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你在茶余饭后休闲之时慢慢欣赏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从中增添许多对祖国山川名胜的知识。
《乐山乐水享真情》一书,不仅是作者游记文章的结集,它将会成为一条感情的纽带,将分散在祖国四面八方与作者相关的人们连结在一块。
2013年8月于广东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