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梁和东魏、西魏                                

    南方的梁朝与北方的北魏同时期存在。

   先说梁朝。公元501年,萧衍篡齐,建立梁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精通各种学说,尤其擅长于文学,与著名文学家沈约、认昉等齐名。梁武帝也和齐高帝一样,知道江山来之不易,他想尽办法巩固政权,希望建立子孙万世的基业。但是梁武帝是个伪善而残暴、愚蠢而贪婪的统治者,虽然他能用多种手段保持国内的相对稳定,据帝位达48年之久,但他又为社会大破坏造成各种条件。

梁武帝即位后,恢复了百家士族的权利,这是他从宋、齐两朝中得出的教训。他想象东晋那样,凭借士族的维持,延长国运。当时,士族已经是一个极其腐朽没落的阶层,梁朝文学家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一书中对此有过生动的描写。他说,江南朝士,至今传了八九代,穿宽大衣服,戴大帽子,着高底鞋,出门坐车坐轿,走路要人扶持。有个建县令王复,看到马又嘶又叫,吓得脸色都变了,对人说:“这明明是老虎,怎么说是马呀!”许多士族子弟,不学无术自己不会作文赋诗,为了装门面,求职位,只得请人代笔。对于士族,尽管梁武帝照顾备至,但实际政务,他却只能依靠那些寒人。被称为“三蠹”的朱异、徐驎、陆验,都是寒人出身,当时都炙手可热。

与此同时,梁武帝又担心皇族子侄的权力被削弱,引起象宋、齐那样的骨肉相残,因此,他又有意提高诸王的权力。诸王犯了大罪,也只行家教,训诲一番就算了事。他想变皇族之间的“骨肉相残”为“骨肉恩爱”。梁武帝的六弟临川王萧宏重利盘剥,家中积钱3亿以上,梁武帝放任不管。萧宏之子萧正德曾投降过北魏,梁武帝不予追究,仍封他为西丰侯。梁武帝次子豫章王萧综与北魏作战时投降,梁武帝仍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永新侯。梁武帝这样来实行骨肉恩爱,恰恰为晚年准备了比宋、齐两朝更丑恶的骨肉相残。

对于老百姓,染武帝用严刑峻法实行镇压。他制订的法律规定:一人逃亡,全家判刑,罚做苦工。结果,老百姓每年因犯法而被判刑的就有5千人之多。每年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为数也不少。梁武帝有一套假慈悲的伎俩,每当杀人的时候,总要假惺惺地掉几滴泪,整天表示不高兴。

梁武帝一边镇压老百姓,一边又利用佛教麻醉老百姓。他大力提倡佛教,规定佛教是梁朝的国教。他到处建立佛寺,大批的人出家当和尚和尼姑,光是建康一地,当时就有7百所佛寺,10多万和尚尼姑。梁武帝本人也信佛信得入迷,他甚至还表示不愿当皇帝,想出家当和尚。他先后4次斋戒沐浴,到当时最大的同泰寺去“舍身”,就是把身体施舍给佛爷。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在他的授意下,他每次舍身,都由群臣赎了回来,赎身钱共花了4万万文。当然,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的。

史书上说梁武帝本人很节俭,穿的是布衣,而且洗了又洗。一顶帽子戴3年,一条被子盖两年。他一天只吃一顿菜羹粗米饭,不饮酒,平时不听音乐。史书上又说他很勤劳,他在冬天也是五更就起来办事,手冻裂了也不肯停笔。梁武帝的谦恭、慈爱、节俭、勤劳 或许是他性格的另一面,的确能很巧妙地掩饰着他的残暴。

梁武帝虽有一副佛教的慈悲面目,但这并不能遏制他攻城掠地的贪婪野心。可惜他是一个最昏庸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军事行动,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公元506年,梁朝北伐,梁武帝舍韦睿等良将不用,却用懦怯昏庸的萧宏为主帅。大军到洛口(安徽怀远县境),器械精新,军容之盛,被北魏叹为数十年未所未有,不敢交锋。一天夜里,洛口 遇暴风雨,萧宏吓得逃回建康。将士不见主帅,纷纷溃散,器械全部遗弃,军队损失了近5万。梁武帝没有处分萧宏,还给他升官晋级。

公元514年,梁武帝征发徐州、扬州军民20万人筑浮山堰(在安徽凤阳县境),企图堵塞淮河灌没北魏的寿阳城。军民饿死、病死、累死、冻死的不计其数。结果,公元516年,淮河暴涨,浮山堰崩溃,沿淮河域镇村落的居民10多万人都被水漂入大海。

再说北魏以及北魏的分裂。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病死,在位16年。宣武帝在位期间,外戚高肇等掌握了朝政,毒死了辅政的孝文帝的弟弟司徒、彭城王元勰,北魏政权已危机四伏。宣武帝一死,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立刻将高肇等杀死。

公元516年,太子元诩即位,就是北魏孝明帝。由于孝明帝当时只有7岁,他的母亲胡太后临朝称制。胡太后出身于官 僚地主家庭,念过书,能写文章,也懂得武艺,她独断专行,荒淫暴虐,无恶不作。而偏偏,她和南方的梁武帝一样,也崇信佛教。她大力倡导修建佛寺,使佛教在北魏 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从南天竺来了一位菩提达摩大师,主张静坐修心,破除一切妄想,只要做到这一步,日子一久就能成佛,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于是信佛的人大大增加,光是出家做和尚尼姑的,就有上百万人,寺院遍及各地,仅洛阳一处就有1300多所佛寺,北魏 末年全国寺院约3万多所。这些寺院能保存至今,无疑是珍贵的古迹。但在当时,为了修建这些寺院,不知耗费了多少国家资财,累死了多少平民百姓。胡太后为了修建瑶光寺和永宁寺,就弄得国库空虚,百姓贫穷,社会的阶级矛盾因此尖锐起来,导致了边镇大暴动和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爆发。

随着北魏的迁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南迁的贵族们的势力日益膨胀,很多都成了显赫一时的大地主。元雍的宫室、园林,同北魏的皇宫一样壮丽。他吃一次饭,要花掉几万钱。元琛同元雍比富,竟用粮糟喂马。北魏迁都前,为了防御柔然的侵扰,朝廷在北部边境建立了许多军镇,当时边镇将领的地位比较高,被称为“国之肺腑”。但北魏迁都后,边镇将领的地位逐渐下降,他们对朝廷十分不满,对南迁贵族心怀 怨嫉。同时,为了维持他们奢侈的生活,他们对士兵居民又大肆压榨。边镇将领和朝廷,以及和边镇军民之间形成了复杂尖锐的矛盾。

公元523年,柔然统治者阿那瓌带兵攻入怀荒镇,掳走2千多军民,数十万头牲畜,怀荒镇军民的生活陷于绝境,他们要求镇将于景开仓借粮,于景置之不理。愤怒的军民杀了于景,举行暴动。匈奴族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是姓)立刻响应,在沃野镇起义,很快攻占了沃野、武川、怀朔三镇。各族人民分纷响应,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壮大。北魏朝廷赶忙派临淮 王元彧带兵前去镇压,破六韩拔陵在五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打败了元彧军,又乘胜攻占了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市西北),至此,起义军占据了边镇全部六镇。孝明帝惊恐不安,又派李崇为大都督,崔邏为抚军将军,元渊为镇军将军,率精锐部队前往镇压。破六韩拔陵在白道又打了个大胜仗,孝明帝罢了李崇的官职,改任元渊为总指挥。元渊被围困在五原,后来他派一个懂得几种民族语言的参军于谨去勾结柔然阿那,又收买了起义军中铁勒部酋长乜列河。结果,破六韩拔陵在元渊、阿那瓌 、乜列河几路夹击之下,遭到失败。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可能牺牲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大暴动,奋战了两年又4个月,给北魏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边镇大暴动失败以后,为了防止各镇再度爆发起义,北魏统治集团把参加暴动的20万军民,分散开去,押送到河北各地居住。一路上,他们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到了河北后,也找不到生活出路。最后,他们又一次发动了起义。

公元525年八月,杜洛周(鲜卑族人)首先在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发动起义。第二年,鲜于修礼(丁零族人)和葛荣(鲜卑族人)也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发动起义。两支起义队伍互相声援,很快就占领了河北的许多州县。北魏朝廷立刻派杨津领兵前去镇压起义军。杨津在起义军中收买了一个头目元洪业,元洪业暗杀了鲜于修礼(有的史书说葛荣也参与了这次暗杀)。葛荣处决了元洪业,当上这支起义军的领袖。葛荣领导起义军,向瀛州(今河北河间县)发动进攻。孝明帝派元渊、元融分两路前来堵截。葛荣袭击了元融军,显赫一时的章武王元融也战死了。元渊见元融兵败被杀,带着少数卫兵仓惶逃到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也被葛荣的巡逻队擒杀了,葛荣占领了冀州(今河北冀县)、州(今河北隆光县),不久又打下了信都城(今河北衡水县西南),活捉了北魏皇族元孚。公元526年九月,葛荣自称天子,定国号叫齐。葛荣和杜洛周两支起义军,继续打击北魏政权。

公元528年春,北魏发生了宫廷政变。自从孝明帝即位以后,胡太后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后来,侍中元义、卫将军刘腾联合起来,迫使胡太后还政,还将她幽禁于北宫。刘腾死后,胡太后又出来临朝摄政,并将元义害死。公元528年,孝明帝已经20岁了,他怨恨胡太后揽权,密令晋阳(今山西太原市)镇将尔朱荣率兵来洛阳,胁迫胡太后。

尔朱氏是羯胡的一部,世居尔朱川。尔朱荣早年承袭父位,担任羯胡秀容部酋长,拥有部落8千余家,马数万匹,他不惜散家财纳豪强,侯景、贺拔岳(贺拔是姓)、高欢等人先后来投靠,兵势强盛,养成了一个新起的势力。尔朱荣接到孝明帝密令后,即派高欢为前锋,行至上党(今山西壶关县),胡太后先下手,将孝明帝毒死。孝明帝在位13年,享年只有20岁。胡太后又立了一个3岁的小皇帝元钊。尔朱荣听闻孝明帝死,也即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就是北魏孝庄帝。尔朱荣进攻洛阳,胡太后身边的亲信大臣都逃跑了,胡太后及后宫嫔妃都削发做尼姑。尔朱荣攻下洛阳,将胡太后及幼主元钊投到河里淹死,杀王公百官2千多人于淘渚,这事,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握了北魏的实权,元氏的北魏朝实际上已灭亡了。尔朱荣没有在洛阳久居,率兵归晋阳。

就在这一年,杜洛周攻下定州、瀛州,声势正盛。葛荣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却掉转矛头,袭击杜洛周。杜洛周被杀,队伍也被葛荣合并了。葛荣率军南下,直指洛阳。这时,尔朱荣亲率骑兵7万,以侯景为前锋,截击起义军,双方在邺城北大战。葛荣麻痹轻敌,遭到尔朱荣的袭击。起义军大败,葛荣被擒杀。尔朱荣收用了葛荣部将宇文泰等,让余众数十万人散居各州郡,边镇暴动算是告一结束。

公元528年,梁武帝派将军陈庆之率兵数千人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回洛阳争帝位(元颢投降了梁朝)。梁兵入境,节节胜利,北魏孝庄帝吓得逃往河北。陈庆之攻入洛阳,元颢当上皇帝。但尔朱荣立刻亲率大军来攻打,击败陈庆之,杀死元颢。

公元530年,尔朱荣已有篡位之心,北魏孝庄帝感到恐惧,决定除掉尔朱荣。孝庄帝的皇后是尔朱荣之女,孝庄帝假借皇子降生,召尔朱荣自晋阳来朝贺。尔朱荣不知是计,结果,被埋伏在宫中的伏兵杀死。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闻叔父被杀,自晋阳起兵攻下洛阳,吊死孝庄帝,掌握了大权。尔朱兆立东海王元晔为帝,不久又把他废了 (称北魏前废帝),改立广陵王元恭,就是节闵帝。

尔朱荣的部将高欢怀有野心,想发展自己的独立势力,他诱说尔朱兆,把统率六镇流民的权力交给了他。这些流民是葛荣的余众,而高欢本来是葛荣的部属,统率流民,得到流民的爱戴。第二年,高欢率领流民入山东,得到殷州赵郡大族李元忠、冀州大族高乾、高敖曹兄弟协助,据有冀、殷两州地盘。高欢立太武帝玄孙、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公开与尔朱兆对抗。尔朱兆率大军来攻打,却被高欢击败。

公元532年,高欢夺取邺城,尔朱兆率大军来攻,又被高欢击败。高欢乘胜攻下洛阳,大杀尔朱氏及其徒党,尔朱兆自杀。高欢将节闵帝幽禁在崇洲佛寺,不久又将他杀了。节闵帝在位两年,高欢把元朗也废了(称北魏后废帝),另立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就是北魏孝武帝。高欢当上大丞相,掌握了朝政,孝武帝形如傀儡。 高欢将女儿嫁给孝武帝,立为皇后,更好控制孝武帝。

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忍受不了高欢胁迫,从洛阳逃往长安。当时长安已为宇文泰占有,孝武帝逃到长安,无疑使宇文泰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因为元氏子孙还能起到一定的号召力。高欢不得已,另立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皇帝,就是魏孝静帝。首都由洛阳迁到了邺城。东魏诞生。

公元535年,孝武帝元修因和宇文泰不和,被宇文泰杀了,在位仅3年。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另一个孙子元宝炬做皇帝,就是魏文帝,首都建在长安。西魏诞生。从此,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部分。

高欢建立了东魏,自己为丞相,掌握了朝中大权。高欢是鲜卑化汉人,史书上说他“齿白如玉”。他常驻扎在晋阳,派儿子高澄在邺都辅政,而东魏孝静帝实际是个傀儡。高欢为了维持东魏政权,在政治上也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汉族人,平均分配土地给民众,惩办贪污等。但是,由于东魏鲜卑贵族的势力很强大,高欢自己也是鲜卑 化,当然不敢过分冒犯他们,因此高欢的改革并不彻底。

宇文泰是一位汉化的鲜卑人,史书上说他“发长委地”。当他在北魏掌权时,遇到名士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日三夜,史书记载了他们对话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妨引出。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那就给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受惠,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他能受惠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这样,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问:“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奥妙所在了。只有反贪官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大惑,说:“爱卿快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对于官,不必怕他贪,怕的是他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官,保留听你话的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赃枉法了,把柄就在你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此为由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 ’是你驾御官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这个法宝。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硬去除掉,也会引来黎民骚动。对于贪官,你一是要用,二是要反,使官僚队伍成为清一色拥护你的人。”
  苏绰突然又问:“如果因为用了贪官而招致民怨沸腾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便问:“爱卿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只是那些贪官,把责任都推到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贪官的后台。你必须让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们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民怨太大的官吏,拿他们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为民除害!把他们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罪责,而得搜刮民财之实惠。”
  苏绰最后总结说:“用纵贪来培植死党,除贪官以消除异己,杀贪官收买人心,没收贪官钱财充实国库,这将是长治久安之计。”

当然,统治国家,光用上述的谋略还不够。宇文泰建西魏后,也积极进行政治改革,他任用苏绰为丞相,政治改革比较有成效。苏绰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就职不久,就颁布了六条诏书 ,即清心志、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具体内容是:一,为政的人首先要心和志静,分辨是非;二,教育人民养成敦朴诚实的作风;三,尽力发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地的作用;四,要任人唯贤,不能只看门第;五,法律要公正,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六,赋税和徭役要根据财产多少平均负担。宇文泰完全采纳了苏绰的建议,命令百官都得诵习六条诏书。

东魏和西魏就军事力量相比较,东魏比西魏强大,因此高欢总想找机会消灭西魏。但宇文泰也不甘示弱,全力保卫西魏政权。公元537年,高欢攻西魏,前锋窦泰在潼关战败,被宇文泰杀死,高欢收兵退走。同年,高欢大举渡河入关中,与宇文泰大战,高欢战败,退回河东,丧失士卒8万。宇文泰大举进军到洛阳,高欢部将侯景火烧洛阳城内外。公元538年,侯景打败宇文泰,宇文泰退走。公元543年,高欢和宇文泰在邙山大战,高欢大获全胜,几乎灭亡西魏。只因为高欢刚愎自用,不听将军陈元康的计策,在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撤兵东归,西魏才得以转危为安。

公元546年,西魏杰出的政治家苏绰去世,享年49岁。宇文泰十分伤心,为了尊重苏绰生前节俭的美德,他只用一辆布车载着苏绰的遗体送回故乡武功安葬。在灵车启程的时候,宇文泰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用酒祭奠苏绰的亡灵,他放声痛哭,手中的杯子也掉在地上。

就在这一年八月,高欢率几十万大军从晋阳出发,准备一举消灭西魏。九月初,高欢包围了玉璧城(今山东万荣县西)。他命令士兵日夜轮番进攻,但玉璧城守将韦孝宽指挥军民坚守。高欢想尽一切办法,但徒劳无功。高欢派部将祖珽去劝降,韦孝宽断然拒绝。高欢围城50天,士卒战死病死7万多人。最后,高欢自己也疲劳忧愁得病倒了,只好撤兵。宇文泰调集人马,乘胜追击,大败东魏军。玉璧之战以后,西魏的势力一天天压过东魏。

公元547年,高欢病死,儿子高澄继承他的地位,掌握了东魏的大权。这时,侯景开始造反。侯景是鲜卑化的羯族人,一向轻视高澄和其他将领。他公然对人说,高王(指高欢)在世,我不敢有异心,他死了,我不能与鲜卑小儿(指高澄)共事。所以高欢死后,侯景起兵反高澄,被高澄击败,投奔西魏。西魏不信任他,他又来投奔梁武帝。梁丞相谢举反对接纳侯景,梁武帝不听从,派侄儿萧渊明率兵北上接应侯景。但是,萧渊明被东魏军打败,自己也做了俘虏。侯景也兵败逃往梁朝的寿阳城。这时,高澄向梁武帝提出条件,只要交还侯景,就释放萧渊明。梁武帝同意讲和。侯景闻讯,气愤地说:“我侯景取河北不成,取江南是满有把握的。”于是他率军南下,很快打到长江边。梁武帝忙派侄儿萧正德防守长江,保卫建康,又派第六子萧纶率兵讨伐侯景。萧正德原来过继给梁武帝,被立为太子,后来梁武帝有了亲生子,萧正德便失去太子的地位,他怀恨在心。侯景利用这矛盾,派人诱萧正德作内应,答应事成之后立他为皇帝。萧正德把侯景接过江,建康城一片惊慌。梁武帝命令太子萧纲筹备防御,萧纲却又派萧正德守宣阳门。

公元548年,侯景攻建康,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入城。侯景围攻梁武帝所在的台城(建康分台城、石头城、东府城三部分),台城守将羊侃率兵死守,坚持了130多天,台城终于失陷。侯景攻入台城后,先杀了充当内应、梦想做皇帝的萧正德,又将梁武帝软禁起来。他命令士兵到处烧杀抢掠,结果,经营了200多年的古城建康,在这场浩劫中化成了一片废墟。这事,史称“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时,镇守荆州,手握重兵、从小瞎了一目的第七子萧铎竟按兵不动,见死不救。

公元549年,做了48年皇帝,已经85岁的梁武帝萧衍在软禁中活活饿死。梁武帝活到85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仅次于清朝的康熙帝(89岁),其之所以得高寿,恐怕与一事有关:一过50岁,梁武帝就断了房事,这行为,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

侯景攻入台城时,梁武帝曾惭悔地自白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梁武帝死后,侯景立萧纲做皇帝,就是梁简文帝。侯景自封为宇宙大将军,做了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侯景之乱,朝中大臣纷纷逃难。太子中舍人兼太常卿江总,辗转避难到岭南,往依舅舅、镇南将军兼广州刺史萧勃。江总是位文学家、诗人,流寓岭南13年,对岭南文化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就在这一年,东魏丞相高澄准备废孝静帝自立。一天,他和陈元康等几个大臣在家中密谋此事,不料被奴隶兰京听到。兰京是梁朝徐州刺史兰钦之子,战败被俘,在厨房作奴 。此时,他以送饭为名用刀将高澄杀死;同时还杀死陈元康。高澄弟高洋闻讯赶来,把兰京杀死,继承了高澄的地位。

公元550年,高洋迫使孝静帝让位。孝静帝元善见在位16年,东魏只有他一个皇帝。不久,高洋便将元善见毒死,并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萧道成建立的齐朝又称南齐),高洋就是北齐文宣帝。 追尊父亲高欢为“高祖神武皇帝”,追尊哥哥高澄为“世宗文襄皇帝”。登位后,高洋不仅抵御了宇文泰的大军来犯,还先后出击柔然、突厥、契丹、山胡等部落,取得多场大战的胜利,震惊敌胆。

公元551年,侯景攻占了吴郡、会稽等地以后,又向江陵进军。江陵镇将萧绎与大将王僧辨、陈霸先率领军队联合作战,打败了侯景。侯景自江陵败还,准备篡位。他把简文帝废为晋安王,不久又将他杀了。又迎立昭明太子萧统之子、豫章王萧,但不久又将他废为淮阴王,侯景干脆自称汉帝。

公元552年,陈霸先、王僧辨攻入建康,侯景匆忙逃走,在路上被部将羊(羊侃之了)杀死。他的尸体运回建康, 被扔在街头,建康人民纷纷咬他的尸体解恨,不到一天,就把尸体上的肉咬光。平定侯景之乱以后,萧绎在他的地盘江陵即位称帝,就是梁元帝。他拜陈霸先为大司空,镇守京口;拜王僧辨为太尉,镇守建康。

自从梁元帝萧绎即位以后,他的哥哥萧纶、弟弟萧纪,以及侄儿萧詧,都来争夺帝位,互相攻打。萧纪盘踞四川,甚至称帝,梁元帝出兵讨伐,萧纶、萧纪兵败被杀。因宗室内斗,梁朝元气大伤。

这时,西魏文帝元宝炬已病死(在位17年),太子元钦继位。元钦不满足做傀儡皇帝,阴谋杀死宇文泰,但事情败露,元钦被废,不久又被杀,在位仅2年,无帝号。

公元554年,元钦弟拓跋廓继位,就是西魏恭帝。西魏大权仍掌握在宇文泰手中。宇文泰想利用梁朝内乱时机,扩展势力,于是他派大将于谨、宇文护(宇文泰侄子)、杨忠率兵5万,帮助萧詧攻下江陵。梁元帝萧铎被困城中,走投无路,将一生收藏的17万卷书籍付之一炬。梁元帝萧绎投降,但被西魏杀死,西魏封萧詧为梁主,以江陵为辖境。西魏军队大肆抢劫一番以后退走。

公元555年,萧詧称帝,年号大定,史称西梁。 萧詧为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公元562年去世后,谥号为宣,史称梁宣帝。萧詧喜好文章,有文集15卷、佛经46卷流行于世。梁宣帝死后,西梁无后继者。

陈霸先、王僧辨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皇帝,就是梁敬帝。这时,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想学西魏的样子,立一个亲北齐的傀儡皇帝,于是派兵将萧渊明送回梁朝做皇帝。王僧辨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从个人利益出发,果然立了萧渊明为皇帝,废了梁敬帝。陈霸先力劝无效,于是和部将侯安都等起兵攻入建康,杀了王僧辨,又杀了萧渊明,迎回梁敬帝。

公元556年,王僧辨的党羽到处作乱,并勾结北齐。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想向南发展,于是联兵偷袭建康。陈霸先率兵南征北战,一边清除王僧辨的残余势力,一边防御北齐的入侵,保卫建康。建康的老百姓积极支持陈霸先抗齐,用荷叶包饭,夹了鸭肉,争相送到前线劳军。北齐军队未能攻下建康,失败退走。陈霸先抗齐的功绩,使他的威望大大提高。梁敬帝封他为陈国公,陈霸先总揽了朝政大权。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了梁敬帝,不久又将他杀了。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仅2年。陈霸先改国号为陈,自己做了皇帝,就是陈武帝。梁朝传4主,共56年。

就在这一年,西魏在也发生了宫廷政变。宇文泰于公元556年病死,这时,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认为再没有必要让西魏恭帝继续存在下去,于是,他废了西魏恭帝,不久又将他杀了。西魏恭帝在位仅3年。就这样,由拓跋珪在公元386年建立起来的北魏,经过了东魏西魏之分裂,持续了170年,至此灭亡了。宇文觉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北周闵帝。

南方的陈朝和北方的北齐、北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对抗局面,而这种局面不过维持了20年。

 

     接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