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周

  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有的史书说1066年),周武王姬发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由于西周尤其是西周前期还没有史籍记载,所以,有关它的历史只能靠后世史书的描述,不一定很准确。

  周武王在猝然间取代了商朝的统治地位,如何牢固控制所占领的地盘,便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周武王采取笼络的办法,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商朝的旧地,通过他来控制商朝的遗民,而把商地分为三部分, 封弟弟姬鲜于管(今河南郑州),封弟弟姬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封弟弟姬处于霍(今山西霍县),各据一部,监视武庚,称为“三监”。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周朝“分封制”的开始。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有侯、伯等称号。周灭商后,武王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虽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责任,但他在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这种分封制连同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朝逐渐完备。周王是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改变商的以弟继兄制;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诸侯以封地为氏,如上面提到的“三监”鲜、度、处分别称为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再简称管叔、蔡叔和霍叔。诸侯的地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军师太公望功劳最大,受封于齐 ,建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弟弟周公姬旦受封于鲁,建都曲阜;同姓弟召公姬奭受封于燕,建都蓟(今北京)。这就是后来春秋战国时的齐国、鲁国和燕国的来由。周公和召公都是以长子赴国,自己留在京城辅政。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以后,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过些太平日子。但是,他还有一事担忧,就是自己年老,而儿子尚幼,不知如何继位。果然,过了两年,他就病倒了,他怕死后儿子年幼受欺,临死前嘱周公先行摄政,掌管国事。武王死后,长子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

  周成王继位时,还是个小孩子(有的史书说是襁袍小儿)。文王有十子,长子伯邑考,早死;二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聃季载。周公慑政后,哥哥管叔对此不满,联合蔡叔散布流言,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窃取王位。周公是个能干而又识大体的人,他一面恳切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意图,一面努力为国家办事。据说他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洗一次头要中断三次,吃一顿饭也要多次吐出食物放下筷子去处理政事。 这就是《史记》中说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曹操《短歌行》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句子。

   但武庚看到管叔、蔡叔与周公不和,认为时机已到,便与他俩串通起来,再联合东夷中的各个部落,发动了“复国战争”。这时,周公内受猜疑,外有叛乱,处境十分艰难,幸好召公等大臣理解他,支持他,于是,周公为了保卫周朝的天下,以成王的名义,亲自出师东征,授姜太公征伐东方诸侯的大权,经过3年连续艰苦的战斗,终于平定了武庚和管、蔡的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擒,遭流放而死。这场战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平定了武庚和管、蔡的叛乱后,他将朝歌为中心的殷地封给弟弟康叔,建立卫国,管理商朝遗民;又将商丘一带封给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宋国,以奉殷祀;蔡叔度虽被流放而死,但他的儿子胡是个很安分守己的人,周公让他恢复蔡国之封;一天,成王与弟弟唐叔虞玩耍,把一片桐叶削成珪的形状,说:“我把这珪封给你吧!”旁边的史官史佚(史是官名,佚亦作逸)就请成王择日封唐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开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周公也就顺势将河、汾以东封给唐叔虞,建都唐(今山西翼城),这个“桐叶封弟”的故事,描述了后来强大的晋国的渊源。

   通过东征之战,周公意识到周朝的都城偏于西部,处于一个不利的地理位置,于是决定建新都。周原来的都城在丰水以西的丰城,武王灭商以后,在丰水以东建了一个都城,称为镐京。但镐京仍偏西,于是周公决定在洛邑(今洛阳)营建东都。为了防止商顽民继续反叛,周公把他们迁到洛邑,派大兵镇摄,由他们来营建东都。经过数年的时间,东都建设成功。就这样,周朝有了两个都城,镐京被称为宗周,洛邑被称为成周。东都的营建对于瓦解商顽民,巩固政权,发展生产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以后周平王东迁准备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周成王成年以后,周公把权力归还给他。大家更加明白当年周公摄政的意图。唐朝白居易有诗云:“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如果周公早死,可能就留下个野心家的形象于青史了。而事实证明,周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辅政大臣,相传他作《周官》,为周朝设官分职;又制礼作乐,健全各种社会法规和秩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言论多载于《尚书》。后世儒家极力推崇周公之德。召公也有不少治国言论,载于《尚书》之《召诰》篇。在周成王统治期间,由于有周公、召公等一班大臣的辅助,天下得以大治。

   周成王在位37年,死后儿子姬钊继位,就是周康王。 周康王离周朝开国不久,还能知道创业的艰难,生活不至于奢侈,同时又有一些能干的大臣辅佐,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因此政治上比较清明,旧史家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周成王与周康王统治的40多年,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在位26年,死后儿子姬瑕继位,就是周昭王。

   周昭王生活奢侈,政治糊涂,只知玩乐不理朝政。到了晚年,他更是四处搜寻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在昭王十九年的时候,他想到南方去寻找一种白色的雉鸟,同时也要讨伐日益强大而又不听号令的楚国,于是,率领大军南征。昭王这一出征,害苦了一路上的老百姓,他们在渡昭王过汉水时,用了以胶粘接的船只,船身到了中流解体,昭王被淹死,周军水师大都丧亡。

   昭王在位19年,死后由儿子姬满继位,就是周穆王。

   周穆王统治的时候,犬戎势力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许多方国部落的来往。周穆王西征犬戎,打开了通往大西北的道路。这些比较远古的事,如何得知?西晋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在今汲县西一座战国墓中发现了一部古书,叫《穆天子传》,专门记载了周穆王巡游的故事,不过是被神化了的故事,但起码可以证明周穆王西征这一史实。

   据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叫做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由一位勇力过人的叫造父的车夫驾驭。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骏马拉的车子,从北方转到西方,到了许多地方。他到过阳纡山,到过巨蒐国,到过昆仑山,到过赤乌国,到过长臂国,最后到了西王母的国家(今伊朗境内)。西王母在瑶池举行宴会。之后,周穆王再往西到了一个大湖,一个一望无际的旷野,后世有人考证是里海或咸海,以及吉尔吉斯大草原。穆王归来时,绕道北方即今蒙古再回到洛邑。穆王这次西游,全程35000里,这当然都是神话传说,但有一点大概可以证实,当时周朝的疆域,已经非常广袤辽阔。

  周穆王在位55年,死后儿子繄扈继位,就是周恭王。

  自成、康、昭、穆至恭王统治时期,是周朝的盛世。而之后,周朝又传了周懿王姬囏、周孝王辟方、周夷王姬夑(周懿王之子)、周厉王姬胡,周朝则走下坡路了。

  周朝的时候,铸铜技术已相当高超,君主常常把刻有文字的青铜器赏赐给大臣贵族,用来纪念当时的时间和功绩。这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产生的一种文字,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而又可靠的资料。青铜器铭文记载厉王时南征的事相当多,可知当时厉王既要在西北防御,又要在东南开辟战场。战争使厉王政府的剥削达到了暴虐的程度,他所重用的大臣叫荣夷公,帮助厉王实行“专利”,当时,不仅是奴隶,就是自由民(社会上的一个平民阶层)和一些小领主也都受到种种剥削和压迫,他们都发出怨言。为了压制舆论,厉王使卫国巫师监视发怨言者,知道谁发出怨言,就杀头。于是国人都不敢说话,在路上碰面只用眼睛望望,算是打个招呼。大臣召伯虎,是召公奭的后人,又称召穆公,简称召公,常规谏厉王,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但厉王不听,矛盾愈来愈尖锐。到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的人民暴动。在国人的追逐下,厉王惊慌地逃出王宫,逃奔到淄地(今山西霍县)。太子姬静则藏在召公家里。国人又包围了召公家,要求杀死厉王的儿子。召公无可奈何,以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国人杀死,才保住了太子静的性命。

   由于厉王外逃,太子静不敢露面,国中无君主,召公和周公(周初周公的后人)出面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一年起,我国的历史有了准确的年代可以查考,而过去的所谓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从公元2000年往上推,共和行政就是发生在 公元前841年的事。

   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7年,逃亡在外的周厉王死了,太子姬静在召公家也已经长大成人,召公、周公让他继承王位,把政权交还给他。这就是周宣王。

   宣王继位之时,周朝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四周的一些小国和部落加强了对周朝的反抗和进攻,使得周宣王不得不连年征战。宣王派尹吉甫讨伐猃狁,取得重大胜利。他又派方叔率领兵车3000辆进攻荆楚、淮夷和徐戎,也取得一些利益。但宣王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失败,他命秦仲伐西戎,秦仲败死;伐太原之戎、条戎、奔戎,都打了败仗。他在继位后的第三十九年即公元前789年,又亲自带兵去征讨姜戎,几乎全军覆没,本人也差点做了俘虏。

   由于连年征战,兵役繁重,加上常遇天灾,广大人民如生活于水火。大臣仲山甫竭力劝阻宣王,不要穷兵黩武,又把战争的祸害转嫁于老百姓,但宣王不肯听从。周朝的统治已发生了危机。

   周宣王在位47年,死后儿子姬宫涅继位,这就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

   周幽王于公元前781年即位。他即位的第二年,遭到旱灾,接着又是地震,老百姓到处流浪,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局面更加不稳定。周幽王不但没有设法安定民心,挽救危局,反而过着更加荒唐的生活。

   周幽王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虢石父常给他出怀点子,引起国人的不满。周幽王的王后来自申国,申后生太子宜臼。后来,褒国给周幽王送来一位叫姒的美女,周幽王一见褒姒,即爱得要死,不久,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便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幽王还想害死宜臼,宜臼逃到外祖父申侯那里。申后是申侯的女儿,于是,申侯决定联合繒国和犬戎,进攻宗周,为申后和宜臼申冤。

   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生得非常漂亮,可就是有个怪脾气,她从来不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也未能博得她一笑。后来虢石父献了一条计策,叫做“烽火戏诸侯”。西周时,为防止犬戎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了许多烽火台,如果犬戎来进攻,即烧起大火,向诸侯报警,诸侯就会带兵来救援。这天,烽火台上烧起了熊熊大火,各路诸侯知道京城有急,都派了大兵来救援,可是他们匆匆赶到城下,却只看到幽王与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可把这些带兵勤王的诸侯气坏了,一个个都骂骂咧咧地掉头回去。城楼上的褒姒看到这番情景,果然哧的笑了一声,让幽王也心花怒放。

   在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申侯果然联合繒国和犬戎来攻打镐京,幽王赶快派人去点烽火。这一次,诸侯以为幽王和褒姒又拿他们来取乐,一个也不派兵来。镐京很快就被犬戎攻破,幽王仓皇逃走,被犬戎兵杀死在骊山之下,褒姒也被虏走,周室的财宝被洗劫一空。等诸侯知道真相,派兵来救援,犬戎已经退走。诸侯们见幽王已死,就和申侯商量,拥戴幽王的儿子宜臼继承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后,怕犬戎再次来攻,不敢留在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东都洛邑。因镐京在西,历史上把周平王东迁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把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西周帝系表

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夑(周懿王之子)——周厉王姬胡——周共和行政(14年)——周宣王姬静(47年)——周幽王姬宫涅(11年)

              接下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