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世宗和清高宗

    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圣祖康熙皇帝病死。皇后弟、步兵统领隆科多宣布遗命,由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二十日,胤禛即位,是为清世宗。次年改年号雍正,清世宗又称雍正帝。

   康熙帝在世时,虽有35位儿子,但反复思量比较,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可供选择。由于康熙帝逝世前后,宫中情况复杂,康熙病榻旁有数子,胤禛在外但被急召回宫,后又曾三度独自进见请安,而隆科多似控制着当时的局面,于是,民间便流传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说法。一是“改诏”说:康熙传位遗诏上原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与隆科多勾结,将“十”字改为“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此说当属穿凿附会,单从文字来说,无论满文或汉文繁体,都难以将“十”改为“于”。民间还流传“矫诏”说:康熙本下旨传位胤禵,但此圣旨被隆科多隐藏,另拟一旨。上述两说,都是由于当时并没有文字依据所致。还流传“下毒”说:康熙是被雍正和隆科多毒死。有的学者认为,康熙病重突然,死前,本想传位胤禵,因为如果不准备传位给他,就不应授他以兵权;但胤禵远在西北,赶回京须得一月,所以只得传位给另一亦满意的皇四子胤禛。这反而是 较为可信的说法。

   雍正帝受到时人及后人猜疑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登基之后,残酷迫害骨肉兄弟,这就很象靠政变上台的国君。康熙帝死后,胤禵也火速从西北赶回京城奔丧。胤禵没有给雍正行礼,显然这是不服雍正的继位。雍正并不念他为同胞兄弟,即削除胤禵的王爵和兵权,丧事一过,还将他软禁,连母亲乌雅氏想见见也不许,致使乌雅氏一气之下撞柱而死。其他胤褆、胤礽、胤禟、胤祀等也都受到革爵囚禁或赐死。胤禟被赐名“塞思黑”,满语之意为“猪”;胤祀被赐名“阿其那”,满语之意为“狗”。在雍正诸多兄弟中,唯怡亲王胤祥受到善待。

   除了清除自己的皇族兄弟,雍正还对扶助拥立自己登上皇位的有功大臣也不放过。年羹尧是康熙朝大将,与鄂尔泰、隆科多、田文镜、李卫等都是雍正的心腹。年羹尧的妹妹还是雍正的妃子。雍正登基时,年羹尧手握重兵在四川,也间接遏制了抚远大将军胤禵。雍正即位后,年羹尧与隆科多更是雍正的左右手。雍正以年羹尧代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岳钟琪等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但是,年羹尧正因为功高,且传说有当皇帝的野心,于是受到雍正的猜忌。雍正三年即1725年四月,雍正将他调离西安老巢,降为杭州将军; 九月,又将他捉拿回京问罪。雍正给他罗织了92条大罪,将其下狱,1726年初,责令其自杀。年羹尧获罪,隆科多为其喊冤;年羹尧一死,隆科多自己也难保。1727年,雍正帝先通过处理“查嗣庭科场试题案”,再罗织罪名将隆科多永远禁锢。次年即1728年,隆科多死于禁所。

   雍正朝中,曾受到重用的大臣和将军,主要是藩邸的亲信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以及张廷玉、李绂、岳钟琪等。鄂尔泰曾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后任军机大臣;田文镜曾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等;李卫曾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 张廷玉曾任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等;李绂曾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岳钟琪曾任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等。 此外,雍正帝本人信奉佛教,他还倚仗一些得道高僧帮助处理政务,如西岳华山住持长老文觉禅师、北京大觉寺住持性音禅师等,就被雍正帝封为“国师”。

   雍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即位后采取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治国措施和手段。一是密立储君制。雍正吸取前朝的教训,避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出现混乱和争夺,他提出秘密立储君的办法。他预先将写有皇位继承人的谕旨密封好放在宫内正中顺治皇帝亲书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又另书密旨藏于内府,以供核对。规定等皇帝晏驾,打开谕旨,由被指定的嗣君继位。这一做法,对清朝其后的几代的皇位继承,的确起到良好的作用。二是健全了密折奏事制度。以往臣下上呈奏章,一般要经过通政司,内阁阅后再呈皇帝,只有少数心腹人物才能直接向皇帝呈送秘密奏折。这样的做法,使得许多官员不敢向皇帝说真话。雍正规定各地总督、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高级官员以及一些职务不高的亲信官员,都有权用密折奏事。凡持密折奏事权者,每人配备特制密匣,钥匙只有本人和皇帝才有,匣内内容也就只有本人和皇帝知道。通过这种制度,雍正全面准确掌握全国的各种情况,大大加强了皇权,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成立军机处。雍正朝以前的内阁制,雍正帝认为已很适合处理国事,为了提高处理国事的效率,他在张廷玉的协助下,成立了军机处,军机处具有和密折奏事相同的机密特点,这个皇帝的秘书班子和办事机关,凌驾于内阁之上,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雍正帝还趁机取消了诸王对下五旗即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军队的统率权。

   雍正帝即位后,还有一项很成功的改革,就是“改土归流”。自元代以来,各王朝一直在我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苗、瑶、壮、白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土司的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奢淫逸,残暴专横,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雍正帝即位后,接受鄂尔泰提议,下令将这些地区的土司废除,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委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这事,史称“改土归流”。

   在平定边疆方面,雍正帝除了曾出兵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贵族叛乱外,还镇压了准噶尔部贵族的骚扰。在对外方面,1727年,雍正帝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雍正帝加强统治的一项最严厉的措施,就是对民众实行意识形态的控制,制造“文字狱”。

   先说“查嗣庭科场试题案”。1726年,雍正帝听人揭发,说内阁学士、江西正主考官查嗣庭所出试题是《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句,是去“雍正”两字之首。查姓为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既是朝庭大官,也是大学问家。由于查嗣庭为隆科多举荐,于是,处罚查嗣庭,也就是打击隆科多。结果,这无中生有的“科场试题案”,除了查氏三兄弟枉死外,还牵连了数百人,浙江省的乡试、会试各一科也被停止。

   1729年,发生了“曾静、张熙、吕留良案”。吕留良为浙江人,号晚村,是明清之际的学者、思想家。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明亡,吕留良散家财结客,图谋复兴,事败,家居授徒,清廷举荐,他誓死拒荐,并剪发为僧,老死乡间。1727年,湖南永兴人曾静,读吕留良遗著,大受影响,使学生张熙到浙江访求吕氏遗书,由此,与吕留良之子吕毅中、学生严鸿逵及严氏弟子沈在宽交往。1728年,张熙奉曾静派遣,游说汉人出身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被岳钟琪告发。1729年,雍正帝处理此案,自曾静供词中得知民间流传他篡位夺权的说法。于是,雍正帝便作《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护,并故意将曾静等人释放。1732年,岳钟琪因“不服调度”罪被革职拘禁,职务 由张广泗代。雍正帝又将“吕留良案”结案:已死去的吕留良、儿子吕葆中、严鸿逵被戮尸;杀吕毅中、沈在宽;吕、严孙辈被充军为奴,牵连者亦分别治罪。曾静与张熙虽没有被处罚,但过三年乾隆帝即位后,他俩即被杀。

   雍正帝虽有篡位夺权之嫌疑,有杀戮兄弟之凶残,但是,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勤勉皇帝。他精明强干,办事果断,事无巨细,必亲躬过问。他夜以继日处理朝政,甚少休息。他不仅自己勤于政事,也要求大臣们勤于政事。 此外,他自己不喜奢华,也要求大臣做到廉洁奉公。他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创造了“老农制”,责令各州县官员每年在乡里选择一两位勤劳朴实的老农,赐予八品顶带。

   他经常明查私访,掌握官员的优劣和政绩,及时给予奖罚。典型的可举“抄没江宁三织造”事件。江宁三织造为金陵织造曹頫(曹雪芹父亲)、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这三家互为亲戚,曹家尤其是曹雪芹祖父曹寅是康熙帝的包衣家奴和大臣,康熙帝南巡时 ,曹家曾四次接驾。曹、李、孙三家,正是依仗着皇家的庇护,大量贪污和亏空公款,因而,雍正帝便拿他们来开刀,抄家籍产,以正纪纲。 两江总督唐文尧,平时装出一副清廉的样子,每餐饭,只吃白菜不吃肉,获得个“白菜总督”的美誉。雍正帝派近身侍卫李卫明查暗访,得知唐文尧其实是一位大贪官,于是将他满门抄斩。

  当然,雍正帝也有其短。他信奉道佛,晚年热中修炼之术,在宫中养了不少道士和僧人;他也讲求祥瑞,使得各地官员喜欢向他报告 各种“吉祥景象”,以表明大清天下一派升平。

   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57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在圆明园离宫中死去。雍正帝从患病到死亡仅3天,由于他在位时杀戮兄弟,清除政敌,仇家不少,自然又引起人们的诸多猜测,民间便流传他不是一般的病死,而是被人暗杀而死。一是他死前不久处理了“吕留良案”,于是便有了吕留良孙女吕四娘入宫刺杀并取去雍正帝头颅的传说。二是,雍正朝 之后,凡侍寝的妃子,都要赤身裸体裹在被中,由太监背到皇帝寝宫,而清初是没有如此制度的。由此,民间又有传说,说的是吕四娘或其他仇人之女潜入宫中,当了雍正帝的妃嫔,在侍寝中将雍正帝杀死,所以,以后就有了这种制度。三是,乾隆帝继位后,立即将宫中的道士驱逐,可能是道士的丹药害死了雍正帝。总之,雍正帝在位13年后,在57岁的年纪时死去了。

   1735年,雍正帝逝世,根据“正大光明”匾额后的谕旨,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就是清高宗,年号为乾隆,又称乾隆帝。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做的事就是驱逐宫中的道士和僧人。乾隆帝又下令各地不准上报“祥瑞之事”。乾隆帝也废除了“老农制”,因这制度其实已经被各地豪猾奸民利用。乾隆帝除了纠正父皇的这些“小”错误外,还推翻父皇以及祖上一些冤案,对宗室做到最大的体恤。他释放并恢复了被雍正帝削去爵位的皇叔胤禵、胤褆等;释放在雍正末年获罪的将领傅尔丹和岳钟琪;宽待父皇所定年羹尧一案株连的人员邱鲁、汪景琪的亲属;他甚至还推翻清初顺治皇帝所定的睿亲王“叛逆案”,恢复了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其弟辅政王、和硕豫亲王多铎的爵位。惟有“吕留良案”,乾隆帝认为不处置曾静和张熙反而不公,于是将两人处死。

   乾隆即位时已24岁,是雍正帝与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第四子,但是,奇怪的是民间关于他的身世有多种另外的说法。一说是避暑山庄的宫女李金桂所生;一说是汉族宫女李佳氏所生;还有一种说法最离奇,说他是浙江海宁陈世倌的儿子,被雍正帝换去的。这些难以考证之说,多是好事之徒所为。倒是乾隆即位不久,就遇到了一场宫廷政变,差点威胁到他的皇位。

   乾隆帝即位后,以庄亲王允禄为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近支宗室王公等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互相勾结,与年轻的乾隆帝相对抗。康熙帝的废太子胤礽已死,但是其嫡长子理亲王弘皙以昔日东宫嫡子自居,心怀怨愤,是这个集团的骨干分子。弘皙在府中私设宫廷机构,听信一个叫安泰的巫师“祖师降灵”,问国家及本人前途,妄想登上皇位。1739年,乾隆帝觉察并 一举除掉这个集团。经审讯,庄亲王允禄罚俸5年,弘皙永远监禁,安泰凌迟。

   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金川地区(今四川省)的土司莎罗奔攻打邻近土司,杀伤清兵,乾隆帝调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出兵进攻,大金川之役开始。1748年,张广泗攻大金川无成,朝廷加派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大臣,起用废将岳钟琪和傅尔丹,以4万人对数千人,屡战仍无功。朝廷以兵费浩大而问罪,改派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傅恒为经略大臣,跟随出征的大将有傅恒之子福安康,以及阿桂、海兰察、舒赫德等。张广泗、讷亲被调回京。张广泗不服罪,被杀;讷亲亦被勒令自杀。1749年,乾隆帝因屡攻大金川无成,恐“各省骚动可虞”,决定罢兵。幸好这时,岳钟琪改变张广泗战略,避坚就隙,出奇不意,直逼大金川官寨,岳钟琪单骑入寨,劝说莎罗奔投降。大金川之役结束。这场仗,历时两年,调兵7万,耗资1000万余两。

   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新疆准噶尔部内乱,阿睦尔撒纳率兵入伊犁,袭杀喇嘛达尔扎,推达瓦齐为汗。车凌乌巴什率部内附。1754年,乾隆帝谕旨军机大臣,拟乘准部内乱,发兵进攻,以结束数十年未了之局面。诸王大臣仅大学士傅恒赞成,其余都畏怯退缩,被乾隆帝传旨申斥。这时,阿睦尔撒纳与达瓦齐又分裂,互相攻打,阿睦尔撒纳兵败,率部内附。乾隆帝任班第为定北将军,永常为定西将军,率阿睦尔撒纳等攻 打准部。1755年,班第从乌里雅苏台,永常从巴里坤,两路进兵,沿途降者相继。清军入伊犁,获罗卜藏丹津。达瓦齐逃南疆,后被擒获。但不久,阿睦尔撒纳又反叛,杀死清将班第和鄂容安。1756年,定西将军策楞等攻阿睦尔撒纳,进至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清军因天寒撤退。阿睦尔撒纳又归来,集合诸部,准部复乱。1757年,乾隆又命兆惠为西征大将军,出兵攻准部。是年夏天,准部发生痘疫,死亡相继。兆惠军入伊犁,再定准部。阿睦尔撒纳逃入俄国。是年冬,阿睦尔撒纳患痘死。1758年,南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木霍集占和博罗尼都兄弟谋割据,乾隆派雅尔哈善领兵进攻,入库车,霍集占兄弟逃走。兆惠攻叶尔羌,在城东结营,称黑水营,被回部所围。1759年,雅尔哈善因贻误战机,被杀。乾隆帝命富德率援军与兆惠会合,解黑水营之围,还驻阿克苏。兆惠与富德经休整后,进攻喀什噶尔和叶尔羌,霍集占兄弟越过葱岭,投巴达克山部。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杀二人,献首于清军。至此,天山南北路才平定。

   之后,乾隆帝下令对伊犁进行改造和经营,首先是造城,以惠远城为核心营建了伊犁九城。推行大规模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从全国各地征调移民来充实人口。之前历朝历代从未重视过的遥远的伊犁经过长期建设之后,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并因此奠定了今日中国西北的版图。

   在平定霍集占兄弟的战役中,回部人图尔都和叔叔额色尹也协助清军,立下战功,三年后,他们受到乾隆的召见,图尔都27岁的妹妹也被应召入宫,册封为“容贵人”,后又进封“容嫔”“容妃”。这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乾隆卅一年即1766年,发生攻缅甸之战。是年,云贵总督刘藻因调度失当,被革职,以杨应琚代之。刘藻自杀。杨应琚收复车里(今云南省景洪)等地,于是策划兴兵攻打缅甸。1767年,杨应琚攻打缅甸失败,缅兵攻围永昌、腾越等军营。乾隆帝召还杨应琚,赐死。以明瑞为将军兼云贵总督,增调满兵赴滇。是年秋冬,明瑞军分两路进入缅境,准备在阿瓦会合。1768年,明瑞军粮尽,不得不退兵,到了离宛顶(今宛町镇)二百里之小猛育被围。明瑞亲自断后,与领队大臣观音保均战死。部众大部分退入宛顶。乾隆帝又任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率军入滇。1769年,傅恒军进入缅甸后,许多满蒙将士染上瘴病死去,副将阿里衮亦病死。士兵已没有了战斗力,听见枪炮声即股栗窜伏。乾隆帝得报,不得不下令撤兵。其时,傅恒亦染病,由阿桂主持军事。1770年,清政府迁木邦、孟拱、蛮暮三土司于关内,分置大理、蒙化、宁洱三县。傅恒还朝后,即病死。傅恒为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乾隆皇后之弟,在军机处20余年,封一等公。

   攻缅之役后,紧接着,小金川之役又开始。1771年,莎罗奔之侄孙索诺木与小金川僧人格桑侵犯邻近土司,抗拒清军。乾隆帝下令四川总督阿尔泰领兵讨伐。阿尔泰驻军打箭炉(今康定),半年不进军,被乾隆帝赐死。再命桂林为四川总督,以温福统兵进剿。1772年,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为川督。阿桂攻破小金川治所美诺,小金川人投降,僧格桑逃往大金川。1773年,小金川人又反叛,袭击温福大营,温福战死。乾隆以阿桂为定西将军,阿桂再攻破美诺,平定小金川。1774年,阿桂、明亮领兵再攻大金川,索诺木以毒酒毒死僧格桑,献其尸体,请求清军退兵。阿桂不许,进攻更急。1775年,阿桂攻破大金川要地勒乌围。1776年,索诺木投降,金川之役结束。大小金川之役,朝廷花费了7000万两,但对于巩固“改土归流”制度,维护西南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大小金川战役后,在乾隆一朝,边疆还有多次骚乱和起义。

   1781年,甘肃回民苏四十三等起义,以原云贵总督李侍尧为陕甘总督,阿桂率军镇压回民起义,杀苏四十三等。

   1784年,甘肃再有回民田五、马四圭等起义,阿桂、福安康率兵镇压。李侍尧被革职。

   1786年,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起义。林爽文称大元帅,年号顺天,攻克彰化、诸罗,围攻府城(今台南)。总兵柴大纪领军抵御,收复诸罗。乾隆帝派总督常青为将军督师,调湖广总督李侍尧为闽浙总督。常青作战不力,起义军更盛,部将庄大田攻府城,林爽文攻诸罗。乾隆帝撤常青职务,命福安康率海兰察赴台。福安康解嘉义(诸罗改名)围。林爽文失败入深山被俘,次年在北京被杀。庄大田亦于次年初败死。而总兵柴大纪也被革职,解至北京拿问,原因是见福安康时礼节不周,不久以“狡辩取死”被杀。

   1788年,安南阮惠与国王黎氏争位,清朝出兵帮助黎氏。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兵出镇南关,入国都,宣诏册封黎维祈为安南国王。1789年,阮惠袭击国都,黎维祈逃走。清军仓皇渡富良江北撤,退入关内。乾隆帝革孙士毅职务,以福安康代之。阮惠求和,改名光平,受清朝封为王。黎维祈到北京,编入旗籍。

   1790年,廓尔喀兵入西藏,向西藏索要岁币。1791年,廓尔喀兵索币不得,进攻后藏。乾隆帝命福安康为将军,率海兰察等入藏。1792年,福安康改称大将军,清军深入廓尔喀,伤亡甚多,但廓尔喀也无力抵抗而求和,清兵撤出。

   1795年,贵州苗民起义,参加者有汉人、土家人等。乾隆帝派福安康领兵镇压。

   纵观乾隆一朝,各地边疆骚乱和起义不少,但都被傅恒、福安康父子,以及阿桂、海兰察等平息或镇压。乾隆帝也因此而感到自豪,撰写了一篇《十全记》记述战事,夸称“十全武功”,自称“十全天子”。

   在乾隆时期,在地球的另一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崛起了一个新的国家。美洲大陆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国已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5年,由 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弗逊等领导,北美爆发了独立战争 ,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华盛顿等在费城通过了《独立宣言》,8月2日为文书签署日,正式宣布脱离英国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1783年,战争结束。1787年,华盛顿等召开立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取代《邦联条约》。1789年,华盛顿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建国后的美国日益强大,领土一再扩张,成为西方列强之一。

   乾隆帝为了加强统治,对民众的思想尤其是读书人的言论实行严厉的控制,因而制造了无数的“文字狱”。如云、贵、山东发现的伪撰奏本、朱批案;山西王肇基献诗案;江西刘震宇《治平新策》案;山西刘裕后《大江滂》案;常熟朱思藻集《四书》案;沈大章密造“逆书”案;……此外,福建林志功、江苏阎大镛、江西李雍和、甘肃王寂元、泰州知州赖宏典、华亭蔡显、浙江齐周华、山阳柴世进、闽县李浩、江西王锡侯、河南刘峨、李伯行、江西龙凤祥、湖南刘翱……还有徐述夔、智天豹、王大蕃、石卓槐、祝庭诤、冯王孙、程树榴、魏塾、戴移孝、艾家鉴、吴英、焦禄、吴碧峰、卓长龄、方国泰、海富润、冯炎等等。上述诸人,多是因为编书著书作文写诗,一语一句无端引来“罪过”甚至杀身之祸。

   乾隆一朝发生了许多“文字狱”,并不等于说乾隆帝不重视文化建设。其实,清朝统治者包括乾隆帝,害怕的是民众的“反清情绪”,他们在收集、编纂古代典籍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康熙帝、乾隆帝都是好学勤学博学之人,乾隆年间,清朝进入鼎盛时期,乾隆帝要编修一套类似《永乐大典》的丛书,于是,1773年,便成立了《四库全书》馆,正式开始《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四库全书》馆正式任命的编修人员先后共计360人,都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有纪昀,以及戴震,刘统勋、刘墉父子等。经过10年的努力,1781年,《四库全书》正式修完。这部巨大的丛书集古今图书3500多种,共计79000余卷。《四库全书》编成后仅抄写了7份,各装订成3600多册,分别藏于北京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130多年间,除了边疆有些战事外,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史家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帝也学康熙帝一样,先后进行了6次南巡。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乾隆帝第1次南巡。正月出发,三月至杭州,渡钱塘江,祭大禹陵而归。5月,回至京师。1757年,乾隆帝第2次南巡。至苏、杭而返。1762年,乾隆帝第3次南巡,正月出发,5月还京。在海宁时曾阅视海塘。1765年,乾隆帝第4次南巡,正月出发,4月还京。1780年,乾隆帝第5次南巡,正月出发,3月,在海宁视察海塘;5月还京。1784年,73岁的乾隆帝第6次南巡。正月出发,在海宁时视察海塘;4月,还京。乾隆帝每次南巡,虽则是显示清朝国势之强大,也视察了黄河以及海塘的水利,但更多的是游山玩水,他那庞大的随行队伍都要给民众造成很大的负担。

   1792年,乾隆帝83岁生日时,英国乔治三世派了几艘皇家战舰来华庆贺。访华团有800多人,为首的是马嘎尔尼勋爵。马嘎尔尼这次来华,除了贺寿,还有其政治目的。他在热河见乾隆帝,要求派员驻京,允许在宁波、舟山、天津通商,给舟山或广州附近一岛为居留地,准许传教等。以上要求,都被乾隆帝驳回。马嘎尔尼失望地率领战舰南下广州,由广州启程回国。英国人此行对所见到的所谓“乾隆盛世”,是触目惊心的, 他们看到的大清国以及大清国民,在以乾隆为首的清朝统治者的统治下,其实是处于极度贫困、落后、愚昧、冷漠之中而并不自知,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无论国力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都不可同日而语。在40年后,中国即遭受到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的欺负和入侵,是不足为怪的。

   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或详或简提到了不少乾隆朝的重臣,如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李卫、李绂、阿桂、傅恒、福安康、海兰察、兆惠、舒赫德、李侍尧、张广泗、柴大纪、纪昀 (即才子纪晓岚)、刘统勋、刘墉(俗称刘罗锅)等。此外,乾隆朝中,还有梁诗正、陈宏谋,尹继善、庆桂父子,刘纶、于敏中、梁国治;当然,还有和珅、和琳兄弟等。

   重点要介绍和珅。和珅,满洲正红旗人,纽祜禄氏,1750年生。生员出身。20岁时当宫中侍卫。由于善于讨乾隆帝欢心,后被擢升为户部侍郎,再被擢升为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他的弟弟和琳,比他小3岁,也沾了他的光,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再擢升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坤殷德,和珅与乾隆帝成了儿女亲家。有了乾隆帝这把大保护伞,和珅恃权专横,结党营私,贪得无厌,执政20余年,大肆贪污和受贿,家中的钱财田产物业多得数不胜数。他的家奴也为非作歹,目中无人。1786年,御史曹锡宝奏和珅家奴刘全行为不轨。乾隆帝下谕,为和珅辩护。曹锡宝反而以所言“无实证”,革职留任。

   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旧历正月初六,乾隆帝在乾清宫举办一次“千叟宴”,宴请60岁以上官员以及65岁以上其他人士共计3000人。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当了60年皇帝、已经快85岁的乾隆帝决定禅位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顒琰。他公开的原因是不希望在位时间超过祖父康熙帝,实际上他身体已大不如前,感到力不从心,自己不如当个太上皇,享受最后的日子。1796年正月元旦,清宫中举行授受大典,清高宗乾隆皇帝正式将皇位禅让给37岁的嘉亲王永琰(改名顒琰),自己称太上皇帝。嘉亲王顒琰就是清仁宗,改年号为嘉庆,清仁宗又称嘉庆帝。初四日,太上皇在皇极殿再度举办“千叟宴”,宴请70岁以上的皇亲国戚、各级官员和各类人士。与宴者共计3056人,没有入席只列名邀请的有5000人,再加上不够年龄实际参加了活动的,共计8000人,可谓盛极一时,举世无双。

   1798年春天,乾隆帝已经88岁,正值嘉庆皇帝选秀,他将一名年仅13岁的美貌少女富察氏献给乾隆帝,乾隆帝封她一个晋富人的名号,但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和心思去宠幸她了。

   一年后即1799年正月初三日,太上皇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乾隆帝在皇帝位60年,在太上皇帝位4年,享年88岁。 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将14岁的富察氏晋妃与其他太妃一起安置在寿康宫,众妃子日复一日在孤清中渐渐老去。晋妃活到道光年间,被加封为皇祖晋妃,40岁时离世。

   乾隆一朝,史家亦称“盛世”,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自大,对国门之外的世界不了解,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的依旧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力依然十分低下。从18世纪60年代即1760年开始,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等先进机械技术的发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在乾隆末期即1789年,由于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史称法国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

   此时的欧洲,又出现了一位政治和军事强人,就是法国的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1799年至1804年,拿破仑出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804年12月2日,他加冕称帝,将共和国变成帝国。1804年至1815年,拿破仑出任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即拿破仑一世。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对内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度打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 反法联盟,打赢了五十多场大型战役,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了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促使法国以及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列强加紧向海外发展和扩张。他们的目标,也瞄准了东方的大国大清帝国。

  

       接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