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再混战与国民军五原誓师

 

                                    (一)

 

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吴佩孚的轻敌,加上冯玉祥的倒戈,使吴佩孚落得个泛海南逃的可悲结局。他当然不甘心失败,南下到南京,到汉口与齐燮元及萧耀南商议由黄河上游与长江流域各省在武昌成立“护宪军政府”。齐燮元表面应允,事后又反悔,并与萧耀南、孙传芳、周荫人、蔡成勋、杜锡珪、马联甲、刘镇华、李济臣、李炳之等联名通电拥护段祺瑞组织政府。此时的直系将领都急于自保或联省自保,并不想刺激风头正盛的张作霖和冯玉祥。

 

吴佩孚失败后众叛亲离,无处落脚,在苦闷中饮酒作诗,“戎马生涯付水流,却将恩义反为仇。与君钓雪黄州岸,不管人间可自由。”最后,他到河南信阳的鸡公山避居。他自己也很难预料,能否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然而,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迹竟也会发生。如同段祺瑞蛰居四年后有人将他捧上临时执政的宝座一样,无兵无钱的吴佩孚也在倒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的奉军和冯玉祥的国民军控制了北京政权,奉冯两派亦不断扩张势力,尤其是奉系,多次向关内进军,到19259月,津浦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李景林为直隶军务督办、张宗昌为山东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此外,邢士廉等部进驻上海。奉系势力日益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到直系的利益,使得直系将领们不得不谋求联防自保。

 

江西督军方本仁,首先发起湘、鄂、赣三省联防。湖南督军赵恒惕开始对此不感兴趣,正在岳州居住的吴佩孚乘机鼓动赵恒惕:“我们何不来个湘、鄂、川、黔四省联防呢?”赵恒惕觉得这主张不错,就答应了。很快,湘鄂川黔四省联防组成,公推吴佩孚为盟主。不久,豫、陕、晋亦加入,四省联防扩大到七省联防,吴佩孚的声威一下猛增。

 

浙江督军孙传芳,原来曾联奉自保,此时也乘势而起,组织了苏、浙、闽、赣、皖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并用这五省联军与吴佩孚的七省联防合流,推吴佩孚为盟主。192510月,吴佩孚在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并发表通电,决心“再与天下群雄共角逐”。

 

孙传芳在北洋军阀中属于直系,但并非曹锟、吴佩孚的嫡系。他可以称得上是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几年中,他凭着自己的多谋善变,使得势力逐渐扩大,曾一时称雄于东南五省。

   

   孙传芳,字馨远,故后称“馨帅”,1885年生于山东泰安。早年入保定军校速成学堂,后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归国后在北洋军第二镇任职,后以战功升任第六师团长。19171月,升任第二师第三旅旅长。同年10月升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18月升任长江上游总司令。同年12月,奉吴佩孚令率军援闽。19233月任福建军务督理。

   

    与孙传芳一起受命援闽的,还的陆军第二师师长周荫人。周荫人与孙传芳合谋驱逐了福建军务督办王永泉,夺取了福建地盘。此后,周荫人自恃在倒王之举中出力较大,对孙传芳处处排挤。有一天,孙传芳在福州西大街遇到汽车被炸事件,孙传芳虽幸免于难,但已感到来自周荫人的威胁。他也知道,一山难藏二虎,自己暂时无力与周荫人争斗。于是,19235月,以王永泉残部在闽南与各县民军结合谋变为由,电请曹、吴批准,出任闽粤边防督办前去剿灭,而将福建军务督理一职让与周荫人。

     

      19249月,江浙战争爆发。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争夺上海而进行激战,孙传芳认为有机可乘,便决定让出福建,率军入浙,援助齐燮元,当然,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入浙开辟新地盘。周荫人也巴不得孙传芳离开福建,所以表示支持。于是,孙传芳率部入浙。为了使部队置之死地而后生,孙传芳发给官兵每人一本《入浙手册》,内容大意是说,我们是被周荫人给逼出来的,福建不能再回了,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杭州。孙传芳规定,部队宿营、休息、吃饭,甚至行军时,都要由官长领着士兵念,激励斗志。所以,孙军入浙时,穿短裤、着草鞋、戴斗笠,凶猛如饿虎。浙江屏障仙霞岭防守司令张国威,慑于孙军的勇猛,未战即降,引孙军直取杭州。卢永祥见大势已去,仓惶北逃。孙军乘胜追击,与齐燮元部夹击卢永祥部于淞沪。卢永祥大败,通电下野,残部为孙传芳所收编。孙传芳入浙成功,坐收渔利,并出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

       

       1924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关键时刻,冯玉祥自古北口班师回京,通电主和,囚禁“贿选总统”曹锟,迫使吴佩孚浮海南逃,直系迅速溃败。11月,段祺瑞上台执政,但北京政府实际处于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共同控制之下。段祺瑞就任后,即命卢永祥为江浙宣抚使,要消灭齐燮元部,夺回地盘。张作霖也企图向南扩张,派张宗昌率部南下。

   

    齐燮元得此消息,急约孙传芳在上海晤商御敌之策,决定成立江浙联军第一、二路司令部,共同御奉,维持直系的一线生机。19251月,孙传芳出任江浙联军第二路军总司令,督办浙江军务。孙传芳虽与齐燮元联合御奉,但他也知道,区区的江浙联军难以抵挡奉军的进攻,为自己着想,他暗中派其亲信、浙江盐运使王金钰去见张作霖。张作霖也有意拉笼孙传芳,当即保证消灭齐部后,停止向浙江进军。1月中旬,奉军张宗昌部及卢永祥部向沪宁线的齐军步步进逼。117日起,两军大战于丹阳、无锡间。在此时候,孙传芳突然将协同齐军作战的部队撤走。125日,齐燮元从苏州狼狈败退上海,通电下野,旋赴日本,部队为孙传芳所接收。奉军进入上海,张宗昌约孙传芳会晤,两人结拜为兄弟。后卢永祥被任命为江苏督办,与孙传芳签订了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这样,孙传芳依靠其不光彩的手段,稳得浙江这一地盘。

     

        1925年间,奉军多次入关,到当年9月,津浦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奉系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浙江。孙传芳既感到恐惧,但他也看到奉军孤军深入,人地生疏,将领之间矛盾重重;冯玉祥和张作霖已势成水火;而吴佩孚又有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之势。于是,孙传芳决定利用这一时机,与奉军一决雌雄。他派王金钰为代表住在奉天,迷惑张作霖。又派心腹杨文恺到福州联络周荫人,到上海联络国民党人,以缓解后顾之忧。之后,再派杨文恺到张家口会见冯玉祥,请冯玉祥在北方牵制奉军。冯玉祥还与孙传芳结拜为兄弟。此外,杨文恺再衔命前往岳阳,代表孙传芳敦请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杨文恺还游说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约定里应外合,驱逐奉系江苏督军杨宇霆。孙传芳还利用江苏人民痛恨奉军这一有利条件,发动上海、南京等地的士绅、群众举行抗议奉军暴行的游行请愿,为进攻奉军制造舆论准备。

     

        192510月,孙传芳联络苏、皖、赣、闽几省的直系军阀,以“双十节”检阅为名,调集大军,于1015日自称为浙闽皖赣苏五省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出兵进攻上海,奉浙战争爆发。奉系杨宇霆、姜登选等兵败弃职而逃,孙传芳很快占领上海、南京。接着,孙传芳命谢鸿勋、卢香亭等率部往北推进。

   

    张作霖不甘心失败,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率领白俄军等部南下收复失地。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从兖州、泰安防地出发,进占蚌埠。施军与孙军在蚌埠一带激战,结果施军战败,施从滨也被俘。当施从滨率军南下时,孙传芳连发三个电报要施同他合作,倒戈内应,但施不予理睬。孙传芳俘虏施从滨后,即于当晚将其斩决,并弃尸旷野数日。这一残暴行为,也为他十年后被刺身亡埋下了祸根。

   

    孙传芳大军乘着屡战屡胜的声势,一直打到徐州以北的山东边境,才停止追击。此时的孙传芳,急欲筹组五省联军,称霸东南。于是,奉浙战争结束,孙传芳在徐州子房山大摆庆功宴会。1123日,孙传芳由徐州凯旋南京。25日,召开五省联军大会,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任命周荫人为福建总司令,卢香亭为浙江总司令、陈调元为安徽总司令、邓如琢为江西总司令、刘宗征为总参谋长,杨文恺为总参议,万鸿图为秘书长。又聘请日本人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社会名流蒋百里、章太炎为顾问。从此,孙传芳统辖富庶的东南五省,成为吴佩孚以外另树一帜的直系巨头。

 

                                      (二)

    占据山东地盘的,是奉系将领张宗昌。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1881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少年时代,张宗昌即在母亲祝巫婆的默许下,跟着土匪头子混饭吃。到十六岁那年,帝俄侵略东北,正修筑中东铁路,张宗昌得母亲大力支持,和一班老乡闯关东去修路,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铁路不修了,张宗昌又回到家乡一带,继续当土匪,而且拉起了一支人马。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张宗昌已30岁,趁着辛亥革命的浪潮,拉队伍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不久,即随军到上海,在陈其美部下任光复军的团长。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3师师长。二次革命时,江苏是国民党人讨袁的主要省份,张宗昌第3师被派往徐州防御袁世凯南下的北洋军。然而,张宗昌却在前线倒戈,投降北洋将领冯国璋;从此成为直系之一部。191611月,冯国璋出任代理总统,张宗昌则任侍卫武官长。1918年,张宗昌又出任江苏第6混成旅旅长,随张怀芝赴湘参加对南方军队的作战,结果大败而逃,改任暂编第1师师长。1921年,张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与江西督军陈光远交战,结果,在吉安地区被陈光远打败,所部也被陈光远解散,张宗昌在江苏已无立足之地,只得只身北上直隶省城保定,投靠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曹锟本想收留张宗昌,但吴佩孚等将领容不得这位土匪出身的师长,一怒之下,张宗昌和曹锟手下一名失意军官许琨,远赴奉天投靠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由直系转到奉系。

   

    投靠奉系之后,张宗昌也只能从头干起,先任宪兵营营长。不久,吉林军旅长高士傧(原吉林督军孟恩远外甥)联合胡匪卢永贵,要和张作霖作战。当时张作霖刚在直奉战争中战败,无大兵可派,便决定派张宗昌率宪兵营去应战。这本来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但由于卢永贵手下的大小头目,很多都是和张宗昌当年一起闯关东的同乡,凭着这种关系,张宗昌兵不血刃,即把胡匪收编成3个团,张作霖很高兴,任命他为吉林省防军第3旅旅长兼吉林省绥宁镇守使。这样,张宗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不久,俄国内战,白卫军败逃到中国,大多投靠了张宗昌,不多久,张宗昌已有近万人马。

   

    由于人多枪多,张宗昌的军费开支庞大,虽然张作霖不断从奉天拨款资助,也是入不敷出,无奈,张宗昌便在自己辖区内让士兵种植鸦片,弥补不足。这事引起奉军各部不满,要求张作霖遣散这支队伍。1923年秋,张作霖趁陆军各部演习,派出校阅委员郭松龄到张宗昌第3旅,名为校阅,实则遣散。但张宗昌想法拢络住郭松龄,郭松龄不仅没有实行遣散,反而在张学良、张作霖面前为张宗昌说好话,于是,张作霖对张宗昌大加宠爱,立即把他从吉林调到沈阳,并将张宗昌部改为奉天陆军第3旅,下辖四个团。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宗昌被提升为第1军副军长(军长李景林),率部由热河到朝阳,然后向关内进击。10月,直军第3路总司令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奉军乘势进逼津、京,李景林首先抢了个直隶省军务督办的头衔,不久,皖系郑士琦被任为山东省善后督办,张宗昌只获任第1军军长。

   

    张宗昌虽然当上军长,但在奉系控制的东北及直隶、山东等省都没有了自己的地盘,要想当个督军、省长,唯有向南争夺江、浙。当时,江苏督军是齐燮元,浙江督军是孙传芳,江、浙是直系的势力范围,段祺瑞任命亲信卢永祥为江浙宣抚使,准备消灭齐燮元,夺回地盘;张作霖也想向江南扩张,于是,支持张宗昌南下。张宗昌与参谋长王瀚鸣、随军参谋长李伯仁以及部将许琨、毕庶澄、吴致臣、褚玉璞等商议后,即率部从天津动身南下。直军徐州镇守使陈调元,原为张宗昌部将,受过张宗昌很多恩惠,这次张宗昌南下,他不忘前恩,让出大路,使张宗昌长驱直进江苏,齐燮元仓惶逃离南京,张宗昌轻而易举得到江苏,命部将进驻苏南各要地,自己亲率一部进入上海,摆出大举进攻浙江的姿态。

   

    孙传芳知道自己的实力难以抵抗奉军,早已派人向张作霖输诚,张作霖也有意笼络孙传芳,保证消灭齐燮元后,停止向浙江进军。当张宗昌进入上海后,孙传芳知道他流氓成性,即派心腹赶往上海,把所有妓院、赌场、酒市都包下来,供张宗昌天天花天酒地,寻花问柳。随后,孙传芳亲到上海,结识张宗昌,并尽力拉拢,还结拜为兄弟。这样,张宗昌放弃了攻取浙江的打算。

   

    正当张宗昌还在上海寻欢作乐时,段祺瑞政府任命卢永祥为江苏军务督办,张宗昌想夺取江苏地盘的愿望落空,一怒之下,把部队撤往江北,集中徐州。张宗昌撤兵,张作霖着急,向段祺瑞求情,要求把由皖系郑士琦管的山东让给张宗昌。当时,段祺瑞要靠张作霖抗衡冯玉祥,以维持自己执政的地位,迫不得已免去郑士琦的军务督办而改任张宗昌。但是,郑士琦虽被免职,但并不离任。张宗昌等了三个月,最后,派许琨率两个旅入山东,又派参谋长王瀚鸣到济南拜会郑士琦,软硬兼施,郑士琦不得已离开济南。19254月,张宗昌从徐州率大队人马进入山东,出任山东省军务督办。接着,张宗昌又武力逼走省主席龚伯衡,自兼省主席。

   

   张宗昌独掌山东军政大权后,利用山东的富庶,大力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快达10万余人马。同时,他残酷镇压工农运动,如镇压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造成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但是,在当时中国政局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张宗昌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也不容易。他到山东不久,冯玉祥的国民1军兵临直隶,紧逼李景林;河南军务督办岳维峻的国民2军也趁机进攻山东,兵锋直指山东南大门徐州。张宗昌准备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谁知他在济南尚未动身,徐州镇守使孙钵传已弃城逃路,济南危急。张宗昌率部奋力反击,死伤惨重,总算把济南保住,把国民2军赶出山东。

   

    不过,1925年,奉军几次入关,取得很多利益。继李景林、张宗昌先后任直隶、山东军务督办之后,奉军以天津为据点,向南扩张至长江下游,以邢士廉师驻上海,丁喜春师驻南京,后又派刘翼飞、赵鸣臬两旅开赴上海。9月,张作霖又迫使段祺瑞任命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至此,津浦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

   

    然而,就在奉系得意忘形之时,孙传芳联合陈调元突然起兵反奉。10月,奉浙战争爆发,奉军毫无准备,大败而逃,东南半壁全数丢失。张作霖不甘心失败,召集张宗昌及山东军务帮办施从滨等将领开会,即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领兵南下收复江苏、安徽。12月,张宗昌、施从滨等在北京领到大批饷银和给养。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攻安徽蚌埠,自己则率白俄军由济南沿津浦路东侧开进,掩护施部向南急进。结果,施从滨部在蚌埠遭惨败,张宗昌的白俄军也受到重创,施从滨本人也被孙传芳俘虏后斩决,张宗昌率部逃回山东。不久,李景林被冯玉祥国民军打败,由天津退往山东,与张宗昌联合组织直鲁联军,张宗昌任总司令,李景林任副总司令。

                                        (三)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张作霖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冯玉祥按照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沿京汉线及豫、陕、甘发展,但屡屡遭受奉军的压迫,冯、奉的矛盾便激化,准备兵戎相向。但冯玉祥自知难敌奉军,于是利用奉军新旧派的矛盾,与郭松龄联合反奉。

    奉军军阀原分新旧两派,旧派首领为张作相,新派首领为杨宇霆。新派之中,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两派互相倾轧,由来已久。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新派逐渐得势,姜登选、郭松龄、李景林等均居要职,而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因而为同僚所忌。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入关后,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都得到了一省地盘,惟独郭松龄一无所得,欲求一热河都统,也被杨宇霆所阻。于是,郭松龄与杨宇霆等的矛盾加深。另外,郭松龄早年曾加入同盟会,1917年南下投靠孙中山,参加护法军政府,任警卫军营长,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郭松龄对张作霖的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也一直深为不满。

    192511月,郭松龄、李景林与冯玉祥暗中结成反奉三角同盟。1122日,郭、冯正式签定了“反奉密约”。主要内容有:反奉成功后,由李景林治理直隶、热河;郭松龄改造东三省;冯玉祥开发西北。这几条,实质是战后三方势力范围的划分。同一天,郭松龄选发通电,要张作霖立即让位,由张学良接管大权;要求杨宇霆立刻下野,宣布国奉两军停止交战等。1123日,郭松龄率7万大军,在滦州宣布独立,并将驻守关内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等诱捕,发兵出关攻奉,杀回东北。24日,郭松龄再发通电,历数张作霖的罪行,拥举张学良为司令,以“清君侧”为号召。25日,冯玉祥、李景林宣布“中立”,并分别发出通电敦促张作霖下野。26日,郭军突破榆关防线。27日,郭军过山海关。29日,夺取绥中。同日,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指挥部队堵击郭松龄。30日,郭松龄将所属部队改为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125日,又克连山,6日,占领锦州,7日,逼近沈阳。日本帝国主义最初要求郭松龄承认张作霖与日本订立的一切条约,遭到拒绝。128日,日本内阁作出决议,令关东军司令官“速施警告,将驻屯军,作适当配置”。同日,关东军向郭军发出“警告”。13日,郭军进抵营口河北车站时,遭到日军的无理阻截。22日,奉军在日军支持下,重新调整,与郭军激战巨流河。郭军孤军无援,大败。24日,郭松龄偕夫人韩淑秀潜匿到新民县苏家屯菜棚附近,被奉军马占山部抓获,押到辽中县老达房。25日,郭松龄夫妇被枪毙。

    在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同时,冯玉祥也在待机而动。热河都统阚朝玺回师援奉,冯玉祥部宋哲元乘机占领热河。12月初,冯玉祥向李景林发起全面进攻,1224日占领天津,迫使李景林败走山东依附张宗昌。冯玉祥的国民军控制了直隶全境,与河南的国民军联成一片。

    郭松龄倒戈反奉,使张作霖恨透了冯玉祥。因为冯玉祥不仅联合郭松龄反奉,而且乘机占领热河和直隶。另外,郭松龄被杀后,余部由魏益三率领,改编为国民军第4军。原直军师长方振武也通电脱离张宗昌,改称国民军第5军。冯玉祥在郭松龄倒戈反奉事变中,既占了地盘,又得到人马,张作霖怎不恨之入骨?就在郭松龄倒戈反奉之时,南方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挥军北上讨伐冯玉祥和张作霖。由于冯玉祥是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共同仇人,吴、张暗中勾结,一拍即合,直、奉两军联合攻冯,国奉战争(也称冯张战争)爆发。

    冯玉祥在直奉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下,为了转移视线,保存实力,于192611日发出辞职通电,并竭力辩白自己没有“赤化”。冯玉祥还派人分别去见张作霖、吴佩孚,希望停战议和。但这些举动没有使直奉军阀放弃消灭国民军的企图,他们仍然调兵遣将,向国民军进逼。冯玉祥只好出走包头,准备赴苏联考察,部队交给张之江、鹿钟麟等。面对日益危急的形势,国民军诸将领由孙岳出面(当时胡景翼已病逝),主张通电商请冯玉祥出山,重新主持大局。当时的许世英内阁,也派陆军总长贾德耀亲赴包头面见冯玉祥,敦劝他打消出国下野之意,务请出山。但冯玉祥不愿卷入这场军阀混战的漩涡,去意已定,坚辞不允。他为了寻求革命的道理,于是年五月赴苏联考察。

     

      19261月下旬,国奉战争(也称冯张战争)正式开始。东北张作霖的奉军,以讨伐郭松龄残部魏益三为名,兵进山海关,进攻热河、滦州。在山东由李景林、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沿津浦路北上反攻天津。在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河南打败了国民二军岳维峻部后,兵进河北石家庄,在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与吴佩孚相呼应,兵出娘子关,南攻顺行,北攻保定。国民军遭到了直、奉、晋等军阀的联合进攻和包围,最后退守北京。鹿钟麟在北京发动了第二次政变,驱段下台,释放曹锟,愿意迎吴佩孚进京主持政局,但遭到吴佩孚拒绝。415日,国民军撤出北京,退至怀柔、延庆、蔚县、多伦、怀来、涿鹿等地,主力各部退到预设阵地的南口。

   

    国民军推张之江为总司令,将国民军编为七个军,以鹿钟麟、宋哲元、李鸣钟、郑金声、门致中、石友三、刘郁芬分任军长。以鹿钟麟为东路司令,率国民军主力守南口、怀来;以韩复渠、石友三守地泉、丰镇,以防晋军断其退路;以宋哲元为西路司令,由热河撤防回守多伦。19265月,南口大战爆发。“讨赤”联盟军分别在延安、赤城、独石口、沽源、多伦和南口等地向国民军各部发起进攻,在约两千里战线上展开战斗。直奉晋联军共五十多万人,战况空前激烈。直军吴佩孚在直鲁联军张宗昌的配合下,担任南口正面攻坚战;奉军吴俊升率部出热河攻多伦,直下张家口;晋军商震部北出大同以断国民军的退路,企图将国民军消灭在塞北草原上。国民军顽强抵抗,在南口战场,国民军阵地沟深壕涸,前置电网,后设地雷,防御工事长达百余里,联盟军猛攻多日,竟不能前进一步。

   

    联盟军的兵力虽然多于国民军数倍,但直、奉、晋各派军阀各有各的打算,联盟军内部并不统一,作战亦难以协调,在直军中,孙传芳陈兵徐州,准备夺取山东;靳云鹗在南口前线按兵不动,并和国民军信使来往不断,准备配合国民军夺取山西;在奉军中,李景林因曾支持郭松龄而见疑于张作霖,准备回师天津。国民军既与孙传芳、靳云鹗、李景林有如此默契,便于5月中旬,在晋北丰镇、阳高突然向晋军发起猛攻,大破晋军,雁门关外要地尽为国民军占有。

      

       6月,吴佩孚免去靳云鹗的十四省联军副司令、第一军总司令等职务,张宗昌也将李景林部缴械,直、奉、晋各派军阀取得了谅解后,吴佩孚、张作霖进入北京,直奉合作,把持了中央政权。吴佩孚、张作霖表示要捐弃前嫌,还交换兰贴,结为兄弟。7月,又重新部署兵力,进攻南口。在北路,奉军吴俊升部由多伦攻沽源直下张家口;在正面,由直鲁联军为主攻,经昌平、沙河攻南口,其右翼为奉军一部,在张学良的指挥下经永宁、延庆直下南口后背;其左翼为直军,下分两线,一线由门头沟向怀来,一线由涞源、蔚县攻天镇;在晋北,晋军也发起反攻,攻占广灵。

   

    国民军在联盟军三面围攻之下,艰苦作战,坚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由于多方作战,给养困难,饷械无补,且各部将断绝联络,加之士兵伤亡过半,不得不于815日下令总退却,向西突围。退路线均是穷僻之地,联络困难,交通不便,给养医药无着,加之天气寒冷,后面追兵不舍,国民军节节溃败,损失惨重。各部将深感前途无望,因此自寻出路,一部投向山西阎锡山手下,一部开往绥远等地。至此,为时近5个月的南口大战全部结束。这场军阀大战从1月战至8月,双方死伤惨重,这也是北洋军阀之间最后的一次大混战。                                  

 

                                     (四)

   

    冯玉祥在1926年元旦通电辞职后,即离开部队到了包头。同年5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期间,冯玉祥经徐谦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任命冯玉祥为西北国民军党代表。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8月,冯玉祥结束在苏联的考察访问,偕同苏联顾问多人秘密离开苏联经库伦回国。途中,冯玉祥派出刘骥到广州同国民革命军商谈南北会师问题。916日,冯玉祥等抵达绥远五原后,即同当地国民军将领孙岳、方振武、弓富魁以及于右任、徐谦等共同决定组建国民军联军,由冯玉祥出任总司令。917日,在五原举行誓师典礼,宣告国民军联军正式成立。冯玉祥在典礼上发表宣言,声明国民军联军是民众的武装,遵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要为解放被压迫之中国民族,解除军阀之压迫而奋战;宣布国民军联军完全脱离北洋军阀的系统,并宣布国民军联军全体加入国民党。

   

    五原誓师后,国民军各部纷纷来投,计约集五、六万人。其所属各部是:第1军军长为陈希圣;第2军军长为方振武;第4军军长为徐永昌;第6军军长为石友三;第8军军长为韩复榘;第2师师长为孙良诚;第5师师长为冯治安;第7师师长为马鸿逵;第10师师长为刘汝明;第12师师长为孙连仲;骑兵第1师师长为张万庆;骑兵第2师师长为赵守钰。

   

    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出兵响应北伐。占据着晉绥的阎锡山为讨好冯玉祥,把收编西北军的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三个师归还给他,而阎锡山自己则伺机观变,按兵不动。

   

    冯玉祥面对当时的局面,根据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建议和国民政府的要求,决定采取“平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方针。在陕西,国民军第三军第3师杨虎城部和陕西军务督办李云龙的第10师等部,被吴佩孚的刘镇华部7万军队围困已达8个月之久,西安城战况危急。

   

    刘镇华,河南巩县人,1883年生。民国成立后,陕西的督军为陈树藩。刘镇华任镇嵩军统领。袁世凯死后,刘镇华投靠直系,先后驱逐了陕西督军陈树藩和阎相文。

   

    1922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奉命率部东进河南与赵倜作战,让刘镇华代理陕西督军。不久,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保荐刘镇华任陕西督军。7月,北京政府授刘镇华为将军府阜威将军。刘镇华掌握陕西军政大权后,利用一切机会,大力扩充兵员,先后收编了绿林马河清、王振、万选才、孙殿英等部,使镇嵩军进入极盛时期,兵力扩充到10万之众,被吴佩孚视为“西北长城”。与此同时,刘镇华继承陈树藩的治陕政策,勒民种烟,横征暴敛,纵兵殃民,摧残教育,使陕西人民痛苦不堪。陕西人民发动驱陈运动,赶走陈树藩后,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持续不断的驱刘运动。因刘镇华掌握有强大的镇嵩军,又有直系军阀的支持,所以均未能动摇他的统治地位。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派张治公师前往山海关助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被推为执政。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成立国民军。胡景翼原为陕军将领,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19251月,率国民2军进入河南,击败吴佩孚军,占据开封。刘镇华看局势已变,亦急忙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即命令驻守豫西的镇嵩军大将憨玉崑迅速向河南扩充地盘。憨玉崑自称国民豫军总司令,率部袭击洛阳,逼吴佩孚逃往郑州。

   

    为争夺河南的军政大权,胡景翼与憨玉崑矛盾激化,只有付诸武力,19252月底,胡憨之战便爆发。刘镇华认为这是一个夺取河南,使豫陕连成一片的好机会,决定孤注一掷,把军政职务交给吴新田,以出巡为名,率领陕境的镇嵩军赴豫援憨,在洛阳亲自督战。镇嵩军与国民2军在黑石关、虎牢关等地展开激战,结果,镇嵩军一败再败。憨玉崑逃回嵩县,羞愤交加,于42日服毒自杀。

   

    刘镇华兵败后,段祺瑞仍企图使刘继续督陕,但遭到陕西各地人民愤怒抗议,京、沪、汉各地陕西同乡会、学生会亦同声谴责。原胡景翼部将领冯子明、田玉洁等部在华阴、华县起义倒刘;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军袭击潼关断刘归路;杨虎城等部则把守韩城、郃阳、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阎锡山,结束了他在陕西长达8年的统治。

   

    1925年秋,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刘镇华看到时机已到,即赶往天津会晤张作霖,后又往岳阳会见吴佩孚,重新投靠直奉军阀,被任为豫陕剿匪总司令。他召集镇嵩军旧部及民间武装,得数万人,沿陇海线西段东进,攻击国民2军岳维峻、李虎臣部。1926年初,刘镇华在陕州、灵宝一带,联合直、奉、阎部,将国民2军击败。刘镇华乘胜率7万大军,迅速通过潼关,于415日进抵西安东郊,准备入城,重温旧梦。守卫西安的陕西军务督办、国民2军第10师师长李虎臣和陕西陆军第4师师长卫定一等部,兵力不过34千人,士气萎靡,处境危殆,西安城中一些士绅已准备迎刘入城。416日,国民3军第3师师长杨虎城率所部主力驰援西安,击退刘军前锋,与李、卫等部共约1万人,守卫西安。417日,刘镇华下令包围西安。到5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尤其在东关地区,双方鏖战惨烈,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反复搏斗。8月以后,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陕军仍在坚守。8月下旬开始,刘镇华也指挥镇嵩军围攻渭北三原,亦遭陕军奋力抗击。9月,冯玉祥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在绥远之五原誓师,随即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部经宁、甘进军陕西。10月中旬,首解三原之围,冯军随即向咸阳和西安外围展开总攻。11月,冯军攻击西安以东的十里铺刘镇华大本营。西安城内守军也乘机出击。在内外夹攻之下,刘镇华仓惶逃到豫西陕州。1128日,西安解围。一场经历了8个月,军民死伤近5万人的西安围城战遂告结束。国民军联军接着分数路乘胜追击,“援陕”终成定局。

 

    同时,冯玉祥命令佟麟阁、孙连仲两师入甘肃,帮助在甘肃的孙良诚、张维玺部肃清了吴佩孚的势力,随后入陕。又命韩复榘等部进驻宁夏,徐永昌率部入晋,归阎锡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