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一次合作与两广革命政权建立

        陈贤庆

                                     (一)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出任非常大总统。在广东建立革命的经历中,孙中山充分意识到,单靠暮气沉沉的国民党来领导国民革命,已力不从心。而依靠地方军阀,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更难以成大业。于是,孙中山想到,吸收和联合共产党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以后,成为一支最有朝气的政治力量,活跃于中国的政坛。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次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承认俱乐部有工人代表的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遭到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员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17000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胜利。

    刘少奇,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21年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共产党。1922年回国后,24岁的刘少奇领导了这场大罢工,显露出其政治才华。李立三,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的李立三已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但是,由施洋、林祥谦等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惨案”中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急需要寻找同盟者,与孙中山的希望不谋而合。经过孙中山与李大钊等的接触和商议,同意两党合作的意向。第三国际也同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举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是讨论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问题,并取得一致意见。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应为198人,实际与会代表165人。除国民党代表外,出席会议的共产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沈定一、詹大悲、谢晋、林祖涵、罗迈、夏曦、于方舟、毛泽东、王尽美、李立三、刘伯垂、廖乾吾等。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的重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的合作。

    大会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瞿秋白、毛泽东等10人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共24人):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李烈钧、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邹鲁、谭延闿、覃  振、谭平山、石青阳、熊克武、李大钊、恩克巴图、王法勤、于右任、杨希闵、叶楚伧、于树德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17人):邵元冲、邓家彦、沈定一、茅祖权、韩麟符、李宗黄、白云梯、张知本、彭素民、毛泽东、张国焘、傅汝霖、于方舟、张苇村、瞿秋白、张秋白

    中央监察委员(共5人):邓泽如、吴稚晖、李石曾、张继、谢持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共5人):蔡元培、许崇智、刘震寰、樊钟秀、杨庶堪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会议,选出中央领导机构。

总理 孙  文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 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共产党员)

组织部部长 谭平山;秘书 杨匏安(共产党员)

宣传部部长 戴季陶(汪兆铭继任);秘书 刘芦隐

青年部部长 邹  鲁;秘书 孙甄陶

工人部部长 廖仲恺;秘书 冯菊坡(共产党员)

农民部部长 林伯渠(共产党员)(黄居素、廖仲恺继任);秘书 彭  湃(共产党员)

妇女部部长 曾  醒(何香凝继任);秘书 唐允恭

军事部部长 许崇智

海外部部长 林  森

    为了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决议,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在广州开办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专门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第1至5届的主任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第6届,讲习所移到原番禺学宫开办,所长为毛泽东。专职教员萧楚女,教员有彭湃、周恩来、恽代英、阮啸仙等。

    孙中山还决定创办两所学校:一所是培养科学文化人才的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另一所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是年2月4日,孙先生下了两道大元帅令。其一:“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其二:“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

    邹鲁,广东大埔县人,1885年生。同盟会员、中华革命党人,孙中山战友。1923年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校长,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中央常务委员、青年部长等。学校筹备委员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伍朝枢、马君武、孙科、李大钊、许崇清、胡适、陈树人、熊希龄、王星拱、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

    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革命气氛浓重,广州第一公园(今广州文化公园)内的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也特别多。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即1月21日,苏联领导人列宁逝世。2月24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列宁追悼大会,党政军学警等各界人士6万多人到会致祭。追悼会由廖仲恺主持,孙中山主祭,邹鲁朗读孙中山撰写的祭文,鲍罗廷致谢辞。宋庆龄、许崇智、瞿秋白、孙科等出席大会。

    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在广州第一公园内举行,两千多女学生、女工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由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部长何香凝主持,何香凝与国民党中央党部妇女部长曾醒先后发表演说,号召妇女起来,争取自身解放,推翻压迫制度。廖仲恺也前来助兴并发表演说。会后,何香凝、曾醒与巡行总指挥沈慧莲、总务长唐允恭、纠察员廖冰昀等带着与会妇女从第一公园出发,徒步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呼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