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青新四省政局

                                       (一)          

在前面的章节里,还未能谈及我国西北的甘、宁、青、新地区的政局。在清末民初,我国西北地区的政局也十分复杂,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畜力运输)为生,尚武,广交游。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30个营。在太子寺战役之后,起义群众要求乘胜攻取清军统帅左宗棠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清军,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马海晏亦力赞其议,但很多起义群众表示反对。这时,一个40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马千龄出来说话,支持马占鳌降清。马占鳌是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便决计降清受抚。结果,左宗棠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3旗,委任马占鳌为3旗督帮,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为中旗副旗官。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

马占鳌降清以后,过了10余年即1886年死去,其职务由儿子马安良继任。马海晏有两个儿子:一名马麒,1869年生;一名马麟,1873年生。两兄弟自幼随父军中,熟习军旅生活。后来,马安良、马海晏这支马队并入董福祥的甘军。

再说马千龄,亦有两个儿子十分出众:次子马福禄,生于1853年,在1880年中武举人、武进士,使马千龄家更增添光彩;四子马福祥,生于1873年,从小随父兄习武学文,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1895年,河湟地区(今甘肃临夏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的回族、撒拉族人民再次发动反清起义。马海晏父子随清军参与了镇压。而马千龄父子也在家乡组织了民团“安宁军”,对抗起义军,曾解救被围清军总兵汤彦和。愤怒的群众将马千龄家宅院付之一炬,并到处“捉拿马进士家的人”,马千龄避走藏区,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则率安宁军辗转到兰州,被陕甘总督陶模收编为步骑两营,加入进攻河州之清军,不久,也归入了董福祥的甘军,马福禄任督带统领,马福祥任帮统。

1897年,清政府整治军队,编建精锐军,分中、前、左、右、后5军,由荣禄、聂士成、马玉昆、袁世凯、董福祥5人分别率领。不久,董福祥之后军奉调北京附近驻防,马海晏父子及马福禄、马福祥兄弟也随军前往。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津、京,马海晏、马福禄等曾参加廊坊之战,重创敌寇。当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马海晏、马福禄等率河湟子弟守卫正阳门(今前门),与攻城之侵略军展开多日血战。813日晚,马福禄乘雨夜率敢死队袭击敌军,在激战中身亡。同时战死者还有其族弟马福贵、马福全等百余人。

这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海晏父子及马安良、马福祥等率众护驾。行至宣化,马海晏病死。马麒由哨官提升接任了其父的旗官职务。在晋南风陵渡过黄河时,马安良、马麒亲自掌舵,护驾过河,搏得了慈禧的赏识。在马安良、马麒、马福祥等的护卫下,慈禧和光绪总算平安逃到了西安。

由于护驾有功,不久,马麒升任花翎顶戴副将衔循化营参将,驻兵甘肃扎巴镇。其弟马麟也升任管带、都司等职。而马福祥,则升任甘肃靖远协副将,1904年又升任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0年率所部昭武军移防宁夏。

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举行起义,陕西巡抚升允逃往兰州,与陕甘总督长庚组织“东征军”讨伐,并妄图迎銮西来,把西北作为重振清室的基地。当时,马安良出任精锐西军总统,马麒任帮统,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任分统。他们组织了一支有步兵5千、骑兵1千共24个营旗的队伍,镇压革命。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这支精锐西军也发生了分化,马安良父子及马麒、马麟兄弟都转而依附北洋军阀袁世凯,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而马麒,则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从此,马麒兄弟抛开了依靠多年的马安良,另树一帜。

马安良父子也是马家军阀的一支,后来这支武装退出西北,民国成立后,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后来,马安良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中国国民党甘肃支部长。1920年,马安良病逝,终年65岁。马安良之子马廷勷,贡生出身,19138月任甘凉观察使。1914年后,任北京大总统府侍从武官。1918年后,历任凉州镇总兵、凉州镇守使,19247月,授北京政府将军府勖威将军。1926年,马廷勷举兵反对冯玉祥,192810月在甘肃河州战败,逃往西宁。1929年赴南京投蒋介石,蒋介石任其为讨逆军第15路军总指挥,令其召集旧部未成,后被撤职,又去投靠冯玉祥,结果被冯玉祥杀于郑州(一说焦作)。

马安良四子、马廷勷之弟马廷贤,1896年生,青年从军,曾任西北军营长、团长、旅长,192811月与其兄马廷勷退往青海藏区,联合马仲英杀害许多无辜藏民。不久随马廷勷投蒋介石,任讨逆军第15路军第1路纵队司令。1930年利用中原大战之机,率部回西北,攻下天水县城,自称西北回民联军总司令,屠杀县民数千人。19313月,其部接受改编,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陇南绥靖指挥。19321月与川军作战失败后逃往天津。抗日战争期间,马廷贤被日军委为“西北长官”,后一度去包头,又化装回天津,改名换姓藏匿于民间。1941年回甘肃河州。新中国成立后,马廷贤被人民政府逮捕,后获释出狱。1958年再次被捕。195910月病死。

                                   二)

再说马麒,于19128月出任西宁镇总兵后,着手创建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军队,又多方罗致汉族官绅知识分子,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开始了家庭割据事业。1915年,北洋政府裁撤青海办事长官,改设甘边宁海镇守使,统辖宁、海地区军政,马麒又当上了宁海镇守使,几年时间,马麒组织了一支有36个营的家庭武装,号称“宁海军”。宁海军由马麒及亲属马麟、马宝(堂弟)等指挥,他的儿子马步青(1898年生)和马步芳(1903年生)虽然尚还年青,但已在军中担任营长之职。

辛亥革命爆发后,马福祥在宁夏、内蒙一带镇压反清义军,后因大势所趋,也宣布“赞成共和”,民国成立后,出任宁夏护军使。这时,马福祥的左右手,是其侄马鸿宾及其子马鸿逵。

马鸿宾是马福祥之兄马福禄之子,生于1884年。马福禄在北京阵亡时,马鸿宾年仅16岁,还在家乡练武习文。马福祥比先兄马福禄整整小20岁,全由马福禄一手提携而发迹于军政界,为报答先兄之恩情,他一意栽培侄子马鸿宾,而马鸿宾亦少年老成,对叔父马福祥十分孝敬和尊重,马福祥更是喜欢。1905年,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成立西宁矿务马队,交由马鸿宾率领,这支小队伍以后发展成了马鸿宾的基本武装力量。1910年,马鸿宾随马福祥的昭武军到宁夏,任骑兵营营长,后任甘肃新军司令,授陆军少将衔。1921年初,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马鸿宾出任宁夏护军使(后改镇守使)兼新军司令,晋升陆军中将衔。

马鸿逵为马福祥之子,生于1892年。马鸿逵8岁时在西安行营中得见慈禧、光绪等人。12岁由其父以1千两纹银捐得一“蓝翎知县”的虚缺。1909年,马鸿逵结束在家塾的中学学习,考入兰州陆军小学堂。1912年毕业后在其父部下任营长,后升任宁夏亲军统领。马福祥为了进一步依附袁世凯,于1914年将马鸿逵送到北京,担任袁世凯的侍从军官。袁世凯死后,马鸿逵又担任黎元洪的侍从武官。19177月,马鸿逵潜离北京,跑到天津,参加段祺瑞的马厂誓师,年仅25岁的马鸿逵,当了讨逆军的中将参谋。段祺瑞重新上台后,使其回宁夏扩编宁夏新军。1919年马鸿逵升任宁夏第5混成旅旅长。

                                     (三)                                      

    19217月,马鸿宾出任宁夏镇守使,开始了对宁夏的统治。此时,马鸿宾的势力已比较壮大,所部除原有步骑12营和使署卫兵马队1个营外,又新扩编了步兵3个团共7个营。当时,宁夏属甘肃管辖,甘肃共分8个镇,镇守使中汉人、回人各半,即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肃州吴桐仁,河州裴建淮,宁夏马鸿宾,西宁马麒,凉州马廷勷,甘州马璘(非马麒弟之马麟)。前四人为汉族军人,后四人为回族军人。甘肃督军,则是江苏人陆洪涛。马鸿宾凭着自己的势力,加上得到担任绥远都统的叔父马福祥的照应,能够统治宁夏数年。192312月,被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锐威将军。

1925年,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有意联合西北回军势力,遂以马福祥为会办。马福祥慑于冯玉祥人多势众,只得表示依附,还将绥远都统一职让出。这样,马鸿宾也就成了冯玉祥隶下的宁夏镇守使。19259月,冯玉祥派部将刘郁芬代理其甘肃军务督办职务。1926年初,直、奉军阀联合攻打国民军,陇东镇守使张兆钾乘机通电声讨刘郁芬,并联合陇南孔繁锦与刘郁芬开战。马鸿宾担心张兆钾取胜会危及自己利益,企图通电调解消弭战乱,想在平番召集各方会议。但由于张兆钾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会议无法开成,使马鸿宾十分尴尬,最后还是冯玉祥派孙良诚、梁冠英、吉鸿昌等打败了张兆钾。

19274月,冯玉祥取销宁夏镇守使建制,改马鸿宾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2师师长兼甘边剿匪司令。9月,冯玉祥又将马鸿宾第22师与郑大章骑兵师合建第4方面军第24军,由马鸿宾任军长,但郑大章师远在河南,马鸿宾实际上只掌握一个师而已。

1928年春,蒋介石复职后,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北上进攻奉系张作霖。马福祥预感到蒋介石的势力会不断壮大,所以设法靠拢蒋介石,希望将来在国民党内捞取更大资本。他趁蒋、冯率部北上之机,秘密离开冯玉祥,到徐州晋见蒋介石,陈述其“统一安定北方”大计,搏得蒋介石的好感。         

马鸿逵是马福祥之子,1912年马鸿逵20岁时,已在其父部下任营长,继升宁夏新军都统。1914年至1917年,马福祥为了讨好袁世凯、黎元洪,将马鸿逵送到北京先后当袁、黎的侍从武官。 191810月离京返宁夏。由于有这一段经历,马鸿逵对统治阶级最高层官场的活动颇多了解,渐渐养成了奸谋善变的性格。19177月,马鸿逵跑到天津投靠段祺瑞,参加马厂誓师。段祺瑞重新上台后,使其回宁夏扩编宁夏新军。1919年,马鸿逵升任第5混成旅旅长。有这么一则故事:马鸿逵每苦其父马福祥管教之严。适其父50大寿时,他听说北京政府以大总统名义赠予寿匾一方,便事先赶到北京,活动上下关系,谋得送匾大员的差使,大模大样地回到宁夏。老马闻道大总统代表光临,非同小可,即令大吹大擂,恭敬迎接,并大张盛筵,请贵宾上坐。马鸿逵趾高气扬,得意非凡,老马忍气吞声,拜受寿匾。但一待大礼结束,老马即喝令家法伺候,将小马重责了50军棍泄愤。

马鸿逵虽然投靠皖系段祺瑞,获得了一定的权势,但是,19207月直皖战争爆发,马福祥、马鸿逵一直保持中立,直系获胜后即倒向直系,想攫取甘肃督军一职,但未成功。1922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都想拉拢马福祥父子,但马氏父子模棱两可,待直系取胜,即通电讨伐张作霖。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马鸿逵被曹锟、吴佩孚任为骑兵总指挥,率部开往热河。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马鸿逵权衡利害,也尾随冯玉祥撤退,把部队带到北京。1925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马福祥父子迫于冯军势力,对冯玉祥表示顺从。马福祥还将绥远都统一职交给冯玉祥手下大将李鸣钟,自己只担任没有实权的西北边防会办。冯玉祥为安慰马氏父子,委任马鸿逵为国民军新编第7师师长,驻防宁夏的金积、灵武。

1926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举行五原誓师,宣布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马鸿逵任总司令,率部进军甘、陕,参加了西安解围战。1927年初,马鸿逵部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5月,冯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马鸿逵部亦参加了战斗,他的骑兵由龙门以南登封通过京广线,迂回到开封以东,破坏陇海铁路,切断奉军后援,使冯玉祥部占领郑州、开封。此后,马鸿逵部又被调往山东一线作战。

                                        (四)      

如果说宁夏是马福祥父子的“领地”,那么,青海就是马麒父子的“独立王国”。马鸿逵被称为“宁夏王”,马步芳也被称为“青海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离京西遁,马海晏、马麒父子参与护驾。途中,马海晏病逝,马麒接任父亲的旗官职务。由于护驾有功,马麒、马麟兄弟受到清廷的赏识,率部回甘肃驻扎。民国成立后,马麒、马麟兄弟投靠北洋军阀,马麒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1915年,又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建立了一支号称“宁海军”的家庭武装。

马麒之子马步青,1898年生,自幼随父入军旅,马麒建立宁海军后,17岁的马步青出任马队管带。马麒另一儿子马步芳,1903年生,自幼在家中成长,九岁时被送到西宁东关清真寺当“满拉”(学习经文的小学生)。年纪稍大些,马步芳看到兄长马步青挎枪佩剑,前呼后拥,何等威风,与自己在清真寺的孤单生活形成强烈对照,他当然不安心于在寺院学经,一再请求父亲安排军职。终于,1917年,马麒让14岁的马步芳给马步青当了帮带,不久,升任步兵第15营管带。1920年,17岁的马步芳转任骑兵营长。

马步芳进入军中以后,很快便表露出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手腕,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深得马麒的信任。马麒为了巩固势力,把老巢河州与西宁联成一气,令马步芳驻兵河州与西宁之间的重镇化隆。马步芳到化隆后,招兵买马,仿照新式方法训练部队,练成了一支自己的“孩儿军”。他利用民族、宗教关系,使用“以教治回”、“以回制汉”、“以藏制藏”等统治手段,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渐渐,马步芳在他的兄弟之中已取得领导地位,连马步青也要让他三分,别的兄弟只有受他的指使。例外的是他有个堂弟叫马步英(1911年生),也是个年少有为的军官,后因与马步芳闹矛盾,一怒之下离队出走,另立门户,甚至把名字也改为马仲英。

1925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马麒父子也不得不依附冯玉祥,以保住西宁镇守使的职位。19259月,冯玉祥派部队刘郁芬代理其甘肃军务督办职务。1926年初,陇东镇守使张兆钾联合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乘直、奉军阀攻打国民军之际,起兵攻打刘郁芬,马麒父子没有参与起事。19276月,年仅18岁的马仲英成立“黑虎吸冯军”,自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同年冬,刘郁芬以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7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身份,再次入甘。19285月,马仲英在凉州马廷勷、甘州马璘等地方军阀的支持下,发动了河州事变,率军围攻河州,与刘郁芬展开大战。这时,马麒已被冯玉祥任为国民军暂编第26师师长,仍驻防西宁,对马仲英发动河州事变,马麒父子也没有支持。刘郁芬从陕西调来孙连仲部参战,将马仲英击败。11月,马仲英率部退出甘肃,转入青海。河州事变后告一阶落。河州事变后,甘肃自民国初年来八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了。

马麒父子虽然没有参与河州事变,然而,冯玉祥却以追击马仲英为由,命令孙连仲部挺进西宁,马麒父子极不情愿,但亦无可奈何。孙连仲到达西宁后,马麒迫于形势,交出大权,西宁政局遂由国民军控制。同年12月,国民政府决定宁夏、青海分别建省,孙连仲任青海省主席,马麒只能当个省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对此,马麒父子采取忍耐的态度,马步芳极力拉拢孙连仲部将高树勋,很快得以从团长升任旅长,并允许扩编宁海军。1929年,马步芳在化隆、循化大肆招兵,组编了3个团,两个独立营,实力大增。

(五) 

新疆是我国西北最边远的一个省份,由于远离中央政府,加上交通不便等原因,在民国时期,历届北京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都未能对新疆实行有效的控制,新疆同样是大小军阀争夺的战场。

1911年底,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和伊犁两地的革命党人组织新军和会党发难,响应武昌起义。迪化的起义遭到清新疆巡抚袁大化的镇压失败,伊犁的革命党人利用新任伊犁将军志锐和卸任将军广福的矛盾,取得了胜利,于1912110日成立了伊犁都督府,然后整编军队,进攻迪化。不久,南北议和,双方停战。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任命原新疆按察使兼镇迪道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兼布政使。

杨增新,字子周,又字鼎臣,云南蒙自人,1865年生。1889年考中进士,先后在甘肃、新疆任职。杨增新出任新疆都督后,对革命党人进行分化和屠杀,开始了他在新疆的独裁统治。19146月任新疆将军,同月被授予将军府威武将军。19167月改任督军。19251月改任督办,1928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代成功,全国统一已成大势所趋,71日,杨增新通电承认南京政府,即被任命为新疆省主席兼省保安总司令。

杨增新承认南京政府,继续统治新疆,引起新疆外交署长兼军务厅长樊耀南的不满,欲取而代之。樊耀南,字早襄,湖北公安人,1879年生。清末为禀生,190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新疆、湖北、北京等地任职。19171月起又回新疆任职。在樊耀南准备发难之时,另一人物金树仁也在蠢蠢欲动。金树仁,字德庵,甘肃河州人,1883年生。清末为贡生,1911年到新疆,从知县升任民政厅长。

77,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身为外交署长的樊耀南主持毕业典礼,特邀省主席杨增新参加。毕业典礼之后举行宴会,樊耀南设伏兵将杨增新刺杀,即往省署准备宣布执政。但民政厅长金树仁突然率省府卫队包围了省署,在混战之中击毙了樊耀南。新疆“七·七政变”,是新疆统治者内部争夺权力的一场斗争。结果,杨、樊皆死,金树仁坐收渔人之利。政变之后,金树仁被推为临时省主席兼总司令。11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其为省主席,新疆进入了金树仁统治时期。盛世才正是在金树仁上台后不久来到新疆的。

盛世才,原名振甲,字晋庸、德三,奉天开原人,1892年生。青年时在奉天读书,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科,1915年毕业。1917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9年“五·四运动”时回国,后决定弃学从戎,不久考入广东韶头讲武堂,结识该校教官郭松龄,毕业后,随郭松龄到奉军,在其部第8旅任排长,后升任连副、连长、中校参谋。郭松龄还把义女邱毓芳许配盛世才,不久又举荐他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5年郭松龄倒戈反奉,盛世才应命回国,在郭部任营长。郭松龄兵败身亡,盛世才逃亡日本,得孙传芳、冯玉祥资助,才完成日本陆军大学学业。

1927年,盛世才回国,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参谋本部第1厅第3科上校作战科长等。但盛世才并不甘心久屈一小小科长职位,他窥伺时机向外发展,其后,获得新疆的统治权,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