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一)

1926年7月由广州出发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在同年10月全部占领武汉三镇。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于11月8日作出决定,将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2月2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正式办公。国共两党重要的领导人汪精卫、徐谦、宋庆龄、孙科、宋子文、邓演达、陈友仁、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詹大悲、唐生智、张发奎、叶剑英、叶挺等到在此时的武汉活动过。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曾作出过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办土豪劣绅等。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决议。3月10日至27日,国民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常会和政治委员会。中常会委员是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孙科、顾孟余、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9人。政治委员会委员除上述9人外,再加上宋子文、宋庆龄、陈友仁、邓演达、王法勤、林祖涵。两机构中,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占了多数。此外,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也沿袭了孙中山的“联俄容共”的主张,推翻了“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在“整理党务案”中排斥共产党人的决定。

1927年4月,蒋介石、李宗仁等领导的北伐军攻下南京。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各部、院在此后至同年8月逐步建立。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胡汉民,秘书长钮永健,财政部部长古应芬(钱新之代),外交部部长伍朝枢,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司法部部长王宠惠,民政部部长薛笃弼。

对蒋介石的清党屠杀,以及另立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予以谴责并制裁,如撤销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派张发奎领兵讨伐南京政府等。汪精卫等最初也仍与共产党人合作,但是,后来与共产党的摩擦渐多,国民党人不满共产党过火的“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不赞成共产主义主张,加上冯玉祥、唐生智、何健、李品仙等军事实力派人士表态要求“分共”,到了7月15日,汪精卫也在武汉宣布停止与共产党的合作,解散工人纠察队,捣毁解散各业工会,逼迫共产党人谭平山、苏兆征辞去所任国民政府部长的职务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武汉与南京即将合流。

在南京国民政府方面,蒋介石主持北伐不利,徐州失守。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集团乘机弹劾。在桂系的软硬兼施之下,被迫与胡汉民、张静江等人决定下野。李宗仁发电报,庆祝武汉方面分共成功,期待宁汉合一。8月13日,蒋介石正式下野。8月底9月初,武汉国民政府机关陆续迁往南京。

1927年9月16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行使中央职权,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共推举32人为特委会委员,其中汪派占少数,大权落入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手中。特委会决定改组国民政府。政府主要成员:政府主席谭延闿,常务委员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闿,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外交部部长伍朝枢,财政部部长孙科,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司法部部长王宠惠,其他部长正在人选中。

另外,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何应钦、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朱培德、程潜、唐生智、李济琛、杨树庄。

9月20日,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

    武汉方面的汪精卫不仅没当上“正统”领袖,反而在宁、沪两方的联合反对下,被迫通电下野。汪精卫回到武汉,联合唐生智,成立了武汉政治分会,与特委会抗衡。桂系则以特委会的名义武力讨唐,打败了唐生智,占领了武汉,唐生智逃往日本。汪精卫不甘失败,拉拢张发奎的第4军跑到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党中央,出现了宁粤对立的局面。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集团,本想趁蒋介石下野独揽大权,但是南京方面的党政班底仍为蒋介石的部属,桂系无法控制,反而陷入困境。1122日,南京召开“庆祝讨唐胜利大会”,蒋介石指使陈果夫策划枪击游行队伍事件,事后嫁祸于西山会议派,使西山会议派声名狼藉。

    蒋介石看到时机成熟,便积极进行复职活动。他首先联合汪精卫,电邀汪精卫来沪商讨统一问题,借此打击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桂系怕蒋汪联合对付自己,便建议宁、粤、蒋三方在上海举行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预备会议。在会议上,汪精卫为了摆脱不利地位,抢先提出请蒋介石复职。当时冯玉祥和阎锡山正遭到张作霖的猛烈进攻,也电吁蒋介石复职,继续北伐。桂系和西山会议派已处于孤立,只好随声附和。蒋介石复职已成定局后,他又利用中共在广州起义的事件打击汪精卫,说汪精卫与共产党联合搞暴动,汪精卫被迫离开上海,再次亡命法国。不久,蒋介石又逼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为他重掌大权扫清道路。

    1928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改组国民政府。政府主要成员:政府主席谭延闿,常务委员谭延闿、蔡元培、张静江、李烈钧、于右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济琛、何应钦、朱培德、程潜、冯玉祥、杨树庄、蒋介石、阎锡山、谭延闿。

    蒋介石当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执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这样,蒋介石又一次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蒋介石复职之后,即着手进行国民政府的第二次北伐。组成四个集团军,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第1234集团军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

    61日,北伐部队占领沧州、河间后,分三路由津浦、京汉、京绥等线大举向京津全面推进,逼近北京郊区。张作霖见大势已去,63日,命张学良留守北京,当夜带着吴俊升等乘专车离开北京,同时下达总退却命令。645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车行至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设的炸药炸毁。吴俊升当场被炸死。张作霖受重伤,被急救回帅府,于上午930分死去。

    68日,阎锡山在保定就任京津卫戍司令。612日,南京政府任命张荫梧、傅作义为京、津警备司令。615日,南京政府发表宣言,宣布“统一”告成。76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在北平开会,到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祭告典礼”。蒋介石主祭,冯、阎、李襄祭。奏哀乐,施礼,开棺盖,瞻仰总理遗容。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宣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蒋介石的祭文,称“统一大业完成”。次日,北平各界在天安门前举行北伐胜利祝捷大会。

                                       (二)

    1928年8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再度改组国民政府。10月8日公布政府成员。

政府主席:蒋介石,兼海陆空军总司令 

行政院长:谭延闿(1930年9月22日逝世由蒋介石兼),副院长:冯玉祥

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副院长林森

司法院院长:王宠惠,副院长张继

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副院长孙科

监察院院长:蔡元培,副院长陈果夫

军事参议院院长:李宗仁

参谋部部长:李济琛

训练总监部部长:何应钦

内政部部长:阎锡山

外交部部长:王正廷

军政部部长:冯玉祥

财政部部长:宋子文

交通部部长:王伯群

铁道部部长:孙科

工商部部长:孔祥熙

农矿部部长:易培基

教育部部长:蒋梦麟

卫生部部长:薛笃弼

文官长:古应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4月2日,其灵柩被置于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中。4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推定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叶明、陈去病12人为委员,着手在南京兴建中山陵。4月18日,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杨杏佛为主任干事,孙科为家属代表,办理孙中山遗体的迎葬具体事宜。宋庆龄、孙科、陈去病等到南京紫金山实地勘察,选定中山陵地址。不久,葬事筹备处在全国征集陵墓图案,著名建筑师吕彦直的设计获采用。中山陵于1926年1月开始动工。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山陵得以加快建设,1929年初基本完工。

    1929年5月26日凌晨1时,孙中山灵柩奉移典礼在碧云寺举行。下午,由宋庆龄、孙科、林森等护送,乘专列南下。28日上午10时在浦口过江,在中山码头登岸,然后沿新修的迎榇大道缓缓而行,下午3时15分到达湖南路的中央党部礼堂。5月29至31日为公祭日。6月1日,国民党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回到他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南京,长眠在中山陵。

    中山陵的祭堂中需要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丧事筹备委员会曾向全球征集雕像方案长达一年之久,均未遇到合意之作。后来,陵园设计图案评审顾问、曾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留学的雕塑家李金发向委员会推荐了他的师长、法国雕塑大师保罗·朗多夫斯基,得到委员会的同意。1928年,朗多夫斯基开始雕塑创作。1930年,一座高4.6米、全部采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孙中山塑像完成,坐落在祭堂之中,供国民瞻仰

    国民党人将孙中山先生移葬于中山陵,告慰先生国家归于一统。国民都希望新一届的国民政府能励精图治,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然而,各军事集团的首领们,为着各自的利益和地盘,并不会乖乖地听命于中央政府,蒋介石也急于要削弱各军事集团的实力,就在孙中山遗体移葬中山陵的期间,蒋介石与桂系集团之间的战争便已爆发。 

                                      (三)

北伐奉张的成功,是国民党新军阀暂时联合,共同对敌的结果。奉系军阀退出关外,尤其是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尤其是蒋介石与其他军阀之间的矛盾很快又产生和激化。此时的中国,北洋军阀虽已被消灭,但国民党新军阀集团又开始争权夺利,中原逐鹿,参与混战的,有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集团,李济深、陈济棠的粤系集团,张学良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唐生智的湘军等。

1929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编遣会议”,决定将现有的84个军,计272个师,裁减为65个师,60万人。蒋介石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强调“统一”和“集中”,要求各集团军“奉还大政”、“任命中央”,企图削弱蒋系“中央军”以外的军阀实力派,但立即遭到各派的反对。

19292月,桂系利用蒋系将领鲁涤平与唐生智旧部何健的矛盾,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撤免鲁涤平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18师师长的职务,任命何健为湖南省主席。与此同时,桂系叶琪的第9师、夏威的第7军向长沙进兵。315至28日,由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排挤和打击了反蒋的政治派别。决定开除陈公博、甘乃光党籍;开除顾孟余党籍三年;给汪精卫以书面警告;开除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党籍;恢复西山会议派谢持、邹鲁等人党籍。26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下命免去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本兼各职。同时,蒋介石下命讨伐李宗仁等。这事,史称“湘案”。“湘案”(也称鲁案、湘变)成了蒋桂战争的导火线。

为了消灭日渐强大的桂系集团,蒋介石利用“湘案”借机发难。他起用唐生智,让其策动旧部李品仙、廖磊等脱离桂系。他又借解决“湘案”为名,将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和第8路军总指挥的李济深骗到南京,321日将李济深囚禁于南京东郊之汤山,从而拆散了两广联盟。326日,蒋介石组成“讨逆军”,自兼总司令,何应钦为参谋长,朱培德、刘峙、韩复榘分任123路军总指挥,大举讨伐桂军。43日,被蒋收买的桂系将领李明瑞在孝感地区阵前倒戈,反桂投蒋,桂军全线动摇。421日,桂系将领胡宗铎、陶钧、夏威放弃武汉败逃后联名发表通电,表示服从中央。蒋军解决了桂系在两湖的主力,直捣广西。湖南的何健,广东的陈铭枢、陈济棠,云南的龙云等助蒋攻桂。6月,蒋介石打败了桂系,收编了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通电下野,逃亡国外。

在蒋桂战争中,蒋介石以给行政院长职和两湖地盘为条件,引诱冯玉祥出兵助己。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不但没有履行对冯的诺言,反而积极进行讨冯军事部署。5月中旬,冯玉祥在华阴召开会议,决定武装反蒋,自任护党护国军西北路总司令。冯军行动开始,蒋介石先后收买策动韩复榘、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叛冯附己。522日,蒋介石下令讨冯,接着宣布开除冯玉祥党籍,下令通辑。527日,冯玉祥通电下野。同年8月,蒋介石召开编遣实施会议,欲强行削弱各地方实力派的兵力。冯玉祥与阎锡山结成联盟,决定武力讨蒋。1010日,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等27人通电讨蒋。1011日,蒋介石下讨伐令,亲自率部讨伐冯、阎。正当蒋冯两军激战之际,阎锡山却违背诺言,按兵不动。121日,冯军被迫退到潼关以西。蒋冯两次军事冲突,蒋介石都取得胜利。

曾经拥汪反蒋的张发奎,在蒋桂战争中被蒋介石起用,任为第1路追击司令。19299月,张发奎再次反蒋,率部进入广西,联系桂系发动护党运动,任护党救国军第3路总司令,后与桂系组成张桂联军。12月,蒋介石派何应钦率部将其击败。

原为冯玉祥部将的石友三,在蒋冯冲突中被蒋介石收买。但蒋介石对石友三处处防范和限制,石友三便暗中与唐生智密谋反蒋。汪精卫在国民党内斗争失利,汪派骨干陈公博、顾孟余等组织改组派,奉汪精卫为精神领袖,积极反蒋,发起护党救国运动。石友三参与护党救国运动,任护党救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蒋介石获马鸿逵告密,下令将石友三部从安徽调往广东,名为支援陈济棠攻打桂系,实则密谋在途中加以歼灭。石友三获悉,遂于192912月通电反蒋,炮击南京,爆发了蒋石之战。石友三战败后投靠阎锡山,反过来在阎锡山指挥下又去打唐生智。

蒋介石见唐石联盟破裂,转而主攻唐生智。唐生智被桂系打败后,依附蒋介石。但蒋介石对他十分猜忌,多方防范。唐生智又暗中与改组派联系,任护党救国军第四路军总指挥。192912月,唐生智在郑州通电反蒋,爆发了蒋唐之战。蒋介石在阎锡山等的协助下,击败唐生智。唐生智逃往天津租界隐居,残部被蒋、阎改编。

阎锡山本与唐生智、石友三秘密联合反蒋,但被蒋介石分化瓦解,助蒋攻打唐、石。当看到蒋介石把一个个对手击败之后,阎锡山知道自己将是打击的主要目标,于是,19302月,阎锡山与蒋介石展开了一场“电报战”,谴责蒋介石的武力统一政策和个人独裁统治。3月,阎、冯、桂三集团结成了以阎锡山为中心的反蒋联盟。

315日,由晋军将领商震和西北军将领鹿钟麟等57人联名通电反蒋,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4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布任职。同日,冯玉祥、李宗仁在潼关、桂平各就副总司令职。为拉拢张学良,也任他为副总司令,但张学良不通电就职,也不申明反对。一场规模空前的军阀大混战——中原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双方共有100多万人,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北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进行互相残杀。在5月,作为主力的阎锡山晋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首先赴津浦、陇海、京汉等线作战。战争初期,冯军万选才等部失利,刘茂恩又被蒋收买而倒戈,引起联军方面极大混乱。中央军出动飞机助战,又轰炸又扫射,西北军第四路军总指挥樊钟秀见状惊恐万分。冯玉祥为安定军心,将部队集中训话。他问:“空中乌鸦多还是飞机多?”士兵回答:“乌鸦多。”冯玉祥又问:“乌鸦拉屎时掉到你们头上没有?”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没有!”冯玉祥信心十足地说:“所以,飞机投弹命中的机会极小!”众人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高兴地散去。第二天行军时,恰巧又有飞机轰炸,大家都不躲避,但是,飞机轰炸毕竟不同于乌鸦拉屎,结果,炸弹落处伤亡惨重,连总指挥樊钟秀也被炸死。经冯玉祥重新部署,稳住阵脚,经历一番激战,在平汉线及陇海线上大败蒋军。在津浦线上,由于蒋军韩复榘 保存实力,率兵东撤,晋军也轻而易举攻占济南,阎冯军向徐州、蚌埠进逼。

此时,蒋介石调整军事部署,把主战场从陇海转移到津浦线,实行主攻阎军拖跨冯军的战略。84日,冯玉祥为牵制蒋军对津浦线的进攻,在陇海线对蒋军进行猛烈攻击,准备一举拿下徐州,与晋军会师。但阎锡山见蒋军重点攻击自己,即令部队停止南进,对津浦线采取守势,把冯军孤悬在陇海线上,使之失去呼应。815日,蒋军重占济南,晋军败退黄河以北。蒋介石乘势把重兵用于陇海线上,96日开始总攻。阎锡山为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上名为归冯玉祥指挥的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使西北军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形势急转而下。

此时的阎锡山,正急欲组织政府,充当元首。99日,阎锡山联合国民党改组派汪精卫及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等,在北平成立了国民政府,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他为取“久久”谐音作为吉兆,于1930年(民国19年)99日下午9时,在北平怀仁堂宣誓就职,时称“四九小朝廷”。

然而,“四九小朝廷”只能是个短命的政权。由于战场上形势急转直下,反蒋联军节节失败,阎锡山不得不电请张学良相助,但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拉拢之下,于918日发表拥蒋通电。921日,派出12万军队入关,占领天津、北平,随后占领华北。蒋介石全力对付冯军,冯军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冯玉祥仍想破沉舟,背水一战,但张维玺、冯治安、田金凯等部被蒋军重重包围,吉鸿昌、梁冠英等又向蒋介石投降,冯玉祥已无力再战。104日,汪精卫、阎锡山赴郑州促冯玉祥共同发表停战通电。108日,冯玉祥和阎锡山通电下野,中原大战结束。在这场军阀混战中,双方死伤30万人,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原大战之后,冯军各部被蒋介石、张学良改编,有的寻找关系自谋出路。冯玉祥也出洋暂避。冯玉祥军事集团自1924年北京政变后脱离北洋军阀系统,自成派系,其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但最终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中土崩瓦解。

中原大战,蒋介石打败了他的主要对手,使阎、冯、李失去了与之争雄的实力。 这年的9月22日,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也病逝,享年50岁。蒋介石因谭延闿两度有恩于自己,对谭还是很敬重的。谭延闿逝世前委托蒋介石和宋美龄,为其三女儿、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物色对象。蒋宋欣赏青年将领陈诚,也为笼络陈诚,将谭祥介绍给他为妻。

中原大战后,从此,蒋介石及其中央军控制了中国的军政舞台,使蒋介石能够实行长期的独裁统治。

                                      (四)

在蒋介石忙于与桂系、冯系、晉绥系几个主要的军事集团进行大战的时候,各省的地方军阀也没有闲着,也在忙于争夺地盘互相厮杀。

先说两广。

蒋桂战争中,桂系失败退回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转而向广东进攻,于5月上旬占领了西江各县。拥护李济深的粤军第5军军长徐景唐在东江也举兵响应,直逼广州。陈济棠以保境安民为号召,调动全部粤军与桂军决战。他以蔡廷锴旅牵制徐景唐部,集中兵力于花县的赤坭、白坭一带向桂军进行全力反攻,将桂军击败,并乘胜追至广西边境,再以香翰屏旅会同增援的蒋军分途入桂。当击败桂军以后,陈济棠又增兵粤东反攻徐景唐部,将徐部追至赣南,并于710日将徐部全部围歼于信丰地区。陈济棠取得两广战争的胜利后,将粤系部队整编为5个师,即余汉谋第59师、蔡廷锴第60师、蒋光鼐第61师、香翰屏第62师、李扬敬第63师。

再说张发奎部于1927年失败后退出广东,奉调北上,参加了第3期北伐。19288月在泰安整军,张发奎部被缩编为第4师。19293月,蒋桂战争爆发,张发奎又被蒋介石起用,任第1路追击军司令官兼第4师师长。桂系失败后,张发奎率部进驻鄂西宜昌、沙市。9月初,蒋介石令张发奎部移防陇海线,企图在途中将该师缴械。张发奎拒不从命。922日,蒋介石电令免张发奎之职,由黄镇球接任师长。张发奎于是联同薛岳、黄镇球在枝江通电反蒋,发起第二次“护党运动”。由于反蒋的共同目标,桂系对张发奎的举动表示欢迎。于是,张发奎率部南下,投奔桂系,所部归李宗仁节制,与桂军合称“护党救国军”。

192912月,张桂联军为了夺取广东,兵分两路进攻。张发奎部由四会、清远入花县、从化;李宗仁率桂军沿西江经肇庆攻军田、佛山。陈济棠急调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分路阻击,又急电请蒋介石发兵支援。不久,朱绍良率蒋军第3师入粤助战,陈济棠在赤白坭地区展开全面反攻,重创张发奎部,迫使张桂联军退回广西。19303月,陈济棠坐镇梧州,指挥粤军进攻广西,双方在北流一带展开血战,彼此伤亡重大。

19305月,中原大战全面爆发。李、白、黄及张发奎决定放弃广西,挥军入湘,与冯玉祥、阎锡山会师中原。陈济棠即将部队调往粤北韶关一带集结,伺机行动。63日,张桂军攻占长沙,前锋进抵平江、岳阳,但黄绍竑率领的后续部仍未到达衡阳。陈济棠奉蒋介石令,即调蔡廷锴、蒋光鼐、李扬敬3个师入湘作战,610日攻占衡阳、衡山、安仁一带,把张桂军拦腰斩断。张桂军回师攻衡阳,双方展开衡阳大战。71日,张桂军全线溃败,损失12千余人,被迫退回广西。而此时,蒋介石已令云南的龙云分兵两路进攻广西的南宁和柳州。陈济棠担心,桂系被消灭,滇系军阀将会威胁广东;保存并联合桂系,还可以取得对蒋介石的抗衡作用。因此,他停止对张桂军的追击,并派人与李宗仁、张发奎联系,表示修好,使张桂军能将滇军击退回云南。

                                (五)

再说云贵。

龙云,自掌握云南军政大权以后,即依附蒋介石,参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及张发奎率部北上入湘,企图与冯玉祥、阎锡山会师中原。蒋介石命令龙云发兵讨桂,并许诺如攻下南宁,则委派卢汉为广西省政府主席。龙云欣然受命,挑起了第二次滇桂战争。5月,龙云令卢汉为前敌总指挥,率领3个师共15个团2万余人进入广西,抄袭李宗仁的后路。滇军先攻占百色,7月,包围南宁。南宁守军韦云淞部凭城固守,而滇军则因气候恶劣,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致使军心怠惰,士气沮丧,攻打南宁城3月而未下。9月底,桂张军从湖南撤回,白崇禧率部回援南宁。经过两周激战,至10月中旬,滇军失败,退出广西。19312月,滇军撤回昆明,经过整编,仅剩下6个团,损失大半。

这时,龙云借整编部队之机,削弱异己力量,提出“废师改旅”的整军方案,而他可以越过旅长直接指挥团长。卢汉、朱旭、张凤春、张冲4个师长不服,于1931310日以“清君侧”为名,进行倒龙,演出了“四师长倒龙”一幕。龙云为了避免“二·六政变”时唐继尧的下场,以“扫墓”为名,离开昆明回昭通,实际只到寻甸羊街躲避风险。龙云离开昆明后,4个师长由谁来当主席,议论纷纷,争执不下。最后,卢汉、张冲只好把龙云请回来当省主席。龙云重返昆明后,宣布4个师长“以下犯上”之罪,下令全部扣押起来,立即撤销各师番号,实行废师改旅。不久,他又将卢汉、朱旭、张冲释放,另行安排工作。未获释的张凤春不服,说话激怒了龙云,当场被打了两耳光,一直关押到抗战初期。

192661日,贵州桐梓县人周西成担任了贵州省省长,掌握了贵州的军政大权。

桐梓系集团高级文武官员,非桐梓人不用,时人有“无官不桐梓”之说。周西成对内加强统治,扩充军力,他将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改为贵州陆军崇武学校,刘其贤任校长,彭鸿业任教育长,严余春、钟山瑛等任教官,陈仲英、黄集成等任大队长,大量培养各类军事人材。对外,周西成联合两广,对抗蒋介石。蒋介石对周西成这股割据势力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蒋介石屡次挑起贵州内部和滇黔两省的战争,但未能达到倒周西成的目的。1928年秋,蒋介石终于找到机会,指使第43军军长李燊回黔倒周。

李燊,号晓炎,贵州贞丰人,1889年出生。早年入贵州陆军小学,毕业后投黔军袁祖铭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后所部被改编为第16军,后又改为第43军,李燊仍任军长。袁祖铭、彭汉章、王天培相继被唐生智、蒋介石杀害后,省外黔军只有李燊一个军。李燊率部长期在外征战,深感孤军在外的危险。周西成对李燊部不仅不容,而且为了削弱李燊的实力,派人收买其部属,这就促使周李矛盾更加尖锐。当时李燊的部队驻守宜昌,旅汉黔人主张周李合作,共赴时难,进行了多方调解。周李双方遂派代表协商,于1928年初达成了《周李协定》。该协定规定第25军和第43军在兵员、军费、武器、情报等方面互相支持。根据协定,两军在宜昌组织了联合办事处。但是,此协定不过是周西成的缓兵之计,不久,即被周西成撕毁。在蒋介石的策动和支持下李燊决定率这回黔倒周。

192810月,周李之战(也称黔东之战)爆发。周李两军开始在四川酉阳、秀山及黔东之松桃、铜仁带激战,李军战败,又在贵定石门坎遭到周军伏击,李负伤,遂向西退入云南,求援于云南军阀龙云。19294月,李在龙云的支持下,陈兵黔边,伺机反攻。周西成分三路迎击,自领一路从安顺出发,亲赴前线指挥。李亦分两路向盘县进攻,相继进战盘县、普安、花江等地。周西成率部进驻镇宁,见情势危急,亲赴鸡公背督战,不料被李部包围抄袭,在激战中周西成中弹负伤,落水身亡。528日,李率部到达贵阳,组成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不久,蒋介石明令李为贵州省主席。6月中旬,周西成旧部之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廖怀中,联合向李发起反攻,逼使李随滇军退出贵阳,西走云南。李将残部交与龙云,只身去香港,不久在香港病死。

                               (六)

四川的局势更复杂。

1927年11月,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后,辗转入川,投靠杨森。杨森对吴佩孚倍加关照。此举遭到四川各界人士激烈反对和指责。蒋介石也甚为恼火,明令免除杨森本兼各职,由师长郭汝栋取代其第20军军长之职。但杨森不肯交权,与部将的矛盾激化。

19281月,刘湘奉蒋介石命令,接收杨森所属各部。刘湘认为倒杨时机已到,但又不便出面,于是指使赖心辉、郭汝栋、范绍曾、吴行光,组织“四部倒杨”。2月,借范绍曾为父亲做60大寿之机,4部在长寿举行倒杨秘密军事会议,组织“讨杨逮吴联军”,由赖心辉兼任总司令。4月,赖、郭、范、吴4部对万县形成战略包围,杨森退出根据地,将主力向开江转移。刘湘以为大功告成,即电告蒋介石邀功。但518日,倒杨联军在开江任市铺附近与杨森部决战,却惨遭败北。刘湘借4部倒杨的目的未能达到,但也坐收渔利,得到了范绍曾师的全部武装和江北一线的防地。

刘湘自易帜后,对外积极投靠蒋介石,对内则大力发展势力,不断分化和打击异己。他长期占领四川繁荣富庶之区重庆,控制长江,势力不断坐大。1928923日,刘湘与保定系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3位军长在资中县举行会议,就统一意志,裁编军队及组织省政府3大问题达成了协议,由刘湘出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田颂尧等为委员。这次会议将川军其他各部屏之于外,激起各军怨恨。1010日,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李家钰、陈书农为副主席。八部同盟决定联合向重庆刘湘进攻,发动了下川东之战。

刘湘闻讯后,即拉拢刘文辉,让刘文辉等牵制同盟各部,致使真正能向重庆进攻的仅得杨森、罗泽洲两部。杨、罗原计划联合同时进攻,不料罗泽洲为抢占重庆,于10月中旬率先出兵,以至孤军突进。1017日,刘湘集结主力,亲自督战,在江北一碗水地区迎战罗泽洲,激战两日,罗部溃败。1019日,刘湘挥师东下,截击来犯的杨森部。1020日,刘湘在长寿铁山坪发起猛攻,杨森部大败,逃入李家钰防区。刘湘连克梁山、忠州、万县等23县,尽收杨森下川东防区,收编了杨森近3万人以及郭汝栋部,势力大振。

八部同盟在反刘湘的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深怨刘文辉支持刘湘,牵制李家钰等部不敢动作,导致战争失败,决心报复。同时,罗泽洲、杨森在下川东之战失去防地后,与李家钰部同处一隅,僧多粥少,也必须往外发展。19294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4部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兵分3路进攻刘文辉的资中、内江防区,发动了上川东之战。416日,同盟军出动,由遂宁经宁至向资中、内江发起进攻。419日,两军交战,刘文辉部守将向传义先收缩兵力,后发制人。激战两天后,突然全军出击,同盟军败北,退出遂宁。

下川东、上川东之战,刘湘、刘文辉击败了八部同盟,势力大增,四川成了“二刘”天下。这里,需要简介刘文辉其人。

刘文辉,字自乾,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与刘湘同族,虽然比刘湘小4四岁,论辈份却是刘湘的嫡堂叔。刘文辉幼年念私塾。14岁后,先后就读四川陆军小学、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1中学。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1916年毕业回四川,在川军中历任参谋、营长、团长、混成旅旅长、第9师师长等,在四川军阀混战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1926年底,刘文辉随川军各部易帜,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不久又兼川康边防总指挥,并成为川军保定系第一号巨头。19289月,刘文辉与刘湘在资中举行会议,刘文辉被推举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0月,南京政府正式发布此任命。下川东、上川东之战后,四川省政府改组,刘文辉仍任省主席。在10年之间,刘文辉不断击败对手,所部发展到12万之多,防地除西康十几个县外,在四川则据有上、下川南,上川东等60余县,等于大半个四川,且多是富庶之区。此时的刘文辉,不仅图谋统一四川,还想囊括西南,问鼎中原。

然而,刘文辉想统一四川又谈何容易!当时,刘湘也是拥兵10余万,同样想独揽四川大权。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也在谋求发展,未肯轻易俯首称臣。还有,1929年后,蒋介石又与唐生智、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打得不亦乐乎,也加速了刘湘与刘文辉关系的恶化。19293月至6月蒋桂战争时,刘湘认为蒋介石大有前途,通电拥蒋并出兵助蒋讨伐武汉的桂军。而刘文辉则支持桂系,与唐生智联系通电讨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刘湘根据驻京代表邓汉祥的密报,知道张学良率部入关助蒋,于是极力支持蒋介石。而刘文辉估计冯、阎将会获胜,则通电公开反蒋,并联合邓锡侯、田颂尧,准备出兵武汉,作为策应。结果,刘湘两度拥蒋,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支持,而刘文辉两度失算,陷于被动,虽还能保住四川省政府主席一职,但已成为蒋介石必欲除去的眼中钉。

193011月,罗泽洲师内部哗变,罗泽洲被扣,罗部隶属邓锡侯第28军,邓早有去罗之心,即升陈鸿文为师长,到顺庆接管该师。19312月,罗泽洲逃到李家钰部,李、罗联合杨森,向顺庆进攻,企图以武力强迫陈鸿文交出该师,挑起了北道之战。结果,陈鸿文败退成都。3月,邓锡侯率兵进攻李、罗,刘文辉、田颂尧亦派兵助战。李家钰兵败,求刘湘援助,于是,刘湘出兵援李。5月间,在顺庆城周围,全川大小军阀队伍云集,形成互相对峙和牵制的局面,被迫罢战言和。

北道之战,李家钰退据营山、蓬安两县,实际已依附刘湘,军官系从此衰落。邓锡侯失去所属刘、罗两部队及其防地,势力大弱。而刘文辉乘势占有了乐至、安岳、遂宁、潼南、蓬溪、南充各县,势力大增,川中仅乘下刘湘、刘文辉两强了。

(七)

    山东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省份,是军阀们争夺的“肥肉”。

1927年6月初,张作霖知道京、津已不可保,决定退出关外。但64日,他乘火车离开北京后,于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张作霖死后,“山东王”张宗昌悲痛万分,手下尚有5万人马不知何去何从。他向张学良恳求出关,张学良深怕他出关后取而代之,不令不允许出关,反而派于学忠等部将其控制。此时,张宗昌仰天长叹说:“悔不用皙子之谋也!”北伐军占领京、津后,9月,白崇禧率部到达冀东,包围了张宗昌部。张宗昌感到大势已去,化装从一条小巷走出,找到一条小鱼船,从滦州口逃往大连,再乘船东渡日本,残部5万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编。

张宗昌虽然流亡日本,但仍不甘心失败,寻机卷土重回。1929年,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纠合鲁东余部在烟台登陆,结果遭到失败,仍逃回日本。

韩复榘是继张宗昌之后的山东的“土皇帝”。

韩复榘,字向方,河北霸县人,1890年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后家道中落,如冯玉祥部当兵,逐级提升,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张维玺、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成为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被称为“十三太保”。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韩复榘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国直战争、南口大战后、第1次兰封大战、第2次兰封战等。韩复榘参加国民党的二次北伐时,一路过关斩将,于66日首先进抵北京南苑,被称誉为“飞将军”。这时,蒋介石已决定将平津地盘委于阎锡山,电令韩部不得入城,分驻南苑、通州一带。接着,晋军入城,将奉军留驻北京的鲍毓麟旅换出。鲍旅是应各国公使的请求并征得南京政府同意留驻北京的,担保日后和平退回奉天。但当鲍旅行至南苑时,被韩复榘包围缴械,引起各国外交使团的指责,惹起一场外交纠纷,这事,史称“鲍旅事件”。不久,韩部被南京政府缩编为第20师,开赴河南漯河驻防。

韩复榘到漯河后,心情很不舒畅,二次北伐后,冯部将领宋哲元、孙良诚、刘郁芬、邓哲熙都当了省主席,鹿钟麟到南京当了部长,而韩复榘反而降职师长,驻防漯河,所以他认为是冯玉祥对己不公。在漯河,他终日沉缅酒色,遇漯河名伶纪甘青,于是纳为大妾,成为他的“外交夫人”。同年12月,冯玉祥为安抚韩复榘,委他为河南省主席,但同时又撤去他第20师师长职,派与他素来不和的石敬亭接任师长。

韩复榘虽然当上了河南省主席,但冯玉祥仍然对河南省政发号施令,石敬亭又不断撤换他在部队中的亲信,使得韩复榘十分苦恼,只有抛开政务,终日吃喝嫖赌。不料,冯玉祥于19292月视察河南省,又把韩复榘训斥一顿。3月,蒋桂战争爆发,韩复榘重任第20师师长,并出任讨逆军第3路总指挥,统率7个师南下,冯玉祥并没有明确指令他是援蒋还是援桂,其实是想坐收渔利。当韩部行至湖北孝感,蒋桂战争已告结束,蒋介石派人前往慰劳,又邀韩复榘到汉口会晤,蒋介石、宋美龄亲自设宴招待韩复榘和纪甘青,极力拉拢,使韩复榘受宠若惊,已有投蒋之意。5月,冯玉祥策划反蒋,在华阳会议上决定将部队先行西撤,然后寻机反击。韩复榘不肯西撤,遭到冯玉祥的斥责。于是,韩复榘联合石友三、马鸿逵叛冯投蒋,率第20师等由甘棠步行东进。

韩复榘通电拥蒋后,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军第3路讨逆总指挥、西北军总指挥,仍任河南省主席。蒋介石又是送钱,又是送军火,还先后派宋子文、宋美龄到韩部慰劳。

韩复榘虽然投靠蒋介石,但也并非死心塌地为蒋效力。同年10月,蒋冯战争爆发,他极力避免与冯玉祥交战。12月,蒋唐战争爆发,他开始拥唐反蒋。所以,19303月,中原大战爆发之前,蒋介石将韩复榘调往山东,出任冀鲁豫剿匪总指挥,使他远离冯、阎及石友三,而韩复榘也乐得往山东发展,避免夹在蒋、冯、阎之间,于是,即率部进驻济宁、泰安、济南、青州等地。中原大战爆发后,韩复榘奉命率部在山东与晋军展开连场恶战,牵制了晋军的主力,使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为使韩部更加卖力作战,95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从此,韩复榘登上了山东“土皇帝”的宝座。

韩复榘主政山东以后,立刻密锣紧鼓地实行他的治鲁方针,他趁蒋、冯、阎还陷于中原混战之机,迅速将山东的军、政、法大权集于一身。他大力发展军事实力,治鲁之初,他的第3路军仅剩下2万来人,韩复榘通过征兵拉夫和收编土匪,很快就将3个师扩编为5个师又1个旅,这5个师即孙桐萱第20师、谷良民第22师、曹福林第29师、李汉章第74师和展书堂第81师。此外,韩复榘还在山东建立了5支地方民团武装,自任总指挥。由于他不断扩军,到抗战爆发前夕,他已拥兵10万,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地方军阀。

    张宗昌出走,韩复榘当了“山东王”。但此时,占据胶东的刘珍年也想取而代之当“山东王”。

刘珍年,直隶南宫人,字儒席,1898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但到其父一代,已家道中落。14岁时,刘珍年与本县大自己5岁的田国珍结婚,1914年,到南宫中学读书,1918年毕业,入保定军校第8期。1922年毕业后,入奉军李景林部。后再到东北讲武堂学习炮科,结业后任迫击炮连连长。

1924年,刘珍年参与第二次直奉战争,他的迫击炮连发挥了威力,后升任营长。1925年冬,冯玉祥发动反奉战争,李景林战败,刘珍年也脑盖骨受伤,险些丧命。伤愈后投直鲁联军,任褚玉璞部第16旅旅长。因过失被褚处以100军棍并革职,改投张宗昌,任营长。在此期间,他的治军才能被第4军军长方永昌赏识,任他为旅长,不久又升任军参谋长。1928年夏,北伐军进攻山东,张宗昌部败走冀东,任命方永昌为胶东防御总指挥兼第4军军长,刘志陆为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结果,方永昌第4军军和刘志陆第13军皆败走胶东。方永昌遁往大连,将残部留给刘珍年。刘珍年便自任军长,以此为资本,开始自立门户。

    但是,到了胶东,刘志陆要以副总指挥的名义改编实际是吞并第4军。刘志陆,原为陆荣廷部属,1916年曾任两广都司令部独立团团长。1920年粤桂战争时任桂军中路司令,战败后投附粤军陈炯明部,曾任第2军军长。1925年陈炯明失败后,刘志陆跑到北方投靠吴佩孚,后转投张宗昌,任直鲁联军第13军军长。此时,他趁方永昌离开部队,乘机吞并他的第4军。刘珍年拒绝改编,刘志陆发兵包围掖县城,刘珍年率部死守。后方永昌回部,监督刘珍年率部反攻,结果,刘志陆大败,逃往青岛,通电下野。

此役之后,刘珍年被方永昌任为第1师师长。刘珍年恨方永昌不劳而获,便暗中联络第3师师长何益三,诱杀了方永昌的亲信、第2师师长张蔼亭等。方永昌见部队哗变,只得弃军下野,潜回大连。于是,刘珍年便率部投降国民政府,蒋介石给刘部以暂编第1军的番号,刘珍年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于是,刘珍年便迅速收编胶东地区的其他残部,共编得5个步兵师,另有骑兵、炮兵、特务3个团,工兵、辎重、通信3个营。

19292月,已被打败了的张宗昌、褚玉璞,在段祺瑞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方永昌、黄凤岐、吴光新等直鲁联军残部及白俄军,后又勾结孙殿英进攻胶东。刘珍年的5个步兵师,又有3个倒戈回到张、褚军。刘珍年在福山打了几仗,结果因寡不敌众,放弃烟台,与何益三退守牟平城。

张宗昌以老上司的身份诱降刘珍年,刘不为所动。34月间,张、褚军日夜猛攻牟平城,除了用炮击,还挖掘地道,用炸药轰炸,但都未能攻下。422日,刘珍年组织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在凌晨偷袭张、褚军的军营,结果,将张、褚军打得大败,张宗昌、吴光新等乘船逃往大连,褚玉璞率部退守福山县城。刘珍年围福山县城,准备炸城。城内绅商担心战争一起,家产受损,便出面调停。褚玉璞自知孤城难守,也同意投降,只要保证其生命安全。于是,褚军缴械投降,刘珍年将褚玉璞软禁于牟平,并无释放之意。张学良等出面劝刘珍年放人,刘珍年表示要200万元添助军饷,后讲至50万元。但是,当褚玉璞家人付了50万元后,刘珍年仍不放人。到了910日,刘珍年假装设宴招待褚玉璞,命部下旅长赵振起将其枪杀。此事传出,舆论大哗,都斥责刘珍年言而无信,但刘珍年不以为意。

刘珍年打败张宗昌,俘杀褚玉璞后,名声大噪,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和嘉奖。刘珍年决心大展拳脚,他以烟台为政治中心,以莱阳、掖县为军事基地,向胶东13县委派县长、公安、税务等局长。他大肆扩军,不到数月,军队增至2万余人。他极力培植个人亲信,大量提拔南宫籍人。他开设枪械厂,开办芝罘军校,自兼校长。为了确保部队的战斗力,他对部队的训练和要求十分严格。他规定士兵一律配带写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这12个字的臂章。他严禁士兵出入酒楼、茶馆、妓院,连在大街上吸烟也在禁止之列。刘珍年自己喜爱运动,勤于读书,开口便能引用经史典籍。在烟台,他还每天坚持学习外语。他不吸烟,不滥酒,不嗜毒,不嫖,不赌。他和家人着布衣,粗茶淡饭。对下属亦以俭朴要求,只不过下属多是投其所好,总在他面前装装样子。刘珍年还在农时派出部队义务支农,注重市政建设和发展教育。

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刘珍年还吸纳许多真才实学的人,包括共产党人。共产党组织也通过刘珍年的胞弟、政训处长刘锡九的关系,在1928年到1930年间派曾希圣、李楚离、彭雪枫、张霖之、李若素等到刘部工作。后蒋介石得知此事,急电刘珍年逮捕有关共产党人。刘珍年采取“先纵后捕”的手法,让共产党人安全撤离。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拥兵而占据一方的军阀,能够做到这样,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同样是作为一位军阀,刘珍年需要自保,需要发展,蒋介石拨给他的军费不足一半开支,他也不可能不对13县的老百姓进行征敛,以维持数万军队。因此,胶东的老百姓的沉重负担,可想而知。对于敢于抗租抗税的老百姓,刘珍年与其他军阀一样,也是实行血腥镇压。19281012日夜,他就派军队到牟平县南乡杀害群众40多人,逮捕100多人,烧毁房屋1500多间。

1930年夏,中原大战爆发。刘珍年拥有的3万多精兵,在冯玉祥、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眼中,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都想拉到自己一方。大战前夕,蒋介石即委任刘珍年为第17军上将军长(后改称第21师),拨现款30万元,要他在烟台待命。冯玉祥、阎锡山也不甘落后,派人与刘联络。阎锡山还通过傅作义送刘100支冲锋枪、10万发子弹,并委以晋军第21路总指挥头衔。刘珍年来者不拒,先收下再说,但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

战争开始后,蒋军韩复榘部败退鲁东,蒋介石急电刘珍年援助韩部,而阎锡山也电令刘珍年趁机消灭韩部,但刘珍年依旧按兵不动,而粮饷照收。刘珍年的中学以及保定军校同学赵甫忱对此十分气愤,指责他不该如此失信于人。刘珍年却认为,中原大战三方都是不义之师,帮谁都不光彩。刘珍年的这种态度,激怒了双方,尤其是韩复榘,更是对刘珍年恨之入骨。所以,中原大战后,仍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决定消灭刘珍年。

1932917日,韩复榘以刘珍年拒绝省军到刘防区“剿匪”为借口,集中5万大军,向驻昌邑一带的刘军发动进攻,韩刘之战爆发。战事开始后,刘珍年亲自到掖县指挥作战,一面电告蒋介石和何应钦。蒋介石本意是以刘珍年来遏制韩复榘,并不希望韩复榘将刘珍年消灭,所以电令韩复榘停止军事行动,但韩不听。蒋生气,调徐州刘峙、河北商震援刘攻韩。谁知张学良也发表通电,支持韩复榘,并以1个炮兵团助韩攻刘,战事变得复杂化和全局化。

此时,在美国参加“国联”大会的中国代表施肇基来电称:现值国联开会,盼朝野团结,消灭一切纷争,以作外交后盾。国内各界人士亦担心胶东一带日本侨民不少,日本人会以侨民受损失为由,军事介入,所以一致要求双方罢兵。韩刘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肯罢兵,仍在打打停停。

1019日,国民党中央以何应钦的名义分电韩与刘,提出4项解决办法:一是双方停火,韩军撤回原驻地;二是刘珍年第21师暂驻福山、掖县、莱阳、栖霞、牟平五县及龙口;三是第21师其他原驻地暂不驻军,由军警维持;四是移防后,整顿军纪,听候中央处置。韩复榘对这明显偏袒刘珍年的的方案极不满意,以辞去省主席相要挟,要调刘出鲁。于是,朝野又以是否挽韩调刘展开争论。最后,还是刘珍年觉得与其屈在胶东5县,不如到外面发展,于是同意离开山东。但是,离开山东后,调往何方?开始是湖北随县、枣阳,遭湖北人反对;再拟宁波,亦遭浙江人反对。最后,决定是温州,事件始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