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各军事集团抗战实录

                                 (一)

    在抗日战争中,各个军事集团都无一避免参与了作战,作出了贡献和牺牲。

    西北系军阀集团虽然在中原大战中失败瓦解,冯军中的重要将领如鹿钟麟、宋哲元、孙良诚、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秦德纯、庞炳勋、杨虎城、吉鸿昌、张自忠等部先后投至蒋介石麾下,但由于冯玉祥治军严明,与其他军阀武装比较,冯军的革命性最突出,在其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抗日战争中,冯军旧部仍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19333月,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了东北三省及热河之后,向长城各口大举进攻。驻守长城一线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西北军改编的第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指挥下,在喜峰口浴血奋战。第29军将士面对日军飞机、装甲车和大炮的猛烈轰击,在冰天雪地里,凭借手榴弹和大刀,沉着应战,拼死肉搏,使喜峰口失而复得。第109旅旅长赵登禹带伤出击,率众与敌肉搏相拼,打得日军胆战心惊。喜峰口之役是长城抗战中最悲壮的一曲。

    19335月,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以西北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6月下旬,同盟军北进抗敌,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地。712日收复多伦,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随即准备进兵东北。7月下旬,蒋介石诬冯玉祥擅立军政,并勾结日军夹攻同盟军。89日,冯玉祥被迫撤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吉鸿昌率部继续抗日,但在日蒋军夹击下,终因弹尽粮绝,于9月底失败。

    方振武,安徽寿县人,1885年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讨袁战争,后入张宗昌部,192512月投靠冯玉祥,抗战失败后流亡外国,后避居香港。1941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化装潜回广东,在中山县境内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吉鸿昌,河南扶沟人,1895年生。1913年十八岁时入冯玉祥部当兵,后逐级升至军长,察哈尔抗日失败后,吉鸿昌被迫转入地下,继续抗日斗争。因吉鸿昌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欲置之死地。193411月,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捕,11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留下了“恨不抗日死”(〈〈就义诗〉〉)的悲愤遗言。方振武和吉鸿昌,已作为抗日英雄而长留史册。

    193612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动西安事变的,是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两将军。杨虎城,陕西浦城人,1893年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24年后追随冯玉祥,历任国民三军第3师师长,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投靠蒋介石,历任新编第14师师长,第17路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杨虎城及由西北军改编的第17路军官兵,因参与西安事变而名垂史册。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被迫辞职。1937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七七事变后,杨虎城欲返国参战,但遭到蒋介石拒绝。11月回国,即被逮捕,先后被囚禁于南昌、长沙、益阳、息烽、重庆等处,前后达12年之久。1949917日,杨虎城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监狱,同时被杀的还有其妻、子、女、秘书夫妇、副官、警卫多人。

    1937年,北平、天津处于日军势力三面包围之中,仅西南一角尚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卢沟桥位于平汉路上,是北平通往内地的唯一门户。77日晚,蓄谋已久的日军驻丰台的一个大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实弹演习。深夜十一时许,日军诡称听到宛平城内有枪声,演习部队失踪士兵一名,而无理要求入城搜索,当即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星夜调集部队包围宛平城。次日晨5时,当中日联合调查组在宛平城会商调查办法时,日军突然鸣枪开炮,进攻宛平城。驻守卢沟桥的宋哲元第29军,奋起自卫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事变后,第29军在北平南宛英勇抗敌。728日,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是抗日战争为国捐躯的第一、二位高级将领(赵牺牲在前)。佟麟阁是河北高阳人,1892年生,1912年入冯玉祥部;赵登禹是山东荷泽人,1898年生,1914年入冯玉祥部。佟、赵两将军是冯玉祥的多年部属,两人牺牲后,冯玉祥异常悲愤,写了〈〈吊佟赵〉〉一诗悼念。南宛抗战,第29军共牺牲了1000多名将士。第29军军长宋哲元,山东乐陵人,1895年生,早年入冯玉祥部,后成为冯系重要将领。中原大战后,历任第29军军长,察哈尔省主席、平津卫戌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河南省主席、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等。南宛抗战后,曾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后因病休养,194045日在四川绵阳病逝。宋哲元曾制做“凤翔大屠杀案”而遭唾骂,但也因其抗日功绩而名垂青史。

    在抗日战争中,还要特别提到冯军的一位重要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张自忠是山东临清人,字荩忱,1891年生。1916年起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升任冯玉祥副长官,同年8月加入国民党。1927年国民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军官学校校长;后任第25师师长、第38师师长。1933年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参与指挥喜峰口抗战。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五十九军军长。19383月台儿庄战役中,率部增援临沂,取得大捷。10月,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军衔。其后,张自忠率部参加了武汉外围战、鄂北、襄东之战。19405月中旬,率部由宜城东渡襄河截击日军,经数次激战,不幸于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牺牲在战场上的亚洲战场最高职务第一人。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后,也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刚率部再渡襄河,与日军激战,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张自忠遗骸运到宜昌后,宜昌10万人不惧日机在头顶盘旋,迎接张自忠灵柩。卢作孚派专船送灵柩至重庆。蒋介石率全体军政委员前往码头迎接,并为之举行了国葬。冯玉祥亲自为张自忠撰写了“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此外,冯军将领鹿钟麟、孙连仲、冯治安、刘汝明等在抗日战争中都担任了战区司令长官或集团军总司令等重要职务,为民族抗战立下功勋。鹿钟麟、张之江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当然,冯军毕竟属军阀武装集团,成分比较复杂,也出现了一些民族败类,如冯军重要将领韩复榘,在抗战爆发后,为保存实力,接连放弃济南、泰安、济宁,退往鲁西南,后被蒋介石处决。而刘郁芬、孙良诚、石友三、庞炳勋、门致中、张维玺等,更在抗战的中、后期投降日伪,当了汉奸。

    至于冯玉祥本人,自中原大战后沉寂隐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抗日,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同年12月,被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3月,冯玉祥移居泰山,奋发读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19335月,他和共产党合作,联同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出任总司令,率部奋力抗出日伪侵略军。后因蒋介石的破坏和逼迫,于8月去职,再上泰山。19359月,蒋介石为了装点门面,伪装抗日,以息众怒,电请冯玉祥出山。冯玉祥为团结抗战起见,于111日下泰山赴南京。12月中旬,冯玉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先后出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在淞沪和津浦线北段指挥抗日。但后被蒋介石撤销指挥军队作战权,在武汉、重庆担任闲职。抗战胜利后,冯玉祥随国民政府回到南京。冯玉祥不满蒋介石的高压恐怖政策及企图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所为,提出以考察水利为由赴美国。蒋介石也乐得冯玉祥出洋,便给了他一个“水利特使”的衔头,强令其退伍,离开军界。194692日,冯玉祥偕妻儿、秘书及一水利小组离上海乘船赴美。

(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热河沦陷、华北危急,山西也处于抗日前沿。193510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陕北苏区日渐扩大,红军势力日益增强。这时,阎锡山十分恐慌,日夜考虑的中心问题是防共反共,派兵西渡黄河协助陕西国民党军“进剿”红军。

    1935年冬,中共中央为了民族利益,发表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声明,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地区开赴前线抗日,但阎锡山拒绝红军的要求,派兵阻止红军东渡对日作战。19362月,中共中央发表“东征宣言”,东征红军渡过黄河,击破阻击的阎军。阎锡山主动请蒋介石派兵入晋,蒋介石趁机即派5个师开进山西。中共中央为了珍惜国力,履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于55日发出“回师通电”,东征红军撤回黄河以西。

    19367月,日军侵占察北6县,准备进犯绥远。阎锡山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只得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并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主要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等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参加抗日。193611月,阎锡山派傅作义指挥晋军向日军占领的百灵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敌击溃,收复了绥北要地百灵庙。

    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军改编为第6、第7集团军,红军改编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8集团军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军联合作战。8月上旬,日军侵入南口后,战事进入第二战区晋绥两省。阎锡山将部队布防于天镇、大同等要隘,自己到雁门关西面的岭口,布置行营,亲自指挥作战。不久,天镇失守,阎锡山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军一齐调进雁门关以南,扼守平型关至阳口一线。9月,日军大举进攻太原,阎锡山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组织了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不久,保定、沣源、石家庄等相继陷入敌手,雁门关一线亦被日军突破,阎锡山指挥部队退守第二道防线——忻口防线。阎锡山集中了8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战斗非常的激烈,双方死伤惨重。1015日,第9军军长郝梦龄中弹牺牲。日军攻下忻口,曾三易指挥官。后因平汉线上国民党撤至石家庄以南地区,日军主力川岸师团直扑娘子关,威胁太原,阎锡山被迫放弃忻口,向太原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很快迫近城下,傅作义率部与日军激战两天,终因力量不支,放弃太原南撤。

    118日,阎锡山将部队撤至临汾,进行整军,在共产党和八路军建议和推动下,阎锡山组织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先后成立了四个“抗日决死队”和其他抗日民众武装。但是,19383月初,临汾失陷后,阎锡山的官僚统治集团陷于异常混乱的状态,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各种亡国论调笼罩及扩散。而共产党所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等进步力量,则纷纷转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政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阎锡山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深怕大权旁落,无法掌权,便采取“内部分化”、“制造摩擦”、“派兵监视”等各种反动措施,制造分裂,限制进步活动。

    193812月,日军进攻吉县,阎锡山仓皇率部西渡黄河,向陕西宜川退避。此时,他对抗日已丧失信心,日军也加紧对他进行诱降。阎锡山决心采取“降日拥蒋反共”的路线,他对部属说:“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反共”,并美其名曰“二的哲学”、“唯中哲学”。193910月,阎锡山下令解散“战委会”,取缔“牺盟会”,接着又以军队要“正规化”为借口,将“决死队”取消,把抗日新军改编为几个旅,撤消薄一波等决死队纵队政委的职务。他的这些行动,受到共产党人薄一波等的坚决抵制。12月,阎锡山公然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他与日军勾结,命令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等率部进攻决死队各纵队,大肆屠杀摧残革命人士,使山西抗日力量遭受到重大损失。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加紧与日军勾结,多次派赵承绶等与日军接触,商谈投降条件。1941811日,赵承绶与日军代表田边盛武和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阎锡山实际是想降日充当汉奸傀儡。后因共产党、八路军的阻止,阎锡山又有所顾忌。之后,阎锡山与日军打打停停,但降日的打算并未放弃。19424月,阎锡山又派赵承绶到太原会见日军山西驻军参谋长花谷正。花谷正提出,必须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5月,阎锡山亲自与日方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因条件不合,会谈未获结果。后日军将《汾阳协定》及“安平会议”开会所拍照片印刷,用飞机投撒西安,公布于世,并对阎锡山发动进攻。虽然如此,阎锡山仍与日军继续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和阎锡山的暧昧的抗日态度相反的,晋绥军中也有坚决的抗日英雄和部队,坚守原平十昼夜的姜玉贞将军以及他的第66军第196旅就是一例。中共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在他写的《山西抗战的回忆》一文中说:“我们对于崞县特别是原平守城的晋绥军那种英勇壮烈牺牲精神是非常钦佩的。由于他们的英勇抵抗,从正面迟缓了敌人的前进,使增援的生力军得到充裕的时间集结于忻口,使忻口后来能够坚持将近一个月的抗战。”

    1937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突破我军雁门关防线,矛头指向太原,妄想一举夺下山西腹地,进而攻占我国西北地区,南渡黄河压迫中国政府投降。中国军队包括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及其他部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作战,在晋中忻口一带与日军展开了血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消灭了大量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规模的阵地战,原平保卫战是这一战役的前哨战,国民党第66军第1965000余官兵在旅长姜玉贞将军的率领下,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坚守原平10天,迟缓了日军的推进,掩护我军主力在忻口一带集结布防,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最后,姜玉贞将军与全旅大部分官兵与城同殉,谱写了一曲抗日的悲壮之歌。姜玉贞,山东荷泽人,1894年生。国民政府授予196旅以“荣誉旅”称号,追赠旅长姜玉贞陆军中将衔。

    带着寿衣转战各战场的赵锡章将军,亦应大书一笔。赵锡章,河北河间人,1901年生。保定军校毕业后,历任晋绥军连长、教官、师参谋长、独立第3旅第4团团长。抗战开始后,晋绥军各部开赴抗日战场。赵锡章在上战场前,专门为自己做了一套寿衣,上面写着“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大字,他带着寿衣投入抗战,参加了忻口会战等战役。此战役后,赵锡章因战功升为第19军第70师第215旅少将旅长。19382月,赵锡章率部在山西隰县川口镇战役中身负重伤,壮烈成仁殉国,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王凤山将军,山西五台人,1904年生。太原军官学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即投入战斗,转战各战场。1941年,升任第218旅旅长。19424月,王凤山率部在晋西汾河一带抗击日军,418日,在与日军血战中壮烈殉国。

    石作衡将军,山西浑源人,1905年生。北方军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了南口、大同、平型关、忻口诸战役。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在南怀化争夺战中身负重伤。1937年底,升任第209旅参谋长。其后,历任第8旅旅长、第70师师长。19419月,在中条山战役中,被炮弹击中,英勇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尉迟凤岗将军,山西朔县人,1903年生。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晋绥军连长、营长、副团长、第7师第21旅副旅长兼第41团团长。抗战开始后,率部北上作战,同年922日,在保定附近董村与大批日军遭遇,经过激战后负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张树桢将军,河北省人,早年投身军旅,后一直在晋绥军中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第72师第416团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了南口会战。1937822日,在与日军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衔。

    此外,傅作义、杨爱源、陈长捷等晋绥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都立下功绩。

                                    (三)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瓦解,第51军成为东北军仅存之一脉,掌管第51军的于学忠并非奉系出身,他是山东蓬莱人,1890年生,字孝侯。原为毅军连长、北洋陆军炮兵营营长、吴佩孚部团长、旅长、第26师师长、第9军军长兼荆襄警备总司令。1926年吴佩孚兵败,于学忠于19276月离开军队,返回故里。不久,投张作霖部,任镇威军第四方面军团第二十军军长,后晋升为陆军中将。1928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受命率第一军由沈阳出发,进驻北平,任平津卫戍司令。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28月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19334月任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51军军长,6月兼任天津市市长,所行皆与日本侵略军针锋相对。日军以于学忠为其侵略华北的障碍,多方利诱、威胁,甚至使出暗杀手段,于学忠皆不为所动。19354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6月调任川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1月,任甘肃省主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冬,任西北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

    1936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名,积极配合张学良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71月,与杨虎城联合通电质问南京政府:“调兵西进是何居心?”并先后到杭州、奉化、南京、上海等地积极活动,要求释放张学良,因此获罪,被撤职留任;4月,51军调往蚌埠、淮阴、宿县,于学忠任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8月,第51军调往山东,负责海防守备,于学忠任第三集团军副司令。19381月任总司令;3月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改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9391月任苏鲁战区总司令,指挥第5157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南进发,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1941年底任山东省主席。1942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3月卸苏鲁战区总司令等职,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5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在抗日战争中,原东北军的将领而为国捐躯者,亦有多人,如刘桂五将军,辽宁凌南人,1903年生。曾任东北军团长、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六师少将师长。19384月在内蒙率部抗日,英勇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唐聚五中将,吉林双城人,1891年生。曾任东北军团长、东北游击队总司令。抗战开始后,在东北、热河一带抗日。19395月,率部在迁安县平台山与日军激战而牺牲。

    卢广伟少将,辽宁凤城人,1903年生。曾任东北军骑兵团长、陆军骑八师第315旅旅长。1944年在安徽蒙城率部抗日而牺牲。

    扈先梅少将,河南安阳人,1896年生。曾任东北军团长、陆军第51军第102师第306旅旅长。19385月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牺牲。

    李兰池少将,辽宁锦西人,1898年生。曾任东北军团长、陆军第57军副旅长。1937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高志航空军上校,辽宁通化人,1907年生,毕业于东北陆军学校,1924年被张学良保送到法国学航空,后任航空第六队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上校驱逐司令。在抗日战争中击落敌机多架。193710月,在周家口机场遇敌机轰炸牺牲。

                                    (四)

    在抗日战争期间,粤军及其粤军将领也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功绩。

    张发奎,陆军二级上将。广东始兴人,1896年生。广东陆军小学堂及武昌陆军中学毕业。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第12师师长、第4军军长、第2方面军总指挥等。抗日战争时期,出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第4战区司令长官、第2方面军司令长官等;指挥了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粤北战役、桂南战役、桂西反攻等重大战役。

    薛岳,陆军一级上将。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肄业。历任粤军参谋、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第4军教导第1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6路军总指挥等。抗日战争爆发,薛岳出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1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第9战区司令长官等,指挥了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尤其是三次长沙会战,被誉为是“抗日第一名将”。

    余汉谋,陆军上将。广东高要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连长、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第59师师长、第1集团军第1军军长等。两广事变后,余汉谋出任广东绥靖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第7战区司令长官等;指挥闽、粤两省军事,所部编为5个军,即张达的第62军、张瑞贵的第63军、李汉魂的第64军、李振球的第65军、叶肇的第66军。这些部队官兵多是粤省子弟,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战役、兰封战役、浙赣战役、粤北战役、湘桂战役等,大部分官兵牺牲在抗日战场。

    李汉魂,陆军上将。广东吴川人,1895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参谋、副官、国民革命军团参谋长、团长、第4师副师长、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第2军第6师师长等。抗日战争开始后,曾出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李汉魂还从1939年元旦起,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以及广东省保安司令,直至19458月由罗卓英继任省政府主席止,长达6年又8个月,主政广东期间,李汉魂能认真行使职权,经常巡视各地,对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均有成绩。

    黄琪翔,陆军上将。广东梅县人,1898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参谋、营长、团长、第12师师长、第4军军长。抗战开始后,黄琪翔出任第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参加了淞沪抗战、枣宜会战等大型的战役。

    蒋光鼐,陆军上将。广东东莞人,1888年生。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参加了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校第1期,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1917年后,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军副军长兼第10师师长、第11军军长、第19路军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在上海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第7战区副司令长官等。

    蔡廷锴,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1892年生。清末入广东新军。民国时期,历任粤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10师师长、第60师师长、第19路军军长等。九一八事变后,率第19路军在上海抗战。抗战开始后,历任第16集团军总司令、粤桂边区总司令等,在两广指挥抗日。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县人,1898年生。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粤军副官长、团长、国民革命军团长、新3师师长、第26师师长、防空学校校长等。抗日战争时期,黄镇球负责建设全国的防空系统,配合空军作战,作出很大贡献。

    罗卓英,陆军上将。广东大埔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8期毕业,与陈诚同学,并成为莫逆之交。历任粤军连长、营长、第21师参谋长、第18军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罗卓英率部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升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19424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入缅甸作战,失败后率部入印度。后回国出任军令部次长。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政府发表的十六个受降主官中,就有粤籍张发奎(广州、香港、雷州半岛、海南岛地区)、余汉谋(曲江、潮汕地区)和薛岳(南昌、九江地区)三人。

    原为粤军将领的叶挺,在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叶剑英,出任第18集团军参谋长,他们都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19377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集团坚决主张抗日救国,桂军立即开赴华北战场,加入中国军民抗战的行列。

    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津浦线南段苏鲁方面作战,司令长官部设在徐州。白崇禧则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协助蒋介石指挥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李、白二人指挥过不少重大的战役,其功不可没。

    193834月间,李宗仁、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第10师团、歼敌2万余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当时武汉行都举行10万人游行,并用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画像为先导。

    此外,李宗仁、白崇禧还参与指挥了19386月至10月的空前规模的武汉会战。李宗仁还指挥了193945月间的随枣战役,消灭了大量日军,收复了枣阳、随县。白崇禧还指挥了193911月至19402月的桂南战役,两度收复战略要地昆仑关。还领导了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

    桂军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牺牲了无数忠勇的将士,如:

    陆军第175师少将副师长夏国璋(广西容县人)、陆军第171师第511旅少将旅长秦霖(广西桂林人)、陆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庞汉桢(广西靖西人),都在193712月的淞沪抗战中为国捐躯,后都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陆军第84军第137师中将师长钟毅(广西扶南人),在19405月的枣宜战役中率部与日寇血战至弹尽粮绝,自戕殉国。

    桂林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恒(广西岑溪人)、陆军第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广西柳州人),在194411月的桂林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至城破后壮烈牺牲,阚维雍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湘系将领和湘军也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不过,程潜、唐生智、何键等的各自遭遇又有所不同。

    程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命担任平汉线方面指挥,率领有限的兵力,与敌对阵相持达3月之久。1938117日,程潜正式出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统辖30多个师,数十万大军,驻节郑州。2月上旬,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统一军政。程潜指挥部队,参与了徐州会战和兰封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19381128日,程潜改任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北战场的抗战。19405月,程潜调任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并继李济深之后接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后又一度代理参谋总长之职,直至抗战胜利。

    唐生智,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与抗战的军事策划。19371112日,上海失陷,日军乘胜西进,直扑南京。当时,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主张放弃南京,而唐生智则主张死守。1120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组织卫戍司令部和调整防卫部署。唐生智以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参谋长,部署10万大军守卫南京。1125日,日军以8个师团分3路向南京进攻。唐生智指挥中国守军与敌军展开激战,阵地屡失屡得,彼此伤亡惨重。中国守军坚守了半个多月,到1212日,南京终于陷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杀约30万人。唐生智于12日晚上9时渡江,经滁州转到汉口见蒋介石,自请处分。不久,他回到湖南东安,后又居住重庆,蒋介石派了宪兵加以“保护”,实则被软禁起来。

    何键。还在1936年,粤桂军阀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何键为自身打算,曾与粤桂军阀暗中联系。但蒋介石大兵压境时,他又急忙倒向蒋介石一边,他的两面派手法,结果是把双方都得罪,尤其是蒋介石,对他失去信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准备委任何键为东战场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实际是要把湘军推上第一线。何键明白蒋介石的用心,于是,提出一个人事安排和兵部署等计划,故意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配备到第一线正面,而把自己第四路军的主力作为第二线的预备兵团。蒋介石见此计划后,很气愤地抛在一边。193711月,蒋介石把何键调任内政部长,从此结束了何键统治湖南九年的历史。1939年春,蒋介石又撤消了何键的内政部长职务,调任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何键深居简出,不问政事。   

    其他一些湘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也出任了要职。

    刘兴,陆军上将。湖南祁阳人,1887年生。保定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湘军营长、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第36军军长、第53师师长、第8军军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江防总司令、南京卫戍司令部副司令长官,与唐生智指挥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辞职回乡,后曾任军委会点验委员会副主任等。

    周斓,陆军二级上将。湖南祁东人,1892年生。参加过辛亥武昌起义。保定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湘军营长、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第8军教导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第17军军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协助唐生智指挥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出任湖南省政府总参议、湖南省民政厅长、湖南行署主任等,协助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兼主湘政,后回家乡兴办教育。

    贺耀祖,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湖南宁乡人,1890年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湘军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40军军长、首都卫戌司令、训练总监部副监、国民政府参军长、参谋本部次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西安行营副主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重庆市市长等。

    陶广,陆军中将。湖南醴陵人,1888年生。历任湘军联长、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3师师长、新编第31师师长、第28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二十二军团军团长兼第28军军长、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苏浙皖边区挺进军副总司令等。

    刘建绪,陆军中将。湖南醴陵人,1892年生。保定军校第3期毕业。历任湘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2师师长、第19师师长、第28军军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季度集团军总司令兼福建省主席等。

    李觉,陆军中将。湖南长沙人,1900年生。保定军校第9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七十军军长、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

    唐生明,陆军中将。湖南东安人,1906年生。唐生智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中将参议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长沙警备司令部副司令、代理司令,常德警备司令等。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湘籍将领,有李必藩将军,湖南嘉禾人,早年入湘军,历任营长、团长,抗战时任第23师少将师长,在1938年春在山东荷泽抗击日军中英勇殉国,被追赠陆军中将衔。毛岱钧,湖南湘潭人,早年入湘军,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9预备师第35团团长。19386月在武汉保卫战中英勇殉国,被追赠陆军少将衔。

                                 (六)

    云贵各军事集团,也为中国抗战作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

    先说刘湘和川军。1937年日寇正策动大举侵华,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刘湘认为,一致对外,可以转移蒋介石对准自己的矛头,决定改变拥蒋反共的方针,联共结友,参与抗战。这年春天,他派张斯可为代表赴广西,与中共代表及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一个旨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川、桂、红协定》。此时的刘湘,激于民族义愤和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不满,积极准备抗战,要让川中子弟为民族、为国家争光。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一致抗日。8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力主抗战。他表示:“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回成都后,按南京政府部署,刘湘组编了两个纵队,分两路徒步出川抗日。他以第45军军长邓锡侯、第41军军长孙震为第1纵队司令、副司令,下辖6个师;第21军军长唐式遵、第23军军长潘文华为第2纵队司令、副司令,下辖5个师,两个独立旅。10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7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23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为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部队组编虽然没有变,但两集团军却被蒋介石调往各处。1112日,刘湘抵达南京,设长官部于赤壁路,由参谋长傅常主持事务,刘湘则急于和出川部队取得联系。11月中旬,日军沿京沪铁路和太湖南岸,分两路向南京进攻。刘湘当即向蒋介石请求将川军两个集团军调集起来,保卫南京,但蒋介石没有同意。刘湘本来是抱病出征,此时,旧疾突发,生命垂危。不久,被送往芜湖,再送往汉口万国医院就医。

    刘湘在病中,不忘抗战,稍有好转,即与来访者畅谈抗日大计。1938年元旦,刘湘特发表题为《长期抗战中的四川》的元旦论文,重申四川支持抗战的决心。17日,刘湘在挥毫遣兴时,写下两句古诗:“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在某一天,他又在一张纸上写上杜甫《蜀相》诗中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又写下遗嘱,勉励出征川军英勇杀敌,“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113日,刘湘先后和冯玉祥、何应钦谈过话,不久吐血半痰盂,从此昏迷不醒。120日,刘湘逝世,终年48岁。

    刘湘逝世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恤,追赠陆军一级上将,1939919日在成都举行国葬典礼。刘湘是四川的大军阀,有反人民反共的罪恶,但是他能结束四川近20年的军阀混战,应算一件功绩,尤其是他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光彩的一笔。

    由于刘湘力主抗战,且“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极大地激励了川中子弟。在国民党军队中,川军是抗战最英勇的部队,无数川军将士战死在抗日的疆场。我们前面提到的川军军官系首领李家钰(四川蒲江人),在抗战开始后历任第47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6集团军总司令,1944521日在豫湘桂战役中英勇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在成都南郊修建李将军陵寝。第21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四川资阳人),19371130日在安徽广德保卫战中,英勇抗敌,兵败后举枪自戕,以死报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后在成都中山公园内铸铜像一座,并竖立“饶上将国华纪念碑”。第41军前敌总指挥、代军长王铭章中将(四川新都人),1938317日在山东滕县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滕县保卫战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将军遗体安葬于新都家乡的国葬墓园。成都少城公园铸竖了王将军的骑姿铜像一座。第29集团军第150师师长许国璋(四川成都人),1943113日在常德会战中,身负重伤,举伤自戕,以身报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此外,川军中的很多将领都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担任过重要的职务。如邓锡侯,曾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曾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孙震,曾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杨森,曾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0军军长;潘文华,曾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曾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曾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第96战区副司令长官;范绍曾,曾任第88军军长、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黄隐,曾任第95军军长;陈书农,曾任第45军、第47军军长;罗泽洲,曾任第47军副军长等。

    再说黔军。193553日,王家烈带着爱妾梁氏飞往汉口,所部被蒋介石改编。至此,黔系军阀的历史亦最后终结。黔军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阀势力,到此虽已终结,但黔军的余脉仍存在一段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黔籍子弟兵在各个战场上,在随时会被其他军事集团并吞的情况下,仍英勇抗战,为国家民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25军第2师,1935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改编后的建制为两旅4个团,共9000余人,首任师长柏辉章。柏辉章,号健儒,贵州遵义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毕业。后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王家烈主政贵州时任25军第2师师长,是逼王家烈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第2师改编为102师后,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级师长里,可算是资历较深的一个。后曾任该师师长的还有贵州六枝人的陈伟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调往淞沪,参加了淞沪会战,将士英勇抗击日寇,部队伤亡惨重。19385月,第102师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战况同样惨烈,师长柏辉章之胞弟、师部兵站站长柏宪章因运送弹药赴前线时在开封阵亡;第304团在苇楼铁路附近与敌发生激战,团长陈蕴瑜阵亡。后国民政府予以表彰,柏宪章追赠上校;陈蕴瑜追赠少将。陈团长阵亡后蒋介石送挽词忠烈可风、挽联裹革痛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报功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李宗仁题词不以履险而却,不以临危而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足以泣鬼神动天地。冯玉祥题词成功成仁。何应钦题词毅魄英姿。此后,第102师又参加了南昌保卫战、长沙会战等。抗战结束前,该师归入粤军薛岳部,真正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

    第25军第1师,19355月奉令改编为第103师,首任师长何知重。何知重,字良权,贵州桐梓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毕业。军校毕业后服务于黔军,毛光祥主政贵州时任第25军军部副官长。王家烈主政后升任第25军第1师师长。是逼王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王家烈下台后何知重改投何应钦,所部被改编为第103师后出任该师的首任师长。  

    19378月,第103师参加了淞沪抗战。部队亦伤亡惨重,第613团团长罗熠斌阵亡。罗熠斌是贵州台江人,在何知重部下征战多年,为何之亲信。在突围至江阴县城以西约10华里的一个公路桥时,遭到日军一个中队的袭击,罗熠斌在率部反击时不幸阵亡。罗是第103师在抗战期间阵亡的最高级军官。12月,第103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黄梅保卫战、长沙会战等;后又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入缅作战。

    19387月,何知重调任第86军军长,第103师师长改由何绍周接任。何绍周,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第1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炮兵科毕业,是何应钦的侄子,参加过淞沪会战。对于这次调职,不难看出,何应钦正逐渐将第103师改编为他的嫡系部队,第103师从此脱离老黔军的系统。 86军军长何知重在军部被裁撤后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何知重在脱离王家烈投靠何应钦后,希望在巩固地位后进一步发展,而何应钦也确实将两个黔军改编的师合编为一个军,委任何知重为军长,这着实让何知重高兴了一阵子,但是这个军长的位子未及一年就丢了。而且中央也乘此时将何的实权削去,虚委一个军委会高参的职务给何。因此何知重愤而辞职,回家养老去了。建国后何知重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聘为贵州政协资料室的顾问,攥写过围剿红军的回忆。1976年病逝于贵阳。

    黔军中原犹国材部被改编为第121师,师长先后是吴剑平、牟廷芳、戴之奇和朱敬民。吴剑平,贵州绥阳人,号吴谟。毕业于贵州讲武堂。牟廷芳,贵州绥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后又留学日本步兵学校。戴之奇,贵州兴义人,又名子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2期步兵科毕业。朱敬民,贵州平坝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兵科毕业。第121师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役,也涌现了不少抗战英雄,如第361团团长霍世才等。霍世才,贵州贞丰人,号敏文,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第121师任连长,因功累升至第363团副团长,1941年升任为第361团团长。不幸在湖南武岗地区遭日机扫射身负重伤,于516日伤重而亡。霍世才是第121师在抗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军官,死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同时《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刊登了霍世才的英勇事迹。

    原第25军第3师,改编为新编第8师,师长先后为蒋在珍、陈牧农、马叔明、胡栋成。蒋在珍,贵州桐梓人,号丕绪。贵州讲武堂毕业。军校毕业后从事于军事教育。1926年后担任团长、旅长。1932年王家烈任命蒋为第25军第3师师长。1939193912月师长蒋在珍调升第93军副军长,军长刘戡以其亲近的补训处长陈牧农接任新8师师长。 蒋在珍是第一个被夺取实际军权的老黔军将领,这支黔军也落入刘勘手中。新8师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陕晋战役、晋南战役、长治战役等。1939年, 22团团长彭镇璞在晋南战役中牺牲,被追赠陆军少将。

    原25军教导师,改编为第140师。原师长为第25军副军长侯之担兼任,但很快被刘湘以勦共不力为由撤职,但蒋介石将该师拨归薛岳,因而薛岳亲信沈久成任师长。后何应钦趁沈久成调任、安插其姻亲、王文华之弟王文彦继任。此后的师长为宋思一、李棠、毛定松。第140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也为抗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此外,黔军还改编为第82师和第85师。第82师师长先后为罗启疆、欧百川、吴剑平、王伯勋;第85师师长先后为谢彬、陈铁、陈弦秋、谷嘉、张际鹏、王连庆、王景渊、谭本良等,两师都参与了抗日战争,在其后的军事活动中或分化或被并吞。

    后说滇军。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龙云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他在云南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并编成3万人的第60军,以卢汉为军长,安恩溥、高荫槐、张冲为师长,开赴抗日前线。之后,又新编成第58军和新3军,与第60军合组成第30军团。之后,第30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和第1方面军。滇军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

    出身于滇军的第3军中将军长唐淮源、第3军第12师(追赠)中将师长寸性奇、第79军(追赠)中将军长王甲本、第48军第171师少将副师长周元等,都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烈士。19425月,日寇从缅甸入侵滇西,龙云领导云南军民奋起抗战,于19451月收复滇西。由于滇西抗战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等部乘势进入云南,打破了由滇系军阀统治的云南这个独立王国。

                                     (七)

    抗日战争爆发,“西北三马”也参加了抗日行列,但是态度就不一样。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家军也参加了抗日战争。马鸿逵、马鸿宾两部合编为第17集团军,马鸿逵为总司令,马鸿宾为副总司令兼第81军军长。第81军下辖马腾蛟第35师、马献文独立第35旅及马培清骑兵团。19385月,马鸿宾兼任绥西防守司令,率部在狼山、乌拉山一带与敌军激战。1939年至1941年,马鸿宾部驻防在伊克昭盟北部达拉特旗、黄河南岸滩地及沙窝地带、新民堡等地,与日寇进行大大小小无数战斗,给日寇及伪蒙军沉重的打击。1942年,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绥西防守总司令,马鸿宾被任为副总司令,驻防在包头之南。1943年,马鸿宾率部撤回宁夏休整。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然而,整个8年抗战期间,马鸿逵直接掌握的部队并未进入对日寇作战的战场,他除了巩固宁夏地盘,就是对付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八路军。马鸿逵将宁夏省政府和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合在一起办公,其属下每天早上依次向他问安、汇报请示,马鸿逵则高坐在太师椅上,他的办公桌旁不另设椅凳,召入者只能站着说话。马鸿逵因事外出,军政事务则由其次子马敦静代行。抗战8年,国民党将领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战斗,但马鸿逵却挂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集团军总司令的空名,过了8年土皇帝的生活。

    抗日战争期间,马步芳对抗日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却集中精力巩固和发展自己在青海的统治力量。抗战初期,蒋介石令马步芳派出1个骑兵师上前线,马步芳不动用自己的队伍,却从马步青骑5军中要1旅又1团人马,再补充一些民团,组成18千人的骑兵师派往前线应付。19437月,第82军与骑5军合编为第40集团军,马步芳、马步青分任正副总司令。1944年春,马步芳把82军军长一职交给儿子马继援接任,乘机劝说马步青把骑5军军长一职交给处甥马呈祥。马步青不知是计,表示同意。但马步青交权后,逐渐受到马步芳的冷落,成了个光杆副司令。最后,马步青只好以养军鸽为消遣,不久,带了1营老弱残兵去察汉乌苏开垦,转而到重庆向蒋介石投状“控诉”马步芳,但已无被于事,只挂了个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的空衔。这样,马步芳实际吞并了马步青的骑5军。1945年,马步芳派马呈祥率骑5军进入新疆,向新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