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决战与北平谈判

                                (一)

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揭开了国共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19489月,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称此战役为辽西战役或辽沈会战。当时,国民党在东北拥有兵力55万人,其中卫立煌正规军48万人。蒋介石以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总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为副总司令,赵家骧为参谋长,范汉杰兼任锦州指挥所主任。东北“剿总”共辖郑洞国第1兵团、卢浚泉第6兵团、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侯镜如第17兵团,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这55万人被分别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区,是撤是守,蒋介石举棋不定。

国民党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卫立煌

  副总司令   杜聿明   郑洞国   范汉杰   梁华盛   孙渡  万福麟 

             张作相  马占山   陈  铁          

  参谋长     赵家骧

锦州指挥所

  主任        范汉杰

  副主任      贺  奎

第1兵团

  司令官      郑洞国(兼)

  新7军       军长      陈  鸿

    新38师    师长      陈鸣人

    暂56师    师长      张炳言

    暂61师    师长      邓士富

  第60军      军长      曾泽生

    暂21师    师长      陇  耀

    暂52师    师长      李  嵩

    第182师   师长      白肇学

第6兵团

  司令官     卢浚泉

  第93军      军长      盛家兴

    暂18师    师长      景  阳

    暂20师    师长      王世高

    暂22师    师长      李长雄

    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

  第5军       军长      刘云瀚

    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

    暂50师    师长      罗先之

    暂60师    师长      陈膺华

  新8军       军长      沈向奎

    暂54师    师长      黄建镛

    暂55师    师长      安守仁

    第88师    师长      黄文徽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

    第8师     师长      周文韬

    暂57师    师长      关茂榛  廖楚藩

  第198师 师长   张  纯

第8兵团

  司令官    周福成

  第53军     军长   周福成(兼)

    暂30师   师长   张儒彬

    第116师  师长   刘德裕

    第130师  师长   王理寰

    第207师  师长   戴  朴

    第1旅    旅长   李定一

    第2旅    旅长   王启瑞

    第3旅    旅长   许万寿

第9兵团

  司令官    廖耀湘

  新3军      军长    龙天武

    第14师   师长    许  颖

    第54师   师长    宋邦纬

    暂59师   师长    梁铁豹

  新6军      军长    李  涛

    新22师   师长    罗  英

    暂62师   师长    刘梓皋

    第169师  师长    张羽仙

  新1军      军长    潘裕昆

    新30师   师长    文小山

    新50师   师长    杨  温

    暂53师   师长    许赓扬

  第49军     军长    郑庭笈

    第79师   师长    陈  衡

    第105师  师长    邹玉桢

    第195师  师长    罗莘求

  第52军     军长    刘玉章

    第2师    师长    平尔鸣  尹先甲  郭永和

    第25师   师长    李运成

 第71军      军长   向凤武

    第87师   师长   黄 炎

   第91师   师长    戴海容

第17兵团

 司令官    侯镜如

 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

   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

   第151师 师长  陈  植

   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

 第92军  

   第21师  师长  李荻秋

 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

   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

   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

“剿总”直辖骑兵司令部

  司令官   徐  梁

     骑1旅    旅长   关邦杰

     骑2旅    旅长   张志恒

     骑3旅    旅长   李荣春

    参与辽沈战役的,是东北野战军,东野在辽沈战役时已拥有12个野战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此外,还有地方部队30万人。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战斗序列如下:

司令员  林彪

政治委员  罗荣桓

参谋长  刘亚楼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作战处处长  苏静

第1兵团  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政治委员肖华、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副参谋长潘朔端

第2兵团  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

第2纵队(后改39军),司令员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吴信泉。

第3纵队(后改40军),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

第4纵队(后改41军),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副司令员胡奇才。

第5纵队(后改42军),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刘兴元,副司令员吴瑞林。

第6纵队(后改43军),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赖传珠,副司令员杨国夫、李作鹏,参谋长王一平。

第7纵队(后改44军),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吴富善。

第8纵队(后改45军),司令员段苏权,政治委员邱会作。

第9纵队(后改46军),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李忠权。

第10纵队(后改47军),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

第11纵队(后改48军),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麒。

第12纵队(后改49军),司令员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司令员熊伯涛。

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后牺牲)、苏进。    

    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采取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将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蒋介石计划将主力从沈阳撤到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但卫立煌则主张固守沈阳、长春和锦州三大战略要点。廖耀湘等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立煌方案。于是,剿总司令官卫立煌率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30万人驻守沈阳及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剿总副司令官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率第1兵团共2个军6个师10万人守长春。剿总副司令官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防御锦州地区。

    912日起,东北野战军包围了锦州,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围,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野组织2个纵队又2个独立师,在塔山阻击东进兵团;以4个纵队共14个师在彰武和新立屯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以11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围困长春。1014日,东野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次日攻克锦州,范汉杰、卢浚泉等被俘虏。接着,解放军围攻长春。10月17日,长春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率余部投诚,1019日长春失守。蒋介石第2次飞到沈阳,命令廖耀湘兵团向锦州反攻。10月23日,西进兵团到达黑山、大虎山附近地区,坚守黑山的第10纵队抗击了“西进兵团”3昼夜的连续猛攻。廖耀湘兵团也在黑山遭到阻击被围歼,其中包括蒋介石的“五大主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廖耀湘也被俘虏。随后,沈阳被围,卫立煌等乘飞机逃走。112日,沈阳、营口被攻克,周福成被俘虏。杜聿明、侯镜如则率残部由海路南逃。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被歼47万人,东北全部丢失。

                               (二)

    在济南战役仍在激烈进行之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随着战事的推进,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成大淮海。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其后,又成立了由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面对解放军两大野战军大军压境,蒋介石原想采取放弃徐州南下防卫的作战方案,后与下属几经商讨,才决定主力沿津浦路排开,与解放军决战的战略方针。蒋介石希望白崇禧指挥这场战役,但白崇禧推脱。不得已,蒋介石选用了指挥能力并不足的刘峙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官。 

    国民党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 司 令      刘  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孙  震  刘汝明  冯治安  韩德勤  李树正              

  参 谋 长      李树正

前进指挥部

  主    任      杜聿明

  副 主 任      孙元良  赵家骧

  参 谋 长      舒适存

  副参谋长      文  强

第2兵团

  司令官     邱清泉

  第5军       军长     熊笑三

    第45师    师长     郭吉谦、  崔贤文

    第46师    师长     黄宗颜、  陈辅汉、  郭方平

    第200师   师长     周  朗

  第70军      军长     高吉人、  邓军林

    第32师    师长     龚时英

    第96师    师长     邓军林、  刘志道

    第139师   师长     唐化南

  第72军      军长     余锦源

    第34师    师长     陈渔浦

    第122师   师长     熊顺义

    第233师   师长     李  芝、   徐  华

  第74军      军长     邱维达

  第51师    师长     王梦庚

  第57师  师长  冯寄异

  第58师  师长  王奎昌

 第12军   军长   舒  荣

  第112师  师长  于一凡

  第238师  师长  徐有成

  新44师   师长  王屏南  耿文哲

  骑一旅(兵团直属)   旅长  陈 陶、张荣甲

第6兵团   

  司令官   李延年

 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

  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

  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

  第8师   师长   周文韬、施有仁

  第198师  师长  张  纯

  第291师  师长  廖定藩

 第96军   军长   于兆龙

  第141师  师长  甫兆武

  第282师  师长  肖续武、章毓金

 第99军   军长   胡长青

  第92师  师长   艾  瑗

  第99师  师长   杨  达

  第268师  师长   李慎言

第7兵团

  司令官    黄百韬

  第25军     军长    陈士章

    第40师   师长    曾正我

    第108师  师长    李世镜

    第148师  师长    刘清昶

  第44军     军长    王泽浚

    第150师  师长    赵璧光

    第162师  师长    杨自立、何葆恒

  第63军     军长    林  湛、陈 章

    第152师  师长    雷秀民

    第186师  师长    张泽琛

  第64军     军长    刘镇湘

    第156师  师长    刘镇湘(兼)、  陈庆斌(代)

    第159师  师长    刘绍武 、 钟世谦

  第100军    军长    周志道

    第44师   师长    刘声鹤

    第63师   师长    盛  超

第8兵团

  司令官    刘汝明

  第55军      军长    曹福林

    第29师    师长    荣光兴

    第74师    师长    李益智

    第181师   师长    米文和、  刘兴远

  第68军      军长    刘汝珍

    第81师    师长    葛开祥

    第119师   师长    刘广信、  张勋亭、  刘铁钧

    第143师   师长    崔贡琛、  阎尚元  王保谦、  李金玉

第12兵团

  司令官     黄  维

  副司令官   胡  琏

  第10军      军长    覃道善

    第18师    师长    尹  俊

    第75师    师长    王靖之

    第114师   师长    夏建勣

  第14军      军长    熊绶春

    第10师    师长    潘  琦

    第85师    师长    吴宗远

  第18军      军长    杨伯涛

    第11师    师长    王元直

    第49师    师长    何竹本

    第118师   师长    尹钟岳

  第85军      军长    吴绍周

    第23师    师长    黄子华

    第110师   师长    廖运周

    第216师   师长    谷允怀

第13兵团

  司令官     李  弥

  第8军       军长    李  弥(兼)、  周开成

    第42师    师长    石建中、  伍子敬

    第170师   师长    杨绪钊

    第237师   师长    孙进贤

  第9军       军长    黄  淑

    第3师     师长    周  藩

    第166师   师长    萧超伍

    第253师   师长    王青云

  第115军     军长    司元恺

    第39师    师长    韩肇琏

    第180师   师长    陈芳芝       

第16兵团

 司令官   孙元良

 第41军   军长  胡临聪

  第122师  师长  张宣武

  第124师  师长  严  翊

 第47军   军长  汪匣锋

  第125师  师长  陈  玲

  第127师  师长  李家英  张光汉

第1绥靖区

 司令官   周  渤

 第4军   军长   汪作华

  第59师   师长  林方策

  第90师   师长  唐  连

 第21军  军长   王克俊

  第145师  师长  李志熙

  第146师  师长  戴傅薪

 第51军  军长   王  炎

  第41师   师长  刘国卫

  第113师  师长  王  匡

 第66军  军长   罗贤达

  第13师   师长  

  第185师  师长

 第28军  军长   李  喦、刘秉哲

  第52师   师长  

  第90师   师长  李西开

第3绥靖区

 司令官   冯治安

 第59军   军长  刘振三

  第38师   师长  杨千三

  第180师  师长  崔振伦

 第77军   军长  王常海

  第37师   师长  李宝善

  第132师  师长  过家芳

 第20军   军长  杨干才

  第133师  师长  景家模

  第134师  师长  李介立

 第107军  军长  孙良诚

  第260师  师长  王清瀚

  第261师  师长  孙玉田

    当时,国民党军60余万兵力,集结在徐州为中心,东至连云港,西至商邱,北至临城,南至蚌埠的战线上,被华东、中原野战军分割包围。蒋介石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为副总司令,李树正为参谋长,杜聿明兼任前进指挥部主任,孙元良、赵家骧为副主任,舒适存为参谋长,文强为副参谋长。徐州“剿总”共辖邱清泉第2兵团、李延年第6兵团、黄伯韬第7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黄维第1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以及周渤的第1绥靖区、冯治安的第3绥靖区等。国民党军完全处于守势。

    194811月6日,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开始。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洲(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性进攻。

    118日,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二人均为中共地下党员),趁司令官冯治安到徐州开会的机会,率23千人在台儿庄、贾汪前线起义,使徐州北大门洞开。解放军首先打击的对象是黄伯韬第7兵团,将其包围于碾庄地区。为挽救黄百韬兵团,徐州剿总严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从徐州出发,企图打通与碾庄的联系,解救黄兵团。自11月11日起,国民党军以5个军12个师的优势兵力,在飞机、坦克和重炮的配合下,向华野阵地发起轮番进攻。徐州以东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无险可守,华东野战军组成以宋时轮为司令员的阻援兵团,直接指挥华野7纵、101纵和11纵,采用顽强固守和局部反击的策略,在长达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英勇阻击,毙伤敌军1万多人。11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全歼,黄伯韬被击毙。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撤回徐州。历时11天的徐东阻击战宣告结束。

    1123日起,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包围。11月27日,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阵前倒戈,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11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不得不下令由杜聿明指挥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刘峙离开徐州调到蚌埠指挥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至1215日,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包围歼灭,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12兵团司令官黄维及18军军长杨柏涛等被俘虏。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乘坐一辆坦克逃脱,但亦受重伤,回到上海接受手术。

    12月16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从总前委驻地小李家村驱车100华里前往华野指挥部驻地安徽萧县蔡洼村同粟裕见面。17日早上,谭震林也从山东兵团驻地赶来。刘伯承、邓小平与粟裕、谭震林自在中央苏区分别后,已有十几年没有见面。这也是淮海战役中五人唯一的一次聚会。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位领导一起商讨战事——如何围歼杜聿明集团,包括渡江作战计划以及部队整编等。 

    杜聿明率领第2、第13、第163个兵团弃徐州西逃,在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又被解放军重重包围,很快,孙元良第16兵团被歼灭,孙元良逃脱。1216日至1949110日,杜聿明所率领的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亦被歼灭,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邱清泉被击毙,李弥只身逃脱,杜聿明以下大量高级军官在安徽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被俘虏。刘峙离开徐州后逃脱回南京。

    在整个战役中,蒋介石都在想尽办法解救黄维、杜聿明,但都无济于事。是役,国民党军被歼555千人,几乎都是蒋介石最精锐的嫡系部队。战后,蒋介石唯有给予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14军军长熊绶春、第63军军长陈章四位在是役中战死的将领追赠为陆军上将,以作抚恤。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完全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南京上海武汉直接处于人民解放军威胁之下。

                                    (三)

    在淮海战役的同时,平津战役亦打响。华北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60多万人,被困守在以平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千余里的铁路线上。傅作义任华北“剿总”总司令,陈继承、刘多荃、上官云相、宋肯堂、邓宝珊、吴奇伟、冯钦哉、郭宗汾为副总司令,李世杰为参谋长。华北“剿总”共辖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孙兰峰第11兵团、侯境如第17兵团,以及陈长捷的天津警备部队,其中李文、石觉、侯镜如等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战斗序列如下: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傅作义

 副总司令  陈继承  刘多荃  上官云相  宋肯堂  邓宝珊  吴奇伟 冯钦哉  郭宗汾                   

 参谋长   李世杰

 第4兵团

  司令官  李  文

  第16军   军长  袁  朴

  第22师  师长  黄剑夫

  第94师  师长  周士瀛

  第109师  师长  严映皋

 第94军  军长  郑挺锋、  朱敬民

  第5师  师长  杨培德

  第43师  师长  王治熙、  饶启尧

  第121师  师长  韩  悌

  第305师  师长  姚葛民

第9兵团

 司令官  石  觉

 第13军  军长  骆振韶

  第4师  师长  郑邦杰

  第89师  师长  胡冠天

  第155师  师长  杨  齐

  第297师  师长  欧孝全

  第299师  师长  巫剑峰

 第31军  军长  廖  慷

  第205师  师长  邓文禧

 第35军  军长  郭景云

  第101师  师长  冯  梓

  第262师  师长  朱大纯

  第267师  师长  温汉民

 第101军  军长  李士林

  第271师  师长  栾乐山

  第272师  师长  刘化南

  第273师  师长  郑海楼

 第104军  军长  安春山

  第250师  师长  王建业

  第258师  师长  张惠源

  第269师  师长  慕新亚

  新骑4师  师长  刘春方

  第309师  师长  赵树桥

  第310师  师长  张副元

  第311师  师长  孙英年

第11兵团

 司令官  孙兰峰

 第105军  军长  袁庆荣

  第210师  师长  李思温

  第251师  师长  韩天春

  第259师  师长  郭济堂

 独318师  师长  张进修

 整骑5旅  旅长  卫景林

 整骑11旅  旅长  胡逢泰

 整骑12旅  旅长  鄂友三

第17兵团

 司令官  侯镜如

 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

  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 

    第151师  师长  陈  植

  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

  第317师  师长

 第92军  军长  黄  翔

  第21师  师长  张伯权

  第56师  师长  周中砥

  第142师  师长  王凤岐

  第318师  师长  刘元伯

 第86军  军长  刘云瀚

  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

  第284师  师长  罗先元

  第293师  师长  陈膺华

 第87军  军长  段  沄

  第220师  师长  路静澄

  第221师  师长  王永树

  第222师  师长  周雨震

 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

  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

  第326师  师长  柴玉峰

  第333师  师长  宋海潮、  王殿臣(代)

 交警第3旅  旅长  杨遇春

    上述部队,属于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属于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蒋介石已提出要傅作义放弃平津,率部南撤,但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深怀戒心,不愿南撤。同时,也估计解放军刚进行了两场大战役,需要休整,不会马上再战。

    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到,驻守平津一带的傅作义集团如果南撤,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会得到加强,对今后作战不利,所以,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刚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解放军不作休整,即与傅作义集团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进行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参与平津战役的,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共100万人。指挥员是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等。

    战役开始后,解放军逐渐将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和绥远几个城市。傅作义是战是降,犹豫不定。他的老师加挚友刘厚同和女儿傅冬菊劝说,若顽抗再战,必定会毁了北平这座千年古都,成为历史的罪人。傅作义也有感触。194812月中旬,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中共地下党员李炳泉一起,到东北野战军驻地与刘亚楼参谋长进行了谈判。12月下旬,绥远被围攻,傅作义派其王牌部队第35军急驰救援,结果,于新保安被华北野战军全歼,军长郭景云自杀身亡。接着,从张家口突围的孙兰峰第11兵团7个师共54千人又被歼灭,孙兰峰率残部逃往绥远,张家口丢失。此时,傅作义再派周北峰、张东荪到河北蓟县八里庄,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进行谈判,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

    1949114日,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起总攻击,经过29个小时激战,国民党守军13万人被全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虏。116日,塘沽守军侯境如部36千人从海路逃路。北平傅作义完全处于孤立,陷于困境,开始和中共展开谈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周北峰代表傅作义到八里庄与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协议》14条。19日,双方代表在城内华北总部联谊处经磋商后,将协议正文增补为18条,附件4条,共22条。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与华北总部政工处长王克俊和崔载之分别代表双方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

    蒋介石先后派军令部长徐永昌、装甲兵司令参谋长蒋纬国及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到北平,劝诱傅作义率部南撤,均被傅作义婉言拒绝。

    经过和平谈判,120日,傅作义接受“北平守军25万人接受和平离城改编”的办法。21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决定,并发出通告和将协议经中央社北平分社向全国发表。蒋介石鞭长莫及,只有求得傅作义同意将其嫡系部队的军官放走。傅作义征得解放军方面同意。于是,蒋介石派飞机到北平,接走李文、石觉等中央军大部分团以上的军官。国民党守军开始陆续移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到31日全部移动完毕。平津战役中,蒋介石又损失了52万军队,华北地区亦基本丧失。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个师和特种兵的6个团参加入城式。部队先到南苑机场集中训练。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毛泽东指示,要求入城部队一定要经过东交民巷,这是向帝国主义宣告,中国人民受侵略受欺负的耻辱的历史结束了。

                                     (四)

    在三大战役进行的同时,太原战役也在酝酿和开展。1948年7月下旬晋中战役结束后,山西省除太原、大同外均告解放。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所辖部队已大部被歼灭,余部5个师和1个暂编总队收缩于太原及其外围地区,企图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进行固守。为夺取太原,歼灭阎锡山集团,华北军区第一司令员兼第兵团司令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同意指挥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共11万5千人。

    太原前线的解放军指挥员为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参谋长陈曼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祖谅,副政治委员周仲英;

    第13纵队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司令员鲁瑞林,参谋长白天,政治部主任郭林祥;

    第15纵队司令员刘忠,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司令员方升普,参谋长熊奎;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彭绍辉,政治委员孙志远,副司令员孙超群,参谋长王兰麟,政治部主任王忠学。 

    太原城里的国民党守军有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兵力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

    国民党军方面,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第19军,军长温怀光;第30军,军长黄樵松;第33军,军长韩步洲;第34军,军长高绰之;第43军,军长刘效曾;第61军,军长赵恭。 

    解放军战役的指导方针是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其守军,然后一举攻下太原。晋中战役时,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绶也被俘虏,他从前线被送到解放军华北兵团指挥部,受到司令员徐向前的接见。徐向前以同乡、老同学的身份,感化了赵承绶。赵承绶愿意反戈一击,立功赎罪。于是,是役,他与同时被俘的第33军军长沈瑞、参谋长曹近谦,向晋绥军展开政策攻心工作。很快,争取到第8总队司令赵瑞的率部投诚。

    19487月以后,太原城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多次提倡和平谈判,均遭到阎锡山的拒绝。其所属第30军军长黄樵松准备举行和平起义,被阎锡山逮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1948年10月初,解放军发动太原战役。经过11天激战,突破太原南北守军第一道防线。10月16日,由南北两面向东山要塞守军发起攻击。10月19日,占领东山大部分阵地。守军顽强抵抗,多次反扑,并向解放军释放毒气弹、燃烧弹。又经过19个昼夜的激烈争夺,11月13日,解放军攻占东山四大要塞以及城北、城南多个要点,歼灭守军2.2万余人。

    11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太原如果过早攻下,可能使华北傅作义集团南逃或西撤,于是作出缓攻太原的决定。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3月,第19、第20兵团和第4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个1个炮兵师奉中央军委命令,会同第18兵团等部,总攻太原。解放军攻城兵力达到32万余人。太原前线总前委兼司令员徐向前患肋膜炎病,带病坚持指挥作战。中央军委派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到前线会同徐向前共同指挥太原战役。    

    19491月,原属晋绥军将领的陈长捷在天津战败被俘,傅作义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编,阎锡山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还狂妄叫喊,要与太原共存亡,拒绝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谈判。他在接见外国记者时,在桌上放着几瓶毒药,说:“我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太原如果不守,我就和这些小瓶同归于尽。”但是,暗地里,他却为自己准备后路,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1949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

    4月,徐向前派赵承绶到太原前线,请求入城谈判,王靖国、孙楚等以“无人负责”为由拒绝。在总攻太原的前一天,赵承绶再给王靖国打电话,遭到王的拒绝,指挥太原守军继续顽抗424日,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一举攻克太原,全歼守敌。第61军军长赵恭被击毙;国民党山西省代理主席梁化之服毒身亡;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以及赵世珍、孙福麟、刘奉滨、温怀宪、曹国忠、韩步洲、高倬之、刘效曾、陈如日等一批高级将领以及日本顾问金村和岩田等被俘虏。

    8月,中共中央决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与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接触谈判。蒋介石又派晋绥系元老、军令部长徐永昌,以及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抵包头利诱和阻止。但遭到董其武拒绝。820日,傅作义与邓宝珊亲自到包头,策动绥远部队。蒋介石发来电报,告诫傅作义不要“一错再错”,即来重庆,将委以重任。李宗仁和阎锡山发来电报,庆贺傅“脱险”,邀请傅即来广州,傅作义不为所动。915日,徐永昌还亲自飞到包头,游说傅作义邓宝珊和董其武、孙兰峰等。傅作义经过艰苦的工作,挫败了顽固分子和军统特务的破坏,919日,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至此,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彻底覆灭,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统治亦彻底结束。

    太原战役结束,华北全境差不多都被人民解放军占领。  

                                      (五)

    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及之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也进行了改名和整编。

    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简称一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副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下辖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辖第1、第2、第7军;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辖第3、第4、第6军。后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也由晉入陕归入一野建制。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后为周士第,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辖第63、第64、第65军。

    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二野下辖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辖第10军、第11军、第12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辖第13军、第14军、第15军;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辖第16、第17、第18军。

    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下辖4个兵团。第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辖第21军、第22军、第23军、第35军;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辖第24军、第25军、第26军、第34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辖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3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辖第28军、第29军、第31军。

    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四野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萧克,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肖华,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辖第43、第44、第48军以及抗战胜利后北撤的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

                                     (六)

    历时4个多月的三大战役,蒋介石共损失154万兵力,他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嫡系部队基本已被消灭。他气得大发“神经”,“以手枪向屋顶连放十余枪,并击毙其爱犬”。不仅如此,蒋介石军事上的连连失败,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危机。美国政府看到他已失去了扶持的价值,决定换李宗仁出来应付局面;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此时也乘机逼蒋介石下台。蒋介石不得已,于1949121日,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次日,他由陈诚、汤恩伯陪同飞回奉化溪口老家。

    蒋介石虽然下野退居溪口,但仍控制党、政、军实权。下野之前,他已任命亲信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朱绍良为福建省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方天为江西省主席,薛岳为广东省主席,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125日,他又在溪口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策划长江防务,决定把长江防线划为两个战区:从宜昌至湖口以西由白崇禧集团25万人防守;从湖口以西至上海由汤恩伯集团45万人防守,趁李宗仁政府派遣和谈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谈判之机,加紧部署兵力。

    国民党的一些党政要员,对时局已经感到失望。总统府国策顾问、蒋介石的亲信秘书陈布雷,于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于1948年12月28日出走广州。1949年2月11日,在小东园2号楼突然身亡,死因众说纷纭。

    1949年3月,李宗仁派出以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纮、章士钊、李蒸、刘斐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共谈判。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又加聂荣臻)为和谈代表。此时,南京国民政府还请求苏联斯大林出面,劝阻中共划江而治,中共管辖长江以北地区,国民党统治长江以南地区。斯大林之所以有此提议,他也不相信,中共能够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但是,毛泽东拒绝了斯大林的提议,并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有力誓言。2月11日,以刘伯承为书记的中共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和《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部队官兵在积极作横渡长江南下作战的准备。

    4月1日起,国共代表团就国内和平问题进行谈判,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8条24款。8条的内容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在南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南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利。这8项条件,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太苛刻了,但是,此时的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已经处于优势,共产党要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已体现在协定之中。

    416日,黄绍竑、屈武飞回南京,请示签字。白崇禧一看协议,就怒气匆匆对黄绍竑说,这等于投降!像这样的条件你也带得回来!之后,张群带着协议到溪口见蒋介石,蒋看后拍案大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420日,李宗仁、何应钦复电张治中,拒绝接受和平协定。有意思的是,南京和谈代表团的成员,其后都没有回南京,而是留在北平,与中共合作。

    4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和第4野战军第12兵团之第40军和43军,三个作战集团由东、中、西三路突破长江天险,蒋介石白崇禧、汤恩伯苦心构筑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在一、两天内全线崩溃。解放军迅速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

    在渡江战役期间,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又称扬子江事件。解放军在发动渡江战役之前,已知会停泊在长江上的外国战舰和商船限时回避。但是,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无视警告,在最后期限仍驶向南京,遭到解放军炮击,紫石英号也还击。在炮战中,紫石英号舰长和副舰长均负重伤,紫石英号本身也重伤而搁浅。20日下午及21日,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伴侣号驱逐舰、伦敦号重巡洋舰、黑天鹅号护卫舰先后赶来,均被解放军炮火击退。此后,解放军与英国方面就事件责任等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一直未有结果。直到7月30日,紫石英号趁夜逃走,途中与解放军再次展开炮战。在“紫石英号事件”中,解放军伤亡252人,平民也有重大伤亡。英国海军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这一事件,使得英美等国意识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不会是一个任由列强欺凌侵略的国家。 

    渡江以后,刘伯承、邓小平指挥解放军即发动京沪杭战役。解放军第35军在浦口等地向国民党军据点发起攻击。422日,蒋介石在杭州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等人商讨“最后一战”。但就在当夜,国民党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江面起义。4月23日,南京被解放军占领,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等军政要员逃离南京。刘伯承出任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

    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很兴奋,写了一首题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表达了共产党人不学楚霸王,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4月底,蒋介石乘“太康”号军舰到上海黄埔江边的复兴岛上,多次召集汤恩伯及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炮兵司令邵伯昌、装甲兵司令蒋纬国等布置保卫大上海的作战方案,目的是尽量多坚持一些时间,以便把上海的金银和贵重物资全部运往台湾。

    蒋介石离开上海又回到溪口,遍游溪口十景,祭拜母亲坟墓,对外公外婆的墓地和少年时代游历过的地方一一叩别,他知道,离开家乡和大陆的日子不远了。53日,解放军攻占杭州512日,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地区的汤恩伯集团20余万人发起总攻。522日,解放军解放南昌,上海外围已失守;525日,苏州河以南市区也被解放军占据。526日清晨,蒋介石乘坐“太康”号军舰驶到吴淞口外,眺望上海,悲愤交织,只得命令汤恩伯、石觉等率残部由海上撤逃。527日,解放军完全占领上海。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肩负起管理和改造号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的重任。

    上海战役,汤恩伯集团被歼灭15万人。在渡江战役和京沪杭战役中,蒋介石共损失45万人,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

    解放军占领南京之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没有离开。也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直到8月2日,他意识到美国对华政策彻底失败,国共也不可能调和,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毛泽东写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文中极尽讽刺,但讽刺的对象主要是美国政府。司徒雷登是传教士之子,1876年出生于中国的杭州,他本人是非常热爱中国的。1962年9月19日,86岁的司徒雷登在华盛顿逝世。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于杭州半山的安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