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

    在上一节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七国的政治改革以及所引起的一些重大的事件。由于七个国家同时存在,同一时间都会发生一些事件,这就给叙述带来困难。在上一节中未能介绍的一些人和事,我们尽可能在这一节中作补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继位的是公子驷,就是秦惠文王。 秦经过商鞅变革,国势蒸蒸日上,加紧对邻国展开攻势。秦首先进攻的对象是魏国。公元前333年,秦败魏兵,次年,秦国获得魏割让的阴晋(今陕西华阴);次年,秦又大败魏兵,俘虏魏将龙贾;次年,魏又纳河西之地;次年,秦渡河取汾阴(今山西荣河)、皮氏(今山西河津),又攻下焦(今河南陕县);次年,魏只得再割上郡15县向秦求和。从此,魏失去了在河西的全部领土,连国都也不得不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顺便插入一段内容。在地球东方的中国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在当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强人,就是古代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统一了希腊全境,并且于公元前334年对亚洲入侵和征服,历时10年,经过伊苏斯战役、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由于天山、阿尔泰山等山脉的阻隔,亚历山大大帝还不知道在东方有着强大富庶的华夏大地,又或者说他走错了路,他并没有进入中国。如果他能进入中国,他首当其冲会遇到西部的秦国,那么,结局就难以预测了。不过,以秦军当时的强大,抵御或消灭劳师袭远的亚历山大的远征军,是很有可能的。

    秦国的强大和不断向东进攻,给予三晋很大的威胁。秦有吞并六国的野心,六国要设法保存自己。由于时势的需要,当时便产生了一批特殊的人物——纵横家。苏秦和张仪是其中的代表。

    纵横就是合纵与连横。所谓合纵,就是认为中原诸侯联合抗秦,造成南北联合的局面;所谓连横,就是认为中原诸侯与秦亲善,造成东西联盟的局面。其实,当时的纵横家,并没有一定的主张,他们全凭三寸不烂之舌,以打动国君,最终求得一官半职。

    苏秦是洛阳人,字季子,早年在齐国向鬼谷子学习。后开始以口舌游说君王。到了秦国,他给秦惠文王献上兼并列国的计划,但秦惠文王自商鞅之后,已经很痛恨客卿,所以并不重视他的计划,也没有重用他。苏秦失望地回家, 结果,兄弟嫂妹妻妾都嘲笑他,说:“去经商还可以获点利,靠口舌也能混饭吃吗?”他当时饿着肚子,嫂嫂连饭也不给他煮。苏秦还是很有骨气,每夜研读姜太公所著的讲究谋略的《阴符》一书,有时实在睏得厉害,就手拿尖锥刺股,使自己清醒,继续攻读。后来,他再度出行,先游说周显王,周显王不理他;游说燕文侯,陈述六国联合抗秦的计划,燕文侯把他推荐给赵肃侯。苏秦对赵肃侯说,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是因为有韩、魏、楚等在牵制,如果赵国不联合韩、魏等国,韩、魏很容易被秦消灭;韩、魏被灭,赵亦不保。六国只有联合起来,形成一体,才能大家自保。终于,他的话打动了赵肃侯,赵肃侯拜他为相国。

  苏秦虽然在赵国封相,但是担心秦国会来攻打赵国,拆散纵约。恰好这时,他的好朋友张仪来找他,使他想出一个好办法。

   张仪是魏国人,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的同是纵横术。两人离开鬼谷子后,苏秦去秦国,其遭遇前文已叙述;张仪去楚国,在令尹昭阳的家里当门客。昭阳因领兵灭了越国有功,楚威王赏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给他。和氏璧的来历前文已提过,相传卞和在楚山觅得玉璞,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虚假,先后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雕凿其璞,果得宝玉,称为“和氏璧”。和氏璧既然价值连城,当然不会轻易让它露面。某日,昭阳宴请宾客,心情很好,特地把和氏璧拿出来给客人见识。后来天将下大雨,在忙乱之中,和氏璧竟不知下落!在座数张仪最贫贱,昭阳怀疑他偷去,把他打了一顿。张仪死不承认,最后被赶出门。张仪拖着受伤的身子,爬着回到家,他妻子见了又气又恼,骂道:“你不是到处游说吗?哪来这样的耻辱?!”张仪张开嘴问妻子:“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妻子说:“在呀。”张仪说:“这就足够了!”

   张仪在家住了半年,听说苏秦在赵国封相,很高兴,心想,投奔苏秦,怎么都会有一官半职吧。谁知,见到苏秦后,苏秦对他非常冷淡,非常傲慢,还时时嘲笑他,张仪一怒之下,想跑到秦国,但没有盘川。恰好这时,有位贾舍人说也要到秦国去,一路上给予张仪许多帮助。到了秦国,贾舍人又出钱买通秦王左右的人,使得秦惠文王很快拜张仪为客卿。 张仪要感谢贾舍人,这时,他才知道,那贾舍人,其实是苏秦派去帮助他的。是苏秦用激将法把他逼到秦国,受都秦王的重用。张仪感激地说:“我在一天,决不叫秦国攻打赵国。”不过,他派人给楚国相国昭阳带去一封信,说:“当年我没有偷过你的玉璧,但说不定以后我会偷取你的城池!”

   但是,这合纵的主张光是赵国同意也没有用,必须六国都同意。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一百辆漂亮的马车,带着许多黄金宝物去游说魏、韩、齐、楚,各国君主都同意他合纵抗秦的主张。于是,六国的君主在赵国的洹水开了一个大会,公推苏秦为纵约长,六国都拜他为相 ,戏剧《六国大封相》演的就是这故事。(有的史家认为倡议合纵的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

   苏秦六国封相,威风得很,有一回经过家乡,曾经不搭理他的周显王也害怕了,派人在一路效劳。车辆经过时,苏秦的昆弟妻嫂伏在道路上不敢仰视。苏秦讥笑他的嫂嫂:“何故前倨后恭?”嫂嫂老实地说:“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这事使苏秦产生深深的感慨,他说:“同样是一个人,富贵时亲戚畏惧,贫穷时父母不认!如果当初我有薄田二顷,我就会安于乡间过小康生活,怎么会发奋努力,佩上六国相印呢?”

    张仪在秦国任客卿,的确能游说秦惠文王与各国之间暂时保持一种和平的局面。张仪曾答应不破坏苏秦的合纵之策,但是,实际上是不能的,合纵与连横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二策,秦惠文王不可能与东方六国长期和平共处,尤其他知道苏秦六国封相,六国结成联盟,他不可能不想办法破坏;而不破坏合纵,张仪也难以在秦国立足,只不过,他还可以游说秦惠文王先攻打哪个国家。张仪不希望秦攻赵,他希望秦攻楚,也为自己报仇。但是,秦国的相国公孙衍(犀首)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合纵是赵国发起的,应该先教训赵国。张仪急忙反对,说:“合纵局面刚形成,攻打赵国,其他五国必然相助,不如主动退还魏国几座城,大王将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合纵国就会互相怀疑,联盟就会破裂。”秦惠文王听从张仪的话,魏、燕君主贪一时之利,果然跟秦国暗中好起来。

   面对这种局面,赵肃侯斥责苏秦,苏秦只得主动到燕国去调解,到了燕国,刚好遇到燕文公死去,齐国趁机夺去燕国十座城池。刚即位的燕易王又责苏秦,要他到齐国要回十座城。苏秦到了齐国,以利害关系说动齐威王,齐威王爽快地退回燕国土地。苏秦这事做得很出色,高兴地回到燕国。但是,这时,苏秦犯了个不该犯的错误,他竟然和燕文公夫人 即燕易王的母亲私通,使得燕易王很不高兴。苏秦知道惹出祸,主动要求到齐国去,答应表面做齐国的臣子,暗地替燕国打算。燕易王也乐得苏秦离开。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易王,到了齐国。

   齐国是大国,与赵、韩、魏、燕等小国结盟总觉得有失身份和面子,是不得已的事,苏秦知道,如果齐国削弱了,它反而会真心实意合纵。因此,他在齐国,果然干起破坏齐国的财力物力的事。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孟子在他身边,常劝他施行仁义,齐宣王觉得不顺耳;苏秦则劝他广收美女,大造宫室,他觉得建议很合心意。但是,苏秦的阴谋逃不出相国田文的眼睛。田文是老相国田婴之子,袭其父封于薛 (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家中有食客三千。孟尝君意识到苏秦的行为,是要削弱齐国的力量,使之与其他国家达成均势。齐国的其他大臣也痛恨苏秦,于是,大臣派刺客行刺苏秦。苏秦受重伤,临终对齐宣王说:“我死后请将我车裂示众,并悬赏凶手,就知道凶手是什么人。”齐宣王听信其言,凶手果然自己站出来,齐宣王将他处死。( 有关苏秦的活动时间及事迹,史籍出入较大,一说苏秦死于齐湣王时期)

   苏秦虽然死得很不光彩,但是他的弟弟苏代、苏厉并没有吸取教训,也当上纵横家,周旋于齐、燕等国间,不同的是,兄弟俩并没有哥哥那样的下场。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死,儿子熊槐继位,就是楚怀王。公元前318年,苏秦死后,合纵的局面陷于破裂,最担心的人是楚怀王。 当时,秦国已任张仪为相,楚怀王担心张仪会攻打楚国报仇。这时,魏相国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楚怀王也当仁不让,于是,率五国之兵,向秦国的函谷关进攻。这是山东诸侯第一次联合出兵攻秦。秦军出函谷关迎战,首先大败韩国的军队,接着五国的军队全部退走。次年即公元前317年,合纵军再次联合,但楚怀王害怕,不敢出兵。韩、赵、魏、燕、齐五国军队连同匈奴兵马,再度攻秦。结果,这次失败得更惨,六国不敢再进攻秦国。秦惠文王用大臣司马错之策,利用这机会,派司马错、张仪南下攻取巴、蜀,地盘更加广大了。

   楚怀王怯于秦国的强盛,也想进行变革,使楚国也强盛起来。这时,有一个人正可以帮忙。这人叫屈平,字原,以字行。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楚怀王很信任屈原,嘱他修订法令。但是,在楚怀王身边,还有些奸臣,如靳尚大夫、上官大夫(有的史书说靳尚即上官);另外,公子子兰,以及楚怀王宠姬郑袖,都不喜欢屈原。这些人经常在楚怀王身边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也渐渐疏远屈原。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攻打齐国,但齐与楚结盟,秦惠文王担心,于是,指派张仪带着丰厚的礼物到楚国,送给楚怀王,并说:“秦国憎恨齐国,而齐国与楚国结盟。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献商于之地(今河南内乡县)六百里。”王姬郑袖、公子子兰、大夫靳尚等早已被张仪买通,此时都劝楚怀王答应,客卿陈轸与三闾大夫屈原都极力反对。楚怀王贪财,轻信张仪,于是与齐国绝交,派使者逢侯丑跟着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谁知,到了秦国,张仪说:“我和楚怀王讲好是六里,哪里是六百里?”逢侯丑回来报告楚怀王,楚怀王盛怒,派屈匄为大将,逢侯丑为副将,率10万大军攻打秦国,秦国早有准备,即以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将,也派10万大军迎战。同时,齐宣王也派大将匡章率军助秦军。结果,楚军大败,被杀8万人,大将屈匄和逢侯丑也阵亡,汉中之地也被秦国夺去。楚怀王更愤怒,于是全部出动国中兵马,深入秦国内地,双方大战于蓝田(今陕西蓝天县西)。魏国这时趁机入侵楚国,一直打到邓城(今河南邓县)。楚军恐惧,只好退兵。后来,诸侯又联合攻楚,楚军大败,楚军大将唐昧也被杀。楚 国到了这种田地,只好派屈原到齐国谢罪,派陈轸到秦国,以再割两座城的条件求和。

   秦惠文王说:“不要再割两座城,我们希望用商于之地换楚黔中之地。”楚怀王恨张仪,说:“我不要商于之地,就要张仪一人!”张仪自请到楚国。楚怀王将他囚禁,准备杀他祭太庙。不料,张仪有办法贿赂靳尚和郑袖,靳尚和郑袖又在楚怀王身边帮张仪说好话,楚怀王竟也将张仪释放了。屈原从齐国回来,知道此事,十分怨恨。

   张仪回到秦国,劝说秦惠文王退兵,又退还汉中一半土地给楚国,重新与楚国和好。秦惠文王以他功大,赏他五座城,封他为武信君。及后,秦惠文王再派张仪去实施连横之策。张仪到齐、赵、燕等国,软硬兼施使得齐宣王、赵武灵王以及燕昭王都表示与秦国和好。

   公元前311年,张仪回到秦国时,刚好秦惠文王死,太子继位,就是秦武王。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自请到魏国,魏襄王很看重他,还让他当上相国。一年后,张仪在魏国病死。虽然苏秦和张仪先后死去,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并未结束。

   秦武王即位后,改相国为丞相,以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即位四年即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想到成周去看看。于是,他先派甘茂为大将,向寿为副将,发5万大军,花了半年时间攻下韩国的宜阳城(今河南洛阳西南),打通了东去的道路。然后,他带着任鄙、孟说几个勇士到成周去,主要是看那九个传国的宝鼎。结果,他心血来潮,要和勇士比赛举宝鼎。任鄙不敢举;孟说举至眼珠溅血而不成功。任鄙劝秦武王不要举,但秦武王不听,结果,他虽举起宝鼎,但力气不继,宝鼎落下,砸伤了右脚,也伤及内脏,半夜死去。如此死去的国王,历史上可能绝无仅有。秦武王的死,累及孟说全族被诛,任鄙因有劝说,而得升官。

   公元前307年,武王死,其弟继位,就是秦昭王(又称秦昭襄王)。秦昭王即位时19岁,其母宣太后掌握朝政。宣太后是楚国贵族出身。芈姓,叫芈八子。她任用其异父弟魏冉为将军(将军始为官名),封穰侯。又封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儿子公子悝为泾阳君,封儿子公子市为高陵君。这一侯三君并称秦国“四贵”。秦昭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武王弟庶长壮谋争王位,魏冉平乱,杀庶长壮与大臣、贵族多人,魏冉更威振秦国。公元前300年,樗里疾病死,魏冉为右丞相。

   秦昭王即位后,加紧拉拢楚国,还和楚国做了亲戚,楚国退出合纵。纵约长齐宣王生气,约会韩国和魏国,准备攻打楚国。楚怀王急忙派太子横到秦国当人质,请求秦国发兵。秦国果然发兵打退齐韩魏联军。不料太子横在秦国受人欺负,杀了人逃回楚国,这又激怒秦国,秦攻楚,楚怀王又派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与齐国联合。如果齐楚联合,对秦很不利,于是,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楚怀王到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再订立盟约和好。楚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如虎狼之国,不可信,不能去!”公子子兰极力劝楚怀王应约,楚怀王终于带着靳尚等大臣去赴约。入武关以后,秦国伏兵断了归路,秦将泾阳君、白起把楚怀王扣留,押送到咸阳,靳尚逃回楚国。秦昭王要楚怀王割地求和,楚怀王大怒,不答应。靳尚逃回国后,和大臣以及齐国商议,把太子横召回国,立他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其弟子兰当令尹。秦国见楚国立了新君,很生气,派大将白起和蒙骜领10万大军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死5万多人,被占16座城。被囚的楚怀王知道消息,很是伤心,后来,他找到一个机会,逃了出来。他逃到赵国,赵惠文王不敢收留他,结果,楚怀王又被秦将泾阳君擒拿,押回咸阳。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在秦国。秦国将其尸体送回楚国,楚人哭得十分伤心。

   楚国受侵略,楚怀王惨死,屈原悲愤交加,常写诗篇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他多次劝说楚顷襄王联齐抗秦,并劝他远离小人,奖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先父报仇。但是,顷襄王依然被子兰、靳尚、上官大夫等包围,他们经常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后来,顷襄王将屈原放逐出京城。屈原流浪沅、湘二十多年,行吟赋诗,抒发心中的悲愤。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这年的五月初五日,屈原绝望地投汨罗江而死。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成了人民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儿子田地继位,就是齐湣王(又作齐闵王)。齐湣王喜欢享乐,也好大喜功。当时,秦国的强大和扩张,使各国诸侯十分恐惧 ,齐湣王也跃跃欲试,要与之争雄,即位后,几度发兵与秦、燕、楚等交战。他希望凭借着威、宣两代赫赫霸业的余威,继续保持着东方强国的地位。

   当时有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勉强维持着合纵的局面。孟尝君在前面已提到,即田文,田婴之子,齐威王之孙,齐湣王时任齐之相国;平原君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为赵之相国;春申君名黄歇,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先封于淮北,后改封于吴;信陵君名魏无忌,魏安釐王之弟。此四君,都收养着三千门客为他们服务,以尊贤爱士而名重天下。平原君有位门客是瘸子,走路时被平原君一位宠爱的美人看到,大笑起来。平原开始没有处罚美人,以至门客走了不少。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于是杀了那美人,门客又回来了。孟尝君一位门客吃饭时,嫌饭菜不好,以为孟尝君吃的是大鱼大肉,孟尝君把自己的饭菜给他看,原来是一样的,那门客感到惭愧,拔剑自杀了。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好客重士的事迹,很感兴趣,便打发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做抵押,请孟尝君到秦国去。泾阳君到了齐国,和孟尝君交上朋友。齐湣王怕秦国,主动送回泾阳君,而让孟尝君上秦国去。孟尝君到了秦国,献给秦昭王一件银狐皮袍子。当时,樗里疾刚死,丞相位置空缺。过了数月,秦昭王想拜孟尝君为丞相,魏冉等大臣反对说:“孟尝君当了秦国丞相,必然先替齐国打算,秦国就危险了!” 秦昭王说:“那么就送他回去好了。” 魏冉等说:“孟尝君在秦国过了几个月,秦国的情况已经摸清楚,哪能放了他?不如杀了他!”秦昭王觉得杀孟尝君没有道理,放了又不妥,就把他软禁起来。刚好这时,赵国人楼缓到了秦国,楼缓也是位能人,秦昭王封他为丞相。

   孟尝君被软禁,通过泾阳君,求秦昭王的最宠爱的燕姬代为说情。燕姬也要得到一件银狐皮袍子,但孟尝君只有一件,已送给秦昭王,幸亏孟尝君有位门客会装狗叫,从狗洞潜入库房偷得那件袍子送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孟尝君才被释放,连夜离开。走到半路,秦昭王后悔,派人追赶。孟尝君他们来到函谷关,关口规定鸡鸣才开门。这回,靠一位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关门,孟尝君他们才得以逃回齐国。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回到齐国,齐湣王封孟尝君为相国。孟尝君即率领齐、韩、魏三国军队攻至秦国的函谷关。次年,齐、韩、魏三国军队再度攻秦。又次年即公元前296年,三国军队攻破函谷关,秦国以将河外及武遂归还韩国,将河外及封陵归还魏国为条件讲和,三国才退兵。

   孟尝君领三国军队打赢了秦国,有点得意忘形。但是,他的一位叫冯驩的门客,为他想得周到。冯驩初到孟尝君门下,借拍着剑鞘唱歌,抱怨没有鱼吃,没有车坐,不能养家,引起孟尝君的注意。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债,他将人民手中的债券都烧了。孟尝君知道后,很是生气,但也无奈。

   公元前294年,秦昭王知道孟尝君在诸侯中的作用,一定要想办法除灭他。于是,秦昭王派人到齐国散布谣言,说孟尝君要取代齐湣王。齐湣王果然中计,罢了他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回到薛城,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孟尝君才意识到冯驩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冯驩对他说:“狡兔三窟,你至少还要有两处安身之所。”于是,冯驩跑到秦国,游说秦昭王,应趁此时重金迎纳孟尝君这个人才。秦昭王同意。冯驩又跑到齐湣王处,说秦国要重金迎接孟尝君,齐国不可放走这位人才。于是,齐湣王赶紧恢复孟尝君的相国职务。于是,孟尝君就有了薛城、临淄、咸阳这“三窟”了。

   齐国因有孟尝君,秦国不敢来冒犯。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魏冉到齐国,约齐湣王,一起改称“西帝”和“东帝”,共同消灭赵国瓜分其地。孟尝君认为不可,苏代从燕国来,劝说齐湣王,灭赵只会使秦国得益,应去帝号,合纵反秦。齐湣王 最终同意,两月后去“东帝”帝号,秦国亦随之取消。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宋国的国君原来是宋桓侯。公元前329年,宋国发生内乱,一位叫剔成肝的贵族杀了宋桓侯自立,但很快就被他的弟弟偃攻杀取代。宋王偃(又叫宋康王、宋献王)是个暴君,荒淫无道,经常强抢民女,而且不断向外扩张,侵占了楚、齐、魏等国不少土地,还把滕国灭了,国势曾一度强大起来。齐国联合楚国和魏国攻打宋国,把宋王偃杀死,将宋国灭亡并平分。但很快,三国又分裂而互相攻打。

   秦国见不能制服齐国,于是转而侵犯赵国。先说说赵国发生的一场内乱。公元前296年,赵主父(武灵王)灭了中山国,疆土向北扩张,很是得意。不过,一场由他引起的内乱接着发生。次年即公元前295年,赵主父不满赵惠文王的能力,想让公子章做代王,与赵王平分权力,但赵王和王太后不同意。公子章知道这事,即起兵攻打赵惠文王。大臣李兑和公子成一起平定公子章之乱。公子章逃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赵主父的宫中。李兑和公子成包围沙丘宫,攻杀公子章。李兑和公子成还不肯撤兵,仍包围沙丘宫,将赵主父活活饿死。英雄一世的赵武灵王,可怜他死得这么窝囊!

   公子章之乱后,赵国又出现平静局面,除平原君外,李兑也专国政,后由司寇升为相国,封奉阳君。有虞卿(名字失传)、触龙等大臣。此外,赵国还有几位很善于用兵的将领,如乐毅从燕国出奔到赵国,被封于观津 (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还有廉颇、赵奢等。秦多次加兵于赵,但都被廉颇、赵奢等打回去。秦昭王又想别的办法,使赵国屈服。

   公元前284年,秦昭王积极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攻齐。燕昭王为报齐国攻燕国的深仇大恨,也积极响应,早前,已派苏代到齐国荡内应。燕将乐毅以燕、秦国、赵、魏、韩五国联军攻打齐国。燕军攻入临淄,齐湣王逃至莒(今山东莒县),被楚国将领淖齿残杀而死。齐湣王死后,齐襄王继位。

   公元前283年,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派使者到赵国,愿以15座城来交换。赵惠文王很为难,不换,又怕秦国来攻打;答应换,又怕上当,城得不到。宦者令缪贤有位门客叫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做到不辱使命。到了秦国,秦昭王得到玉璧后,只顾玩赏,无意偿还15座城。蔺相如以玉璧有瑕疵为借口要回和氏璧,怒斥秦王没有诚意交换,要秦王斋戒五日,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秦昭王怯于他的视死如归,答应下来。蔺相如预料,秦王最终不会作出平等交换,于是派使者带着玉璧偷跑回赵国,自己留在秦国应付。到了那一天,蔺相如廷斥秦王,指出他其实并无诚意。最后,秦昭王敬服他的凛然大义,礼送他回国。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请赵惠文王到渑池 (今河南省铁门县)会面,赵国安排廉颇陈兵于边境,然后赵王带着蔺相如等去赴会。在会面过程中,秦王几次想加辱于赵王,都被蔺相如一一加以回击,秦王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回国后,赵惠文王拜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蔺相如只凭口舌便立功,很不服气,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闻后,常称病不上朝,出门见到廉颇,总要避让。蔺相如的门客都觉得很耻辱,蔺相如说:“秦王的威势那么大,我都不怕,为什么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侵略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我是先国家后私仇啊!”廉颇听到这话,感到很惭愧,肉袒负荆,上门谢罪,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秦国在赵国那里讨不到便宜,转而进攻楚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领大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烧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向东进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西北),向南进至洞庭湖一带。秦国在江南设置南郡,迫使楚国迁都到原来陈国的国都(今河南省淮阳)。楚国本来有一支军队,由庄蹻率领,经黔中南下,经且兰、夜郎等地,进至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因国中变故,庄蹻无法返回,干脆就在滇池称王。

   公元前270年,秦国经韩国上党进犯赵国的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情况危急,赵奢奉命领兵救援。他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赶往,居高临下,大破秦军,赵奢因功封马服君。赵国有平原君、蔺相如、廉颇、赵奢,后来还有李牧等相国将军,国势渐强。

   六国合纵抗秦,虽时有破裂,但相对而言,终为一个整体。十多年中,秦占不到齐、赵的便宜,虽从楚、魏等国得到不少土地,但仍未能找到一条破合纵,灭六国的良策。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范睢的人出现在秦国,为秦王献出了一条良策。

   范睢是魏国人,原在魏国大夫须贾的门下当门客。有一次,范睢随须贾出使齐国,因和齐襄王私下有些接触,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回国后把这事告诉相国魏齐。魏齐审问毒打范睢,范睢宁死不认。魏齐以为已把他打死,就叫人用一块破草席把他包裹扔到野外。范睢没有死,逃到朋友郑安平家,改名张禄,隐居起来。公元前271年,秦国大臣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将范睢推荐给王稽,范睢 劝王稽到了秦国。次年即公元前270年,秦国的丞相穰侯魏冉要攻打齐国的刚、寿,想扩大自己在定陶的封邑。范睢抓住这个机会,想办法见到秦昭王,陈说攻齐的弊端,并及时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所谓“远交近攻”,就是与远方的齐国、楚国交好,攻打邻近的韩国、魏国、赵国;把邻近的国家打下来,再向外扩张,这样既能破坏各国的合纵,又能使秦国得到的领土得以牢固占有,之后再攻取燕、楚、齐,统一大业便可成功。秦昭王已不满穰侯专权,听了范睢的献策,更是喜欢。于是,决定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更将魏冉罢相,用范睢为相,封应侯。次年,宣太后死,穰侯魏冉以及华阳、泾阳、高陵三君均被遣赴封邑。 顺便提提须贾和魏齐的下落。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睢以落难之人的身份去见他,须贾觉得惭愧和同情,赠送一件袍子给他,范睢觉得他还有些人性,表明自己身为秦丞相的真面目后,也不再追究他。但是,对魏齐,范睢一定要置他于死地。魏齐闻讯,先后投奔平原君和信陵君,最后也不得不自杀了。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儿子赵孝成王继位,平原君为相国。次年即公元前265年,秦国趁赵国新丧,发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襄王要求要以王弟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因长安君尚年幼而不肯,大臣劝说也不听,并说:“谁要是再提长安君为人质的事,老妇就用唾沫吐他的脸!”。后来,有位叫触龙的老臣子来见赵太后,与她拉家常,慢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赵太后同意长安君为人质。于是,齐国出兵救助,秦军退去。

   两年后,即公元前264年,齐襄王病死,儿子田建继位。齐王建采取自保观望态度,尽可能不去招惹秦国,也不积极援助邻国。

   公元前264年,秦将白起攻韩,取陉城,前263年,再攻韩,取南阳。前262年,再攻韩,取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完全封闭与上党郡的交通线。秦将白起、王龁攻上党,上党守将冯亭不愿降秦,依附赵国。赵国则派大将廉颇领二十万大军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拒秦。前261年,廉颇与白起、王龁在长平相持。

   公元前260年,王龁猛攻长平,廉颇筑壁垒坚守。秦军挑战,廉颇并不应战,只是慢慢消耗着秦军的实力,弄得王龁无计可施。这时,范睢想出反间计,他派间谍带着黄金万两到赵国进行离间,说:“秦国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当主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快要降秦了。”赵孝成王起了疑心,屡责廉颇 ,命其主动出击,但廉颇依然按既定的战术办。赵孝成王果然中计,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将,代替廉颇。得知赵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重病中的蔺相如极力劝谏,但赵孝成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也极力反对,说:“他父亲生前就说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可重用。”赵孝成王说主意已决,不会改变。赵母说:“那么,我有一请求,如果赵括误国,不要连累到家人。”赵括率领二十万人马,踌躇满志地开赴长平,接替了廉颇,并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部署。秦昭王得知这消息,秘密使白起为上将军,领大军赴长平。赵括主动出兵击秦军,冯亭劝阻,赵括不听,秦兵诈败退走,赵括“乘胜”进击,直追至秦军营前。秦军据守营垒,吸引住赵军,出奇兵断赵军后路,赵军受困,临时筑垒坚守,等待救援。秦昭王听得赵军粮道已断,亲到河北,征发15岁以上男子,全部开赴长平,阻截赵国救兵及粮食。赵兵饥饿46日,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路轮流攻秦垒,未能攻破。赵括亲自率精兵猛攻,被秦兵射死。 冯亭也自杀身亡。赵军失去主将,投降秦军,共40多万人。白起怕赵兵乘机反抗,把40多万人全部在长平活埋,而将240名幼小的士兵释放。 释放他们并非仁慈,而仅仅是让他们回去报告长平之战的结果而已。这一仗,史书说秦军亦“死者过半”。这是战国时期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大战。

   长平大战后,次年即公元前259年,白起又率领秦军占领韩国的上党,攻取赵国的太原。范睢忌白起功劳,请秦昭王准许赵国、韩国割地以和,罢兵数月,白起不满,秦昭王以王陵代白起攻赵。

   公元前258年,秦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坚守,王陵一时攻不下。秦昭王又命白起代王陵,白起装病,不肯受命;秦昭王又命王龁代为主将。王龁依然攻不下。 秦昭王怨恨白起,赐剑要他自杀。范睢用对他有恩的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将军,继续围困邯郸。

   赵国虽尽全力保卫邯郸,但邯郸毕竟危在旦夕,没有救兵,邯郸早晚会被攻下。于是,平原君不得不亲自外出请救兵。他要挑20位门客随行,结果,挑来挑去,合适的只能挑到19人。这时,有一位叫毛遂的门客自荐随行。平原君觉得他平时并无特别的表现,正在犹豫,毛遂说:“平时没有表现,是没有机会,如果你将我早处囊中,我就会脱颖而出。”于是,平原君带着门客到了楚国的陈都。楚顷襄王于公元前263年死去,儿子熊完继位,就是楚考烈王。拜老师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春申君经过数年的努力,使楚国又恢复了一点元气。但是,要出兵救赵招惹秦国,楚考烈王 还是犹豫,和平原君周旋了半天,还是不肯出兵。突然,毛遂拔剑入内,威逼考烈王,并给他陈述救赵的厉害关系,尤其搬出白起攻破郢都,毁楚太庙祖坟这奇耻大辱刺激楚考烈王。楚考烈王惊叹他的胆识和大义,于是,派春申君领8万兵马去救赵。

   赵国除了请楚国出兵,也派人到魏国,请魏安釐王出救兵。魏国派大将晋鄙率领10万人马来救赵。秦昭王听到这消息,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会被秦军攻下,谁要去救,打下邯郸后,我就先打谁!”魏安釐王害怕了,命令晋鄙在邺下(今河南临漳县西)驻扎下来。春申君见魏兵停下,他也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驻扎。赵孝成王急得又派使者去见魏安釐王,魏安釐王进退两难,不知所措。 有位将军叫新垣衍,主张尊秦昭王为帝,求他退兵。于是,魏安釐王就派他去说服赵孝成王。新垣衍到了赵国,说了这个意思。有个叫鲁仲连的人,善于计谋策划,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此时正在赵国,他强烈反驳了新垣衍的建议,并痛骂了他一顿,说:“我宁可跳东海,也不称秦王为帝,也不当他的奴才!”新垣衍灰溜溜地回到魏国。

   魏安釐王不敢进兵,平原君只得求助于信陵君。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无论从公从私,信陵君都认为应该救赵。他多次请求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但是魏安釐王不答应。信陵君只好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门客冒死去救赵。路过东门时,遇到看门的老头侯嬴。信陵君认识侯嬴,平时对他很好,侯嬴不同意他这样去送死,为他出谋说:“魏王最宠爱的是如姬,当初你为他报过父仇,你请她把兵符偷出来,就能夺晋鄙的军权,率军救赵了。”信陵君听从他的计策, 请求于如姬,果然得到兵符。侯生又说:“如果晋鄙怀疑,派人报告魏王证实事情,就麻烦了。我有个好友叫朱亥, 是个屠夫,也是个大力士,可以和你一起去,如果晋鄙不服从,就叫朱亥出其不意打死他。”信陵君到了邺下,晋鄙果然怀疑兵符,不肯交兵权。站在一旁的朱亥就从袖中取出一个重40斤的铁椎,将晋鄙击死。于是,信陵君挑选精兵8万,率军救赵 ,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王龁败走,郑安平率2万人投降,邯郸之围解除。而春申君则领着8万兵马无功而返。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到城外迎接信陵君,真诚地感谢并赞扬他。信陵君有些飘飘然。朱亥暗中提醒,说:“你对赵国有恩,但对魏国则有罪,不仅偷窃兵符,还杀了晋鄙,魏王肯定怨恨你。”信陵君立即醒悟,马上表现出谦恭的样子。他不敢回魏国,便叫将军领兵回国,自己与门客留在赵国。远在魏国的侯嬴,得知信陵君成功救赵,也就自杀了。

   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赵国的实力受到严重的损失,而秦国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已经破坏了各国的合纵,秦国已经具备了消灭六国的能力。

     接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