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应“立志”“做大事”

 

陈贤庆

 

在民主革命时期,香山人积极参与这场革命,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孙中山是一位长者,而实际上,孙中山参与反清革命时,还是个年轻人。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青年时代,即关注社会改良,到1894年成立兴中会时,也还是28岁。而他的同乡及同志陆浩东是26岁。

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大批香山籍的青年“立志”“做大事”,参与到民主革命之中,我粗略整理了一下,香山籍有名的民主革命者,参加革命时大多很年轻。且看如下资料:

王棠,参加同盟会时19岁。

王云五,出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时25岁。

韦慤,参加同盟会时14岁,参加辛亥革命时15岁。

刘思复,参加反清革命时17岁,参加同盟会时20岁。

阮汉三,加入兴中会时16岁。

孙科,参加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机关报主笔时19岁。

朱卓文,参加同盟会并学习飞行时,21岁。

朱克勤,参加同盟会时17岁,参加辛亥革命时19岁。

朱慕菲,学习飞行技术时23岁。

陈庆云,参加中华革命党时17岁。

李仙根,参加同盟会时15岁。

苏兆征,参加同盟会时23岁。

苏曼殊,参与反清革命活动时18岁。

吴铁城,参加同盟会时21岁。

杨殷,参加同盟会时19岁。

杨仙逸。参加同盟会时19岁。

杨官宇,学习飞行技术时20岁。

杨匏安,宣传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时23岁。

张惠长,学习飞行技术时16岁。

郑彼岸,参加同盟会时26岁。

郑道实,参加同盟会时20岁。

姚观顺,参加同盟会时19岁。

梁定慧,参加同盟会时18岁。

萧友梅,参加同盟会时19岁。

程天固,参加同盟会时17岁。

魏邦平,留学日本军校时18岁,参加辛亥革命时26岁。

 

革命家、文学家梁启超在1900年时曾大声疾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孙中山和其他香山籍的青年,正是以富国强国为己任,毅然投身到艰苦的民主革命中去的。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生涯中对青年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更是极为关心,并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由此形成了其关于青年的重要思想。19231221日他在广州岭南大学演讲时,教导青年,“第一件是要立志。” “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那么,什么是“大事”?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穷弱的国家。……诸君应该立志,想一种什么方法来救贫救弱,这种志愿,是人人应该要立的。要大家担负救贫救弱的责任,去超渡同胞。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志愿,将来的中国,便可转弱为强,化贫为富。……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

 

今天,新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我们的国家还不算很富强,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年轻的一代并非坐享其成的一代,国家正需要年轻的一代“立志”“做大事”“美哉我少年中国”。

旧日的香山青年,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立志”“做大事”,救国拯民,已光炳史册;今天的中山青年,在和平建设的良好环境中,不是更应该“立志”,创造出比先辈更辉煌的“大事”吗?

 

(此文刊登2007年6月17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