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阳江之行
陈贤庆
2009年8月22日为周六。晴天,炎热。
昨晚7点30分,我中山城区坐长途车到广州,夜宿于淘金路大哥家。今天上午6点半钟起床。洗漱后,即出门,坐了一小段出租车,再走一小段路,便来到烈士陵园正门。此时才7点钟。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于是,踱到园内。广州的公园全部不收门票了,烈士陵园也不例外。早上在园中,几乎都是老者,年轻人,这个时间,要么仍在床上,要么在上班的路上。在园内转了一圈,再出来时,不过7点15分。7点半钟之前,11位60岁左右的老者,6男5女已经到齐,大家上了一辆中巴,望西而去。
此行所要去的地方是阳江市。为何到阳江?这班又是什么人?原因说起来也有些奇特,或者会令人有点感动。车上的11人,40年前都是广东华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到了雷州半岛的勇士农场,其中的37人,分配在第13生产队(后曾改为第14队)。其后,那37位知青有的调到其他岗位,有的调到其他生产队。1976年后,上山下乡的知青们陆续离开农场回城。但是,他们最初所到的生产队,即第13队,始终是他们旧地重游的集中点。
勇士农场始建于1952年,专业军人和从广东各县招募来的农民是第一批的拓荒者。那些农民因此转变而成为农场职工,刚参加垦殖时大概20岁左右。知青1968年到农场时,他们也就40岁左右。但劳动与生活的艰辛,已使得他们过早苍老。因此,知青们都称他们为“老工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老工人们也相继退休,有的留在农场,有的回到原籍,有的跟随子女到别处。他们之中,多数已经离世,尚还健在的,已近80岁了。
当年,在13队生活和工作过的知青们,都已是花甲左右的老人。在离开农场后的30多年中,他们已回雷州两三次,有的更多。今年,不知谁提议,说在阳江市有几位老工人仍健在,已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何不去探望一下?于是,大家同意。但是,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特殊情况,有的身体欠佳,有的还要工作,有的要带孙儿……到上车时,只有11位,6男5女,但是,也已经足够组成一个“旅行团”了。
中巴车望西而去。如今的全程高速公路,又让他们想起当年的“行路难”。车上这11人的身份不同,有的是干部,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老板,有的是职员,有的是工人等,但是,他们又有两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同学,都是场友。而“知青”这身份,则要伴随一生。在车中,他们的主要话题,就是农场的生活,诸如“当年我暗恋你,你难道不知?”之类的无补于事的话。
11点钟左右,车子到了阳江市区。这是我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地方。阳江是我的祖籍,1972年后,因父母被遣返家乡,我也和这地方有了较多的联系。但是,当年的阳江城,几乎就只有南恩路一条马路,现在,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了。2006年清明节期间,我曾与两位哥哥回乡祭祖,在石湾路一家旅馆住过,但也很难寻找出旧日的足迹。
老工人老杨的儿子在某路口接我们,并开车作前导,将我们引到某路某巷的家中。在进入到老杨家,见到老杨夫妇、儿子儿媳,以及老工人老关夫妇,还有老工人老欧。我们先参观老杨那三层半的小楼,然后,与老工人们座谈。从老杨的介绍得知,他们夫妇在八十年代提前退休回到阳江,因儿女有出息,生活不错。我与老杨不仅同在13队工作过,1970年6月时,还一起调到砖厂,又共事了两年多。老关与八十年代末调回阳江某农场,直干至退休。老欧则在勇士农场干至退休,再回到阳江。如今,他们的退休费都不多,还不足千元,但起码生活无忧吧。
之后,我们一起到一家叫运通泰酒楼共进午餐,这午餐,说好由知青请老工人的。这时,当年以政工队员身份先于我们一月到勇士农场第13队的高州人老陈夫妇带着家人从高州乘专车赶到。不久,在农场当过教师的阳江籍人冯老师也到了。13队老工人老梁的儿子、在阳江工作的小梁也来了。老欧那在农场生活了9年、如今已亭亭玉立的漂亮的孙女已参加工作,是一位女警察,她作为老工人的第三代的代表,也参加了我们的聚会。于是,那酒楼房间里聚集了与雷州半岛勇士农场有关的30多人。席间,大家回忆旧事,相谈甚欢。
午饭后,老杨儿子开车送我到石湾南路我四叔的家,见到我的93岁的四叔和堂姐堂姐夫。坐谈了一会,我又得离开,临行时留了500元给他老人家饮茶。离开四叔家,坐出租车回到运通泰。
下午3点半钟,老杨的儿子安排我们一行分乘三部车,到阳江的名胜海陵岛。说来惭愧,我还没有去过海陵岛,没有去过闸波港,没有领略过十里银滩的壮美。从城区到海陵岛大概50公里,一小时即到。我们先坐车游览了闸波港,但见港口停泊这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而马路两边,不少新的楼房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报上也有一则消息,说闸波的楼房,已达到广州的价钱了。
离开闸波港,车子经过一个公园,称“螺州海滨公园”,对开的海滩上,有不少泳客在阳光下戏水。我们没有游泳的打算,所以没有下车。车子沿着山坡道路“宋康大道”开到一处较高的地方。从这里,可以以最好的角度眺望到无边的海景,以及十里银滩。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显得海更蓝,沙更白,景色的确很壮美。广东虽然是在南海之滨,但是,要去到方便眺望大海、游海水浴的地方,并不容易,此地就算一个好去处,但还须完善各种设施。在这望海处,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水晶宫”——南海一号博物馆。也算我们幸运,博物馆的脚手架于十天前才拆除,馆体外观那三个巨大的椭圆形在海滩上非常抢眼。
在高处望海及照相后,我们再开车往下走,来到了在建的安放古船“南海一号”的“水晶宫”前。“水晶宫”还未开放,“水晶宫”前还是工地,大型的运泥车还在往返,工人们在整路,种树,忙个不停。但是,在近处,还是可以将“水晶宫”看得更清楚的。
“水晶宫”里安放的,是宋代的一艘古船,沉在离这里20多海里处。去年(或前年)将其打捞上水,运到这里的海边,再通过临时码头,牵引到岸上,其工程之大,技术之难,可想而知。还有,要将沉在海水中上千年的古船保存好,更是一项极高的科学。从报道得知,水晶宫内,巨型玻璃展示厅里面满是深深的海蓝色,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箱子,南海一号就安放在里面,其周围全是天然海水,这样,可以回复千年间它所处的环境,同时,又可以成为一个活标本。可以想象,到明年元旦,“水晶宫”开放时,这里是何等热闹了。
5点半钟,离开海陵岛,在城郊的新港东方渔邨吃晚饭。这餐由老工人请知青了。席间,依旧回忆旧事,相谈甚欢,依依不舍。
近8点钟,在夜幕中,11位老知青与老工人们不得不分手。老杨的儿子还给每位知青一份阳江特产作为礼物,令知青们很感动。
车子乘夜沿着高速公路回广州。12点到达,大家分手,12点半左右,我回到大哥家,冲凉后,打开电视,看到意甲开锣,正在激战,但也不便观看,即睡觉去。
事后,填得《夜游宫·游阳江市海陵岛》一词记此游:“夏日凉风渐起,遥望处,海陵胜地。十里银滩一碧水。绿红衫,戏波欢,螺州际。
近岸黄沙里,人道是,水晶宫址。宋代沉船今出世。待明年,沐春晖,人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