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离粤赴鄂之行
陈贤庆
(一)
1979年8月,我离开广东雷州半岛农场,结束了近11年的知青生活,到湖北省荆州地区一所中学当教师。
我在雷州半岛的近11年中,不知是家庭出身不好,还是自己表现不良,一直是“农工”的身份,除了加入几期“场宣”,即农场文艺宣传队外,连个小学教师也混不到,属于知青中的“倒霉蛋”。1979年,经友人介绍,湖北荆州地区一所中学愿意接收我为教师。于是,我便不辞而别,其后的调动手续托别人帮忙办理。本文主要叙述离粤赴鄂之行。
8月31日半夜,我在场部乘坐卡车到湛江。同行的有同生产队的女知青肇珍,还有职工子弟福莲姑娘,她俩是去湛江看病还是回广州,我已忘记了。其时我心情复杂,农场似还有可留恋之处,异域又不知景况如何,难以用一般文字表述,还是引用一首当时写的题为《离农场北上》的七绝吧:“一纸飞来喜若狂,临行何故又彷徨?乘车夜半风微冷,不觉东方露曙光。”
早上到湛江后,因我是坐火车北上的,火车晚上才开,白天就反而有时间了,于是,与肇珍、福莲先游览赤坎的西山公园。西山公园始建于1958年,是湛江市最具历史意义的综合性公园和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西山公园不但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而且是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载着湛江市人民抗法斗争历史的寸金桥,从公园的月影湖上跨过,把公园的北苑和圯苑分开。现在,西山公园已改名寸金桥公园,大门宽敞的广场上伫立着一座高耸的抗法战士雕像,这就是湛江八景之一的“寸金浩气”;在象征国土的基座正面,刻有郭沫若的手迹“一寸河山一寸金”七字。
其后,我与她们沿着海滨大道,到了霞山,在霞山区去了一些什么地方,就记不起了。其实,我当时的心情已不在游山玩水,有诗为证:“结伴同游剩几何?忧伤弃却笑声多。漫行花圃公园路,耳畔时闻楚地歌。”末句说明,我人还在广东,心已在湖北了。
(二)
晚上,我坐上火车北上,火车绕道广西再到湖南、湖北,终点站是武昌。9月2日早晨到达长沙时,我又忽然决定,在此下车,作一日之游。下车之后,我即问路前往市区。
我首先到烈士公园游览。公园位于长沙市的东北部,依据其自然地形,山上种树辟园,洼地造湖建亭而成。公园内常年树木苍翠,绿草如茵,奇花斗妍。公园西南小丘上兴建了烈士纪念塔,纪念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湖南革命烈士。它是公园的标志。塔的下部是烈士纪念堂,纪念堂大厅前方有纪念台,后设祭堂,纪念厅的左右为陈列厅,陈列了谭嗣同、黄兴、向警予、蔡和森、夏明翰、郭亮、雷锋等90多位烈士的照片、简历及部分遗物。
公园的东北角是年嘉湖游览区。年嘉湖湖面宽阔,面积达48.62公顷。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有舟楫供游人租用。湖上一座拱形石桥通向湖心岛,犹如长虹卧波。湖心岛又名霄阳岛,岛上种植着棕榈、柳等各类观赏树木和灌木,各类花木错落有致。湖上黄瓦白栏的碧浪楼,为重檐桥亭。登桥远眺,满湖秀色尽收眼底。我有《游长沙烈士公园》一诗:“高塔攀云烈士陵,平湖片片小舟轻。枪林旧日流鲜血,园内今朝满笑声。”
之后一个景点是清水塘。清水塘是早期中共湘区委旧址,毛泽东与杨开慧也曾在此住过,后辟为纪念馆。但是,我对此行没有任何印象,仅因诗集中存有《参观长沙清水塘》一诗:“六十年来史册长,我今漫步清水塘。旧居虽在人仙逝,尚有遗风待发扬。”
其后,我又来到橘子洲。橘子洲,橘子之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它又名水陆洲,是湘江中的一个江中小岛,长约5公里,宽为100米,以它独特的地理风貌取胜,纵贯江心,四面环水,绵延十里,如曳帛带。西傍岳麓,东濒城邑,介乎山林城市之间,飘然碧波清浪之上,既具山林水乡之趣而不冷僻。我来时正是秋天,橙黄橘红,清香阵阵。
橘子洲的南面,有一渡口称朱张渡,那曾是朱熹、张拭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的口岸。青年毛泽东常会同蔡和森、张昆等学友到橘子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925年6月24日,毛泽东挥就名篇《沁园春·长沙》,描绘绚丽多彩的湖湘山水,橘子洲从此驰名天下。我有《游橘子洲》一诗:“风凉日丽正初秋,绿柳红花尚未休。滚滚湘江何处去?当年此地会名流。”
大概是下午时分,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我来时正值初秋,还未见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景象,但景色也十分客观。
岳麓山的苍松翠竹中,护有29位辛亥革命志士的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刘昆涛、焦达峰、蒋翊武、姚洪业、禹之谟、陈作新、黄爱、庞人铨等均葬于此,那座座陵墓向你叙述着历史的风云,其中黄兴墓、蔡锷墓等保存良好,印象深刻。
山上的“爱晚亭”,和安徽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西湖的“湖心亭”同列中国四大名亭。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常在爱晚亭、岳麓书院半学斋会集,研讨国家大事。此亭我亦去到。
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朱熹、张栻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有学生千人,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府,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这书院当年不知有没有踏足,《游岳麓山》一诗只是如此记载:“蔡黄墓道忆英姿,爱晚亭中诵壮诗。古寺松风山气爽,长沙眼下夕阳时。”
(三)
是夜,我在长沙再签票转车,9月3日凌晨2点抵达汉口,宿于车站售票处地板,其景孤寒;兼且四周是乡间外出逃荒者,是夜恰有一青年抢劫,更添恐怖气氛,有《夜宿汉口车站有作》一诗为证:“横七竖八睡逃荒,作案强人夜转狂。冷月当空光淡淡,天涯孤旅独凄凉。”
早晨,售票处窗口打开,我即买了去钟祥东桥镇的车票。车开后,望西北而去。途径应城、京山,中午1点半到达目的地。
下午的时间,我观察了此地,作《抵东桥镇》一诗:“行程三日半,异地会亲人。北岭连洪岳,南流下鄂门。山区多鸟语,客地净风尘。孤雁栖何处?眼前一镇村。”
黄昏晚饭后,外出散步时,亦作《黄昏远眺》一诗:“青山绿水稻金黄,屋舍依稀近水旁。几处炊烟升袅袅,牧童骑犊下斜阳。”
次日早晨,我要早起,并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有《晨景》一诗:“月朗天高数点星,山丘田野尽分明。清晨莫懒休寻梦,听得校园齐读声。”
我清楚地知道,我已经脚踏着湖北的土地,要与异乡人们相处,不管今后的道路如何,我要勇敢地自信地翻开人生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