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至88年珠三角短途记行

        陈贤庆

                               (一)

 在湖北钟祥县的中学工作了六年,因各种情况,我希望回广东工作,学校领导也通融,同意放我走。本应能调回广州则最理想,但一时又办不到,此时,偶然在《羊城晚报》看到中山市教育局招聘教师的广告,即去信与之联系,即有回音,说同意接收吸我并安排在市属的高中。衡量再三,我即抓住此机会,先回广东再说。几经办理,商调函到。1985年9月,我离别湖北钟祥,调回广东,南行时,有七绝一首记心情:“话别东桥望我乡,秋风一路意惶惶。羊城未见亲朋面,直下中山不卸鞍。”诗中所说的“意惶惶”,是因为当时调动手续尚未完全办妥之故。

  说“羊城未见亲朋面直下中山不卸鞍”也属夸张,不过,只在广州过了一晚,次日,9月3日,即赴中山去。中山原来是“县”,属佛山专区管辖,刚在1983年12月升格为“县级市”。其时,我对“市”的认识还很模糊,认为“市”即“城市”,想不到,现在,整个“县”,包括全部农村,也叫“市”!我要去报到的学校是中山市农业技术中学,它在什么地方?那时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靠地图才勉强知道它位于中山市最北部的黄圃镇,它的东边是三角镇、西边是南头镇,南边是阜沙镇,北边,一河之隔,是番禺的大岗镇,西北边,也是一河之隔,是顺德的桂州镇。学校虽然在镇上,但学校是市属的,所以教育局并没有欺骗我。

  1966年秋冬时兴步行串联时,我曾和同学来过中山,但是肯定没有到过黄圃镇。到省汽车站得知,有班车到该镇。早上坐上车,车往南行,经过芳村,沿着广珠公路,进入顺德县,经陈村、北窖、伦窖、大良、容奇、桂州,进入中山市。这条路我步行过,依然是那条三级公路。不同的是,因三洪奇大桥、容奇大桥和细窖大桥三座大桥建成,免去过渡之苦。怎么到黄圃镇呢?车往前行,到东凤镇,向左转入一条小路。这小路两旁长着一些树木,车行之时,树枝树叶打在车窗上,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仿佛觉得,我们进入了越南的胡志明小道。走了一段时间,车子到了一个渡口。原来还要过渡!在那个年代,下车过渡也属平常。下车乘渡车船,过了此渡头,进入南头镇,再经一条小路,才到达黄圃镇。此时,已是中午时分了。也就是说,从广州坐客车到黄圃镇,起码需要半天时间。

 旧地重游,毕竟过去了二十年,尤其是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珠三角的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有诗为证“踏上南行路,风光大变迁。红楼映绿地,电网架碧天。桑基连村落,鱼塘接稻田。眼前黄圃镇,学校依山边。”从诗中可知,其时珠三角尚未“城市化”,还可看到“桑基连村落,鱼塘接稻田”的景象。至于当年的黄圃镇是怎样的?我只能用“惊讶”来表述:此镇实际只有一条并不宽阔的“南边街”,主要的商铺都在这街两边,其他的地方,只能称为“农村”。

 在一个简易的车站下车后,沿着南边街走了大概20分钟,便到了尖峰山下的学校。中山市农业技术中学,原址曾为九区中学、中山农校中山师范等,创办于1980年秋。其时的中山农中,校舍和设备都还简陋,只有一幢新建的三层教学楼,一幢旧的两层办公楼,礼堂兼饭堂以及学生宿舍都是平房,还有一幢四层的教工宿舍在建,运动场是泥沙地,也只有两百米跑道,很难料到它日后会变身为中山市职业技术高中、中山市第二中学,还升格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是日下午,我要赶往市区教育局办理有关手续。市区即石岐。 

    1966年夏天,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是年11月,笔者趁“步行串联”之机,与同学从广州步行来到了石岐,并在石岐住了多天。追忆所及,当年的石岐,最热闹的,便是孙文路,那里商铺林立,最有标志性的建筑便是立在十字路口的百货公司和有民族风格建筑的工人文化宫,那里灯光闪烁,人来人往,堪比广州的中山五路或北京路。拱辰路安静清洁,房屋建筑,古色古香,颇有广州西关恩宁路的味道。至于名胜古迹,当数岐江桥、西山寺、烟墩山和学宫。石岐人或者说中山人,受华侨文化以及孙中山“博爱”思想影响深远,在“文革”爆发后那乱轰轰的日子里,还保持着相对的平静。

    作为一个县城,石岐已经比省内国内其他许多县城优胜很多,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当年石岐的区域范围,实在很狭小,基本与民国时期相差不远,只有孙文路、拱辰路、悦来路、凤鸣路等几条马路。接下来,十年浩劫,发展停滞,民生困苦。“文革”结束后,直至70年代结束,石岐城区的面貌基本依旧,可以提及的建设项目,只有1973年建成的石岐人民大桥、19765月建成的石岐狮窖口桥, 197510月开通的县人民医院到氮肥厂的镇内第一条公交线路,以及19782月建成的中山大厦落成开业,楼高7层,已是当时全县最高的楼宇。

    我从黄圃镇坐公交车,再经南头渡口,进入东凤小路,转入广珠公路,再往南经小榄镇沙口大桥,再经鸡笼镇(东升镇)、坦背镇、沙朗镇等,进入石岐。其时,石岐已有了新建设新变化,岐江两岸,汽车客运站附近,有了些高楼,如新华侨大厦、富华宫餐厅、富华娱乐城等。1983年建成了孙中山纪念堂,1984年建成逸仙湖公园。此外,富华酒店和国际酒店在建。繁华热闹的依然是孙文西路,是夜,我在石岐教育局招待所度过,也领略了夜晚的孙文西路情景,有诗为证:“二十年前此地游,陈郎不似旧风流。繁华最是孙文路,鬓影衣香胜广州。”说“胜广州”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全城最主要的商铺和娱乐场所都集中在这马路,繁华热闹则是肯定的了。不过,当时孤身在异乡,感慨万千,当夜虽无月,也以“月”入诗:“粤海童年梦,雷州十载看。谁知荆楚月,一夜度中山。

                                       (二)

     918日,调动手续终于办妥,我正式站在中山市农业技术中学高三(3)班的讲坛前,其时我担任高三(3)班的班主任及高三(3),高三(1)两班的语文课教学。

     学校坐落在一座叫尖峰山的山下。山不高,海拔不足百米,当年有一条小路可以登上山顶。在某个休息日,我亦去登山,不用多久,便到了山顶。黄圃地区为沙田区,这里的山,以前就是海岛;陆地则是汪洋。黄圃后岗村的海蚀遗址,便可印证沧海桑田的巨变。站在山顶,可以远望四周的田野、河流、村镇、公路,也觉心旷神怡,有两首五绝诗为证。其一:“登上尖峰顶,平畴放眼观。愁思随雾散,立志闯难关。”其二:“漫漫人生路,孤鸿落哪边?中山山水美,努力续新篇。”也算我还幸运和努力,其后在学校的二十多年以及退休后的若干年,的确也能“闯难关”、“续新篇”。

     回到广东,心情舒畅,十天后,9月29日,为中秋节, 是夜在广州白云路寓所招待一班旧同学,共同赏月叙旧。老同学知道我回了广东,都为我高兴,此情此景,殊为难得。有《中秋广州赏月叙旧》一首:“月圆月缺奈何之,岁岁中秋叹别离。此夕羊城花月好,亲朋杯举颂良时。

     10月,国庆节期间,借了一位学生的自行车,到顺德的桂州、容奇镇一行。其时,桂州镇和容奇镇虽然连在一起,但属两个镇,后来才合并成容桂镇。从黄圃镇到桂州镇,还要走小路,在大窖村再过渡,到达桂州的华口、小黄圃,进入桂州镇。记得桂州镇中心有一座古塔,其他似乎没有什么古迹。游览罢桂州镇,再到容奇镇。容奇镇大一些,记得有一所容山书院,应属古建筑。1966年时,我们只是经过两镇,并没有很好领略过,此次来游,发现桂州、容奇两镇,得改革开放之先,生机勃勃,厂房、楼宇在建的很多,商业旺盛,商场的人流不绝,又有五律一首赞之:“假日驱车去,容奇在眼前。楼房皆厂店,马路尽人烟。浩浩珠江水,澄澄粤国天。歌功开放策,成就赋新篇。

     再过一个周日,再骑自行车到更远一些的大良镇。大良是顺德的县治所在地,也是个有名的地方。1966年步行长征时,我们在那里过了第一晚。但是,已没有什么印象了,至于有没有去参观过清晖园,也没有记忆了。也很有可能,文革爆发,如火如荼,属于“四旧”的清晖园及早关门谢客了。这次,我主要参观这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园林。很可惜,参观的过程和所见所闻,也不记得了,但是,留有一诗,记录着在清晖园中吃了一碗双皮奶。诗云:“二十年前过大良,行踪何处可寻芳?清晖园内双皮奶,味道犹如旧日香。” 

     是年11月3日,是我的母校广东省华侨中学的校庆。自从1968年11月离开母校以后,屯垦雷州、客居荆州,我都没有再回过母校,此番同学相邀,我欣然参加,但见母校景物依稀可辨,新建筑巍然屹立,至于老师,多还健在;同学,略显沧桑,都是劫后余生之人,握手、拥抱、问候、叙旧,热泪盈眶,又有诗记此事:“母校睽违二十年,艰难寻觅旧时篇。恩师再见同窗会,共诉沧桑劫后甜。” 

     是年12月的一个周六,我应邀到佛山拜访文友吴宝祥君。佛山,童年时去过一趟,完全没有印象;去年与二哥去了一趟,为学校买车,也没有去过多少地方,所以,对佛山是完全不熟悉的。坐了半天车才到达佛山,几经周折,才找到吴君的家居。前两年,我每年回广州探亲,吴君都来与我会晤叙谈,但我没有到佛山拜访他,此番是第一次。吴君从海南回来,在佛山大学任教,已娶妻生女,生活安定,不似我尚孤家寡人。在吴君家,除了说文论字,晚饭后,吴君还带我到街上游览,领略禅城的夜生活。当晚,在吴家留宿;次日再回中山。有五律一首记行:“阔别禅城久,佛山气象新。登门逢故友,见面论时文。道路迷灯影,河堤羡恋人。君当有巢氏,我尚若浮云。” 

                                   (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1986年。元旦那天,有感而发,吟得一首题为《八六年元旦》的七律以表心迹:“北国南疆两地游,何须笔底诉悲愁?贫穷不减胸间志,劫难无低颈上头。战鼓催春当奋发,宏图建国共筹谋。香山自古多豪俊,再育英才第一流。

     是年1月,某周日,又借学生的自行车到小榄镇一行。从黄圃镇到小榄镇,还是要在南头过渡到东凤,再沿着广珠公路到沙口入小榄。1966年步行长征时,我们第二晚就住宿在小榄。但是,对小榄镇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只记得是个比较热闹的小镇。如今,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可以与桂州容奇比美的镇,商铺众多,顾客盈门,马路上也有许多大小车辆。镇内的男女尤其是青年男女的穿着都很时髦光鲜。我在镇内的商业街走走,到中山公园看看,似乎寻找不到一点昔日的记忆。有五律一首记此行:“旧日经游地,如今辨也难。男人多彩服,女子尽朱颜。店铺观商品,公园玩水山。流连无去意,不觉夕阳残。 

     还是在1月份,我还有一壮举,就是骑自行车回广州。依旧是借学生的一部自行车,早上出发,先到顺德,然后沿着广珠公路,望北而行。此时的广珠公路,正在扩建二级公路,行路时有艰难。中午饭在哪里解决,已不记得。行尽顺德,进入南海县的平洲镇,再到芳村,过渡到广州长堤的南方大厦码头,时已近黄昏矣!从南方大厦骑回白云路那一段,已在城市的马路上,已舒服多了。到家时,母亲、大哥等皆惊叹,也指责我大胆。有诗记此行:“脚痛腰酸热汗流,蹬车半日到平洲。南方大厦遥遥望,鹤洞凭船渡广州。”次日,依然要蹬车返程。返程时则狼狈了,因为到了陈村时,天下雨,只得在一处瓜棚下避雨。骑到容奇时,已到黄昏,还要从乡间小路回黄圃,惊险可想而知。有诗为证:“次日蹬车踏返程,陈村遇雨避瓜棚。容奇刚过天昏尽,独走河堤处处惊!”在两首诗之下,一小注云:“曾擦伤膝盖,流了不少血。”至于在何地何时擦伤的,我已记不得了。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寒假到来。以前的寒假,我都是从湖北回广州过,这个寒假,我则是从不远的中山回广州过的,心情不一样。广州很多地方,我都没有去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都去过什么地方也难,幸而保存有《寒假记游》五律一首,可知大概的行踪:“寒假心情好,羊城处处游。南湖山水绿,北秀景图幽。玩乐东方苑,闲聊西荔洲。五星宾馆去,雅座听泉流。 诗中的“南湖”,便是北郊的南湖公园,当时刚建成不久;“北秀”乃越秀山之北秀湖,泛指越秀山公园;“东方苑”当然是指北郊之东方乐园,也是刚建好不久;“西荔洲”实际就是荔湾湖公园,因押韵和平仄的需要弄成如此;最后所说的“五星宾馆”,指当时也是开业不久的中国大酒店和白天鹅宾馆。改革开放,使五星级宾馆也向寻常百姓开放,我等也可以大方进去,去喝杯咖啡之类。

       寒假过完,又要回学校上课。新学期不久,认识了镇上的冯小姐。5月间,曾与冯小姐到了长江乐园一趟。长江乐园离城区10公里,建在长江水库区,有山,有水,有座宾馆,有些游艺设施,风景秀丽,当年,已经是全国少有的游乐场了。我们并没有玩什么过山车之类,只是观光而已。有《游长江乐园》一首:“青山碧水日光明,放眼长江一镜平。有女同行游也倦,林间倚石听泉声。

      同样是5月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翠亨村。皆因市教育局教研室在中山纪念中学召开高三级语文高考备考会议,我与陈品权校长一起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孙中山故居以及孙中山纪念中学。当年,孙中山故居还没有扩建成一个公园,只有故居供游客参观。而孙中山纪念中学多是民国时的建筑,少有现代的楼宇,但那颇有特色的旧建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外,翠亨村的环境也让我感兴趣,他真是个能出伟人的地方。有五律一首记此行:“久仰先贤志,翠亨今始行。山青人杰显,水秀卧龙生。手抚家居树,耳聆国父声。残阳染校道,学子尽精英。到了7月份,带学生到石岐参加高考。这是我到中山后所教的第一届毕业生。

                                   (四)

     1986年暑假期间,学校新建成一幢教师宿舍,仅剩一套可分与我,但校长说须登记结婚方可入住,于是,一套宿舍促成我之婚姻,冯小姐便成了我的妻子。是年9月18日,与冯小姐结婚。在广州大哥处办几桌酒席;回黄圃后妻子家又办了几桌;其后在学校与黄、刘付夫妇合请同仁在食堂吃一餐,如是解决了问题。到了11月,将在广州居住的母亲接到我处居住。到了1987年3月,得知妻子有了身孕,到了6月,得知妻子怀的还是双胞胎!是年10月1日国庆节晚上,两位女儿出生。从医院回家,经常哭啼。不久,妻子因剖腹产手术做得不好,引起大出血入院留医,须夜半服侍,甚为辛苦。

     上段文字,与“旅游”有何关?其实有关。因我从一个自由人,一下了变成了丈夫和父亲,要照顾年迈的母亲、有病的妻子以及两位幼小的女儿,还要继续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什么时间和心情包括经济能力去旅游?而那时,学校还没有暑假组织教师外出旅游的事,因此,一两年间,我都被困于学校家中。1987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六运会在广州举行,我都没有回去看过。

     直到1988年的暑假,女儿快1周岁时,买了一部自行车,我才有些雅兴去郊游。有几首诗可作记录:

假日登山一年辛苦又休闲,夏日炎炎未肯眠。独自登山心旷达,田畴水网望无边。

骑车郊游蹬车远道去郊游,各处风情尽揽收。三角饮茶兼小憩,阜沙菜市买泥鳅。

游浪网、民众镇河堤小径慢车行,野渡多人往返惊。水网纵横桥路接,禾田屋宇似丹青。

游番禺潭洲、大岗镇奈何一水隔番中,野渡飘浮夏日红。尽力驱车人未倦,大岗兴旺贸工农。

游外海、江门市霞光耀早晨,车快辗轻尘。外海长桥壮,蓬江大厦新。公园寻旧梦,路巷觅前痕。日暮吟歌返,凉风倍觉亲。

菩萨蛮·顺德桂洲、容奇行金风送爽心情好,轮飞路畅郊游早。兴旺数桂洲,容奇更可留。    通衢车马去,港口船舟聚。开放换新颜,城乡绣画间。

     1987年10月开始,我的旅游故事已经没有多少可写了,只好如此概括了事。什么时候,我才享有公费外出旅游的机会?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潇洒地自费到自己喜欢去的山水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