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七:“七七事变”前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抗日战争中国军投敌部队简介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日军战败投降大事录
“七七事变”前日本侵华史
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半个世纪的侵略,请看下列的史实:
1874年
5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杀害54名琉球渔民为由,悍然出兵3600余人侵我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台事专条》及“会议凭单”,默认琉球人是日本人,并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5年,日本以“凭单”中“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中国先准给抚恤十万两”一句而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中国朝贡。1879年,日本吞并曾是中国属国的琉球国,改其为冲绳县。
1894年
是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驻守牙山。6月,日本以清军入朝为借口,调遣大批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向牙山中国驻军突击,同时,日本军舰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同时正式宣战。9月17日,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3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日军进入旅顺后,见人就杀,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全市近2万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
1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日军所至,烧杀淫掠,无所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就杀死我军民2000多人。
4月17日,日本迫使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要求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5月5日,日本因俄、德、法等国的干涉,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5月27日,日军进犯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加付3000万两白银,才“赎回”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了“暴发户”。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兴奋地说:“一想到现在有35000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1898年
4月,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
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6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遣25000名官兵,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8月24日,日舰“和泉号”上的陆战队在厦门登陆。28日,又从台湾派两个步兵连入侵厦门。
1901年
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天津、山海关沿线的12个地区,赔款白银4.5亿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年
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10日,两国相互宣战,日俄战争爆发。12日,清朝政府宣布(对日俄战争)中国“局外中立”。
1905年
1月,日军攻陷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沈阳),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和权益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9月5日,俄国战败与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12月22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同意根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在中国东三省增加开放城市和港口,安东和奉天之间军用铁路由日本经营,禁止修建与“满铁”平行的线路。
1906年
6月,日本成立了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
1907年
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1914年
8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交战区”。
10月,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
11月,日、英联军攻占青岛。英军(约千人左右)很快撤走,日军却拒不撤军,妄图长期侵占山东。
1915年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共有5号,分为21条,即“二十一条”。
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5年
5月15日,日本人开枪打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
后又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场打死工人和学生71人,打伤数十人。
1926年
3月,日舰炮击大沽炮台,中国驻军死伤10余人,后日本调军舰于大沽对中国进行威胁。3月18日,北京群众举行集会向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到镇压,47人被打死,200余人被打伤,酿成“三·一八惨案”。
1928年
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5月11日,攻占济南,并大肆烧杀,中国军民共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
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阴谋乘乱夺取东北。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诬指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军连续攻陷沈阳、鞍山、铁岭、抚顺、长春等重要城市,随后数月,继续进犯东三省其他地区,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全境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
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与日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日军得以进驻上海。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清逊帝溥仪就任“执政”,并“委托”日本关东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3年
1月至5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四省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1935年
10月至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10月22日,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7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奸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
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轰宛平城,守桥的中国29军官兵奋起反击,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系列
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序列(1937年8月31日)
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
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
司令部驻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总兵力约37万人。
第一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辖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
第二军:司令官
西尾寿造中将,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
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
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参谋长:饭诏守少将
司令官驻上海。
第三师团:师团长 藤田进中将
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山室宗武中将
第九师团:师团长 吉住良辅中将
第一0一师团:师团长 伊东正喜中将
第十三师团:师团长 狄洲立兵中将
第十军:司令官
柳川平助中将,辖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改为“华中方面军”;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关东军”序列
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
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
司令部驻长春。
第一师团:师团长 河村恭辅中将
第二师团:师团长 冈村宁次中将
第四师团:师团长 松井命中将
第十二师团:师团长 山天乙三中将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
四、“台湾军”序列
五、侵华日军舰队序列
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
司令官 吉田善吾中将
“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
第三舰队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兼
第四舰队 司令官 丰田富武中将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序列
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
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
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
华北方面军
司令官:根本博中将
参谋长:高桥坦中将
第一军:司令官
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
第十二军:司令官
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
第四十三军:司令官
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
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
第六方面军
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
第十一军:司令官
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
第二十军:司令官
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
第六军:司令官
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
第十三军: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
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
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
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二、第十方面军(1944年9月,“台湾军”改称第十方面军)序列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
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
第三十二军:司令官
牛岛满中将;辖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师团,独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团,第八飞行师团
以上第十方面军共约12.8万人。
三、“中国方面舰队”序列(1945年8月)
长官:福天良三中将
参谋长:左近充尚正少将
第二遣华舰队:长官
藤田类太郎中将
香港、厦门、上海、青岛、长江等特别根据地队
以上“中国方面舰队”共约6.3万人。
四、“关东军”序列
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
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
参谋长:樱井镣三中将
第三军:司令官
村上启作中将;辖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师团,机动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
第五军:司令官
清水规部中将;辖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师团等
方面军直辖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师团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后宫谆大将
参谋长:大坪一马少将
第三十军:司令官
饭田祥二郎中将;辖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师团
第四十四军:司令官
本乡义夫中将;辖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师团,独立坦克第九旅团
方面军直辖一0八、一三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团,独立坦克地一旅团
第四军:司令官
上村干男中将;辖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师团,独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团
第三十四军:司令官
栉渊鍹一中将;辖第五十九、一三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团等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句168个步兵师团。其中分布在中国战场53个师团:华北地区5个,华中18个,华南3个,东北22个,台湾5个;占其师团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淞沪抗战 (又称一二八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
平津作战 (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 (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 (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四行仓库抗击战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儿庄大战 (1938年3月-1938年4月)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1938年10月)
万家岭战役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 (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 (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战役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1942年8月)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
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
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
湎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8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中国军投敌部队简介
1、1933年春东北军骑兵第17旅旅长李守信于绥远林西率部投靠日军。李守信原为热河土匪,东北易帜时投靠东北军,被委任为骑兵第17旅34团团长。1933年升任旅长不久后即投靠日军。被日方委任为经林留守司令。9月又改编为察东警备军,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司令官李守信。下辖两个师又一个炮兵队。
伪蒙疆政府成立后所部改编为伪蒙疆军第1军,李守信任伪蒙疆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伪蒙疆军总司令部下辖九个师又一个炮兵团、一个直属炮兵队、宪兵队。实际兵力约五、六千人。所部除炮兵外,全部为骑兵。该总司令部驻绥远。
1939年9月1日所辖之第1军第1、2、3师被改编为靖安警备军(武装警察),所辖部队缩减为六个师。1944年秋所改编的靖安警备军又恢复原建制。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0路军,总司令李守信。李守信后与德王依靠旧部另组西蒙自治政府,任蒙古军副总司令。1949年潜逃蒙古人民共和国后被逮捕引渡回国。1964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70年病逝。
2、1935年绥远义勇军司令王英投敌。王英为绥西土匪,长期盘踞绥远。后任东北军之师长、察北游击司令。王英投敌后于张家口召集旧部,编成五个旅。日方授予大汉义军称号。1936年11月该部进攻绥远傅作义第35军,结果为傅作义大败,所部五个旅有四个旅反正。王英逃亡天津。1937年日方又委王英为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又召集所余残部及地方反动武装。该部于1939年改编为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师,师长由陈秉义、乌青云/王万抚、常志义分任。驻包头。兵力约四千人。1940年3月该部又在绥远五原遭受傅作义部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10月该部为傅作义收编为骑兵第1集团军,王英任总司令。旋又改编为骑兵第14纵队,王英任纵队长。王英后任北平行营高参、剿共军总司令。于1950年被逮捕,1951年1月死于镇反。
3、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刘夷为黄埔二期生、刘峙之侄。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任命刘夷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之最。1945年10月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刘夷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4、1939年春第19军68师副师长蔡雄飞和团长汤家谟于山西离石被俘投敌。蔡雄飞为东北人,早年服务于东北军,长城抗战后随68师转入晋绥军。日方将该部俘虏编组为兴亚皇军,蔡雄飞、汤家谟分任正副司令。下辖两个纵队。兵力500人。所部后改编为日伪河东道保安队,指挥官蔡雄飞、副指挥汤家谟。兵力约三千人。该部驻山西赵城。
1945年7月所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2师,师长汤家谟。蔡雄飞因任伪职时未与阎锡山合作,于抗战胜利后被逮捕枪决。
5、1939年秋军统忠义救国军第8支队支队长丁锡山率部于淞沪地区投敌。1940年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13师,师长丁锡山。1941年5月26日该师编入暂编第2军序列。1943年1月该师改编为浙江保安队。5月反正,继续抗日。丁锡山下落不详。
6、1940年初第1战区豫北游击队总指挥刘昌义率部投敌。刘昌义出身西北军,曾任东北抗联第3师师长,后赴河南组织游击队抗日。1941年5月第6集团军独立第3旅旅长谭松艇率部投敌。
1941年6月3日上述两部被日伪改编为豫北绥靖司令部,司令刘昌义。下辖暂编第21师,师长刘昌义(兼)。9月刘昌义反正,反正部队被国民政府扩编为暂编第15军,军长刘昌义。所留部队保留番号,以师参谋长陈玉瑄代理。1942年5月11日实任师长。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地方保安队。1945年11月该部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刘昌义后任国民政府集团军副总司令、绥靖区司令官、淞沪警备副司令。1949年率领第51军残部起义。1981年被授予起义证书。
7、1940年春东北挺进军高参白凤翔于绥西率所部千余人投敌。白凤翔原为东北军骑兵第6师师长,西安事变后拟升任军长,因张学良南京被扣调任马占山东北挺进军高参。
所部被改编为伪骑兵第6师,师长白凤翔。到1938年白凤翔又相继收编傅作义所部投敌官兵千余,乃受命成立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部,白凤翔任总司令。所部扩编为骑兵第3、4、5、6师。兵力约二千人。驻绥远固阳。1942年白凤翔又拟率部反正,事为日方知悉,乃将白毒杀。所部或解散、或分割使用。
8、1941年2月13日鲁苏皖边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兼第1路游击总指挥李长江于苏北率领所部8个支队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游击纵队。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该部下辖四个师两个旅又一个独立团。驻江苏泰州、江都、靖江地区。兵力约12000人。
1942年4月15日该部改编为五师一旅制。1943年12月24日被撤消番号,所部编入第5集团军序列。其中又有第24、25、26师三个师于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序列。李长江被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寓居上海。1956年12月30日病逝。
9、1941年春军统忠义救国军一部由蔡鑫元率领在江苏泰兴投敌。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和平建国军第7路,司令蔡鑫元。11月该部改称暂编第19师,师长蔡鑫元。1944年1月26日该部被改编为苏北屯垦警备队。
10、1941年4月第33师副师长兼团长潘干丞、鲁苏战区独立团团长刘湘图于苏北率部投敌。
所部分别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28师和暂编第22师,师长由潘干丞、刘湘图分任。这两个师分驻江苏高邮、宝应、兴化地区,直属苏北行营。其中暂编第28师于1943年9月改归伪淮海省节制。所部下落不详。
11、1941年6月21日江苏省保安第8旅旅长杨仲华于苏北率部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保安旅。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苏皖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杨仲华。该部下辖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1942年2月18日改编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杨仲华,编制未变。该部驻江苏东台、盐城、如皋、南通地区。兵力约一万人。
1942年10月14日因日方怀疑杨仲华暗中通“敌”(重庆国民政府)被扣押,集团军番号撤消所属各师直属苏北行营,1943年12月22日又编入第5集团军。
12、1941年8月第173师518团团长刘子清率部于皖北投敌。所部被改编为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驻安徽无为。兵力约二千人。
13、1941年11月第69军军长毕泽宇于山东韩城率领所部文大可教导师投敌。毕泽宇原为第69军参议,后与高树勋联合将准备投日的军长石友三活埋,得以升任军长。所部被日伪改编为暂编第31师,师长文大可。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山东保安队。1945年11月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毕泽宇投敌后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抗战胜利后曾任哈尔滨市市长。1949年逃台。1968年1月8日病逝。
14、1942年7月26日骑兵第1军代理军长兼骑兵第1师师长赵瑞、副师长段炳昌、骑兵第4师师长杨诚、副师长何焜于山西净化率领所部投敌(据赵瑞回忆,所部于1942年7月14日在山西净化遭日军围击,损失一部,后奉阎锡山命率领所部开赴太原受日军改编。7月26日改编为山西剿共军)。所部被日方改编为山西剿共军,司令赵瑞。下辖第1师(师长赵瑞兼任,副师长段炳昌)、第2师(师长杨诚兼任,副师长何焜)。其中第1师师长后易为李宝森。该部司令部驻太原,第1师驻山西武乡,第2师驻山西崞县。兵力约五千人。
1945年7月该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1军(军长赵瑞)、新编第2军(军长杨诚)、新编第4师(师长段炳昌)、新编第5师(师长何焜)。10月所部皆改为省防军。后又并编为第8总队,赵瑞任总队长。太原解放前夕,该部起义。
15、1942年4月22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于山东定陶、荷泽地区率所部陈光然暂编第28师、赵云祥暂编第30师、王清瀚独立第4旅、黄贞泰新编第13旅、郭俊峰特务旅、于飞第4游击纵队投敌(其中独立第4旅段海洲、孙兴斋两个团、于飞第4游击纵队在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部参谋长傅二虞的率领下继续抗日)。投敌兵力约3万人。其中暂编30师、独立第4旅、新编第13旅为69军2个团扩编,第4游击纵队为地方武装组建,暂编第28师为181师一部扩编。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第2方面军番号,赵云祥暂编第30师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4军,王清瀚独立第4旅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5军。该部驻河南东明、考城。1944年11月该部调驻江苏扬州、泰州。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总司令孙良诚,下辖第2纵队(辖赵云祥第4总队、王清瀚第5总队)。11月该部第4总队由赵云祥率领参加新4军,余部遭受重创,被缩编为第5纵队。1948年初又为汤恩伯缩编为暂编第25师(师长孙玉田,副师长王清瀚),所辖第12、13旅由正副师长兼任。是年秋,该师又扩编为第107军,下辖王清瀚第260师、孙玉田第261师。该军最终在淮海战场向解放军投诚(其中第260师为起义部队)。孙良诚于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逝于苏州监狱。
16、1942年6月新编第5军副军长刘月亭于河南林县被俘,旋投靠日伪。日方将新编第5军俘虏及地方散兵合编为暂编第7军,任命刘月亭为军长。1944年9月16日被缩编为第9师,编入暂编第11军序列。刘月亭下落不详。
17、1942年夏江苏保安第5旅旅长徐继泰率部投敌。所部被改编为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3军,军长徐继泰。该部驻江苏灌云。兵力约3800人。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政府收编,徐任第一二三军第三三四师师长。1949年5月在上海外围作战时被俘。1950年1月29日逝世。
18、1943年1月18日新编第4师师长吴化文、新编第1师师长于怀安、鲁西保安司令宁春霖于山东临沂、莱芜率领所部投敌。投敌兵力12000人(1945年兵力约9000人)。其中新编第4师为原第3集团军手枪旅扩编,新编第1师前身不详,鲁西保安司令部为地方武装组建。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山东方面军番号。新编第4师、新编第1师以及鲁西保安部队被改编为山东方面军第1军。7月又扩编为第6、7军两个军,山东方面军改称第3方面军。该部驻山东鲁村、南麻、悦庄地区。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5路军,吴化文任总司令。下辖于怀安第6梯队、杨友柏第7梯队。同年11月该部两个师被8路军歼灭,第6梯队梯队长于怀安被俘,第46师师长许树声阵亡。1946年2月该部被改编为暂编第7纵队,旋又改称山东保安第2纵队,司令吴化文。1947年5月该部被改编为整编第84师,吴化文任师长。下辖杨友柏整编第155旅、徐曰政整编第161旅。1948年7月该部整编161旅被歼,旅长徐曰政被俘。旋以山东保安第2旅补充,旅长何志斌。9月19日济南战役期间该部起义,被解放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任军长。下辖杨友柏第103师、赵广兴第104师、何志斌第105师。该军第104师315团是率先攻占南京总统府,并在门楼上升起红旗的部队。吴化文在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于1962年4月病逝。
19、1943年2月25日第128师师长王劲哉、副师长李德兴、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于湖北咸宁被俘投敌,所部第128师第381、382、383旅旅长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第5战区独立1、2、3、5旅旅长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亦随同投敌。该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暂编第6师于1944年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取消“暂编”字样。1945年9月为国民政府收编。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即为师长王劲哉率领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坚持到抗战胜利。金亦吾于内战时曾任第15绥靖区高参、第14兵团参谋等职。1949年10月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1月13日死于镇反。王劲哉于建国后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
20、1943年4月23日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副军长杨汝贤、暂编第3师师长杨克友、副师长王瑞庆、暂编第4师师长王廷英、副师长王瑞亭于河南林县率所部投敌。投敌兵力约1万余。新编第5军为原冀北民军扩编。所部仍以新编第5军番号称呼,隶属汪伪第24集团军,孙殿英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新编第5军军长。该军下辖孙殿英暂编第3师和王廷瑛暂编第4师。
1943年12月23日该军脱离第24集团军序列,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暂编第11军番号,隶书由孙殿英新组建豫北剿共军司令部。所辖两个师分别改番号为暂编第7、8师,师长未变。1944年9月16日又将暂编第7军缩编为暂编第9师、暂编第6军缩编为暂编独立第16旅,加入该部序列。10月7日该部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所属各师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6方面军,总司令孙殿英。该部驻河北新乡。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孙殿英任总司令。1946年初该部又缩编为暂编第3纵队,司令孙殿英。1947年5月2日该部于河南汤阴被歼,孙殿英被俘。孙殿英被俘后于1947年夏病逝。
21、1943年5月10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太行山游击总司令庞炳勋、第106师师长李震汾于河南陵川被俘后通电投敌,所部第27军、第40军未及撤往黄河南岸者皆随庞投敌。其中第27军为北伐时的鄂军第1师延续而来,第40军为原西北军暂编第14师延续而来。所部仍以第24集团军番号称呼,总司令庞炳勋。下辖第27军、第40军、新编第5军。第27军和第40军两部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故两军最初都只是空番号而已,虽然又陆续收编国民党散兵,扩编为暂编第23、46师和暂编独立第14旅和两师一个旅,但两个军的番号最终还是没有继续使用。
1943年12月23日该部新编第5军脱离序列,另组豫北剿共军司令部(见上文)。1944年1月所辖之暂编第46师改番号为暂编第51师。10月7日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各师、旅皆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5方面军,总司令庞炳勋。该部驻河南新乡、汲县等地,后移防开封。兵力约2万人。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路军,总司令庞炳勋。1946年初所部被编并入国民党第40军,庞炳勋去职,寓居开封。庞炳勋的寓公生活并没有长久,随着国民党的溃败,庞炳勋还是逃往到了台湾,与昔日的西北军旧友孙连仲合开餐馆度日,于1963年1月12日病逝。
22、1943年5月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齐子修、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邱吉胜被俘投敌。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8师,师长齐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