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一: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至1949年底先后逝世的人物

                            (1937-1940)

                              1937年

王以哲(1896-1937) 奉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蓬峤,字鼎芳,吉林宾县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奉军团长、第19师师长、国民革命第67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代张学良主持东北军工作。因与东北军内少壮派意见不合,于1937年2月2日被少壮派刺杀于西安寓所。

朱培德(1888-1937) 滇军将领、南京国民政府授陆军一级上将。字益之,云南禄丰人,祖籍云南安宁县。云南武备学堂毕业。在滇军中任职。1917年任滇粤军第4师师长兼广东警备司令。1921年被孙中山委任为滇军司令。1923年任广州军政府陆军部代部长、警备司令。1924年任建国军第1军军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27年后,历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第1集团军总指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参谋总长、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等职。1937年2月17日因注射抗贫血剂中毒死于南京鼓楼医院。

陈章甫(1885-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铎亚,广东阳江人。1904年考入广东武备学堂。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1期,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期学习。毕业后回广东加入粤军,历任团长、旅长。1921年,任粤军第2军第3师师长,1924年10月,任黄埔军校教官。1925年后,任旅长、师长,参加东征、北伐。1928,任广东第八路军第25师师长、广东编遣区第1师第3旅旅长兼广东西北区绥靖主任。1929年10月,任南京政府军委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31年参加陈济棠等43将领《两广将领促蒋下野电》反蒋活动。1932718日设立琼崖绥靖公署时任绥靖委员。还任广东南路绥靖委员、东西北区绥靖委员。1936年广东绥靖主任公署中将高级参谋、广东第4路军总指挥部中将参军。1937年3月12日病逝于广州(一说病逝南京)。

黄慕松(1884-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原名承恩,广东梅县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教官。辛亥广东光复后,任广东北伐军参谋长,参加会攻南京。民国成立后,历任国防考察委员、陆地测量总局局长、粤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长兼黄埔军校高级班副主任、陆军第3师师长、参谋本部测量总局局长、参谋本部次长、陆军大学校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1937年3月20日在广州病逝。

谢缵泰(1872-1937) 近代民主革命家。字重安,号康如,广东开平人。出身于澳大利亚,1887年随父回香港。1895年加入兴中会。负责对外交涉事务。1902年与洪全福等人预定在广州举义,事败后任《南华早报》编辑。其后参加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编辑《华早报》,设计中国号飞艇。著有《中华民国革命秘史》,对兴中会成立始末记录颇详。1937年4月1日病逝于香港。

王凤阁(1895-1937) 东北抗日将领、抗日烈士。吉林通化人。早年入奉军,后辞去军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后组织辽东民众自卫军,历任第9路军司令、第3方面军总指挥、少年铁血军副总司令兼第5路指挥。1937年3月在与日军战斗中被俘。同年4月15日在通化玉皇山下就义。1982年通化市人民政府在凤凰山竖立“抗日名将王凤阁将军纪念碑”。

唐群英(1871-1937) 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权运动领袖。女,字希陶,号恭懿,湖南衡山人。出生于湖南衡州府一武将家庭。早年结婚,丈夫早逝。在夫家时,结识秋瑾、葛健豪,被誉为“潇湘三女杰”。1904年,与秋瑾等留学日本,结识黄兴等革命家,加入华兴会。1905年同盟会成立,成为第一个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1909年回国,参与反清斗争,与陈树人等策划领导湘乡永丰镇和湘潭花石镇起义。1911年,参与武昌起义,以“双枪女将”闻名。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其后,唐群英着力领导女权运动,兴办女学。193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以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和国策顾问等虚衔。1936年秋回湖南老家。1937年4月25日在家乡老屋逝世。

李是男(1881-1937) 同盟会员、民主革命活动家。名棠,字奕豪,号是男,以字行。广东台山人。美国华侨。1905年在台山成立联志社。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参与组织少年中国学社,创办《美洲少年周报》,在美国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创设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任局长,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多方为革命党人筹款。1921年回国,任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孙中山逝世,李专事广州孙中山纪念堂的筹建工作。1934年任国民党中央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委员。1937年5月28日在广州病逝。

杨效欧(1894-1937) 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毅如,湖北随县人。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入晋军服役。历任连长、营长。1919年保送入读陆军大学,1922年毕业,再回晋军服役,历任晋军团长、第11师师长、陆军第35师师长、晋军第2军军长。1930年后,历任陆军第34军第66师师长、第34军军长等。1937年5月31日,据说阎锡山在宴会上要毒死亲蒋的部属傅作义,杨误饮阎锡山给傅作义的毒酒身亡。

白坚武(1880-1937) 日伪汉奸。河北交河人。18岁中秀才。天津政法学堂毕业。贝爷后历任陆荣廷、李纯幕僚。后入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部服役。曾任吴佩孚军总部政务处处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伪汉奸。1935年6月率其部在丰台暴动,企图建立伪华北国,后被国民党第9军粉碎,是为白坚武事件。1935年12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参议。1937年夏前往第29军宋哲元不投日。被冯玉祥下令逮捕,以叛国罪在南乐县南门外处决。

佟麟阁(1892-1937) 西北军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原名凌阁(牺牲时误作麟阁,此后沿用),字捷三,河北高阳人,满族。1912年入冯玉祥部,参加护国讨袁和北伐战争,历任团长、旅长。1928年起,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1933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1军军长、代理哈尔省主席。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第29军副军长。1937年沪沟桥事变后,在北平南苑率部英勇抗击日军,7月28日壮烈牺牲,是我国为抗日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同月,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衔。1945年抗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北平南溪沿改名佟麟阁路以作纪念。

赵登禹(1898-1937) 西北军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字舜臣,山东荷泽人。13岁拜名师习武。1914年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旅长。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1928年后,历任第28旅旅长、109旅旅长、第29军第132师师长等职。1937年沪沟桥事变爆发后,与29军副军长佟麟阁指挥北平南苑驻军顽强抵抗日军侵略军,7月28日英勇殉国。同月,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衔。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北平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将通县一条大街命名为“赵登禹大街”,以作纪念。  

黄梅兴(1904-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敬中,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88师第264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11日率部开赴上海,在8月13日淞沪抗战中,率部英勇抗击日军,13日下午在八字桥不幸中弹牺牲。

蔡炳炎(1902-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又名善举,字孓遗、絜宜,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18军第67师201旅旅长。1937年8月22日晚,奉命率201旅开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全旅官兵奋勇抗击日军,伤亡惨重。8月26日下午,亲率全旅仅剩的一个特务排向敌指挥中心陆家庄突击,不幸中弹牺牲。

张本禹(1899-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文衷,安徽巢县人,张治中胞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4师第12旅副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7年8月中旬参加了南口战役。8月下旬,在督运军火到达南口车站时,遇日军飞机轰炸,壮烈殉国。

姚子青(1909-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1937年,任第18军第98师第538团第3营营长。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在武汉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3个子女,率部开赴淞沪战场。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腹部中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衔。

尉迟凤岗(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敏鸣,云南新平人。早年入云南讲武堂。后入步兵专科学校第1期,毕业后投身军旅,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等。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陆军第7师第21旅少将副旅长兼第41团团长,奉命率部北上,与日军作战。同年9月22日,率军行至保定附近董村时,与日军遭遇,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梁镜斋(1897-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鉴堂,河北蠡县人。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在冯玉祥部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团长、陆军第69师第203旅少将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时,率部开赴晋北抗日,同年9月28日扼守在平型关与雁门关之间的茹越口阵地时,与日军激战,中弹牺牲。

包悦卿(1896-1937) 民国政要、伪蒙军中将。蒙名包日罕特·色音巴雅尔,内蒙科右前旗人,蒙古族。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参议院参事、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1934年任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主任。1936年参与成立“蒙古军政府”和“蒙古军总司令部”,任伪蒙古军中将参议、伪蒙疆银行总裁等。1937年夏天在多伦病逝。

易培基(1880-1937) 民国政要,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早年在湖南从事教育,后任湖南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湖南省立图书馆及省长公署秘书长。1923年到广州,任大元帅府顾问。1924年任内阁教育总长。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古物馆馆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农矿部部长。1934年辞故宫博物院院长职,同年被诬告曾盗换故宫珠宝,遂匿名天津租界。1937年9月在上海病逝。

陈三立(1853-1937) 清末官员,国学大师、诗人。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修水人。晚清名臣陈宝箴长子。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江西南浔铁路公司总理等职。辛亥革命后,以遣老自居,长期过隐居生活。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时,曾于梦中大呼杀敌,并拒绝到伪满州国当汉奸,1937年七七事变后,拒绝日本侵略者的拉拢, 于同年9月绝食5日而亡。其子陈寅恪、陈衡恪均为现代学问大家。

李服膺(189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慕颜,山西崞县人。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晋军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后,任山西陆军第14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暂编第7师师长、北平警备司令、第61军军长等。1937年秋,因在山西天镇一线与日军作战,因防区地势平原,无险可守,作战失利而退,继而又丢失晋北天险雁门关。阎锡山迫于压力将其逮捕,战区军法总监张培梅主审,认为因故战败,本人无罪,要求从轻处理,但阎锡山判处其死刑,10月2日在太原被枪决。是抗战初期因作战失利被军法处决的第一人。也被舆论认为是阎锡山的替罪羊。

姜玉贞(1894-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连璧,山东荷泽人。1913年入晋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1930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后任晋绥军第1军第1团团长、国民党陆军第34军第66师第196旅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入抗战。同年10月奉命坚守山西崞县原平镇。10月11日完成任务后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杨 杰(1896-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子英,河北容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1937年8月奉命坚守蕴藻滨附近西塘桥阵地。10月11日,在指挥部队抗击日军进攻时,不幸中弹牺牲。

郝梦龄(1898-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字锡九,河北蒿城人。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先后在西北军、东北军任职。历任营长、团长。1926年任国民军旅长、师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54师师长、第9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赴石家庄前线。1937年10月参加太原保卫战,任中央兵团兵团长、指挥4个军兵力坚守忻口北线阵地。10月15日亲临大白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为抗战爆发后第一位阵亡的军长。

刘家骐(1894-1937)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铮磊,湖北武昌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团副等职。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师参谋长、旅长。后入陆军大学深造。1937年七七事变后,升任第54师师长,率部在晋北前线抗日。1937年10月参加忻口会战,10月16日凌晨与军长郝梦龄一起中弹牺牲。

郑廷珍(1893-1937)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河南柘城人。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第32师副师长、独立第5旅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赴晋北前线抗战。同年10月参加忻口会战。10月16日在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庞汉桢(1899-1937)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胤宗,广西靖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在桂系军队中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陆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奉命率部开赴淞沪战场。同年10月在谈家头到陈家行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10月23日在血战中中弹牺牲。

秦  霖(1899-1937)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松涛,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升任陆军第171师第511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奉命开赴上海前线,担任湾宅至毛宅一线的守备任务。10月23日,在激战中中弹牺牲。

曹亚伯(1875-1937) 同盟会元老、国民党政要。原名茂瑞,字庆云,湖北兴国人。早年为基督徒。1904年参与组织科学补习所。同年10月赴长沙参加起义,事败后赴上海。后赴日本,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6年赴英国留学,191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12年回国,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1年夏受聘为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后被陈炯明所利用,醒悟后退居江苏昆山,撰写《武昌革命真史》。晚年厌闻世事,专心学佛。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战宣传。1937后10月27日在昆山病逝。

官惠民(1906-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四军第90师270旅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10月奉命率270旅开赴赴嘉定县清水头一带布防。10月28日,在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时,遭敌机轰炸和炮击,不幸中弹牺牲。

刘眉生(1905-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天瑕,贵州遵义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第85师253旅510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参加忻口会战,坚守洪山阵地。战前,给妻子夏坤融写了诀别信,表达了义无反顾的抗战决心。10月28日,在战斗中中弹牺牲。

李海青(1895-1937) 抗日将领。原名青山,字丹忱,吴俊升赐号忠义,绿林号海青,山东武城人。早年随家逃荒到黑龙江。曾入绿林,1925年被吴俊升招抚,任营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马占山部旅长,力主抗日。1932年后,历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 、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第3军军长、抗日同盟会第16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同盟军失败后,辞职到北平等地闲居。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平西组织抗日武装,同年秋被叛徒杀害。

吴克仁(1894-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静山,吉林宁安人,满族。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东北军炮兵团团长、国民革命军117师师长、第67副军长兼第117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7军军长。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日 ,担任守卫淞江任务。1937年11月,与日军激战3日,所部伤亡大部,多名将领殉国。11月9日突围渡苏州河时,与军参谋长吴桐岗中弹牺牲。战后被诬“临阵逃脱投敌”罪名不予抚恤,第67军备撤销编制。1987年2月,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学成(?-1937) 东北军将领、汉奸。字铸卿,辽宁海城人,张学良堂弟。自幼由张作霖扶养成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到日本陆军大学学习。曾任张作霖卫队营长、旅长。后离开奉天投张宗昌,任张宗昌部第70师师长。1928年后,转投石友三等。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关东军拉拢投敌,任伪东北自卫军总司令。11月中旬,张学良命部队在黑山县高山子将其部消灭。张学成被击毙。

夏国璋(1894-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超然,广西容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32年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历任科长、团长、副师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陆军第172师副师长兼522旅少将旅长,奉命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同年11月奉命扼守吴兴县城狙击来犯日军,激战至11月21日壮烈牺牲。

高志航(1907-1937) 国民革命军空军将领、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抗日英烈。原名久铭,字子恒,吉林通化人。1920年投笔从戎,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飞行两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空军教导总队总队副、第6大队大队长、第4大队大队长、空军驱逐司令。1935年到意大利考察空中驱逐技术和购买飞机。1937年8月,率部在杭州笕桥上空与日军空战,共击落日机13架。11月25日担负南京防空任务时被日机袭击中弹牺牲。灵柩由宜昌经水陆送往重庆厚葬。

吴继光(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江苏盱眙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58师174旅旅长等职。1937年8月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11月初,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时,奉命率部在青浦、白鹤港一带狙击日军,在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

饶国华(1894-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名厥卿,字弻臣,四川资阳人。早年毕业于四川合川军官传习所,曾任川军连长、营长、团长。1936年任国民党陆军第21军第145师师长。1937年10月奉命出川抗日,11月率部驻守浙江广德,抗击日军,11月30日在所部伤亡殆尽时,给第7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写了绝命书后举枪自尽,以死报国。

高致嵩(1899-193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子晋,广西岑溪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88师第264旅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部坚守雨花台阵地。12月12日,与全旅大部分官兵壮烈殉国。

姚中英(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若珠,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157师参谋长。1937年8月参加了淞沪抗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先后坚守汤山、紫金山、太平门等地。12月12日在与日军激战中,中弹牺牲。

萧山令(1892-1937)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铁侬,湖南益阳人。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湘军贺耀祖部任职。1929年后,任首都卫戌司令部中校参谋,少将参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宪兵副司令兼南京市市长和首都警察厅厅长的身份,率宪兵部队参加南京保卫战。同年12月12日,奉令率部向下关撤退,在义凤门一带与日军激战,最后举枪自戕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对其遗属以10万元抚恤。1945年抗战胜利后,名字刻在雨花台抗日军人纪念碑上。

司徒非(189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名荣曾,字严克,号非,以字行,广东开平人。保定军校毕业。后投身军旅,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第160师开赴淞沪抗战。同年11月,升任第160少将参谋长,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12月12日夜与日军血战,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朱 赤(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新民,江西修水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88师第262旅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雨花台阵地。12月12日与第262旅大部官兵在战斗中殉国。

易安华(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福如,号济臣,江西宜春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87师第259旅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卫中华门阵地。12月12日,在指挥作战中时不幸中弹牺牲。遗体没有找到,家乡父老以灯草束装作为衣冠冢,葬于化成岩南麓。

张 弧(1875-1937) 清末及民国政要,汉奸。原名毓源,字岱杉,浙江萧山人。清末曾任警察学堂监督、长芦盐运使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币制局总裁,财政总长等职。1927年后潜居天津。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1937年曾出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头目。同年12月12日病逝于北平。

罗策群(189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宇澄,广东兴宁人,1919年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后在粤军中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参谋、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军东路总指挥部参谋等。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师参谋长、陆军第66军第159师第475旅少将旅长、第159师副师长。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在南京太平门与日军激战时,中弹牺牲。

刘国用(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剑豪,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陆军第58师第344团团长、第147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同年12月13日在南京水西门外与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

叶开鑫(1887-1937) 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竞秋,湖南宁乡人。江南将弁学堂毕业,后在湘军中任职。并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湘军混成旅旅长、湘军总司令等职。北伐战争时兵败接受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44军军长。1929年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武长株萍铁路司令,后任第8军军长 ,投靠蒋介石,与唐生智作战。后任军事参议会上将高参、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37年12月15日病逝。

熊希龄(1870-1937) 民国政要。字秉三,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世称熊凤凰。光绪进士。参加了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曾任奉天盐运使等职。民国成立后,参加统一党、共和党和进步党。历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参政院参政、平政院院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1937年12月25日病逝于香港。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仪式。

李兰池(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锦卿,辽宁锦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投身军旅,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57军第112师336旅少将副旅长,奉命率部赶赴淞沪战场,担任江阳、镇江一线的守备任务。后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部在南京太平门外蒋王庙一线布防。同年12月与日军展开激战,后奉命突围,在向大胜关转移时中弹牺牲。

李修家(1887-1937) 滇军将领、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字献廷,云南盐井人。1908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回云南投身军旅,历任副官、参谋、队官。云南辛亥革命时,率部参加重九起义。1912年后,历任团长、警务处长、警察厅长、护国军旅长等。1922年,任河南民军总指挥、山东曹州镇守使。1924年因病赴上海就医。1928年春返回昆明寓居。被推为云南省政府总参议官、昆明市市长。1937年12月病逝。

毛维寿(189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祺勋,号考三,江西峡江人。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出身。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后,任第8陆军第3师第9旅第18团团长、第61师第8旅旅长、第61师师长。参加淞沪战役。后参与福建事变,任人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后投蒋介石,任赣粤闽湘鄂剿匪东路军第7路总指挥、第2路总指挥、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寓居上海。1937年冬因旧伤复发病逝大华医院。

陈席儒(1859-1937) 民国政要,商人。广东香山人。生于檀香山,陈芳次子。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先替父亲管农牧场,后自办英语学校,招收华人学生。1890年随父归国,在港澳经商。任香港中日银行董事局主席、道格拉斯·拉泼力克斯公司总经理、粤汉铁路及歧关公路股东。曾多次资助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1921年为孙中山重组广东军政府资助27万元。1922年8月由省议会选为广东省省长。1923年去职,在港澳经商。1937年在澳门病逝。葬于家乡梅溪村后山凤凰岭。

陈嘉佑(1881-1937) 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护黄,湖南湘阴人。早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湖北新军标统,参加辛亥革命。后历任湘军团长、梯团长、混成旅旅长。1922年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北伐军第1路司令、湘军讨贼军第1军军长、湘军第6军军长。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教导师师长。四一二政变后,通电反蒋,任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后参与冯、阎反蒋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与程潜等组织三民主义实现会。1935年迁居香港,继续从事反蒋活动。1937年病逝。后葬于湘阴南泉寺。

彭汉遗(1899-1937) 同盟会元老、民国政要。字述先,湖北广济人。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加入共进会和同盟会。回国后协助孙武进行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司令部副部长。1912年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参议员,并为南京临时政府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之一。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并先后加入民社党、共和党、进步党。1917年南下参加非常国会,任大元帅府参议。1922年国会恢复,仍任众议员。1923年退出政界。回原籍教书,信奉佛教。1937年病逝。

王廷扬(1866-1937)清末及民国政要、书法家。原名景福,字孚川,浙江金华人。清末进士,任工部屯田司主事,江苏、广东知县加同知衔。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浙江省视学。1914年起,历任浙江高等审判厅书记官长、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和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内务部秘书、省长公署顾问、自治筹备处评议员、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监察委员等。一生不置房产,至老栖止无所,70寿诞,友好集资赠送楼房一座,即日书契写明身后捐献聋哑学校。又立遗嘱将70余箱书籍全部捐献蒲塘小学。与孙中山交往甚厚,曾为《中山先生年谱》一书题署。1937年逝世。

李伯庚(1879-1937) 滇军及国民革命军将领。云南大理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辛亥云南起义后,任云南都督府总参谋部第1部部长、步兵第2团团长、师参谋长;后历任川滇黔靖国军第2军参谋长、第2军军长、滇军总参谋长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云南北伐后援军副司令。后归隐家园。1937年病逝。

岳兆麟(?-1937) 民国将领。湖南善化人。早年投身新军。民国成立后,入江西都督陈光远部。1916年后,历任陆军第12师第24旅旅长、赣东镇守使、赣西镇守使等。1937年逝世。

赵荣华(?-1937) 北洋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彝威将军。山东人。原为姜桂题部属,后归黎天才部,任陆军第9师旅长。后又转为吴佩孚部,任陆军第8混成旅旅长兼荆州镇守使。1922年在湖北宜昌被川军击败后,被撤职。1923年任将军府彝威将军。1926年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前敌执法队队长。北洋军阀失败后闲居天津。1937年在天津法租界逝世。

                              1938年

杨荫瑜(1874-1938) 教育家。别名申官,江苏苏州人,女。1907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国后,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生物教师兼教导主任。1918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1922年在上海教书,不久被教育部召到北京。1924年2月,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由于有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对思想进步的学生由看不惯到反对,进而开除许广平、刘和珍等进步学生,终于引发了1925年轰动全国的北京"女师大学潮",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遣责,遂被迫辞职。1927年,回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苏州中学兼授外语。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因目睹日本宪兵奸杀中国女青年的暴行,愤而向日本驻苏州领事馆提出强烈抗议。1938年1月1日,被日本宪兵于盘门外吴门桥处,踢入河中淹死。次年,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

班禅额尔德尼· 却吉尼玛(1883-1938) 班禅九世,国民政府官员。西藏塔布准巴人,藏族。1892年经光绪皇帝批准,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坐床典礼(第九世)。1910年达赖十三世投靠英国后,备受歧视和压迫。1923年被迫出走内地。后历任善后会议会员、国民党青海省政府委员、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西陲宣化使等职。1937年入藏受阻。1938年1月12日在青海玉树结石寺病逝。

黄冷观 (1883-1938)  同盟会员、报业家、小说家。名显成,别名仲弢,字君达,号冷观,以号行,广东香山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清末,在县参与《香山旬报》笔政。辛亥革命后一年,该报改为《香山纯报》,黄担任编辑兼发行人。袁世凯窃国,将谋称帝,黄氏常在该报撰文声讨帝制,义正词严,致为粤督龙济光所忌,下令查禁。该报乃改名为《岐江日报》,黄氏仍持正不挠,抨击帝制,较前尤烈,终致被捕入狱。迨袁败龙逃,黄氏始于1916年3月获释。在 狱中,黄氏写作有《十年旧梦》、《廿年心影录》和《军狱琐记》三书。出狱后前往香港,不久返香山主持《民华报》。及后再返港,担任《大光报》主编,兼主《香港晨报》笔政,同时还常为《华字日报》、《循环日报》、《中华民报》、《中和日报》和《超然日报》撰文。其所著小说,不下三百,颇受读者欢迎。九一八事件后,随着时局的骤变,黄氏所写的《野火》、《狼烟鹘泪》、《黄海之血》等篇,更是壮怀激烈,同仇敌忾,其爱国主义思想充分流露于字里行间。1938年1月13日在香港病逝。

孟 森(1868-1938) 民国国会议员,历史学家。字纯荪,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游历四方。1901年留学日本,回国参与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员。民国成立后,任共和党执行书记、国会议员。1913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钻研明清史。1937年留守北京大学,目睹日军暴行,忧愤成疾,1938年1月14日去世。

刘  湘(1888-1938) 四川军阀首领之一,国民政府授陆军一级上将。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四川大邑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历任川军师长、军长、川军总司令、四川善后督办、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第5军总指挥、重庆大学校长、四川省主席。卢沟桥事变后,带病率川军奔赴前线参与抗战,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初,与韩复榘密谋阻止蒋军入川,事泄未遂。1月23日因胃溃疡复发,忧虑吐血死于汉口。

韩复榘(1890-1938) 西北军将领、国民政府授陆军二级上将。字向方,河北霸县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师长、军长、河南省政府主席、山东省政府主席、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1937年底,不战而放弃济南等地,并与刘湘、宋哲元等密谋倒蒋。1938年1月11日,蒋借在开封召开军事将领会议之机将韩诱捕。1月24日在汉口被枪决。

张克瑶(1884-1938) 北京政府授将军府克威将军、陆军中将,直鲁联军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瑜珊,安徽寿县人。保定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毕业。在山东陆军服务。1912年后,历任团长、混成旅旅长、直鲁联军第76师师长、安国军直鲁联军第1路军副总指挥等。1927年后归附南京政府,历任第33军副军长、军长兼第72师师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安徽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后定居南方。1938年1月25日在香港病逝。

徐积璋(1905-1938) 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山西襄陵人。早年投身军旅,在西北军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后入陆军大学,提升团长、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19军第70师第205旅旅长兼西南十八县保安司令,率部与日军作战,后退入闻喜县山区,进行游击战。1938年2月,在日军大举进犯闻喜时,在稷王山一带与日军展开血战,2月5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周浑元(1895-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字乾初,江西金溪人。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入粤在粤军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师师长、第36军军长兼第3路追剿军司令官再兼川鄂湘边区剿匪军第2纵队指挥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会直辖第3预备军第36军军长、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等。1938年2月7日在重庆病逝。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遗体葬于家乡金溪马尾泉下的翠云排侧山坡上。蒋介石亲题墓碑。

赵锡章(1901-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荣三,河北河间人。1923年保安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入晋军,历任排长、教官、少校参谋、上校参谋长、团长等职。1937年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忻口战役,后升任陆军第19军第70师第215旅少将旅长。1938年2月,奉命率部在隰县一带阻击日军,在川口镇与敌展开激战。2月21日在战斗中负伤,仍带伤指挥。最后头部又负重伤,壮烈殉国。

刘震东(1893-1938) 东北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山东沂水人,早年投身奉军。曾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历任营长、团长、东北军第7师第6旅旅长、第15师中将师长、保定警备司令、警务处处长、参议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亲赴南京请求带兵到前线作战,后被任命为第5战区第2路游击中将司令,率部抗日。1938年2月,驻守鲁南重镇莒县。2月23日,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壮烈殉国。

荣宗敬(1873-1938) 近代实业家。名宗锦,字宗敬,以字行,江苏无阳人。早年为钱庄学徒。1900年后,与其弟荣德生经营面粉业,后又扩展而投资纺织业,成为旧中国面粉业与纺织业"大王"。1927年后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抗战期间一度参加日伪组织"地方协会"。1938年2月10日病逝于香港。

张培梅(1885-1938) 北京政府授将军府肃威将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字鹤峰,山西原平人。1904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后,入山西陆军任职。1911年参加太原辛亥起义。1912年后,历任北京陆军连长、营长、团长、晋南镇守使,镇太护路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2战区执法总监。1938年2月26日,因愤于无权处决在与日作战时临阵脱逃的晋军高级将领、阎锡山的女婿王靖国,愤而服用鸦片自杀。阎锡山写有祭文。遗体从太原运回原平故里,村民以“抗日英雄”迎接。

周凤岐(1879-1938) 北京政府授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将领、汉奸。原名清源,字恭先,浙江长兴人。1903年入杭州武备学堂,1904年参加光复会。1906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1906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浙江陆军任职。历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浙江警备司令部总参议、浙军第1师师长。1926年12月所部接受北伐军司令部改编,任北伐军第26军军长。后因受蒋介石排挤,参与反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汉奸活动,谋图出任浙江省长。1938年3月7日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死。

李仪祉(1882-1938) 民国官员、水利专家、教育家。原名协,字宜之,后改仪祉,以字行,陕西蒲城人。早年留学德国。历任陕西水利局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导准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等职。1938年因参加惠渠拦河大霸南土霸的截流工程,劳累过度,于3月8日在西安病逝。

王铭章(1893-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字之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后在刘存厚部任职。历任川军团长、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兼成都卫戌司令、第122师师长。1937年9月率部出川抗日。1938年任41军代理军长。同年3月在山东腾县与日军激战,3月17日弹尽粮绝,士兵伤亡殆尽,自己亦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王禹九(1902-1938) 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抗日英烈。浙江黄岩人。浙江干部学校毕业。投身军旅。后被陈诚器重,保送黄埔军校第3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营长、团副、参谋主任。1928年后,升任第98师第587团团长。1937年4月,因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曾被羁押。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升任第76师第226旅副旅长、第79军军部参谋处少将处长。1938年3月,率部在南浔线一带作战。3月27日,在亲率部队进攻日军阵地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范廷兰(1903-1938) 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抗日英烈。江南温县人,行伍出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第1战区游击第4总队少将总队长,率部在太行山一带抗击日军。1938年3月,奉命率军固守修武县五里源,阻挡日军进犯。激战中,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后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郑孝胥(1860-1938) 清末及伪满大臣、诗词家、书法家。字苏龛、苏堪、太夷,号海藏,书室题名海藏楼,世称郑海藏。福建福州人。清末任驻日本神户大阪总领事、总理衙门章京行走、京汉铁路南段总办,江南兵工厂总办、广西边防督办、湖南布政使等职。曾参与戊戌变法运动。民国成立后隐居上海之海藏楼,常与遗老辈相唱和。1913年筹办读经会。1923年入故宫、任溥仪内务府大臣、顾问。九一八事变后。协助日本侵略军唆使溥仪去东北,后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先后兼军政部总长和文教部总长。1935年5月被迫去职。1938年3月病逝于长春,据说被日本人毒死。

弓富魁(1879-1938) 西北军将领、国民政府授陆军上将。字海亭,山西原平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在大同、塞北一带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参与发起山西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府顾问。1916年参与策动包头晋军哗变。次年率部加入胡景翼部,任陕西靖国军第6路总指挥、陆军第1师骑兵团团长、第6混成旅旅长。1924年参加了北京政变。历任国民军第4军副司令、国民联军最高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军第6军军长、孙良诚部第2路军司令等职,参与了军阀间的混战。九一八事变后,居住北京,组织义勇军。后因故被押管,得于右任、宋哲元等力保才得释放。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事。1938年3月20日在西安病逝。身后无积蓄,冯玉祥、阎锡山等寄来唁金,方可葬于西安南门外山西义地。

张希蹇(1888-1938) 国民政府授陆军中将。四川宁远人。190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1914年10月毕业回国后,历任川军四川巡抚使署宪兵司令、靖国联军第5师司令部参谋长等。1912年赴日本陆军大学留学。1921年回国后,历任四川陆军高等学堂教务长、国民革命军第24军司令部总参议、参谋长,南京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遣委员会委员兼中央编遣区办事处总务局局长、南京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兼典礼局局长、军委会第三厅总务处处长、军政部总务局局长等。1938年3月在武汉病逝。

湛恩(1896-1938) 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抗日英烈。湖北阳新人。1918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在南京、上海等高校任教。出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上海沪江大学校长等。1931年后,与妻子王立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拒绝出任汪伪教育部部长职。1938年4月7日,被日伪特务暗杀于上海街头。

谭曙卿(1884-1938) 粤军将领、国民政府授陆军中将。字镇湘,湖南湘潭人。早年入粤军许崇智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1925年后,历任建国粤军第4师第7旅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师长、新编第1军军长、福建省代理省主席、独立第四旅旅长兼陇海铁路警备司令等。1928年后,因病辞职。后历任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参议院参议、南昌行营及武汉行营参议等。1938年春,派往西北第8战区襄理军务,4月21日,急性肺炎病逝于甘肃平凉。

那彦图(1867-1938) 清末及民国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绥威将军。外蒙古赛音诺颜部人。清初功臣策棱亲王嫡裔,世代常驻北京。1874年袭札萨克亲王,历任清廷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清末新政时,任资政院钦选议员,倡办了北京殖边学堂,参与创办蒙古实业公司。武昌起义后,成立蒙古王公联合会,参加清廷御前会议,阻挠清帝退位;复通电拥戴袁世凯。清帝退位后,历任大总统府副都翊卫使,乌里雅苏台将军(未到任),历次国会议员及1917年临时参议院副议长,拥袁的共和党、进步党理事。国民党当政后,曾应邀参加1932年洛阳国难会议,被列为百灵庙蒙政会委员。1938年4月逝世。

刘桂五(1902-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馨山,热河朝阳人。早年入宋哲元部,历任骑兵连长、团长等职。曾入庐山军官训练团第3期学习。1934年毕业后,赴陕甘参加“围剿”红军。1936年后11月升任骑兵第2军第6师师长,参与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在晋北抗日。1938年4月率军袭击大青山北麓武川县之敌。4月22日在激战时中弹牺牲。

陈钟书(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树藩,云南安宁人。早年入滇军。云南讲武堂毕业。参加了辛亥起义及护国、护法等战争。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8军第98师第3旅第6团少将团长、第60军第183师第542旅旅长。1938年春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陈瓦房、刑家楼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4月24日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李必蕃(1892-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子琪,湖南嘉禾人。1914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投湖南湘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7年后,历任第23师副师长、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时,奉命率领陆军第23师,从陕西临潼开赴德州,担任守备任务。并参加了沧州保卫战。1938年春,奉命守备山东郓城,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后退守荷泽。5月14日,因该师第67旅旅长李岳霖临阵溃退,被迫率师警卫连及卫队排奋起抗击,在突围中腹部受重伤。后因愤于阵地失守和用人不当,决意以死殉国,在地图上写下遗言:“误国之罪,死何足惜,愿我同胞,努力杀敌”,遂自杀殉国。

黄启东(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霞鹤,号礼常,湖南平江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及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历任旅参谋长、旅长、第23师少将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在山东抗击日军。1938年被担任山东郓城、荷泽守备任务。5月。日军大举进攻荷泽,黄与师长李必蕃指挥官兵英勇拒敌,部队伤亡惨重。5月14日,黄跳城殉国。  

扈先梅(1896-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别名仲卿,河南安阳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连长、营长、团长、第51军第102师第306旅少将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转战华北抗击日军。1938年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坚守台儿庄外围阵地,在激战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杨  怀(1897-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绍卿,四川綦江人。早年入川军熊克武部,后转入湖南刘建绪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对日作战,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师第180旅第359团上校团长,1938年转入苏、皖边境一线作战。同年4月在戴埠镇与日军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周  元(1894-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凯之,广西明江人,壮族。早年投身军旅,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陆军第48军第171师少将副师长,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后,擢升为陆军中将。1938年5月奉命率步兵团驰往蒙城担任守城任务,与来犯日军激战多日。5月9日,被日军突破防线,在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曹 锟(1862-1938) 北洋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南京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字仲珊,天津人。北洋讲武学堂毕业。清末曾任北洋军协统、统制、副都统。民国成立后,历任师长、长江上游警备司令、直隶督军兼省长、直鲁豫三省巡阅使。1922年控制北京政府。1923年以贿选手段当上大总统。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被软禁。1926年4月获释后寓居天津,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17日病逝。葬礼隆重。国民政府有感于曹锟晚年保持民族气节,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邓佐虞(1898-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河北高阳人。早年投身军旅。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后在陆军大学毕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第139师少将参谋长,率部参加抗战。1938年5月,在萧县一带狙击进犯徐州日军。5月18日,在率部与日军激战中阵亡。

彭 璋(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湖南湘乡人。湖南兵目学堂及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第22军第50师第295团团长、第148旅旅长、第22军第50师少将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第50师对日作战。1938年5月,奉命在安徽宿县贡山集一线狙击日军。5月22日在尹集被日军包围,壮烈殉国。

马威龙(1906-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广西容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后升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3旅旅长、陆军第27军第46师第136旅旅长。1938年5月率部参加兰封会战。24日,在罗王寨、三义寨一线与日军土肥原师团激战,壮烈殉国。

张广建(1864-1938) 北洋陆军上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靖武将军。字勋伯,安徽合肥人。清末为聂士成部官佐,后任山东布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顺天府尹、西北筹边使、甘肃都督兼民政长。支持袁世凯称帝,后又支持张勋复辟。1920年皖系失败后被免职,寓居天津。1937年会安徽合肥老家。因拒绝出任日伪政府职务,遭到迫害,1938年5月在逃难途中,于安徽舒城逝世。

周建屏(1892-1938) 红军及国民革命军将领。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云南宣威人,原籍江西金溪。1908年入滇军当兵。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第8期。毕业后,参加云南辛亥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在朱德部任连长。后在滇军中逐步升职至旅参谋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营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后,历任红11军军长、红19师师长、独立红24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副旅长。由于艰苦环境和频繁的作战,1938年6月13日在河北平山县小觉镇旧伤复发不治去世。1939年,小觉镇改名建屏镇以纪念。

檀自新(1896-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静华,辽宁锦西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团长、骑兵旅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降日。同年11月率部反正。1933年,任民众抗日同盟军第5路司令。抗战爆发后,任骑兵第4军军长、新编第5师师长等职。抗战爆发后,所部接战后即逃散,溃不成军。1938年6月,汤恩伯以召见为名在信阳东站将其逮捕,解往武汉行营,以"不服调遣"之名被枪决。

方叔洪(1908-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原名范,山东济南人。1929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其后到法国和德国学习航空和炮兵技术。回国后投身军旅,历任营长、团长、参谋长、旅长、第114师中将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开赴抗前线。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后转战鲁南。同年6月在鲁南冯家场一带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潘国纲(1882-1938)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段政府授上将。字鉴宗,号鉴园,浙江永嘉人。1903年入福建武备学堂。1909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3年毕业后,历任浙军第6师团长、第6师参谋长、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第1师中将师长等。1924年任卢永祥部第3军副军长。后兵败去职。1929年,携三位太太及全家移居杭州。1938年7月3日在浙江永嘉逝世。其养女琦君(本名潘希珍)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黄展云(1876-1938) 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字鲁贻,福建永泰人。早年从事反清活动。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及共进会。辛亥革命时参加福州民事起义。参加了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回福建活动,驱逐福建督军李厚基。1927年后,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代主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全国侨务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爆发后,撤离南京前往重庆。1938年7月16日病逝于汉口。

宣侠父(1899-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诸暨人。早年于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校毕业,1920年公费留学日本。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取消官费留学待遇,1922年被迫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在校期间,因不满校长蒋介石的一些规章制度而抗命不从,被开除出校。1927年到西北冯玉祥部,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领中将军衔。1929年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将高级参议,派驻西安。因统战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及蒋介石的嫉恨,1938年7月31日被军统特务暗杀于西安。

吴醒汉(1883-1938) 民国陆军中将。湖北黄陂人。早年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任湖北都督府参谋长。民国成立后,授陆军中将,勋四位。后参加二次革命,事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回国参加讨袁及护法运动,历任靖国军第1军第3师师长、第1军总司令,鄂军总司令、第9军总司令兼湖北宣抚使、国民党党史编篡委员会编篡等。1938年8月18日在黄陂病逝。

胡  筠(1881-1938) 银行家。字笔江,江苏镇江人,生于江都。1910年在北京进入银行界,后任交通银行分行经理等。1921年任上海中南银行总经理。此后,又在各地设立分行。1923年发起中南、金城、 盐业、大陆四行组成储蓄会。1927年4月,给蒋介石发动政变以财力上的支持。后与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关系甚密。1933年任交通银行董事长。1936年任中国棉业公司常务董事长,并兼任多家银行董事。1938年8月24日在由香港飞赴重庆途中,机坠身亡。

铁 良(1863-1938) 清末大臣、将领。字宝臣,穆尔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早年为直隶总督荣禄幕僚。后历任户部、兵部侍郎,练兵大臣,陆军部尚书,江宁将军等职。主持筹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辛亥革命时对抗江浙联军,兵败逃匿。后来往于天津、青岛、大连等地,依靠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复辟活动,参与支持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1938年10月在天津逝世。

杨虎臣(?-1938) 同盟会员、抗日将领。山东无棣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任山东省议会议员。后在家乡创办民团。七七事变后,组织地方抗日武装。任民众抗敌自卫团副总指挥,曾率部多次与日军作战。1938年夏,因病去世。

经亨颐(1877-1938) 国民政府要员,教育家、书画家。字子渊,浙江上虞人。与廖仲恺为儿女亲家。清末任曾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春晖中学校长等职。1923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1938年9月15日病逝于上海。

杨家骝(1904-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别名季良,贵州荔波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第60师第360团上校团长。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11月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后,率部在苏皖赣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9月25日在赣北昆山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雷  忠(190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霆均,湖南嘉禾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任游击第1支队少将司令官,在上海浦东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活动。11月率部转移到皖北地区继续抗战。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皖北军事联络员兼游击副总指挥。同年9月28日,在皖北霍邱与日军作战时,中弹牺牲。

唐绍仪(1860-1938) 清末及民国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字少川,广东香山唐家人。1874年作为第3批幼童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末曾任外交部侍郎,沪宁、京汉铁路督办,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等职。民国成立后,任第一任内阁总理。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部长、军政府总裁。1922年被提名为国务总理,因直系军阀反对未能就职。1931年后,任国民党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中山模范县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加紧对其拉拢,欲用其作傀儡未就。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于上海。

范  荩(1899-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江西丰城人。1922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驻粤赣军陆军讲武堂教官,广州黄埔军校教官、入伍生部营长等。参加了东征、北伐。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11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家乡。1930年后,历任湖南保安第3团团附、保安处科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9集团军第87军第198师司令部参谋长,参加徐州会战。1938年春任198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等战役。1938年9月初在湖北黄陂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陈德馨(1904-1938)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惟吾,河南鄢陵人。1922年投身军旅,历任国民党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5军第29师第86旅少将旅长。同年9月,奉命驻守鄂东黄梅凤凰岭,与来犯日军展开激战,后陷入日军重围,于双方血战中牺牲。

钟芳峻(1898-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广东河源人。1920年投身军旅。后在粤军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参加抗日作战。1938年任国民党陆军第153师第459旅少将旅长。同年10月中旬,奉命率部在福田、增城一带狙击自粤南北犯的日军,10月13日在从化良口的激战中,寡不敌众,阵地失守,愤而自杀殉国。

萨师俊(1895-1938) 海军舰长、国民政府追赠海军上校、抗日英烈。字翼仲,福建闽侯人。从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在海军中服役。历任江贞、建安舰舰副,公胜、顺胜、威胜、楚泰舰舰长。后任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原名永丰舰)二等中校舰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10月24日,率舰在武昌金口执行任务,与日军激战受重伤,壮烈殉国。

张镜远(1907-1938) 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别名祖健,安徽含山人。1922年入张家口陆军干部学校。192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陆军第36军第5师第15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10月27日,在湖北城陵矶一线与日军作战时壮烈殉国。

江  煌(1985-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耀廷,安徽宁国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任保定军校教官。1933年,任南京中央军校总办公厅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5部高级参谋,随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在渡江时因覆舟遇难。

高维岳(1875-1938) 奉系将领、张作霖把持北京政府时授岳威上将军。字子钦,辽宁锦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曾任陆军第27师团长、奉军第19旅旅长、东北陆军第7师师长、第9军军长等。1926年任察哈尔都统。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退职闲居。后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10月在北平逝世,葬于北京万寿山。

冯安邦(1885-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别名景树,字化民,号恩善,山东无棣人。早年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1927年后,历任第28师师长、第23师师长兼代理宁夏省政府主席,第27师师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在北平附近玻璃河、房山一带与日军激战。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后升任第42军军长,奉命扼守大别山,与日军血战五十余天,不久转入襄樊。1938年11月3日在行军途中被敌机炸伤牺牲、国民政府照准按上将阵亡赐恤。

蒋方震(1882-1938) 清末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军事家。字百里,以字行。广东罗定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清末曾任禁卫军管带、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民国成立后,历任保定军校校长,袁世凯、黎元洪、孙传芳、吴佩孚等军事顾问,国民政府军委会高等顾问。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等。1938年11月4日病逝于广西宜山。

陈芝馨(1895-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生庭,广东罗定人。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毕业后,入保定军校。1919年毕业后,历任粤军连长、营长、团附。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6师师长、第12旅旅长、第4军副军长等。1932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教育处处长,中央陆军学校广东分校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仍任广东分校主任,率官佐迁移广东西江德庆。1938年11月6日在三水县马口河面,因沉船溺水身亡。

王一亭(1867-1938) 民国政要,实业家,书画家。号白龙山人、海云楼主人,法号觉器,浙江吴兴人。早年在上海创办实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谋划上海光复活动,后出任上海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中央救灾准备金保管委员会委员长。晚年任中国佛教协会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1938年11月13日病逝于上海。

范筑先(1882-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山东馆陶(今属河北)人。早年入北洋陆军。后历任冯玉祥部第1路军参谋长、韩复榘部第3路军少将参议、山东第6区保安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与中共合作,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先后组织了抗日武装35个支队,达5万余人,并收复了23县国土。1938年11月,日军派重病进攻聊城县。15日,在聊城县率军抗击日军时,兵败饮弹自尽。牺牲 后,全国下半旗哀悼。

酆 悌(1903-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特务头子。湖南湘阴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政训处(政治部改政训处)处长、复兴社本部书记、驻德使馆武官、长沙警备司令等职。1938年11月12日发生长沙大火。事后蒋介石亲自到长沙,举行军事会审。最后判处酆悌等死刑,11月20日被处决。

黄明堂(1868-1938) 同盟会员、洪门首领、粤国将领。广西钦州人,壮族。早年入洪门,组织义军,从事反清斗争。1907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发动广西南开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民国成立后,历任琼崖宣抚使、琼崖道尹、粤军西南路司令、建国第二军军长等职。1925年下野。晚年闲居广州。1938年11月29日逝世于原籍。

王皞南(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浙江陆军连长、营长、团附等。1927年后,任团长、旅长、第13军第4师副师长兼第12旅旅长、宁波防卫司令部司令兼镇海区要塞司令及宁绍戒严司令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仍任宁波防守司令。在职期间,冒犯了宁波帮商人的某些利益。1938年10月,王续弦,迎娶上海的金娜仙,动用了棠赛号轮船。11月,被上海富商虞洽卿以“擅放私轮进入封锁线以及违反战时军人通婚禁令”告发违法,被第3战区军法处逮捕关押。12月3日被蒋介石下令在金华枪毙。

王德林(1874-1938) 抗日将领。原名王林,字惠民,山东沂水人。绿林出身。后被吉林督军孟恩远收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部抗日,任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宁安警备司令、国民政府军委会别动队光复军第2路指挥等。1938年12月20日病逝。

张耀曾(1885-1938) 民国政要,法学教授。云南大理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任众议院议员。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后历任云南都督府参议、内阁司法总长、华盛顿会议高等顾问、上海法家院法律系主任等。1938年逝世。

沈鸿英(1871-1938) 旧桂系将领。别名沈亚英,字冠南,广西雒容县人。青年时代投身绿林,活动于广西柳城等地。参加柳州辛亥革命,任民军管带、督带。民国成立后,投靠陆荣廷,历任都统、镇守使、军长、广东省督办。1923年被孙中山任为桂军总司令,率部回桂讨伐陆荣廷,任粤桂边防督办。1924年,自任广西建国军总司令等职。1925年被李宗仁部击败,潜入香港闲居。1938年病逝。

刘显潜(1865-1938) 黔军将领、陆军中将,北京政府授上大夫封号。贵州兴义人,刘显世堂弟。早年加入地主武装,后被任为广西省防军统带。民国成立后,历任安义镇总兵,黔西观察使、贵西道尹、贵州巡按使、护国军援川总司令、滇黔边防督办、贵州军事会办、贵州游击军总司令。1925年任滇黔建国军第1路军第7军总司令官,进攻柳州时被李宗仁部击败。后宣布下野。1938年在兴义家乡病逝。

张凤春(?-1938) 民国滇军将领。云南安宁人。早年入滇军,历任营长、团长、第100师师长、滇军右翼指挥等职,为龙云最有力的将领之一。1931年与卢汉、朱旭、张冲联合胁迫龙云下台失败,被龙云革职逮捕,监禁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38年病逝。

王懋赏(1872-1938)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拱威将军。浙江宁波人。保定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第1期毕业。历任清军标统、参谋官。1912年后,历任北京政府陆军第2师步兵第4旅第8团团长、第7团团长、北京陆军第6混成旅旅长、第18师师长兼施南宜昌警备总司令部司令等。1921年后因病辞职,在上海租界寓居。1938年逝世。

马邻翼(1865-1938) 清末及民国政要、社会活动家、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字振五,湖南邵阳人,回族。清末曾任学部主事、宪政筹备处筹备员。1912年后,历任甘肃提学使、甘肃省教育司长、教育部参事、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直隶教育厅厅长等。1921年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及驻北平办事处主任。1938年在北平逝世。

高恩洪(1875—1938) 民国政要、政治家。字定安、定庵,山东蓬莱人。清末留学英国,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出任清驻英国使馆译员,1907年参加中印边界协定签定,1922年代理交通、教育总长,1924年4月在吴佩孚的保荐下,出任胶澳商埠督办,并兼青岛大学校长。吴佩孚的军事势力被逐出山东后,也离开青岛,后被吴佩孚任命为军职。不久,便离开政坛,自办实业,1938年逝世。

阎日仁(?-1938) 民国将领。早年入北洋军。1916年袁世凯死后归于直系,为靳云鹗部属。历任营长、团长等。1924年北京政变后脱离直系,归于冯玉祥,任国民2军第4师第8旅旅长、河南保卫军第17军军长等。1938年在河南临汝逝世。

翁式亮(1880-1938)  粤军将领。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字文史,广东惠东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9月参加光复惠州之役,随陈炯明进入广州,任团长、都督府陆军司参谋、广东陆军小学校长。1913年 授陆军少将。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参与讨袁。1920年后,历任粤军司令部副官处长兼第2独立旅旅长。1922年随陈炯明脱离孙中山。1923年4月,被北京政府任为陆军第10师中将师长。1924年秋,脱离陈炯明,到香港经商。1932年应陈济棠之邀,任粤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军垦处长,参与惠州建设。1938年日军侵犯惠州,在家中逝世。

刘 彦(1880-1938) 民主革命家、民国政要、教育家。字式南,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参议员、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政务厅厅长。1921年后,历任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团咨议,《外交评论》主编,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北京法政大学校长,北大、清华等大学教授,民国学院政治系主任,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38年病逝。(一说1941年逝世,待考)

李家驹(1871-1938) 清末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字柳溪,号昂若、谷人。广东广州人,旗籍。 光绪进士。曾赴日本考察教育。 清末历任湖北学政、东三省学政、京师大学堂总监督、驻日本大使等。授内阁学士、署理学部左侍郎、纂议宪法大臣、资政院副总裁、资政院总裁等。1914年任北京政府参政院参政。袁世凯称帝时,曾接受封衔。后认清袁世凯真面目,辞职离开北京,1938年终老于青岛。

                            1939年

林英灿(1898-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又名英粲,字子文,湖北黄冈人。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分派湖北陆军服役。1924年南下广东,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团长、参谋长、副师长。1931年任陆军第152师少将参谋长,1936年奉命驻防海南琼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152师副师长。1938年又奉命率部偷渡琼州海峡,开回粤北,对日作战。1939年1月13日,率部守卫清远县龙山市一线阵地,在与日军激战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李树棠(1896-1939) 国民革命军少将参议、抗日志士。字惠南,山西中阳人。曾任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参议。1937年抗战爆发时,在家乡避居,教育家乡子弟不为日伪所用,并严词拒绝日伪的拉拢引诱。后被日伪逮捕,仍拒不充任伪职,于1939年2月14日服毒殉国。战后,国民政府授“忠义可风”匾。

李国杰(1881-1939) 民国政要。字伟侯,号元直,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长孙。清末曾任农工商部左丞、驻比利时国公使。民国成立后,任参政院参政、安福国会参议院议员,1924年退职回上海。1930年任轮船招商局董事长,因负债累累,主持出卖招商局码头给美商公司。1933年4月在上海地方法院以盗卖国家土地罪判处8年徒刑(监外执行),剥夺公权10年。1939年2月19日在上海被复兴社分子枪杀身亡。

何丰林(1873-1939) 民国将领、陆军中将,汉奸。山东平阴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清末任清军教练官。民国成立后,任第四师第八旅旅长、浙江宁台镇守使、淞沪护军使、浙沪联军第一军司令等。1927年投靠奉系。是杀害李大钊的凶手之一。1935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首席参议。1938年投降日伪,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武官长。1939年初在北平病逝。(另一说,1935年逝世,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两说相差很大,待考)

陈 箓(1877-1939) 清末及民国外交官员、汪伪官员。字任先,福建福州人。早年留学德、法,清末曾任法部制勘司主事、外交部考工司郎中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政务司司长、驻墨西哥公使、外交部次长、驻法全权公使、国民政府外交部顾问。1938年3月出任南 京维新政府外交部部长。1939年2月18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

王汝勤(1877-1939) 北洋将领、陆军上将。字幼甫,直隶密云人。北洋将领王汝贤之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河南都督府参谋长、陆军第8师第15旅旅长;1917年其兄王汝贤辞第8师师长,接任第8师师长职。1922年2月任荆州镇守使;1923年7月兼任长江上游总司令;1925年1月,被段祺瑞任为帮办湖北军务善后事宜。北洋军阀失败后去职闲居。1939年2月在天津病逝。

张谞行(1998-1939)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军事家、革命烈士。浙江杭州人,1923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军统司令部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主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抗战爆发后,任第1战区中将副参谋长。1939年奉令调往西安,筹组天水行营,任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在日机轰炸中因防空洞塌陷窒息身亡。

范石生(1887-1939) 滇军将领、广州大本营授陆军上将。云南河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参加了辛亥云南起义。历任滇军团长、旅长、师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第8路第5师师长、第51师师长等职。1933年辞职。1935年回云南。1937年底在昆明挂牌行医。1939年3月17日出诊时被人刺杀于昆明街头。

曾仲鸣(1896-1939) 民国政要,汉奸。福建福州人。早年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1922年在法国安纳湖畔娶方声涛、方声洞兄弟之妹方君璧。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侯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1938年12月,追随汪精卫离开重庆经昆明到河内,从事投降卖国活动。1939年3月21日,在河内汪精卫寓所中被误作汪精卫遭刺杀,3月22日身亡。方君璧其后不再婚,潜心作画,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东方女画家。

白君实(1908-1939) 东北抗日将领、抗日英烈。辽宁岫岩人,满族。青年时期在沈阳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岫岩从事抗日活动。1932年参加组织抗日救国会。1933年参加辽东民众自卫军,历任别动队副大队长、少年铁血军第2大队长、第2联队长、铁血军第3路军总指挥。1939年1月在凤城被日军逮捕。同年3月在凤城二龙山惨遭杀害。

谢 持(1876-1939) 国民党元老、民国政要。字慧生,四川富顺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重庆军政府总务处处长。1913年与黄复生等谋刺袁世凯,事泄被捕,获释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参议、代理秘书长,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11月在北京参加西山会议。1927年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1年宁粤分裂,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但其时已中风卧床。抗战爆发后回到四川。1939年4月16日病逝于重庆。

陈安宝(1993-1939)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字善夫,浙江黄岩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旅长、第79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上海抗战。1938年升第29军军长。1939年5月6日,在攻击南昌日军的战斗中,不幸遇敌机轰炸扫射,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唐聚五(1898-1939)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日英烈。字甲洲,黑龙江双城人,满族正黄旗。东北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军团长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一团之众在辽宁桓仁县举行抗日起义,与日军作战8个多月。后出任辽宁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辽宁省代理主席、东北游击队中将司令等职。后退入关内,任 北平军分会中将参议,参加了热河及长城抗战。1939年5月,率部在迟安县平台山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5月19日在血战中壮烈殉国。蒋介石在重庆亲自为其主持追悼大会,追赠陆军上将。

柳漱风(1895-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又名溥泉,湖南醴陵人。早年投身军旅,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后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抗日战争时,任第9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国民党陆军新编第6军中将参谋长。1939年5月27日,乘车赴湖南桃源视察部队,途中翻车身亡。

徐世昌(1855-1939) 清末及民国政要。字卜人,号菊人,又号东海等。直隶天津人。晚清进士。清末历任兵部侍郎、民政部尚书、东三省总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等。民国成立后,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曾参与张勋复辟。1918年被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1922年被迫下台,寓居天津租界。1939年6月5日病逝。

叶 荃(1879-1939) 滇军将领、陆军中将。字相石、香石,云南云州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袁世凯高级军事参谋、黔军第3师师长、护国军第5军军长。1918年率部援陕,1920年率部回滇。后转赴广东,孙中山任为广州大本营参军长及将校团团长、驻粤滇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后,随孙中山赴沪,到杭州养病。直奉战争期间,任奉军第3军副司令兼第2师师长。后入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3军第2师师长等职。1925年2月,自请解除军职,赴沪休养。从此脱离军界,笃信佛教。1934年回云南顺宁。生活贫苦,龙云赠银2000元,又命顺宁县每月付生活费200元。1939年6月19日在顺宁病逝。

陈锦涛(1871-1939) 清末及民国政要,汉奸,广东南海人。幼年就读香港皇仁书院,后任北洋大学堂教习。1901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耶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又考中法政进士。清末曾任大清银行监察、度支部预算案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和资政院资政等。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审计局局长,北京政府顾问,财政总长,外交部代理部长,广州政府财政总长、南京国民政府币制研究委员会主席等。1937年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38年,任汪伪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财政部部长等职。1939年6月在上海病逝。

潘  竟(1886—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富阳人。1909年10月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1919年12月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浙江陆军连长、团附、参谋等。1924年10月后,历任浙江陆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长、第二十六军军司令部总参议。1928年11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主任参事、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1939年7月19日病逝。

陈光远(1873-1939) 北洋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鉴威将军。字秀峰,河北清武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清末任北洋军统领等。民国成立后,历任热河巡防营统领兼赤峰镇守使、军事模范团团副、陆军第十二师师长、京津警备副司令、 绥远都统、江西督军等职。后弃军职到天津经商。1939年8月16日病逝。

黄延桢(1899-1939)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广东蕉岭人。1923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粤军排长、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副连长。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旅长,参加北伐。1931年后,历任广东第1集团军第3军第7师师长、第3军副军长兼第7师师长、广东第4军区司令部司令、第4路军总司令部副官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4战区第12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官长等。1939年8月20日,在粤北前线三华因病逝世。

马秉忠(1910-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甘肃河州人,回族。早年投身军旅,在青海海南警备旅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暂编骑兵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1939年9月,率部在河南淮阳一线狙击日军,在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谭  邃(1895—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君密,广东开平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陈济棠主政时,任第1集团军第2军参谋长、教导师副师长等。抗战爆发后,任第159师师长、第66军副军长及军长等。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1938年夏秋赴香港留医。1939年夏,张发奎及余汉谋派人到香港请其回粤北共赴国难。启程回韶关。10月10日在广东翁源县前线病逝。

廖 磊(1891-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广西陆川人。保定军校毕业。1916年入湘军唐生智部,历任营长、团长、第53师师长、第7军军长、第7军团军团长。1927年转投桂系。抗战爆发后,任第21集团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在安徽、武汉等地抗击日军。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国共两党两军领导人都发唁电悼念。

韩炳宸(1898-1939)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抗日英烈。字星坦,山东金乡人。行伍出身。历任国民党山东即墨县民团大队长、副旅长、保安副司令,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年11月9日,奉命率部狙击从平掖等地进犯莱阳的日军,在莱阳西部竞庄与敌展开激战,血战中腹部中弹,壮烈殉国。

孙 武(1880-1939) 辛亥首义元勋。湖北汉阳人。1896年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新军教练官。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11月回国后,先后参加了科学补习所、共进会和同盟会。1911年参与领导武昌起义,被推为起义军参谋长。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北京总统府高等顾问、参政院参政。后以“功臣”自居,拥护袁世凯黎元洪,排斥异己,引起湖北革命党人不满和声讨,被迫辞职。袁世凯死后,出任汉口田亩清查督办、湖北官矿督办。1926年退出政坛。寓居北京,曾任北京政法大学校长。1939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平。

马相伯(1840-1939) 民国政要、教育家。原名志德,圣名约瑟,字相伯、湘伯等,以字行,江苏丹阳人。1862入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后辞神职,入李鸿章幕,参与洋务运动。1903年和1905年先后创办震旦大学和复旦公学。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府尹、都督府外交司司长、总统府高等顾问、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约法会议议员、平政院平政。九一八事变后,发起组织民治促进会,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9年11月在赴云南、四川途中,病逝于越南谅山。

吴佩孚(1873-1939)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之一,北京政府授将军府孚威将军、陆军上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入武卫军当兵。1904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清末任北洋军管带、标统。1912年民国成立后,历任直隶陆军团长、旅长、师长、两湖巡阅使、直鲁豫巡阅使等职。镇压护国军运动、讨伐张勋复辟、参与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1924年兵败下野。1926年东山再起。1927年春被国民政府北伐军击败,逃往四川。1932年初移居北平。后几次拒绝参加日伪政权。1939年12月4日病逝于北平寓所。1946年12月9日,国民政府组成以孔祥熙、李宗仁为首的“蓬莱吴上将军治丧委员会”,16日安葬于北京玉泉山西麓。

郑螺生(1870-1939) 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福建同安人。自幼侨居马来亚怡保。1907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霹雳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中国国民党霹雳直属支部常委、新加坡支部常委,因支援护国战争筹饷声援,被驱逐回国。后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委员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1937年返回马来西亚,宣传抗日,募捐救国。1939年12月14日在马来亚怡保病逝。

李根沄(1892-1939) 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武诚,云南腾县人,李根源之弟。云南讲武堂肄业,辛亥革命时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滇军旅长、滇桂联军第三军第七师师长。北伐战争时,任第十六路军第四十六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沪杭抗战。后返江西,任南昌行军中将参议。1939年病逝。

(1870-1939) 北洋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毅威将军及威武将军。字养铦,湖北安陆人。湖北武备学堂毕业。清末任新军协统、统制,陆军部员外郎,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参谋本部次长,四川军务会办兼四川巡阅使,四川总督。积极拥袁称帝。1916年5月22日宣布四川独立,给了袁世凯致命一击。后被刘存厚逐出四川。1917年任将军府将军,后闲居天津。1939年病逝。

吴光新(1875-1939) 北洋皖系军阀将领、北京政府授陆军上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字自堂、植堂,安徽合肥人,段祺瑞妻弟。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0年入陆军大学学习。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第二十师师长、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湖南督军。直皖战争时被王占元诱捕,作为安福系祸首之一被拘禁,1921年获释。1924年11月任陆军总长,后任陆军训练总监。1925年2月任善后会议会长。后闲居上海。1933年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军事参议院参议。1939年在香港病逝。

高凌霨(1868-1939) 民国政要,汉奸。别号苍桧,天津人,祖籍山东。举人出身。清末曾任湖南提学使、布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参议院议员,内阁财政总长、农商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35年后,历任天津维持会主席兼天津特别市市长、伪华北临时政府委员、河北省省长等职。1939年逝世。

吴景鸿(1876-1939) 国民党政要,湖南桃源人。早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湖南教育司司长、国会议员。1913年参加反袁活动。1917年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历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湖南省政务厅厅长、湖南省内务司司长。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立法院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1937年回湖南。1939年在桃源病逝。

王印川(1878-1939) 民国政要。字月波,河南焦作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前结业归国。民国成立后,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统一党理事、《国权报》主笔、众议院秘书长、总统府顾问、河南省省长。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任赴苏谈判代表团秘书长,谈判结束后留苏考察。1934年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1937年离职后回国闲居。1939年在天津病逝。

杨腾辉(1889-1939) 桂系将领、国民政府授陆军上将。原名仁和,字醒凡,广西上林人,壮族。1913年入广西陆军。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团长、旅长、广西警察厅厅长。先后投邓本殷和李宗仁。任广西陆军第1军第2独立旅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4团团长、第3师副师长,第45旅副旅长、第41旅旅长。1929年升任第7军军长,领上将军衔。1930年5月后被剥夺兵权,改任广西省财政委员会主任。1939年去香港,不久病逝。

                            1940年

马玉仁(1875-1940)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伯良,江苏盐城人。早年投身军旅,历任团长、旅长、镇守使、护军使、军长、参议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义军,后被改编为苏鲁战区第1路抗日游击军,任该军司令,在盐城、埠宁一线与日军作战。1940年1月3日,率部攻下日伪军占领的阜宁县城。但在激战中不幸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丁炳权(1899-1940) 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御伯,湖北云梦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湖北省保安处处长、湖北省保安副司令、第8军第197师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等。1940年1月25日病逝于江西武宁。

郑作民(1902-1940)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日英烈。湖南新田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1940年1月初,率部在桂南昆仑关与日军作战。2月初,率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郑苹如1918-1940)抗日烈士。祖籍浙江兰溪,1918年生于日本。其父郑钺,又名郑英伯,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母亲是日本名门望族的木村花子女士,改名郑华君,随夫到中国定居,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奔波于大江南北。1932 ·二八上海战事起,郑家全体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才14岁的郑苹参与抗日宣传。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郑英伯一家以华君夫人是日本人的关系,继续留居上海,参加地下抗日工作。郑苹如成为中统上海区的情报员,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员和伪职人员中,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1939年,郑苹如参与暗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因暴露身份而被捕。在狱中忍受各种酷刑,拒不招供。19402月,郑苹如被汉奸组织秘密枪杀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年仅23岁。 

蔡元培(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仲申、孓民等,浙江绍兴人。光绪进士。1902年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同年冬创设爱国学社,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参与组织光复会,任会长。1905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1932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徐鼐霖(1865-1940) 清末及民国政要、文史学家、诗词家、书法家。原名立坤,字静宜、敬芹,号憩园,晚号退思,吉林吉林县人。清末曾任哈尔滨铁路交涉局帮办、屯垦督办等。1912年后,历任黑龙江都督府军政署总办、黑龙江巡防第二路统领、黑龙江都 督署参谋长、参政院参政、约法会议议员、临时参议院议员、吉林省省长、徐世昌大总统府顾问等。1940年春在北平逝世。

宋哲元(1885-1940) 西北军将领、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一级上将。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热河都统、绥远都统、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第29军军长、察哈尔省主席、平津卫戌司令、河北省主席、第1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率部奋起抗战。后第29军被日军击溃,宋改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940年4月5日在四川绵阳病逝。

罗启疆(1900-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贵州松桃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黔、川军队中历任营长、团长、独立第34旅旅长等职。后入国民党庐山训练团第1期及陆军大学函授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82师师长、率部在苏、皖、湘、鄂等地与日军作战。1940年4月5日在湖南岳阳县病逝。

姚  纯(1900-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西萍乡人。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回浙江陆军任连长、营长等。1925年3月到广州,任建国赣军随营学校教官、学员队队长等。参加东征、北伐。1927年后,历任第37师第1团团长、第37师师长、第96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兼第5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仍任第36军副军长及代军长、第36军军长兼渝南警备司令部司令。1940年4月率部参加桂南战役负伤,因邕宁失守被撤职。1940年5月初在广西上林因伤重逝世。

钟 毅(1901-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字天任,广西扶南人。韶关讲武堂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1934年入陆军大学受训,后任第31军第138师第414旅少将旅长、第173师中将师长,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等。1940年5月9日在唐河战役中,战至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时,自戕殉国。

张自忠(1891-1940)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字荩臣、荩忱,山东临清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代理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北平市市长、代理第59军长、第27军团军团长兼第59军军长、兼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临沂战役、武汉外围战、鄂北、襄东之战。1940年5月16日,率部由宜城东渡襄河截击日军,经数次激战,不幸于5月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

萧佛成(1862-1940) 同盟会元老、国民党政要。字铁桥,祖居闽南,生于暹罗。早年加入反清组织三合会。后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罗分会会长。民国成立后,历任罗国民党支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海外部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暹罗。1940年5月31日病逝于曼谷。

樊 钊(?-1940) 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投身军旅。后在国民党军中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40年任国民党陆军第71师中将师长。同年5月,指挥所部进攻山西省孝义县八路军的防地,在交战中被击毙。

林建章(1874-1939) 海军将领、北京政府授海军中将加上将衔。字增荣,福建长乐人。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历任艇长、舰长、代理第一舰队司令、上海海军领袖处领袖;1924年,任临时执政府海军总长。1926年去职。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高级顾问。抗战爆发后,任海军总司令部高级顾问。上海沦陷后,拒绝出任伪职。1940年6月14日在上海逝世。

罗振玉(1866—1940) 清末及伪满大臣、文史专家。江苏淮安人。号雪堂,自署守残老人,晚号贞松老人。 清末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流亡日本,1919年春回国,住天津,当遗老。1924年春奉清废帝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点宫中古器物。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宫后,在天津住日租界张园,罗被任命为顾问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活动,曾任伪满监察院院长等职。1937年6月退休;1940年6月19日在抚顺病逝

朱和中(1881-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政要。原名大顺,字子英,湖北建始人。早年入湖北武备学堂。1903年留学德国,资助孙中山革命,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参谋部第2局局长。1924年后,历任广东兵工厂厂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0年6月在重庆病逝。

星槎(1893-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东阳人。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浙江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参谋等。192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北伐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等。1931年10月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广西全省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会桂林行营参谋部副参谋长、广州行营副主任及代主任、中央陆军学校桂林分校副主任及代理主任、中央军校中将教育长、军委会办公厅高级参谋室主任等。1940年7月因车祸身亡。(另一说,在与敌激战中中弹身亡。两说诧异较大,待考)

毛思诚(1873-1940) 蒋介石的老师,国民革命军文职少将。原名裕称,字彩宇,浙江奉化人。工文能诗,早年任浙江第八师范舍监及国文教师。曾为蒋介石的老师。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处秘书兼校史编篡委员会委员。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文书科科长、国民政府主席办公室秘书、监察院监察委员等。1940年7月在奉化病逝。

钱宗泽(1891-1940)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浙江杭县人。1914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浙江陆军排长、连长等。1919年12月,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到法国考察军事,1921年12月回国。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护路警察总局副局长、徐州警察厅厅长、浙江省会警察厅厅长兼全省警务处处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铁路局副局长、护路司令、参谋处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委会后方勤务部运输总司令部总司令、军委会战时运输统制局副参谋长兼指挥处处长等。1940年7月31日在重庆病逝。同年8月,国民政府颁令追赠陆军中将军衔。

马君武(1880-1940) 同盟会元老、民国政要、教育家。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以号行,广西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任广西主盟。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参议院议员、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内阁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参议、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还历任上海大厦大学校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1939年9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会监察。1940年8月1日病逝于桂林。

张啸林(1877-1940) 上海青帮头目,少将参议、汉奸。原名小林,浙江杭州人。早年在杭州浪荡。1903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两年后制动退学。1919年移家上海,加入青帮,与黄金荣、杜月笙结为把兄弟,成为上海著名大流氓。1927年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顾问、军委会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拒绝离开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勾结,组织新亚促进会。1940年8月14日,被军统收买其随身保镖林怀部枪杀于寓所。

鲍  刚(1997-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汝纲,号纪三,安徽寿县人。1917年到广东投许崇智部。后投冯玉祥西北军,历任国民联军第1路军第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41军军长、第54师师长、独立第46旅旅长等。曾联合方振武组织抗日救国军。抗战爆发后,任第100师师长、第13军副军长、第31集团军高参及兵站分监、豫南游击总指挥、湖南战区后勤部司令等。1940年8月,由前线交接职务时,遭蒋介石密令汤恩伯途中暗算,中弹身亡。 

徐 谦(1871-1940) 清末及民国政要。字季龙,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西南昌。光绪进士。清末曾任高等审判厅检察长,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成立后,历任内阁司法次长、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广州政府司法部部长、内阁司法总长、国民党北京分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部长、福建国民政府委员等。1940年9月26日病逝于香港。

麦焕章(1889-1940) 国民党政要。字慕尧,广西平乐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留学法国。1923年回国,在广东、北京等地大学任教。1926年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部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后历任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监察院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40年9月在重庆病逝。

翁 达(1898-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凤鸣,浙江淳安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40年秋,任国民党陆军第89军独立第6旅中将旅长,率部进攻江苏泰兴黄桥镇新四军苏北支队。10月4日,所部被新四军苏北支队打败后,自杀身亡。

傅筱庵(1872-1940) 商人,汉奸。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浙江镇海人。1892年到上海做工。后历任华兴保险公司经理、中国通商银行董事、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与日往来频繁。1939年10月叛国投敌,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1940年10月10日夜,被国民党军统局派人暗杀。

陈 烈(1903-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石经,广西柳城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旅长、第92师师长、54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第54军军长等职。参加了淞沪抗战等战役,1940年率第54军驻防广西靖西一线,待命杀敌。同年10月下旬在富宁拔牙受感染,31日,蒋介石闻讯派专机欲将其接回重庆治疗,专机未到已身亡,举国哀悼。遗体运回南岳络丝潭安葬。

罗文干(1889-1940) 民国政要、外交家。字钧任,广东番禺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回国后任广东审判厅厅长。民国成立后,历任广东都督府司法局局长、高等检察厅厅长,北京政府总检察厅厅长、内阁司法次长、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会议参议,西南联大教授等。1940年10月病逝于广东乐昌。

李守维(1901-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新甫,江苏泗阳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处处长、陆军第117师师长、第89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多次率部进攻苏北新四军。1940年10月5日,在泰兴黄桥与新四军作战时兵败骑马逃跑,有部属拉住马要求一起逃走,马受惊力争,李随马落水溺死。

汤尔和(1878-1940) 民国政要,汉奸。浙江杭州人。1903年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任浙江病院副院长兼内科医师。辛亥革命时被各省都督代表会议推为临时议长。1913年后,任中华民国医学协会会长。1922年后,曾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内务总长,财政总长。1927年6月从事译著。1933年后任国民政府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兼教育总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1940年11月8日因肺癌在北平病逝。

龚国煌(1883-1940) 国民党政要。湖北崇阳人。早年参加科学补习班。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在长沙出版《民治报》。1923年被选为汉口市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后设立孙文主义学会分会。1927年任国民党武汉清党委员、汉口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兼《民国日报》总编。1940年11月病逝。

石友三(1891-1940) 西北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汉章,吉林长春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旅长、军长、安徽省主席、山东省主席、善于见风使舵,人称“倒戈将军”。抗战期间,历任第181师师长、第69军军长、第10军团军团长、第39集团军总司令、察哈尔省主席等职。1940年6月准备投降日军。12月1日蒋介石命其部属高树勋等将其活埋于高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

苗松培(1885-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河北青县人。1909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在北洋陆军任副官、队官等。1919年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师参谋长、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0军副军长、第26集团军部参谋长。后因病辞职。1939年12月任军委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40年12月底在重庆病逝。

吕志伊(1881-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政要。原名占东,字天民,别号侠少、旭初,云南思茅人。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创立同盟会。参加了广州黄花岗之役。辛亥革命后,历任云南都督府参议、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参议院参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反袁战争。1920年后历任广州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内政部次长等。孙中山逝世后,逐渐淡出政坛。1928年后,一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0年病逝于昆明。

贾德耀(1880-1940) 民国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宽威将军,陆军上将。字坤庭,安徽合肥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入袁世凯幕。历任旅长、混成旅旅长、保定军官学校校长、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陆军部次长、陆军部总长。1926年2月代理国务总理,不久随段祺瑞一起下台。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40年逝世。

时功玖(1885-1940) 国民党元老。字季友,湖北枝城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湖北分会负责人。民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斗争,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后曾任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员等。1940年在武昌病逝。

段承泽(1897-1940) 北洋军阀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河北定县人。早年从军,历任军职。1926年起,历任孙传芳部旅长兼宁波警备司令、五省联军第1军副军长及代理军长兼第9师师长、陆军第47师师长。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1年冬,辞去军职。实践移民屯田。抗战爆发,出任第7兵站分监、第20军团总参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中央训练团办公厅总务处长、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政治部主任等。1939年创办“伤兵教育委员会”;1940年创办“荣誉军人职业协导 会”,任总干事,被人称为“荣军之。同年逝世。

江天铎(1880~1940) 民国政要,书法、诗词、收藏大家。广东花县人。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返国后主要从事行政及法律工作,历任民政部则例局纂修、京师高等警察学堂教习等。1912年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兼徐世昌总统的法律顾问,1917年后先后任农商部次长、水利局总裁、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委员长、北京民国大学校长、内务部次长等,1927年被免职;后在上海从事律师行业,业余研习书法。1940年曾出任华北学院院长,同年逝世。

谢葆璋(1865-1940) 清末及民国将领、北京政府授海军少将。字葆璋,号镜如,福建福州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任烟台海军训练营管带等。1894年,担任“来远”舰枪炮官,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民国成立后,历任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1940年病逝。女儿谢冰心、谢婉莹,均为民国著名女作家。

王廷桢(1876-1940) 民国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桢威将军。字子铭、子明,直隶天津人。北洋武备学堂及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清末曾任马队教练官、帮统、标统、陆军第1镇正参谋官、禁卫军步队统带、统领官等。1912年9月,任禁卫军统制官,并加陆军中将衔,成为北洋政府首批授衔将领。1913年后,历任天津镇守使、陆军第16师师长兼任长江巡阅副使、汉军镶黄旗都统。1921年7月直皖战争时,因支持皖系而被迫离职,第16师也被奉系所并。1925年任14省讨贼联军运输司令。晚年回乡寓居,1940病逝。

                    下一页(41-45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