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的人物

                                 (1961-1970)

                                   1961年

 

臧启芳(1894-1961) 经济学家,国民政府官员。字哲先、哲轩,号蛰轩,辽宁蓋县人。早年 入读南京民国大学及北京国民大学。1919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历任中国大学经济系教授、东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国民政府天津市市长、东北大学校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顾问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编译馆编译委员、东海大学经济系教授等。1961年2月28日在台湾病逝。

 

郑庭烽(1905-1961)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字跃台,海南文昌人。郑介民胞弟。黄埔军校第4期及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50师第150旅旅长、第50师副师长、第54军第50师师长、贵州安兴师管区司令、54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94军副军长及军长、第4兵团副司令兼第94军军长、第21兵团副司令等。1950年去台湾,历任第50军军长、澎湖防卫副司令及代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台湾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副司令等。1960年4月19日,因脑溢血在台北逝世。

 

何成浚(1882-1961)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雪竹,湖北随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后参加二次革命、讨袁运动及护法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徐州行营主任、北平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等。抗战时期,任军法执行总监。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1949年春赴香港。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1年5月7日在台北病逝。 

 

王正廷(1882-1961) 民国政要,外交家、中国体育界领袖。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武昌起义后,任湖北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后参与南北和谈。民国成立后,历任内阁工商部次长、代总长,国会参议会副议长,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次长,出席巴黎和会的全权代表之一,交通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驻美国大使、全国体育协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董事长等。1949年初赴香港定居。1961年5月21日在香港病逝。

 

刘瑞恒(1890-1961)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医学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天津人。早年曾两度赴美国留学。1923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教授。1926年任协和医学院院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卫生部常务次长、部长,行政院卫生署署长,军医总监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红十字会会长等。1961年8月28日在纽约病逝。

 

施北衡(1893-196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机,字伯衡,后改北衡,以字行,浙江缙云人。保定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浙江军官教育团教官、第31师副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第9战区参谋长、陆军第75军军长、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国远征军参谋长、第1战区总参议等。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港口司令、国防部部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等。1961年10月26日在台北病逝。

 

罗卓英(1896-196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尤青,号慈威,广东大埔人。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2年毕业。后入粤军,历任参谋、连长、营长等,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广州行营参谋长、第15兵团司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军令部次长、军委会训练总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东北行营副主任、东南军政副长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1961年11月6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

 

王懋功(1891-196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苏铜山人。南京陆军第4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任粤军团长、旅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第3期入伍生总队总队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师长。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参与反蒋介石活动。1931年后逐步投靠蒋介石。抗战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执法总监部副监、江苏省政府主席、第10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江苏省保安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等。1961年12月27日在台北病逝。

 

宋渊源(1880-1961)  同盟会元老、国民党政要。字子靖,福建永春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福建辛亥起义。1913年任福建省议会长兼国会议员。1918年任福建护国军总司令。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委员、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等。抗战期间,到南洋各地宣传抗日,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回重庆,任国民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国大代表。1950年去香港 转赴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等。1961年在台湾病逝。

                                 1962年

 

胡宗南(1902-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名琴斋,字寿山,浙江镇海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参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后历任师长、复兴社干事会干事、第1军军长、第17军团军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战区司令长官、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北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1948年,任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转驻西昌,兵败后去海南岛。1950年赴台湾,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澎湖防卫司令官等。1962年2月14日在台北病逝。

 

胡 适(1891-1962) 现代学者,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辑。1927年后,长期支持国民党的政策,历任光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国防参议员、驻美国大使、行政院高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49年去美国定居。1958年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宋邦荣(1900-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汉峥,河北安国人。1923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8年后,历任营长、参谋、团长、国民党河南剿总中将处长 、济南兵工厂厂长等。抗战时期,任河南军管区国民军训处处长、第8战区副长官部中将参议、第1战区副官处处长、汉中警备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鄂陕甘边区副总司令、冀西师管区司令。1949年赴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议、国防部高参等。1962年2月在台北病逝。

 

杨宣诚(1889-1962) 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外交家、军事情报专家。原名杨宣德,字朴园,湖南长沙人。早年赴日本学习海军,后加入华兴会。回国后曾在清朝海军中任职。辛亥革命后,再赴美国留学。后在日本、俄国工作。1920年归国后,历任国民政府驻日海军武官、参谋本部第二厅少将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军队大本营第一部情报组组长、第五部对敌宣传组组长,主持对日军事情报工作。曾参加开罗会议。后升任军委会外事局中将局长。1947年赴台湾,任省政府顾问兼农林公司董事长。1962年3月23日在台北病逝。

 

萧文铎(1891-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震东,湖南宜章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参谋长、江西省保安处处长、第18师副师长等。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18师师长、湖南第8区保安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等。1948年3月退为备役。1949年赴台湾,继任立法委员等。1962年5月14日在台北病逝。

 

罗 瑶(1899—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字友遽,广东东莞人。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毕业。返粤后任徐景唐幕僚,任第13师政治科长、广东省政府军事厅政治部科长兼代主任。抗战时期,任广东省建设厅主任秘书、第12集团军总部秘书、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少将参议、第12集团军特别党部书记长。抗战胜利后 ,任广东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建设厅主任秘书、东莞县县长。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育。后半身不遂,移居台湾。1962年春逝世。

 

许季珂(1896-1962)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云梦人。1919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 后,在汉口、河南、甘肃、辽宁等邮政管理局工作。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军委会军邮总视察、湖北省邮政总负责、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等。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邮政管理局局长兼邮政总局副局长。1962年5月在台北病逝。

 

梅贻琦(1889-1962)  民国政要、教育家。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天津。1909年留学美国。1914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学校物理系主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清华留美学生监督。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含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席)。1949年赴台湾。1958年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兼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5月在台湾病逝。

 

胡宗铎(1892-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今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在广西军队中任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7旅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第19军军长、武汉卫戍司令、第4集团军第3师师长、第16师师长等。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通电引退,所部为蒋系军队改编。1931年参加反蒋活动。1932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6年退役。1949年春被白崇禧发表为华中“剿总”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年4月南下广州,继赴香港九龙定居。后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2年8月26日在台北病逝。

 

林树艺(1906-1962) 国民党政要。浙江瑞安人。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浙江省新昌、遂昌等县县长,浙江省浙西行署秘书处处长、政务处处长,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书记长、国大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一直担任台湾当局立法委员。1962年10月病逝。

 

胡家风(1886-1962) 国民党政要。江西南昌人。1912年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曾任教育部主事、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中国大学、华北大学等校教授。1930年后,历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一处处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军委会委员长、东北行辕秘书长、江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5月赴香港。1950年秋赴台湾。1962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

 

谭何易(1897-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西玉林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相当于黄埔军校第4期时间)毕业。后在桂系军队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171师第511旅旅长、第176师第526旅旅长、第176师副师长及师长、第84军副军长兼第176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48师副师长、整编第46师师长、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第46军军长。1949年后率残部退入越南。1953年赴台湾 ,任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高参。1962年病逝。

 

刘大钧(1891-1962) 国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字季陶,号君谟,江苏丹徒人,生于淮安。早年留学美国,专攻经济学和统计学。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处长、统计局局长、中国经济月刊主编、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抗战结束后,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中国代表、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参事。1949年后居住美国。1962年在纽约病逝。

 

吴泽理 (1889-1962)  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广东新会人。出身华侨家庭,少年时随父赴加拿大,后受革命思想影响,在加拿大同盟会分会工作。1916年初,袁世凯恢复帝制,孙中山发动讨袁运动在加拿大组织华侨义勇讨袁敢死队,回国参加讨伐袁世凯。1917年,张勋复辟,华侨敢死队部分被编入粤军第一军许崇智部警卫营,吴泽理任营长。其后,参加援闽、讨桂、讨陈等战役。1924年后,任五邑卫商旅旅长、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后被蒋介石借廖仲凯被刺案打击许崇智而解职。30年代初,从港返穗,隐居于广州市河南基立村,居所称“退园”,一度成为反蒋军政人士聚会场所。吴铁城任广东省主席时,聘为省政府高级参议。广州沦陷期间,日伪诱吴泽理出任伪职,被吴坚决拒绝。后避居乡间,保持晚节。1962年病逝于香港。

 

                                  1963年

 

朱家骅(1892-1963)  民国政要、教育家、科学家。字骝先,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去广州,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27年后,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中央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央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局长、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1963年1月3日在台北病逝。

 

庞炳勋(1879-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更陈,河北新河人。1899年入北洋新军,参加了辛亥革命。后返家乡经商。1918年入孙岳部,历任营长、混成旅旅长。后依附冯玉祥,任师长、军长。1927后,历任暂编第14师师长、国民联军第6军军长、西北军第3路军总指挥、国民革命陆军第40军军长兼第39师师长、第3军团军团长、第24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主席等。1943年与日军作战被俘投降,任伪第24集团军总司令、伪开封绥靖公署上将主任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总司令、国防部咨议等。1949年赴台湾,为生活计,与旧友孙连仲合开餐馆。1963年1月12日在台湾病逝。

 

尹仲容(1903-1963) 国民党政要、经济学家。原名国墉,字仲容,以字行,湖南邵阳人,生于江西南昌。1925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后在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安徽省建设厅、交通部资源委员会等处任职。1946年任行政院工程计划团团长。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中央信托局局长、经济部部长、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外贸委员会主任委员、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63年1月24日在台湾病逝。

 

丁济万(1904-1963) 医学家、政治活动家。原籍江苏常州,生于上海,长于孟河医学世家。1922年开始在上海行医。1927年主持家传珊家园诊所。后历任上海中医学会会长、中医公会理事长、并开设华隆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中医委员会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迁诊所至香港。1954年及1960年两次赴台湾参加台湾当局选举第二第三届总统。1961年当选为香港中医公会理事长兼医疗研究院董事长。1963年4月在香港病逝。

 

侯 腾(1907-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6期及美国参谋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陆军大学班主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国防部第2厅厅长等。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战略计划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63年7月16日在美国病逝。

 

秦德纯(1893-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绍文,山东沂水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23军军长、第14军军长、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第29军总参议兼察哈尔政府民政厅厅长。1935年奉命与日本土肥原签订《秦土协定》。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委、北平市市长、北平城防总指挥、第5集团军总参议、军委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等。抗战胜利后,任军令部次长、国防部次长、山东省政府主席、青岛市市长等。1949年赴台湾。1963年9月7日在台北病逝。 著有《秦德纯回忆录》。

 

包华国(1902-1963) 国民党政要。四川成都人。早年入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劳工司科长、中国驻国联办事处一秘及代表团专员、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秘书、三青团中央宣传处副处长、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委员 、重庆市社会局局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亚洲人民反共联盟中国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1963年12月25日病逝。

 

朱绍良(1890-1963)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1910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武昌起义和讨袁战争。历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孙中山大元帅府高级参议、第10师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8师师长、驻赣绥靖主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等。抗战时期,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第8战区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重庆行辕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绥靖主任、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等。1949年8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病逝。

 

张 贞(1884-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干之,福建诏安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参加讨袁战争。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师师长、福州卫戍司令、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陆军第49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风纪巡察团第四团主任委员、第1团主任委员等。1946年10月晋升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1948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63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

 

于兆龙(1898-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瑞图,山东滨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历任第44师团长、第131旅旅长、第312旅旅长、军政部西北购马所所长等军职。抗战时期,任第26军第44师师长;1946年后,任整编第77旅旅长、整编第73师副师长、整编第45师师长、第96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4年退役后,任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1963年冬在台湾病逝。

 

许良玉(1902-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凉月,浙江桐庐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抗战时期,任第78师师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第89军副军长。1948年,任第3军军长,1949年任第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76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63年在台湾病逝。

 

傅仲芳(1897-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萧山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97师师长、第99军军长兼第97师师长及贵州保安处处长、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政府联勤总部经理署署长。1949年去台湾。1963年在台湾病逝。

 

王震南(1893-1963)国民革命军中将军法官。字子沛,浙江奉化人,蒋介石表弟。浙江法政学堂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军法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军政部军法司司长、第3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徐州绥靖公署军法处长、陆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处长等。1948年秋回家乡安葬父亲后,到香港居住。1951年去台湾,辞去公职,不问政事。1963年在台湾病逝。

 

岑学吕(1882-1963) 同盟会员、民国政要、佛门居士。佛名宽贤,广东顺德人。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远赴香港、南洋办报,鼓吹革命。辛亥期间,任广东都督府秘书、东莞县长、番禺县长等。其后在北京政府和广东政府任要职。1931年开始信佛。1933年字福州鼓山涌泉寺皈依虚云法师座下。1934年,曾以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身份进入西藏,与西藏高层进行谈判。1936年回广东,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1937年初,就任广东省国民政府代主席。后因反对囚禁张学良而去职,隐居香港,潜心佛学。广州解放之初,叶剑英市长曾邀其参与主持省文史馆工作,因年老多病婉拒。1951年3月,乳源云门寺发生僧侣受迫害事件,虚云和尚被暴徒毒打受伤。岑学吕受托,历经数年编成《虚云和尚法汇初编》和《虚云和尚自述年谱》。1963年在香港病逝。

                                  1964年

 

王育瑛(1897-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季雄,湖南慈利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川、湘军中服役。1931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第62师第186旅旅长等。抗战时期,任陆军第198师师长、第54军副军长兼代军长 、第87军副军长、陆军总司令部第4方面军第4补训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第17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军管区副司令、湖南省建设厅厅长等职。解放前夕赴香港。不久赴台湾。补选为国大代表。晚年不问政治,信奉佛教。1964年1月28日病逝。

 

宣铁吾(1897-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惕我,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加入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脱党。历任 国民革命军师参谋长、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浙江保安处处长兼杭州警备司令等。抗战时期,任预备第10师师长、第91军军长、参政部缉私署署长等。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等。1949年底去香港。1960年经蒋经国、陈诚邀请,到台湾生活。1964年2月6日在台湾病逝。

 

狄 膺(1895-1964) 国民党政要。字君武,号雁月,江苏太仓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留学法国,加入国民党。1925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宣传部部长、江苏省党部指导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三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3月15日在台北病逝。

 

李树森(1898-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朝簧,湖南湘阴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27年后,历任团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旅旅长、第14师副师长、第94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67师师长、第109师师长、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等。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1948年8月,应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兵团司令黄杰邀请,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0月随黄杰败退广西,后又撤退到越南。1950年初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参事室中将主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等。1964年3月16日在台北病逝。

 

许克祥(1890-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南湘乡人。湖南讲武堂毕业。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任湘军营长、团长、袁祖铭部独立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33团团长。同年5月在长沙发动反共的“马日事变”。1929年后,多次参与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后历任独立第2师师长、第24师师长、第37军副军长兼第24师师长、军事参议院参议等。1949年由湖南避居澳门。1953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64年春在台湾新竹病逝。(另一说1967年3月逝世)

 

曹福林(1891-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乐山,河北景县人。早年入西北军,任团长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14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5军军长兼第29师师长、第3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4绥靖区副司令官、整编第55师师长、第8兵团副司令、厦门防卫司令官等。1949年10月赴台湾。1964年6月9日在台北病逝。

 

蒋梦麟(1886-1964) 教育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新教育》月刊主编。1923年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3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49年10月赴台湾,继续主持台湾农村复兴委员会工作。1964年6月19日在台北病逝。

 

王敬久(1902-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又平,江苏丰县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团长、旅长、第87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71军军长、第25军军长、第37军团军团长、第10集团军总司令、第2兵团司令官。1947年7月在魯西南兵败被革职。1949年1月被重新起用,任陆军第1训练处处长、第1编练司令部司令官等。同年7月赴台湾。1964年6月20日在台南病逝。

 

吴兆棠(1905-1964) 国民党政要。安徽休宁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先后留学日本、德国,获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务组组长兼中央大学教授、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教育部督学、中等教育司司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赴台湾,历任政治大学训导长、教育研究所主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等。1964年7月在台北病逝。

 

陆匡文(1892-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原名陆唤,后称匡文,号曾陶、陶庵。广东信宜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7年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执教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及盐警学校,1921年任信宜县县长。1923年起,历任广州大元帅府法律委员会秘书、广东南路财政处长、禁烟处长、广东省卷烟公卖局局长。1929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处简任参事。1932年返粤,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秘书长兼教授等。1945年起,历任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政务处中将处长、广州行辕民事处中将处长、广州绥靖公署中将秘书长兼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1964年9月5日在台湾病逝。

 

许世英(1872-1964) 清末及民国政要。字静仁,号俊人,安徽贵池人。清末曾任刑部主事、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提法使和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任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1916年起,先后在段祺瑞内阁任内务总长、交通总长。1925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内阁总理。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兼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驻日本大使、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等。1949年后赴台湾。1964年10月13日在台北病逝。

 

于右任(1879-1964)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民国政要、书法诗词家。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泾阳人,生于三原。1903年中举人。1906年赴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创办报刊,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致力于反袁世凯斗争,在陕西组织靖国军,任总司令。1924年参与国民党改组,被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6年在陕西重建国民联军,次年率部出关,与北伐军会师于郑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党务委员等。1949年被迫赴台湾,晚年眷恋大陆之情颇深。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病逝。善书法,诗文亦甚佳,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传世。

 

熊 斌(1894-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哲民,湖北黄安人。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后任冯玉祥部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总参议。1928年任军政部航空署署长。1930年任反蒋军前敵总司令部参谋长。1931年任国民政府参军。1933年以军委会北平分会总参议身份赴北平,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后,历任参谋本部次长、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华北宣抚使。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3战区代参谋长、军令部次长、陕西省政府主席兼陕西省保安司令。抗战生路后,任北平市市长等。内战爆发后淡出政坛,解甲归田小住。1949年赴台湾,1952年退役,任台湾中央银行顾问等。1964年11月30日在台北病逝。 

 

曹振武(1892-1964) 武昌首义元勋、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士洁、曲旦,湖北京山人。早年加入日知会。后入清朝新军当兵。1910年考取江苏讲武堂。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任鄂军都督府参议,同盟会湖北分会干事。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22年到广州追随孙中山。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副官长、新编第4师骑兵团团长、国民党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中将督察官及军风纪第2巡查团委员、军委会中将参议、广州卫戌总司令部中将参议。1949年10月到香港,1951年赴台湾。1964年10月19日在台北病逝。

成  刚(1903-196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应时,湖南宁乡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历任 营长、团附、团长、旅长等军职。抗战时期,历任第66军副军长、第11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等。1946年后,任国防部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第102军军长、第1兵团副司令官 兼第14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64年逝世。

赵 冰 (1892-1964)  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广东新会人。出生于香港。14岁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该会最年轻的会员。1910年谋刺清监国摄政王载沣未遂,南下香港继续攻读。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并先后参加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 ,任《民气周报》英文版主笔和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部长。1924年返国,历任南昌、厦门、中山等地的地方法院院长、湖北省高等法院院长 ,有“再世包公”的美誉 。在厦门任内曾与英国交涉,收回鼓浪屿租界。1926年,任广州国民政府高级顾问兼外交部法律顾问。次年1月,国民政府迁武汉,协助外交部长推行“革命外交”,向英国强硬交涉,收回汉口、九江两地的英租界。历任财政部机要秘书、铁道部顾问、外交部次长、代理部长等职。后转任湖南大学、中央政治大学、广西大学、广东华侨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西率领三千抗日学生军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1949年秋,赴香港执律师业,被任为港督顾问。10月,与友人创办新亚书院,后组成香港中文大学,任董事长兼讲师,并任蔚文中医学院筹委会主任委员、辅仁书院董事长。受聘为中国文化协会、侨港新会商会等团体的法律顾问。1964年在香港病逝。

                                   1965年

许崇智(1886-1965)  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汝为,广东番禺人。早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4年回国,在新军中任职。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在福建举兵响应,任起义军前敌总指挥、福建海陆军总司令、陆军第十四师师长。后参加二次革命、讨袁战争及护法运动,历任福建讨袁军总司令、中华革命党东北军参谋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长、粤军总司令等。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监察院副长。1931年参加反蒋活动。后从事商业贸易。1964年定居香港。1965年1月25日在香港病逝。

 

张默君(1883-1965) 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教育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原名昭汉,字漱芳,女,湖南湘乡人。早年在南京读书,1906年加入同盟会,与秋瑾、赵声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策动江苏巡抚程德全独立。1912年发起成立神州妇女协会,任会长。1921年为首发起中国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后,历任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国民政府考试院委员、立法院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监察委员、国民党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纂和国史馆名誉编辑等。后赴台湾。1965年1月30日在台 北空军总医院病逝。

 

陈 诚(1898-196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辞修。浙江青田人。1922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分派浙江陆军任职。1923年认识邓演达,后南下广州在粤军任职。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第三师师长、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军政部常务次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部长、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等。1948年12月赴台湾,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警备总司令、东南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台湾行政院院长、台湾当局副总统、台湾国民党副总裁等。1965年3月5日在台北病逝。

 

王泽民(1885-196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西玉山人。1914年保定军校毕业。1919年12月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西北边防军参谋、团附、北京陆军第九师工兵营营长等。1924年后,历任奉军营长、国民军团长、国民联军师参谋长、师长等。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四师师长、陆军大学教育长、训练总监部训练委员会副主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战地警备司令兼开封警备司令、桂林行营总参议兼桂林警备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9月任陆军中将,同时退为备役。任立法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4月赴台湾。续任“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等。1965年3月9日在台北病逝。

 

贾士毅(1887-1965)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财政学家、会计学家。字果伯,号荆斋,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12年任职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1927年后,历任江苏省政府委员、财政部常务次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财政部专门委员、江苏省财政厅厅长、代理江苏省主席、国民政府鄂湘赣区财政金融特派员。1950年赴台湾。1965年7月9日在台北病逝。

 

傅秉常(1896-1965)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外交家。原名褧裳,广东南海人。香港大学毕业。历任广州军政部关务署署长兼外交部顾问、立法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外交部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1949年定居法国。1957年由法国回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司法院副院长等。1965年7月29日在台北病逝。

 

蒋廷黻(1895-1965)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历史学家、外交家。字寿章,笔名清泉,湖南邵阳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35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1936年任驻苏联大使。1938年回国,复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1945年任中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1947年9月出席联合国大会。后任国民政府常驻联合国代表。1961年任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病逝。

 

冯秉权(1898-196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鹤山人。1919年春保定军校毕业。先任职西北边防军,后调东北,任炮兵营长、团附、团长、旅长等。1928年后,历任东北陆军炮兵训练监部部附、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参事、军委会北平分会第二处副处长、军委会高级参谋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陆军防空学校教育长、组织该校师生南迁贵州、广西,并组建炮兵混成旅,参与桂南战役等。抗战胜利后,任防空学校教育长、校长。1949年11月迁校到台湾花莲。主持重建校舍工作。1959年3月退役。专任台湾银行顾问。1965年10月30日在台北病逝。

 

钮永建(1870-1965)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惕生,上海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任松江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参谋次长。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次长。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内务部部长、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当局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5年12月23日在美国病逝。

 

潘秀仁(1893-1965) 国民党政要。内蒙古归绥(今呼和浩特)人。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曾在蒙藏委员会和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任职。1931年后,历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主任委员、绥远省建设厅厅长。1949年赴台湾。1965年在台北病逝。

 

徐忍茹(1884-1965) 国民党政要。浙江嘉兴人。早年加入光复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回国,曾任浙江都督府谘议、沪军都督府参议。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回国,曾任浙江西湖局局长。后曾任国民党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纂、代理主任委员。1949年赴台湾,1965年病逝。

 

孙本戎(1887-1965)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字良翰,浙江余杭人,生于台湾澎湖。甲午战争后,举家迁闽。1905年考入福建讲武堂兵科,加入同盟会。参加了福州辛亥起义和二次革命。后历任广州大元帅府侍从武官,福建军事特派员兼驻粤军第3师师长,莆田、仙游、惠安、福清警备司令,广东惠潮梅行营主任兼总指挥 。抗战时期,任第3战区党政分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委员等。后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杜门不出,以诗画自娱。1947年回福州。1949年经香港赴台湾。 蒋介石连授予中将和上将,均婉拒。1965年在台北病逝。

 

朱世明(1902-1971) 国民政府驻外 中将武官。名世晃,字季光、季煌,号公亮,湖南湘乡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弗吉尼亚军校。1927年后,历任军委会交通技术学校教育长、 浙江省保安副司令、驻苏使馆武官、外交部情报司司长、驻美武官、国民政府主席副官 。1946年,任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 。次年,改任驻美中国军事使节团团长。1949年4月复返日任职。新中国时期,曾派人到日本进行策反,朱世明犹豫不决,被蒋介石解除职务和军职。曾到美国与家人团聚。1965年在东京病逝(一说被蒋派人害死,待考),葬于横滨市公墓。

 

                                   1966年

 

曾锡珪(1899-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字伯庭,号玠甫,湖北沔阳人。早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军训主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两淮税警局局长。抗战期间,任连云港防守司令、军委会外事处处长。1940年,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首席联络参谋官、史迪威将军联络参谋官兼军务秘书,参加印缅抗战。抗战胜利后,出任盐警处长。1949年 ,欲与中共联系,受到特务监视,接受陈嘉庚之邀赴新加坡,出任南洋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地理系主任。1958年后,出任马来西亚多所华侨中学校长。1965年退休。1966年5月17日在马来西亚病逝。

 

刘膺古(1897-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邦锐、帮锐,浙江宁海人。1922年保定军校毕业。在浙江陆军服役。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旅长、师参谋长、纵队指挥官、保安处长等。抗战时期,任第87军军长、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及代理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参谋长、华中“剿总”第17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17绥靖区司令官。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行政院设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66年6月10日在台北病逝。

 

曹汝霖(1877-1966)  晚清政府及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汉奸。字润田,上海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1913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1915年和陆徵祥一起奉袁世凯命同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后任交通总长、财政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政府被迫将其免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49年逃往台湾。后去日本、美国。1966年8月4日在美国底特律病逝。

 

韩汉英(1897-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平夷,海南文昌人。保定军校毕业。1921年回广东,历任粤军营长、广东省防军团长、第4军教导第2师副师长、第4师参谋长、第4军参谋长、第12师副师长、第59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武汉卫戌总司令部高参、中央军校第4分校校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央训练团第4军官总队总队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2月,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50年兵败后去台湾,任国防部高参、台湾银行顾问、海南同乡会理事长等。1966年8月12日在台北病逝。

 

李万居(1902-1966)  台湾政治家、国民党军委会少将主任。台湾云林人。早年入上海国民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回国后在上海任教。抗战爆发后,加入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后被派赴香港、越南等地从事情报工作。1942年任军委会驻港、粤办事处少将主任。1945年随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赴台湾接收,历任《新生报》社社长、台湾省参议会副议长、“国大代表”等。1966年9月4日在台湾病逝。

 

胡献群(1906-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粹明,江西南昌人。1926年武汉大学肄业。国民党中央军校及英国皇家专门学校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战车营营长、第200师第1149团团长、第11装甲兵团团长、第96师副师长、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长、陆军装甲兵学校校长等。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5署署长、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后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第5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6年10月1日在台北病逝。

 

陈绍馨(1906-1966) 国民党政要、社会学家。台湾台北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学部。曾获日本关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在台北帝国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台湾光复,参与接收帝国大学事宜。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文化协进会常务理事、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任等。1966年11月16日逝世。

 

白崇禧(1893-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回族。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16年后在桂军中任职。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参谋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副总参谋长、东路军前敌总指挥。1927年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军委会常委、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新编第13军军长。1929年后参加蒋桂战争及两广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部长、桂林行营主任、监察委员会主席,参与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司令。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府战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66年12月2日在台北病逝。

 

俞飞鹏(1884-1966)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樵峰,浙江奉化人。早年在北京、浙江等地学校任教。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参与筹办黄埔军校,任黄埔军校军需部副主任、经理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兼经理处处长、行政院军政部参议、交通部常务次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次长、屯粮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战时运输管理局局长等。抗战胜利后,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粮食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银行副总裁、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6年12月2日在台北病逝。

 

翟韶武(1896-1966) 国民党政要。河南修武人。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干团高级教官、国民政府地政部主任秘书及司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等职。1950年4月赴台湾。在国民党政工干部学校等任教。1966年在台湾逝世。

 

邓家彦(1883-1966)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字孟硕,广西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赴美国留学。民国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在上海创办《中华民报》。后再度赴美留学。1916年后,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赴美国。1952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66年病逝。

 

吴钦烈(1896-1966) 兵工生产专家、中将署长。号景直,浙江诸暨人。早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1920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研究员、理化研究所所长、化学兵工厂厂长、国防部第六厅副厅长。1949年赴台湾,任生产事业委员会委员、台湾联勤总部生产署署长等。1966年在台湾病逝。

 

曾 彦(1886-1966) 民国政要。广西靖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3年任国会参议员。后参加反袁活动。历任军务院饷械局局长兼护国军第九旅旅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总统府顾问。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设计委员、国民政府参议、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后赴台湾。1966年在台湾病逝。

 

袁  带 (1878-1966)  国民党陆军少将。又名砺生,号瑞庭,广东中山人。贫苦出身。1924年任香山县剿匪队长。1929年任中山县护沙统领、小榄护沙局长。1933年任第1集团军总部咨议。1938年11月任中、顺两县敌后别动队司令。1938年任第4战区挺进第3纵队司令,获少将军衔。1940年任第7战区第3纵队司令。1941年10月至1943年12月以游击司令身份兼中山县县长职。1947年任中山县参议员、广东省咨议等职。1949年出任中山县自卫总队队长、中山县警备司令部司令。1949年中山解放前夕 赴香港,1966年去世。

郑华君1886-1966)女。中国民主革命的支持者。原籍日本东京,原名木村花子。素仰中华文化,对中国人民抱有亲切友好的感情,曾积极支持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自愿为革命党人传递信息和文件。此间,与中国留学生、同盟会员郑英伯交往较多,日久生情。在日本结婚后,改名为郑华君。后随丈夫回中国定居,继续追随孙中山、于右任等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奔波于大江南北。共生有二子三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郑华君虽为日本人,却对日本军阀的侵华行径十分不满,她的多次愤言对子女们影响极深。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起,郑家全体投入淞沪抗战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家加入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中去,抗战热情愈加高涨。这年底,上海沦陷,郑家以郑华君是日本人的关系,继续留在上海,暗中参加国民党的地下抗日工作。二女郑苹如成为中统局上海区的情报员。1939年,因暗杀大汉奸丁默村未遂被铺牺牲。1944119日,长子郑海澄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牺牲。 抗战胜利后,19461116日,郑华君向高等法院递交了申诉书,指控丁默村杀害女儿郑苹如,丁默村以汉奸罪被枪决。1949年去台湾,由其担任于右任秘书的小女郑静芝奉养,1966年以八十高龄在台北去世。蒋介石曾颁“教忠有方”挽匾。

                                 1967年

丘念台(1894-1967) 国民党政要。原籍广东,生于台湾,丘逢甲第三子。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府顾问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辽宁抗敌。后历任第七战区参议、国民党台湾直属省党部委员兼广东工作团团长、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1938年曾以中大教授名义到陕北考察。1949年后,历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67年1月12日在东京病逝。 有口述自传《岭海微飙》传世。

 

李天霞(1907-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 耀宗,江苏太仓人。 早年在上海读书,与青帮有来往。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后,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 第74军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第29军40师师长、第74军51师师长、第100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 任整编83师师长、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第73军军长兼福建平潭防守司令等。1949年9月兵败后赴台湾, 受军事法庭追究平潭战事失利的责任,被判无期徒刑,改判有期徒刑,后以“调服军役,戴罪立功”释放。1960年又因“诈骗罪”坐了20个月监狱。晚年生活潦倒放荡。1967年2月10日在台北病逝。

 

陈泮岭(1892-1967) 国民党政要、武术教育家。字俊峰,河南西平人。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历任省水利局局长、河南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局长、河南省武术馆馆长、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50年赴台湾,任逢甲工商学院院长。1967年4月7日在台中病逝。

 

刘文岛(1893-1967) 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外交家、陆军上将。字尘苏,湖北广济人。1912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13年因参加“二次革命”,被学校开除。后留学日本和法国,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在广州结识蒋介石,加入国民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汉口市市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司令行辕政治部主任,汉口特别市市长兼湖北省民政厅厅长。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驻德、奥、意公使、大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授上将军衔。后因经常批评蒋介石,遭怨恨,隐居重庆著书立说。1949年赴台湾。拒绝出任任何官职,也不与高层人士来往。1967年6月11日在台北病逝。

 

李不韪(1886-1967) 中国青年党首领。湖南长沙人。1913年留学日本。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12月,与曾琦、李璜等在法国组织中国青年党,历任该党中央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以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检审会主席。1927年回国。1946年曾任国大代表。1949年后赴台湾,曾任中国青年党主席。1967年6月26日在台北病逝。

 

孔祥熙(1880-1967)  民国政要、银行家。字庸之,山西太谷人。早年经营钱庄。1901年留学美国。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阎锡山顾问。1924年到广东,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不久到南京,历任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为中华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1948年赴美国要求贷款,后定居美国。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病逝。

 

吕竞存(1897-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镜秋,广西临桂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在广西军队服役。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入伍生团团长、国民党陆军第15军参谋长、第4集团军司令部参军等。抗战时期,任第5路军总司令办公厅主任、广西绥靖公署副参谋长、广西军管区副司令等。抗战胜利后,曾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后赴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1967年9月14日在台北病逝。

 

时子周(1879-1967) 国民党政要。又名时作新,经名哈立德。天津人,回族。保定大学堂毕业。任教天津敬业中学。加入同盟会后,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五四运动时,撰写大量反日爱国文章,后被拘捕,监禁两个多月。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天津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宁夏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主任委员、天津市参议会议长。1949年赴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7年9月29日在台北病逝。

 

程天放(1899-1967) 国民党政要、教育家。江西新建人。1919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为著名领导人,曾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会长。毕业后留学美国、加拿大。1926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驻德国大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9年秋赴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1950年2月赴台湾,任台湾教育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等。1967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病逝。

 

徐景唐(1895-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东莞人。广东将弁学堂、保定军校及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粤军师参谋长、团长、第4军第13师师长、第八路军第5军军长、陆军第2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12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潮汕受降长官;后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49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后去香港。1967年12月在香港病逝。

 

刘国运(1907-1967) 国民革命军中将,赴台后晋升空军二级上将。湖南衡阳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又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历任国民党空军教官、科长、处长、空军第3司令部副司令、第4路司令官中央航空第3路少将司令官、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1949年后赴台湾,历任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空军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7年7月12日病逝。6位儿子刘兆宁、兆华、兆汉、兆藜、兆玄、兆凯,均为台湾政界、科学界等著名人士。

 

张 弛(1891-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西九江人。早年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历任国民革命军副师长、独立团团长、江西省保安处参谋长、江西省第11区兼第13区行政督察专员、第4路军第154师参谋长等。抗战时期,任第156师副师长、第155师师长、第64军副军长及军长、第35集团军参谋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4兵团副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1967年在台湾病逝。

方日英 (1894-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厚明,广东中山人。农民出身,后从军,任孙中山卫士。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时,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得孙中山的赏识,后保送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先后任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军职,曾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抗战时期,任第3战区第86军副军长,后任中将军长,驻守湖南。后调任第9战区中将高级参谋,参加第3次长沙大会战,抗击日军。1946年率军驻江西南昌,旋调南京,任中央训练团总队长。1949年,调任广东省保安第2师师长,驻广东肇庆、四邑。1949年10月战败,从广东台山逃往澳门。晚年侨居美国。1967年病逝于洛杉矶。

钱卓伦(1890-196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苏宜兴人。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谋长、团长、要塞司令等。抗战时期,历任保定行营副参谋长、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参谋长、军委会铨叙厅厅长 。抗战胜利后,历任国防部第1厅厅长、参谋总长办公厅主任。1949年11月去台湾。历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高参兼国防部驻台湾办事处主任、国防部高参室主任等。1967年在台北病逝。

                                   1968年

毕泽宇(?-1968) 西北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毕广垣,吉林长春人。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69军参议。1940年12月,与高树勋联合将准备投敌的石友三活埋。后升任第69军军长 、察哈尔省代主席。1941年11月,率所部文大可教导师投敌,所部改编为汪伪暂编第31师,毕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抗战胜利后 又归附国民政府,曾任哈尔滨市市长。1949年逃往台湾,任国大代表等。1968年1月8日病逝。

莫德惠(1881-1968) 民国政要。字柳忱,原籍吉林,生于新疆,满族。天津北洋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历任哈尔滨市警察局局长、北京政府临时众议院议员、吉林伊兰道尹、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咨议、内阁农商部次长、奉天省省长兼财政厅厅长、内阁农商部部长、中东铁路理事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1968年4月17日在台北病逝。

 

金问泗(1892-1968)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号纯儒,浙江嘉兴人。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并参与关税特别会议和国联调查团工作。1933年后,历任驻荷兰、波兰、捷克、挪威、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公使、大使。1959年侨居美国。1968年4月21日在美国病逝。

 

赵 琳(1902-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静尘,山东泰安人。 早年入同济大学。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历任营长、团长。抗战爆发后, 历任保安第3旅旅长、第21师第61旅旅长、第2师副师长、第4师副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91师师长、第32军军长。1949年3月,兵败退到海南岛。后与薛岳闹矛盾,以撤职将领身份到台湾。再没有受到重用。1968年5月24日在台北 抑郁而逝。

 

张道藩(1897-1968) 国民党政要。字卫之,贵州盘县人。早年留学法国、英国。1926年回国后,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蒋介石私人秘书、交通部常务次长、内政部常务次长、教育部常务次长兼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次长、中央政治学校教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海外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立法院院长等。1968年6月12日在台北病逝。

 

朱晖日(1891-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步云,广东台山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粤军中任职。1925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独立旅第1团团长、第12师副师长兼第36团团长、陆军第25师师长、第11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中将高参、第35集团军副总司令。1949年任广州市警察局局长。后赴香港。1952年赴台湾。1968年7月28日在台北病逝。

 

温应星(1877-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台山人。早年在南洋公学及唐山路矿学堂学习。1905年考入美国西点军校。1909年毕业后回国,历任孙中山秘书、广东讲武堂教官、广州大元帅府第2科科长、东三省税务处长、保定军警执法处处长;1928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清华大学任校长,两月后因奉系撤离而离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上海公安局局长、宪警教导总队总队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等。抗战胜利后,定居美国。1968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病逝。临终前嘱咐子女,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葬于西点母校。后如所愿,入葬西点军校墓园。

 

梅公任(1892-1968) 国民党政要。学名尚文,字佛光,笔名黄素,辽宁辽源人。1918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任《民报》编辑,副刊主编。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1931年,任国民会议代表,参与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会,任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及《华北日报》总编辑。1932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常务委员。抗战期间,兼任军风纪视察团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检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赴台湾,续任台湾当局监察委员。1968年8月31日在台北病逝。

 

陈德谋(1903-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赴台后晋升中将。湖北江陵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少将高参、国民党陆军第5军参谋长、第5军副军长、第70军副军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室主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晋升中将。1968年9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朱怀冰(1881-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黄冈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第94师师长、第97军军长、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多次与八路军制造磨擦,后所部第97军被八路军击溃。后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等。1968年11月在台北病逝。

 

李志鹏(1908-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西于都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36师第106旅旅长、第36师师长,奉命进入云南,作为远征军后援。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45师师长、第23军军长。1949年任赣南师管区司令。1951年2月赴台湾。后赴美国。1968年12月病逝。

 

陈修爵(1890-1944)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字晋卿,广东阳江人。广东陆军讲武堂肄业。如粤军陈炯明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跟随陈炯明,升任旅长、师长。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与刘志陆败退山东投靠孙传芳,后投张宗昌,任安国军师长、军长。1928年冬,被李宗仁部击败,回乡潜居。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民众武装抗日,任两阳游击司令,后兼任阳江县长。1940年任广东省第4区保安副司令、第7战区少将高参。同年7月,奉命到韶关受训即被扣留,以走私等罪被判死刑,后减至15年有期徒刑,在韶关坐牢。1945年1月韶关沦陷,被日军放出,出任伪曲江县县长。抗战胜利后逃往香港。1968年在香港病逝。

 

赵龙文(1901-196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风和,号遁庵,浙江义乌人。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因受蒋介石赏识,1931年被派赴日本考察。1934年任浙江省警察局局长兼浙江省警官学校校长,成为复兴社核心成员。抗战期间,任浙江省第4行政督察专员兼省抗日自卫总队第1支队司令。1940年代西北,任陕西省社会处处长、甘肃省民政厅厅长、第1战区办公厅秘书长。1947年协助胡宗南进攻革命根据地。1949年赴台湾,任海军政治部中将主任、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1968年病逝。

 

宋汉章(1872-1968) 银行家、金融家。原名宋鲁,浙江余姚人,出生于福建建宁。1897年入上海通商银行。1906年任储蓄银行经理。1912年任上海中国银行经理。1925年任上海总商会会长。1928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1935年改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48年2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1949年12月辞职去巴西。晚年移居香港。1968年在香港病逝。

 

何鲁之(1891-1968) 中国青年党首领、教育家。四川华阳人。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后留学法国,曾任巴黎华法教育会秘书长兼总干事。后发起组织中国青年党。回国后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1949年后赴香港,创办自由出版社,从事反共宣传,并出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68年在香港病逝。

                                 1969年

 

欧 震(1899-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政府追晋陆军二级上将。字雨辰,广东曲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投笔从戎,粤军讲武学堂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任营长,随叶挺部南下广东,在汤坑战场临阵倒戈,致使南下起义部队全军覆灭。1927年后,历任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90师师长、第4军军长、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3兵团司令、第4编练部司令官、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广东省保安司令、海南防卫副总司令。1950年赴台湾。1969年2月13日病逝。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张君劢(1887-1969) 中国民主社会党首领。名嘉森,字君劢,江苏宝山(今上海)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1915年回国后,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1924年任上海国立自治学院院长。1932年与张东荪等组织国家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总秘书。1946年国社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为民社党,张任民社党中央主席,后投靠国民党,参加南京政府召开的制宪、行宪国民大会。1949年移居澳门,多次赴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讲学。1969年2月23日在美国旧金山病逝。

 

沈鸿烈(1882-196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海军上将。字成章,湖北天门人。早年留学日本海军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处参谋、陆军大学海军教官、东北海防舰队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闭门谢客,埋头写书。1969年3月12日在台仲医院病逝。

 

刘和鼎(1895-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波鸣,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安徽陆军历任支队参谋长、学兵团团长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参谋长、国民党第4集团军第13师副师长、第39军军长兼第56师师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9绥靖区司令官、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39军军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3月退役后在安徽开办实业。1949年3月。赴台湾,居住台中,先后创办农场和公司等。1969年4月7日在台中病逝。

 

贺国光(1885-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元靖,湖北蒲圻人。四川陆军速成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1921年任鄂军团长。1925年任陆军第15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1926年响应北伐,任新编第4军军长。1927年后,历任军委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南昌行营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监、委员长参谋团主任。抗战时期,任成都行营主任、重庆市市长、防空司令、宪兵司令、军委办公厅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西昌行营主任、西南军政副长官、西康省主席等。1949年后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陈岚峰(1904-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宜兰人。早年在上海读书。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6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历任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国民党中央军校大队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9师少将旅长、国防部中将高参。1948年后,历任台湾农林公司董事长、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委员、台湾航业公司及物资局常务监察等。1969年6月19日在台北病逝。

 

刘 炜(1907-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伟吾,广东大埔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连长、营长、宪兵团长、宪兵司令部 少将参谋长、宪兵东南区司令部少将司令。1949年赴台湾,任宪兵副司令、中将宪兵司令。台湾国家安全局中将设计委员等。1969年6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徐 堪(1888-196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可亭,四川三台人。1911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后参加讨袁运动。1921年参加广州非常国会。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金融管理局副局长、财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财政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务次长、粮食部部长、主计长、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1949年赴台湾。1969年7月在台湾病逝。

 

林可胜(1897-1969) 国民政府官员,中将军医。原籍福建厦门,生于新加坡。早年留学英、美等国。1924年回国,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中国医学会会长、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总队长、军政部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联勤总部军医署署长、国防医学院院长、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1949年赴美,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69年8月7日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病逝。

 

上官云相(1895-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纪青,山东商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入孙传芳部,任团长、旅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第47师师长、第9军军长等。抗战爆发后,任第11军团军团长、代理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32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等。1949年赴香港、台湾。1950年4月退职。1969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曾养甫(1889-196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原名宪浩,广东平远人。192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系。后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1925年初回广州,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后,历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浙赣铁路理事会理事长、铁道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州特别市市长、军委会西南运输处主任、滇缅公路督办、军委会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部部长、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1949年赴香港。1969年8月28日在香港病逝。

 

郭秉文(1880-196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鸿声,江苏浦口人。早年就读上海清心学院。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回国,历任东南大学和上海商科大学校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国民政府外交部驻美国特派员、中央信托局监察人、财政部次长、中国海关税务局总税务司、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副署长兼秘书长等。1969年8月29日在美国病逝。

 

赵 琛(1899-1969) 国民党政要、法学家。字韵逸,浙江东阳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律。1924年回国,在大学任教。1925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教授、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代理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等。1969年9月在台湾病逝。

 

黄珍吾(1901-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南文昌人。早年在南洋当华工。1924年回国,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1927年后,历任复兴社南京分社书记,宪兵团团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别动队副总队长,代理总队长,福建省保安副司令,青年军208师师长、青年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南京警察厅中将厅长等。1949年到台湾,任宪兵司令、台北卫戍司令、总统府中将参军等。1962年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9年10月5日在台北病逝。

 

竺鸣涛(1896-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受训。1926年结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总务主任、虎门要塞司令部代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卫士大队长、浙江省政府保安处处长、浙江省省会戒严司令官。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办公厅处长、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浙江省保安副司令、浙江警备处处长、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浙江警备副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1969年10月7日在台北病逝。

 

左舜生(1893-1969) 中国青年党首领。谱名学训,别号仲平,湖南长沙人。1920年入中华书局编译所。1924年与曾琦、李璜等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任总经理,鼓吹国家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历任该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长。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国防参议会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被开除。1947年青年党加入国民政府,遂出任农林部部长。1949年到香港,创办《自由阵线》等刊物,在新亚学院、清华书院讲授中国近代史。1969年10月18日在台湾病逝。

 

石敬亭(1886-1969) 西北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筱山,山东利津人。东北武备学堂毕业。参加了辛亥革命。历任团长、旅长、师长。1926年后,历任第5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2集团军第6方面军总指挥、第2集团军总参谋长、山东省政府主席、陇海路督办、国民政府军事参议会参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委员、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69年11月19日在台北病逝。

 

梁朝玑(1892-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逖俦,广西北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广西军队中服役。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5军第43师少将副师长、第43师中将师长、陆军第7军副军长.抗战时期,任广西绥靖公署中将参军、广西第9军行政督察专员、桂南行署主任等。1949年赴台湾,担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69年12月10日在台北病逝。

 

罗家伦(1897-196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教育家。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为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秋出国,先后留学美、英、德、法等国。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5月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底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1969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

 

钱公来(1886-1969) 国民党政要。原名惠生,字希古,辽宁黑山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1922年任奉天神学院教授。1925年随朱霁青在哈尔滨组织国民革命军东北总司令部,任第1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东北义勇军抗日。1936年任东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9年在台湾病逝。

 

文 群(1884-1969) 民国政要。江西萍乡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3年任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后因反袁失败,亡命日本,参加“欧事研究会”。1916年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1924年任江西省财政厅厅长。以后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武昌行营、重庆行营及东北行辕任职。1949年赴台湾。1969年在台北病逝。

 

林 湛(1901-196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照然,广东高要人。广东西江讲武堂毕业。后曾入日本陆军骑兵学校和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在粤军中历任团军需主任、参谋。1929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旅参谋长、团长、骑兵参谋长、副师长等军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骑兵第2军参谋处长、副军长兼骑兵1师师长。1945年后,历任军训部骑兵监、整编第63师师长、第63军军长、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军官团教育长、国防部部员。1949年去台湾。1955年退役。1969年在台湾病逝。

 

                                   1970年

 

但 焘(1881-1970) 国民党政要。字植之,湖北蒲圻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北支部主盟。民国成立后,历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国会非常会议秘书长。1927年后,历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秘书、总统府秘书、国史馆副馆长、国民政府国策顾问等。1949年后赴台湾 ,任总统府资政等。1970年1月9日在台北病逝。

 

马鸿逵(1892-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甘肃临夏人,回族。兰州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宁夏新军统领、混成旅旅长,宁夏陆军第7师师长。1927年随冯玉祥出师潼关,响应北伐。1929年脱离冯部,投靠蒋介石,历任第15路军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任第17集团军总司令、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甘肃省政府主席等。1949年赴台湾,因台湾国民党监察院以“贻误军机”对其弹劾,遂托病去美国。1970年1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病逝。

 

郑天锡(1884-1970) 国民政府官员,法学家、外交家。字云程,号茀庭,广东中山人。早年留学英国,获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大理院大法官。后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专门委员、国际法权委员会代表等。1931年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政务处处长。1936年当选为国际联盟国际法庭法官。1946年后任驻英国大使。1950年1月因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与英国断交,去职而留居英国。1970年1月30日在伦敦病逝。

 

陈 源(1896-1970) 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官员。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及伦敦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校长。1923年与徐志摩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后长住伦敦。曾任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1970年3月29日病逝。

 

缪培南(1895-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经成,号育群,广东五华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中任营长、团长、师长。参加过东征和北伐。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第1集团军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中央执行委员、第5军军长、广州警备司令.抗战时期,任第4路军参谋长、第65军军长兼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东江行署主任、第3补给区司令、广州行辕副主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赴香港,专事医学研究。1970年5月9日在香港病逝。

 

毛炳文(1891-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南湘乡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湘军中服役。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旅参谋长、第40军第3师师长、第40军副军长、第8师师长等。抗战期间,任第37军军长、第11军军团长。抗战胜利后,仍任第11军团军团长、湖南省政府委员、国大代表。1949年赴台湾,仍任国大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0年5月17日在台北病逝。

 

唐冠英(1894-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阜宁人。1923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历任江苏陆军参谋、团附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3战区战时干部第3训练团教育长、中央军校第3分校副主任、第23集团军第25军副军长、第100军代理副军长、第73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第7军官总队总队长、国防部军务局副官处处长、国防部部附等。1949年3月赴台湾。曾任防守司令部高级参谋、参议等。1952年退为备役,任台湾银行顾问等。1970年7月9日在台北病逝。

 

盛世才(1892-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原名振甲,字晋庸、德三,辽宁开源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大学。1927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参谋本部第1厅第3科上校作战科长。1930年到新疆,任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参谋处处长等。1933年逼走新疆军阀金树仁,后自任督办兼主席。1941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省主席 兼中央军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统治新疆达12年之久。独裁专断,1943年杀害了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1944年被调离新疆,任农林部部长。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一度经商。晚年从事著述。1970年7月13日在台北病逝。

 

向构父(1897-1970) 中国民主社会党首领。名瑞释,字肯生,湖南宁乡人。1903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与梁启超组织政闻社。辛亥革命时归国,在上海、北京创办《东方日报》、《上海民报》、及《北京时报》,曾任国务院秘书等。1946年与张君励等组织中国民主社会党,任中央常委。1949年后赴台湾,历任民社党组织部部长、中央主席等。1970年10月12日在台北病逝。

 

黄伯度(1891-1970)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安徽舒城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1924年任善后会议机要秘书。1936年任中国驻日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回国后,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1940年任国民政府社会部常务次长。1949年后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第1局局长兼典玺官、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70年10月25日病逝。

 

伍诚仁(1896-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克斋,福建浦城人。早年在粤军第1师任职。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团长、旅长、第79师师长、江汉荆宜师管区司令.抗战时期,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军委会中将高参兼委员长侍从室侍卫组组长、第65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广东南韶师管区司令、福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福建军管区副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等。1970年11月在台北病逝。

 

刘雨卿(1892-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献廷,四川三台人。1912年入北洋陆军。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第20军第5旅旅长、第2师副师长兼涪陵市市长.抗战时期,任第26师师长、第29军军长、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21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所部移驻台湾。后调任重庆警备司令、重庆卫戍副司令。1950年后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1970年12月8日在台北病逝。

 

胡庆育(1905-1970)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广东三水人,生于北京。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在外交部任职。1941年任驻澳大利亚使馆秘书。1946年任外交部条约司司长。1949年10月曾任外交部常务次长。1953年任台湾国民党政府驻阿根廷大使。后任外交顾问。1970年12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李少陵(1898-1970) 国民党军校少将教官。湖南长沙人。1927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6军第6师政治部主任,中央军校、中央军官团政治教官,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中央军校第7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教官,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监察委员、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赴台湾。1970年12月病逝。

 

张际鹏(1908-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云辉,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14军第85师师长、第14军军长;1949年任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4军军长。1949年随程潜参加长沙起义。后脱离军队,举家逃亡香港,请求赴台湾。台湾当局不准,只好在香港艰难度日。后多次写信哀求黄埔1期同学袁守谦,1955年6月得以举家转赴台湾。1970年在台北病逝。

 

王光海(1891—197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东莞人。抗战前任湖南省政府代主席,抗战胜利后任徐州绥靖公署办公厅中将主任。1946年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1949年去台湾。1970年逝世。

 

梅乔林(1872-1970) 国民党元老。 字伟僧,广东台山人。1897年随父兄赴美国。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回国,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1913年组织铁血团,从事反袁活动。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领导护法运动。1922年任代理桂林军路局局长。1933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纂修。后赴台湾。1970年4月15日在台中病逝。 终年99岁。

 

张承樽(1884-1970)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枝江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率三百余人在上海起事,攻下江南制造局,被推为总司令。191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部部长。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监察院审计部次长、湖北省审计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0年病逝。

 

夏光宇(1889-1970) 土木工程学家,国民政府官员。江苏青浦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门任职。曾出席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任万国工程师大会及国际水利会议中国代表。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交通部专门委员、总理实业计划研究委员会委员、平汉铁路局局长、粤汉铁路局局长、中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长及总干事。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交通部顾问等。1970年在台北病逝。

 

毛以亨(1895-1970) 国民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字公惺,浙江江山人。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冯玉祥秘书,曾促成蒋、冯合作。1927年后,历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48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赴香港,曾任香港大学教授。1954年,发表长篇著作《俄蒙回忆录》。1970年在香港病逝。

杨官宇(1901-1970年)  国民党空军将领。广东香山人,生于檀香山,1921年随杨仙逸等人到美国图强飞机公司飞行组学习飞行技术,次年冬返广州。其间曾设法将华侨所捐购的12架飞机转运回广州。1923年协助杨仙逸研制第一架“乐士文”国产飞机。后驾机参加讨伐陈炯明,每天五次轮番轰炸,协助粤军追击逃窜到惠州的叛军。1924年起,先后任东江飞机队长、广东航空局飞机修理厂厂长兼广东航空学校教官、广东航空处第二飞机队队长等。1930年任南京第四航空队长,驻守陇海铁路之砀山,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春返粤任广东航空学校校长。1932年与刘植炎到福建协助十九路军组建航空队,任队长;不久到南昌任航空站长。1938年任空中运输大队长。1943年任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1943年秋任美国陈纳德空军志愿队中国人员管理处副主任。抗战胜利后,辞去军职,转入陈纳德空运大队,任该大队柳州站长。1949年经澳门转赴檀香山定居。1970年于檀香山病逝。

                  接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