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二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序

   

  (此书于1991年12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当年寓居南京的原国民党第74军中将军长邱维达先生为此书作序。)  

                                                        邱维达

    

     此书收录民国时期军政人物近三千人,将如此众多之人物汇集一起,并着重“寻踪”,寻找他们之归宿,实乃一件十分费力而又有意义之工作。应感谢两位编者,他们花费数年之精力,苦心积累,深入考究,为民国史之研究增添一份有用之资料。

   余之名字亦列入此书之中。余从军数十年,经历整个民国时期,又在新中国度过四十年,今已是八七老叟,所幸仍健在人间。这部书中之不少人,与余有大体相同之经历,或老同学、老同事、老上级、老部下,或已过世,或仍健在,有在大陆者,有在港、台、海外者。此众多之人物之一生经历,即一部民国历史之缩影。

   余童年与求学时代乃在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割据之局面下度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艰苦奋斗,推翻两千多年之封建帝制,继而与北洋军阀斗争。余等当年血气方刚,立志追随中山先生革命救国,并与共产党合作,北伐讨贼。如能按中山先生之主张、政策付诸实施,祖国前途无限光明。不幸中山先生去世过早,壮志未酬。其后,虽北洋军阀被打倒,新军阀又连年混战,使生灵涂炭,虽有国民革命之名而无国民革命之实。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入侵,半壁河山,沦为地狱。在此国家危难之际,幸而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合作,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此书中收录之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将军及一大批为抗日而战死疆场之烈士,他们乃国民革命军之骄傲,更为中华民族之精灵。然而,抗战胜利后,余等又被卷入了内战之中,战争之结局,又使得国民革命军将士走向各种不同之归宿,而他们之归宿,当为人们所关心。

   回顾过去,将各人走过之道路记录,供后人借鉴与警惕,意义非浅,余谓,此亦编者编写此书之目的焉。

   过去已成历史。中山先生有名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余等海内外炎黄子孙应共同追寻中华民族光明之未来。今日,于大陆,于台湾,于海外,尚有不少余等“民国军政人物”,余辈虽已届耄耋之年,然皆关心民族之振兴,国家之统一,期望在余等有生之年,能看到此令人欣喜之局面。

以上是为序。

                                                                                        19917月于南京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前言

           陈贤庆    陈贤杰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1911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其后数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混战;经历了北伐战争和蒋介石政权的建立;经历了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和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三年半的解放战争。1949年底,蒋介石集团被赶出了中国大陆,一个新生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民国存在的时间尽管比较短暂,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军政舞台上,曾经活跃过众多著名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自身的结局如何?尤其是伴随着蒋介石政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逐步失败,他们又产生了怎样的分化?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叶落何处,魂归何方?如今,还有哪些人仍然健在?------所有这些,相信是广大读者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而一般的人物辞书对此又有所忽视)。本书正是为适应这种需要编写的,同时,也为研究民国史的同志提供一种方便。

 

本书的凡例如下:

     一,本书收录的是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军政界人物(包括一些为缔造民国而牺牲的革命党人),以国民党人为主,也兼有一些清末和北洋军政人物,以及各民主党派著名领袖、无党派民主人士等。至于有关的共产党人,因有较多的辞书作了介绍,限于篇幅,除极少数人之外,本书未予选入。

二,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收录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至1949年底这段时期先后逝世的人物。

第二部分,收录1949年后留在大陆及回归大陆,如今已经逝世和仍健在的人物,包括:

1,参加起义和宣布脱离蒋介石集团而留在大陆的人员;

2,自愿留居大陆的人员;

3,被押、被俘(含被击毙)而留在大陆的人员;

4,出走港澳台或海外,后又回归大陆的人员;

5,七十、八十年代,从大陆移居海外的人员。

第三部分,收录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如今业已逝世和仍然健在的人物,包括:

1,随蒋介石撤退台湾的人员;

2,出走港澳或海外的人员;

3,先出走港澳或海外,后定居台湾的人员;

4,先撤退台湾,后定居港澳或海外的人员。

 

全书共收录民国军政人物2564人,51万字。

本书对已逝世的人员,按其逝世的日期先后顺序编排,各有简短介绍,着重突出其最后去向及逝世日期、地点、原因等。全书后附人物索引,安姓氏笔划为序,便于读者查找。有些人物的名、字或号并行,如章炳麟(章太炎)等,则在索引中用括号注明。另外,正文后还有几项附录,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序列;各批特赦国民党人员名单选录;中国国民党第七至十三届代表大会中央委员及中央评议委员名单。几个附录可算作对正文内容的一种补充。

 

有关民国军政人物的辞书出版得较少,而以这种形式编写的,可能更算作一种尝试。我们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辞典、报刊,走访了政协、民革、黄埔同学会等机构以及一些仍健在的原国民党将领,多方考证,力图将此书编写得详尽些、准确些。但由于资料掌握仍不足,加之能力、水平有限,时间也仓促,本书肯定会存在一些疏漏、差错,如有的人物的生卒年可能有误,有的人物逝世的月、日或地点不详,还有不少人物仍未能考究出其所终,这些,都仍须今后努力,同时,也切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19918

 

人物索引(略)

正文(略)

附录

   ,人物姓氏首字索引(略)

  ,人物索引(以姓氏笔划为序)(略)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序列(略)

  四, 各批获特赦国民党人员名单选录

                  第一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59124日)

 

杜聿明        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

王耀武        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

曾扩情        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郑庭芨       49军中将军长

宋希濂       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

杨伯涛       18军少将军长

陈长捷       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

邱行湘       206师少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周振强       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

卢浚泉      第6兵团中将司令

白玉昆       太原绥靖公署建军会少将课长

孟昭楹      北平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议

廖缉清       内调局西南办事处代主任

徐以智       南京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

甄肇麟      99军少将高参代第268师参谋长

刘化南      北平行营少将参议

罗祖良      6兵团4处少将处长

李宝善      77军第37师少将师长

(第一批获赦人员共33名,国民党人员共30人,伪满洲国人员3名)

 

第二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601128日)

 

李仙洲       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范汉杰       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罗历戎      3军中将军长

胡临骢      41军中将军长

陈金城      96军中将军长

李以劻      5军中将副军长兼独立第5师师长

宋瑞珂      66军中将军长

厐镜塘      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山东省党部主委

          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长

许长林      77军少将副军长

杨团一      84军少将副军长

欧阳午      60军暂编52师少将副师长

杜永鑫     72军第233师少将副师长

许文庆      55军第44师少将参谋长

董益三      15绥靖区司令部二处少将处长

夏建勣      10军第114师上校师长

陈芳芝      105军第180师上校代师长

陈庆斌     64军第156师上校副师长

王友直      西安市市长

王榆楦     重庆《中央日报》社总编辑

马保民      55军第44师少将参谋长

(第二批特赦人员共50名,国民党人员共45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5名)

 

 

第三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61年12月25日)

 

廖耀湘      第9兵团中将司令

林伟俦      第62军中将军长兼天津防务副司令

何文鼎      第7兵团中将副司令

黄    淑      第13兵团第9军中将军长

韩    浚      第73军中将军长

王凌云      河南第一路挺进军中将总指挥

孙    楚     太原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

马    瑛     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副司令

杜建时     天津市市长

张鸿文     第48军中将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猷龙     国民党西康省党部主任委员

李帆群     国民党新疆省党部代理书记长

郭    旭     保密局少将经理处处长

覃道善     第10军少将军长

娄福生     第61军少将副军长兼第10兵团司令部代参谋长

苏本善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

公秉藩     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娄渊泉     河南第一路绥靖总指挥部少将高参

贾宣宗     第39师少将师长

彭   斌      第52师少将副师长

于一凡     第12军第112师少将师长

霍冠南     华中区桂北军政区少将副司令

丘士深     国防部工程署少将副署长

李寓春     吉林师管区少将司令

杨   斌      后勤部二兵站总监部少将副总监

陈振东     第33军少将副军长

陈中和     国防部第7视察组少将视察官

徐中平     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沪浦义勇总队少将总队长

陶子贞     国防部暂2总队干训班少将教育长兼暂2师代师长

王御之     国防部少将部员

马润昌     第3绥靖区少将参议

董绍周    第85军第110师少将副师长

 

(第三批获特赦人员共68名,国民党人员共61人,伪满洲国人员7人)

 

第四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63年4月9日)

 

康    泽       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

严    翊       第47军中将军长

李益智       第55军第74师中将师长

孙    渡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

高建白       第24军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

贾毓芝       第43军少将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

邓军林       第70军少将代军长

禇静亚       第76军少将副军长兼第20师师长

黄志圣       第64军第159师少将师长

蔡    钲       第41军第124师少将师长

杨唤彩       中央军官训练团少将团员

刘庄如       湖北绥靖总司令部2处少将处长

姚轻耘      第64军第159师少将副师长

余耀龙      华中长官公署少将部员

周上凡      川湘鄂绥靖公署第7绥靖区少将司令

谷文化      山西青年军官教导团少将教务处长

陈维忠      国防部军需署储备司令部少将专员

 

(第四批获特赦人员共35名,国民党人员30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5名)

 

第五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64年12月28日)

 

王陵基      第7绥靖区上将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

王靖宇      西康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王光伦      第125军第183师少将师长

石玉湘      湘鄂川黔绥靖公署暂2军第7师少将师长

孙宗玖      江苏省保安1旅少将旅长

孙玉田      第107军第261师少将师长

刘耀寰      暂6军第16师少将师长

宋少华      暂9军第25师少将师长

倚和普      新民团管区少将副司令

李祥麟      江宁要塞第1总台2大台少将副大台长

李国齐      暂9军少将高参

孟恒昌      第68军少将代参谋长

张整军      国防部少将部员,暂8军第24师少将师长

欧阳秉炎   第88军少将副师长

徐稚兰      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

梁培璜      第2集团军中将副司令

郭树人      国防部2厅少将部员

袁鸿逵      第6编练司令部中将高参

曹天戈      第8兵团中将副司令

黄铁民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总务处少将处长

贺钺芳      国防部第2视察组少将组长

傅锡章      湖南绥靖第1师少将师长

濮云龙      第9绥靖区少将总务处长

 

(第五批获特赦人员共53名,国民党人员共45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8名)

 

第六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66年4月16日)

 

方    靖       第79军中将军长

孔庆桂       江阴要塞中将司令

叶芳华      后勤部独立第3补给分区少将副司令

孙继周      第2兵团独立旅少将副旅长

刘佩玺      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处长

伍重岩      第124军少将副军长

牟中珩      第2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杨光钰      第3军中将副军长

杨安铭      国防部中将部员

杨中明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杨集贤      国民党平绥路特别党部主任委员

李佩青      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书记长

李德生      第127军少将副军长

李俊才      天津市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

姜溢三      国民党交警第9总队上校总队长

柯    竹      湖北绥靖总队少将处长

徐钟端      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徐云台      国防部少将部员

张星伯      第68军少将参谋长

袁剑飞    第8军少将参谋长

高青山      国民党四平市市长

曹锡武     第76军新闻处少将处长

曹    鼎     甘肃师管区少将副司令

傅立贤     第124军少将参谋长

潘澄清     保密局贵州站站长

熊武琪    军统局策反专员

董赞尧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

覃戈鸣     第56军第329师少将师长

谢异炎     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上校大队长

 

(第六批获特赦人员共57名,国民党人员共52名伪满洲国人员5名)

 

第七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75年3月19日)

 

黄    维      第12兵团中将司令

李九思      第13兵团中将副司令

庄村夫      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

宋清轩      晋陕边区挺进纵队中将司令

汪    宪      豫鄂皖边区自卫军中将司令

王绪镒      第6编练部新兵纵队中将司令

郭一予      徐州“剿总”办公室中将主任

陈士章      第25军中将军长

王秉钺      第51军中将军长

刘镇湘      第64军中将军长

文    强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军统局北方区区长

胡靖安      国防部保密局中将设计委员

文文修      第12兵团少将代参谋长

沈    策       第114军少将军长

周开成      第8军少将军长

蔡省三     青年救国团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

陈远湘     第41军少将副军长

李子亮     第4军少将副军长

刘德溥     第49军少将副军长

郭吉谦     第5军少将副军长

武之棻     第25军少将参谋长

刘剑石     第37军少将参谋长

陈燕茂     第63军少将参谋长

李慎言     第99军第268师少将师长

尹钟岳     第18军第118师少将师长

骆周能     第21军第230师少将师长

李介立     第20军第134师少将师长

龚时英     第70军第32师少将师长

王学臣      第234师少将师长

张光汉     第47军第127师少将师长

唐    连     第4军第90师少将师长

李贯一     暂编第32军教导3师少将师长

胡运鸿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

尚传道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兼长春市市长

胡梦华     天津市社会局局长

陈旭东     军统局东北区少将副区长

周养浩     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

鲍志鸿     军统局1处少将处长

郑锡麟     军统局本部训练处处长

段克文     军统局少将专员

岳烛远     军统局河南站站长

何崇校     军统局广东站站长

谢代生     军统局广西站站长

黄庚永     国防部保密局湖南站站长

章微寒     国防部保密局浙江站站长

沈蕴存     国防部第2厅少将副厅长

邱沈钧     国防部第2厅通讯总所少将所长

张   文      中统局本部秘书兼重庆区区长

王从先     中统局西北区副区长

刘桂楠     中统局蒙藏调查室主任

邵    平     中统局四川调统室主任

胡    涛     中统局四川调统室书记

吴汝成     中统局西康调统室主任

先大启     内政部调查局四川调查处处长

孙秉礼     内政部调查局云南调查处处长

李汉元     天津市警备局局长

乌云毕利格(赵城璧)     国民党绥蒙党部书记长,调统室主任

 

(第七批获特赦人员共293名,国民党人员共290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3名,见报的为上述共58名。至此,在押的战犯全部特赦完毕)

 

五,中国国民党第七至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名单(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