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撰墓志铭的大家

          陈贤庆

清明将至。如今天气异常,“清明时节”未必“雨纷纷”;“路上行人”,大多不会“欲断魂”。至于“清明祭墓各纷然”,则是依旧。今日我葬我祭他人,“他年葬侬知是谁”?

人之降世,必有死时,一般人都会对死亡畏惧,忌讳言“病”,言“死”,言“墓”……当然,也有洒脱之人,不仅不畏惧,生前即为自己写好“墓志铭”,本文介绍三则,以饷读者。

明朝文学大家张岱,生前即为自己写好“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紈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一般人生前写自己,多用溢美之词,张岱所写,全是自贬,将曾为紈裤子弟的自己揭露得淋漓尽致,其中,也可感受到他沉重的反省。

夏仁虎,近代书画文学大家。早年曾自撰墓志铭:“家金陵,祖大禹,仁无文,虎不武。好读书,不泥古,为文字,鲜可取。曾仕官,无所补,老而归,无所苦。自题碣,识其所。”

前四句,巧妙地介绍自己的姓名,而通篇文字,则是贬多赞少。

现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93岁时逝世。他在去世前二十多年,即66岁时曾撰写一篇墓志铭,更是写得诙谐幽默: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依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此墓志铭,可以说没有一句是好话,“中学生”,只是说明他的学历只有中学程度,这在现代,只能当个普通的民工。“副教授”并非赞语,象启功这样闻名全国的书法大家,仅是副教授职称,也是很不公的,何况他还被打成“右派分子”。后面的话,不须说,都是贬损自己,尤其“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是谁也不愿这样评价的。联想到我们一些有头有面的人物,他们的讣告和悼词中,总是好话连篇,尤其不忘注明 “领取国务院专家补贴” “享受副省长待遇”“相当于正军级”“享受副处长医疗待遇”等,不知是爱慕虚荣,还是力争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无意赞启功而贬“副省长”“正军级”,只是觉得启功去得潇洒。而身与名臭与不臭,也不是死者自己说了算的,只要汉字不消失,启功就香得很。

(此文刊登09年3月28日《中山日报》之“记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