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东序其人其诗
陈贤庆
一、屈东序仿清晖园建造留春圃
屈东序,原名刘东序,香山县大黄圃三社坊人,生活于清中叶的嘉道咸年间。是位读书人,但未能考取功名,不过,他为人有骨气,也擅长赋诗,特别仰慕屈原,后来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屈东序”。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屈东序从家乡避难来到大良。作为文人,他在逃命中也不忘来一趟大良名胜清晖园,漫步其间,写下了三首诗。
其一《偶步龙氏清晖园》: “太息朱门半掩扉,名园无主问谁归。空余簇锦花千树,犹见群山石一围。”,从这首诗可知,清晖园当时已是“名园”,园中景物的特色是花团锦簇,石山伟壮。由于同样是要避乱,当时人去楼空。
第二首是《寄寓龙太史迪偶成》。其中“阁耸天章插翠烟,福星高拱御书悬”。“天章”,就是当时主建筑之一“天章阁”,而“御书悬”应是皇帝的题词。通过此诗,我们可想像垂柳掩映中的天章阁高耸迷人。
第三首是《龙太史第惜阴书屋夜坐》,其中“琴悬峭壁风声冷,花压疏棂月色饶。”颇为清丽。可想像出园中惜阴书屋四周花繁木秀,窗朗棂透,月清色丽,水冷风凉的迷人景色。
通过这次避乱大良,屈东序见识了清晖园,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建造一座类似清晖园的园林私邸,以作隐居。回到大黄圃后,他便在居处三社坊开始策划经营,到了光绪年间,园林始具规模,取名“留春圃”。
留春圃的景色如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留春圃的景物犹存,据黄圃镇老干部苏照恩介绍,留春圃的前门正对着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一株四五人合抱的大榕树,其中一枝枝丫伸过河岸,罩于大门之上。园林的后门处,是两口大鱼塘。也就是说,留春圃建于河与塘之间,从地理位置来看,恐怕会胜于清晖园。进入留春圃的大门,左右有两株高大的桄榔树,从远处即可望见。园内,楼亭台榭分布有致,花草木石点缀其间,菜地蕉林,鸭寮鱼堰,充满田园野趣,可以想见当年屈东序时在园中,效仿归园田居的陶令渊明的情景。屈东序的后人文、祥、生数辈,都住在该园中,也是一个书香之族。
二、从屈东序遗留的楹联想见留春圃
当日的留春圃的景色,还可以从幸存的一些楹联中想象。苏照恩同志收集到1949年以前黄圃地区散落在庙宇、祠堂、牌坊、园圃的楹联数十副,其中就有有关留春圃的多副。兹介绍以下:
屈东序作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留春圃“大门联”:“一桥一溪时行时止,半耕半读恒产恒心。”此联概括出留春圃的特色:是个宜耕宜读的好地方。
屈东序所作“绿窗联”:“静对青山寻逸趣,闲临秋水抱中和。”此联既道出留春圃的有山有水的美好景色,更表达了作者闲逸的心态。
屈东序所作“横门联”:“浦涧泉声晴若雨,板桥松影夏如秋。”此联让人设想到,园内有溪泉瀑布,站在旁边,感到雨雾之清凉。又有一道或数道板桥,桥边种植松树,松阴之下,即使盛夏如秋。
屈东序所作“闸门西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此联暗示了园中之清凉,更突出园中老幼的好学情景。
屈东序其人以及留春圃楹联,也影响了其友人与后辈,留春圃仍不断有楹联作品留世,想见留春圃仍在不断丰富美化,并保留其耕读的特色:
清道光年间,王文治作“拱廊窗联”:“柳阴分绿笼琴岳,花片飞红点砚池。”吴荣光作“中座壁联”:“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民国初年,刘小荀作“闸门联”:“听鸟观鱼诗书余逸,耕烟解月桑麻铺棻。”刘茂才作“大厅西门联”:“耕读于斯传五代,钓游到处洽三春。”刘秋园作“听泉桥联”:“古木参天云灿丽,闲花映地日光华。”吴雨川、杜作三作“碑亭联”:“竹笑花嬉人乐,禽鸣蝶舞风和。”
刘兆文有一“石柱联”作于1930年春:“偃仰摩挲想见太平久远,栽培成就弗忘先泽留贻。”
上述楹联,除了留下留春圃的景物,也留下了晚清民国时期黄圃地区多位文人的名字。
三、屈东序颂写黄圃八景
在清中叶,大黄圃地区已成珠三角的粮仓之一,这里有山有水,河网交错,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在清代,大黄圃已有人评出“八景”,可见是人杰地灵。屈东序长期生活在大黄圃地区,对家乡的山水景物尤为喜爱,这从他遗留的诗篇中可以领略到。
尖峰夜月:重崖叠巘陟高峰,月色山光景不同。上可问天胸浩荡,下临无地势巃篵。槎如步接通河汉,星不离垣歇雨风。拟借烟云供纸墨,一支文笔插当中。
围岭朝暾:中天一岳丽华天,暘谷浮金罩眼前。夸父未追聊弃策,羲和早驭正扬鞭。烧山宝镜重轮转,透地明珠一颗圆。岭表迷离徵五色,九天霞映益鲜妍。
鳌岭课读:讲院沉沉日色过,陇西遗爱育才多。诗书课读勤申令,芹藻香芬兆甲科。地占鳌山舒气脉,人应风沼待恩坡。十年面壁曾经苦,犹自圆桥听鼓歌。
橫沙刈稻:黃云漠漠遍平田,四野遙闻刈稻喧。百菌椽成明月夜,一竿挑趁落阳天。鈎镰帽影齐堆板,柔櫓歌声滿载船。水淨沙明潮未上,徘徊滩畔望江村。
龙井分泉:天生神物肖龙形,岩口分泉滿井径。 石罅倒含沙气白,榕根盘遍浪花青。
松排十里:绿阴長映一天青,汗客頻來駐远程。遙拥东皇延紫氣,特派西路亮光明。
穗拥千城: 崇墉比栉密如城,村落无非打稻声。万井烽烟资护卫,千家粒食计经營。
鎗海观渔:烟波千顷結渔俦,一个闲身一个舟。万古沧桑忘岁月,滿蓑风雨寄沉浮。
上述八景,屈东序用七律形式写了四景,用七绝形式写了另四景。我们相信,屈东序状写“黄圃八景”,绝不止就这八首诗,其余的,只是未能流传下来罢了。由于沧桑变幻,黄圃八景有些已不复存在了,如龙井分泉、松排十里、穗拥千城等,如今,尖峰山仍在,已建设为黄圃公园,在那里欣赏夜月还是很不错的;围岭之上,建有高耸的天福塔,在那里观看日出朝霞,在山路晨运锻炼,已成黄圃人民的习惯;鳌山之上,古老的书院已不存,但现代化的学校更加堂皇,课读之声仍不绝于耳……也因有了屈东序这八首诗篇,让黄圃的后人知道并记住了那曾经的八景,并努力建设新的更秀丽的八景。
四、屈东序细写黄圃诸山岗
大黄圃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原来,除了一些岛屿以及岛屿四周的田地,便是汪洋一片。是一块由河水以及海水冲积而成的沙田区。大黄圃地区后来的山岗,其实就是原来的岛屿。屈东序留下了不少诗歌,都是描写大黄圃的各山岗的,这无形中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资料。当然,从诗人的诗篇中,我们也更能感受到屈东序对家乡山水的熟悉和热爱。
葫芦山:依样葫芦似,山当日月长。脉分围岒秀,形近火星光。自昔仙携李,于今地占王。四边螺髻绕,盘郁插中央。
凤凰山:五色文章备,名山转类禽。 來仪曾应瑞,比翼此同心。竹径枝枝实,桐岗叶叶阴。 形神皆迫肖,一啸不凡音。
白鶴山:一自仙人去,空留鶴变山。乘轩羞对座,立月敢偷闲。瑞雪添毛白,苍苔点翼斑。 穴寥天万里,此处认烟寰。
浮虛山:水涌兼风涌,浮山实亦虛。寄身蕃草木,适性乐禽魚。旧是沙門宅,新參若敖居。 波光齐上下,景色有誰如。
飞鹅山:体格山形近,飞鹅水面浮。 乘风如振翼,帶雪似垂头。阵列军常駐,书成帖欲酬。村南钟一岳,隱隱泛中流。
蝴蝶山:蝴蝶羨双飞,林峦一望微。背阳疑晒粉,积雪欲翻衣。拾翠拈花笑,焚钱化紙归。迷离风雨昼,傍晚弄晴晖。
鲤鱼冈:振起登龙势,扬鰭鼓鬛过。侧身归禾土,回首望洪河。众壑分头转,群山接脉多。三春新雨露,草木遍恩波。
波头山:爽挹青山气,西偏景最优。环村诸水口,橫岸一波头。平陇中峰立,狂澜倒海收。若从形势论,春草拟眠牛。
亞婆髻:石发耸蓬松,岩头一面逢。是真如墮马,恰好肖盤龙,塑雪慛残老,春花转嫩容。年年霜鬓在,苔点快情浓。
马鞍山:大易占天艮,為山喚马鞍。 游來无限意,高处不胜寒。石齿千层露,岩头四面看。坐余天欲晓,不觉日將阑。
滴水岩:峭壁泻重泉,岩前滴滴鮮。 云帘遮上下, 雾索隔中边。飞瀑流千尺,唾珠落九天。仙源何处访,一六证真铨。
孖蟾蜍:介类微于石,乾坤配合良。像形真逼肖,体物试推良。月魄分灵异,星精降瑞祥。也应嗤蜃蛤,独自叫池塘。
神仙掌:不插尘中脚,仙人掌印留。凌虚开石齿,步月笑岩头,寄跡依灵石,行踪过別邱。名山余爪现,欣赏足遨游。
績麻盘:仙女留神迹,孟盘想练麻。石能资运用,衣或制袈裟。夏琏商瑚并,秦铛汉瓦垮。休将残钵论,遗觅遍三丫。
穿狗径:前后山通径,悬崖一望深。阴风常习习,阳气郁沉沉。此地无天日,斯岩阅古今。堪嗟营窟兔,寻觅遍山林。
大石鼓: 质本天然具,山头陨大星。八音廷上奏,一鼓路边停。苔点斑仍绉,风过梦亦醒。明堂清庙器,何忍弃皇庭。
猛虎下山:气势凌宵汉,凭空下峻坡。任教隅自負,差幸政无苛。雾隐留文豹,风生出翠螺。 凶威真可骇,狐假定无讹。
走马山:走马平原上,奔腾气势雄。轆轳盘脉转,呼吸现神通。帽影鞭絲外,花明柳暗中。如何行彳亍,依旧此高嵩。
烟墩山:此地无烽火,烟墩旧得名。 山川凭吊古,草木不知兵。龙井分泉秀,虬枝发籁青。村南张錦幄,聊可作方城。
金马山:天马若行空,翹然一望中。 兩峰齐峙立,一径自相通。化去龙形现,飞來风势雄。追风还逐电,气势吐如虹。
东坑大冈:欲寻初落地,好向大冈前。 猛虎眠芳径,悬蛛挂碧天。万松依泰岭,一水发蒙泉。路转峰回近,群山断复连。
从上面22首五律可见,黄圃的山冈秀丽,而且形状各异,象猛虎、走狗、奔马、蟾蜍、鲤鱼、蝴蝶、飞鹅、白鹤、凤凰、葫芦、石鼓、績麻盘、仙人掌……这些秀丽的山岗,赋予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他笔下的山岗,充满了灵动感,让读者回味无穷。此外,这22首五律,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亦足见屈东序的诗歌写作功力。
五、屈东序的十首竹枝词
屈东序虽是一位文人,但是,从他的诗篇中,可以了解到,他并非一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也并非“不事稼穑”地主老爷,他很关心农业生产,很体谅劳动者的艰辛,很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些,从他留下的十首竹枝词中可见一斑。
咏黃圃竹枝詞(十首)
新沙新地兩边河,中有漁舟逐浪過。淡水鲈魚咸水蟹,得錢沽酒醉还歌。
早造登场晚造收,一年生意在春头。分秧插种兼耙耨,忙煞农夫汗似油。
闲闲十亩半耕桑,圣母先农奉若狂。四月新絲五月谷,一絲一粟好商量。
尖峰山下試灵源,日逐游人笑語喧。更往尖峰山上望,稻田千頃绿环村。
卓立鰲峰据上游,文星高照入奎楼。称名自昔占佳兆,留取人间作狀头。
山翼南屏认莫差,三街三社水三丫。日中交易寻常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香順通津是广塘,水程哪比陆程忙。冬天夜大春潮漲,寄語行人仔細量。
張沙沙咀水東西,水淨沙明隔兩溪。最怕夕陽人喚渡,擼声伊哑听多迷。
通理桥头春水生,桥心人是水中人。分明一幅天然画,奌綴江心妙入神。
沧海分流浸稻田,低沙西潦水连天。占风问候逢壬癸,挂起腰鐮又一年。
这十首竹枝词,可以说每一首都是一幅风俗画,而十首连起来,便是一幅珠三角水乡沙田区的长卷。这里有山,有海,有潮,有水,有溪,有沙,有桥,有渡,有船,有橹,有稻,有桑,有谷,有丝,有鱼,有蟹……清代大黄圃地区的环境,可以用诗中的一句来概括:“稻田千頃绿环村”。但是,黄圃并非是纯粹的乡村,只有农人,“文星高照入奎楼”便可知“耕读之人”不少。诗中除了写了农人、读书人,还写了商人、渔夫、艇家、游人、行人,甚至还有站立在桥上既望风景又形成风景的美妇……至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描写,既有“早造登场晚造收”“分秧插种兼耙耨”,忙得“汗似油”的艰苦劳作,又有“一絲一粟好商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中交易”;当然,艰苦的劳作之余,男人们“得錢沽酒醉还歌”,妇女儿童大概也有节日郊游“笑語喧”的享受……这十首朗朗上口的竹枝词,反映了清代中叶广东珠三角乡镇相对较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六、屈东序的两首咏黄圃特产的诗
在清代,大黄圃地区已渐成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而特产也不会少。作为乡人的屈东序,自然也少不了吟咏各类特产,可惜能流传下来的,我们只找到两首,凭着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知道,在清代,黄圃地区曾有一棵白桂木,而且还是荔枝的产地,并培育出优良品种——香荔。
西坑白桂木:天地钟灵气,岩边桂果垂。化痰逾贝母,治病胜良医。景岳书全缺,人间用始知。年年寒食节,争买树南枝。
清代,在黄圃的西坑种有一颗白桂木,此树结果,果味酸涩,但经过制作能吃,农历五六月间,乡人采其果切成薄片,以糖和之,蒸熟后用以佐膳。屈东序在诗中,特别提到它的药用价值,张仲景等的古医书也没有收入此植物,但人们经过实践,知道它的果实有医疗作用,尤其能化痰止咳。可惜此树在民国期间已经凋毁。
松坑香荔:论园思买夏,松径荔还迟。熟向三秋近,香偏六月宜。红云蒸表里,白雪透肤肌。日食思三百,髯苏味早知。
黄圃地区生产一种叫“三月红”的荔枝,又名“玉荷包”,尤以松坑出产的最好。听其名,已知甜润可口。这种品种,在清代乾隆年间已在黄圃盛产,新中国成立后,三月红仍大片种植,远销海内外。可惜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粮为纲”时,三月红包括其他荔枝品种,逐渐被淘汰。现在我们吃不到三月红了,但屈东序当年肯定每造都能吃到这种荔枝,称其为“香荔”。为了能吃到香荔,他迫切希望夏天快点到来。他也想和苏东坡一样,“日啖荔枝三百颗”。这首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既说明了香荔的生长成熟期,也描绘了其外在与内里的特色,的确是佳作。
六、结束语
在明清时代,广东香山地区产生过不少诗人,其中不乏在岭南地区富有影响的著名诗人。屈东序虽算不上著名诗人,但在大黄圃地区,还是颇有影响,而且,能留下数十首的诗歌,实在难得。屈东序的诗,除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造诣外,他的诗篇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清代社会生活的光与影,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觉得,如果黄圃镇现在有一个文化公园,在那里立一座屈东序的雕像以纪念,也是很应该的事。
2014年11月
(此文收入2020年中山市政协出版之《人物传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