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名诗联指瑕
陈贤庆
写这一篇“指瑕”,全因报上一篇文章引起。“指瑕”即指出别人或诗或文或联的毛病,这肯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指瑕”实在需要勇气,需要功力,不然,你凭什么指出别人(往往是名家)的毛病?我其实并不喜欢“指瑕”的,不知怎么“指”了一两回,竟指出瘾来,想到自己反正上了“贼船”,也难以“回头是岸”了。
某日《羊城晚报》的“晚会”栏目有篇郭光豹先生写的《书房名记趣》一文。文中记叙了一些广东名作家的书房名,如“一步庐”“晚晴居”“望尘楼”“诗境庐”“无名居”“楠杉居”“听车轩”“有无居”等,读来受益不浅。但本文重在“指瑕”,优点就不说了。
指瑕一,作家梁信的书房自认为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取名“一步庐”。书法家范曾为其题字,并赠一联,联云:“白云山前路,红尘身后门。”作者赞道:“梁的离休点在广州白云山脚,此联“白云”对“红尘”,“山前”对“身后”,“路”对“门”,对仗工整,意韵无穷。我认为,从内容意思上来说,此联是对得工整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对联还应讲究“平仄”规律,那么,此联就很难说得过去了。上联第二第四字,即“平”与“前”都是平声字,这是诗与联都不许的。下联五字,唯“后”字仄声,虽仍合律但读来不够和谐;尤其要命的是,下联“红尘”对上联“白云”,“云”与“尘”都是平声,肯定违反格律。此联只须改动一字,即将“云”变为仄声字即可,如改为“霭”;如果下联的“身”改为“脊”,那么读来更顺口了:“白霭山前路,红尘脊后门。”“白霭”不及“白云”通俗,也似乎没有突出“白云山”这山名,但我认为,总比不合平仄要好些。我这么改动,不知有无道理?嘻,文字游戏而已。
指瑕二,作家肖玉的书房叫“晚晴居”,也请范曾题字,邵增虎刻匾,郭作家介绍,肖作家兴之所至,笔走龙蛇,挥就七绝一首挂于其下,诗云:“风风雨雨大半生,崎岖坎坷路泥泞。幸喜留得脚印在,回首辨认脸不红。”我要评论的,不是“晚晴居”这书斋名,而是那首“七绝”。如果这是某位中学生或大学生写的“七绝”,倒情有可原;但出自一位大作家的手笔,就很难让人认同了。这四句诗,且不说内容如何,四句诗都完全不讲平仄,由此可见,肖作家肯定是不懂得平仄的,不然就不会出现如第三、四句“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这么别扭的音韵来。看来,会写小说的人未必会写诗词,虽不隔行也隔了山啊。
指瑕三,剧作家赵寰的书房叫“望尘楼”,曹禺题匾,请郭光豹撰联,要求“望尘”藏头,“赵寰”嵌尾。郭作家撰联云:“望断五千年古国,悲歌燕赵;尘封十万里云路,笑谭人寰。”此联能巧妙将“望云”“赵寰”藏头嵌尾,自然恰当;而内容也从纵横展开,显得很大气。如果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我认为最后“笑谭人寰”四字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上联“悲歌燕赵”,音韵是“平平仄仄”,已经做到(“燕”字读平声,可不论);下联对应处,应是“仄仄平平”,但没有做到,“谭”字大煞风景。假设“谭”字改成“论”字或“指”字,“笑论(指)人寰”,读来就顺耳多了。
以上三处,是闲来无事的涂鸦,不一定说得对,想必三位大作家大人有大量,不会计较我这个小人物的聒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