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两副故居联
陈贤庆
孙中山能诗能联。
1892年初,孙中山26岁,还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五年级。大哥孙眉又寄一千两白银回家,委托孙中山在故乡翠亨村主持修建新居。孙中山一改乡间传统的建筑风格,自己设计新居,他将他与夫人卢慕贞的住房改建成二层三开间的楼房,并在楼房前面加建两层骑廊。是年夏天,新居落成,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为新居自拟一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椽”就是椽子,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屋顶上的横梁。横梁当然会有许多根,才能支撑着屋顶。文人为了表达其家居简陋,也会用夸张的手法,如陆游《夜雨》诗之二:“寒雨连三夕,幽居只数椽。”郑板桥为扬州百尺梧桐阁拟一联云:“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孙中山的夸张更甚,用了“一椽”,表达他“一椽得所”即已满足,不图个人的享乐。翠亨村西傍五桂山脉,五桂又可借代香山,甚至全社会。孙中山不仅期望自己和家人安居乐业,更希望普天下的民众都能安居乐业。短短四字,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浅白中有深意。
上海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于1918年至1924年的寓所。在这故居中,有孙中山的一副手写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此联为摘句联。所谓“摘句联”,就是选用名家的诗词语句为联。这是楹联创作的一种方式。不要以为选用别人的诗词语句,自己不用思考,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其实,不是博览群书者,不是懂得楹联者,是难以“摘来”的。大文豪梁启超就喜集宋词为联,达二三百副之多。
孙中山此联,出自唐代和尚贯休之手。唐末,钱鏐割据江浙,自称吴越王。贯休想向吴越王要一块地建造佛寺,于是,作一联赞美恭维他:“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上联写吴越王礼贤下士,门客三千,比得上战国时的孟尝君等。下联写他一剑横行,占有江浙之地,很了不起。但是,吴越王还有更大的野心,想占据更多的地盘。他要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肯答应他的要求。但是,贯休又是个直性子,偏不肯。于是,土地得不到,干脆到四川去了。
贯休不肯改联字,但是,孙中山却改了,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这样一改,平仄声韵无变,对对联没有影响,但是意思却有变。孙中山借贯休这联,暗指住所中常有志同道合者登门,孙中山与他们共商救国救民大计;“四十州”的范围更广,孙中山以此表达对打倒军阀,真正统一全中国,建立共和的愿望和决心。
诗言志,联亦言志。文中所举孙中山的两联,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此文刊登于2010年9月5日《中山日报》、《文化中山》2012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