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在唱和中提高——记黄圃诗友唱和活动

陈贤庆

    在中国诗歌史上,唱和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古代的诗人词家,就常常唱和。相传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筑柏梁台,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三辅黄图·台榭》)。和诗的方式是君臣联句,每人一句,共赋七言诗。和诗的特点是每句用韵,一句一意。这就是后来被称作柏梁体的诗。这是一种娱乐性的文字游戏,文学价值不大,但它对于启发诗思,锻炼文辞,培养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历代帝王多仿而效之。

    唐以前没有和韵的要求,只要求和诗与原诗语意相应答,和诗比较自由。中唐以后对声律的讲求日趋严格,和唱诗除了依韵(押同一韵部的字)、用韵(押所和诗的原韵原字而不依其先后次序),更讲究次韵”(亦称步韵”),即依照所和诗中的原韵原字及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使和诗越来越受到形式的束缚,但也更能体现作者的功力。

   现代诗人也有唱和的雅兴,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的《浣溪沙》词。1950103日晚上,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歌舞晚会,毛泽东主席心花怒放,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柳亚子当即填《浣溪沙》词一首:“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次日,毛泽东欣然步其韵奉和,书于宣纸,送给柳亚子。毛的和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词不仅用柳词韵,且顺序一致,故为“步韵”。

    近年来,中山市黄圃诗社诗艺研讨之风日盛,其中,社员之间自觉的唱和,也渐渐兴起,如去年诗友们在红湾农庄雅聚、在明苑酒家雅聚、今年在石岐三溪村雅聚,一人先有佳作,众人唱和。又如为同声乐社八周年志庆,乐社社长胡振光诗友先有好诗,众诗友亦同喜唱和。富韵酒店总经理、诗友张国生先生举行和诗活动,黄圃诗友亦积极唱和。他们在新浪网站上开设了《黄圃诗社》的博客,便于大家传阅作品。

    黄圃诗友的唱和活动多次,谨以最近一次为例介绍。

    今年国庆节当天,黄圃镇三社社区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庆祝节日,上午飘色巡游,下午龙舟竞渡,入夜戏曲专场,此外,还有盆景展览、象棋对抗、足球比赛等。对此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诗友高行率先赋《癸巳国庆三社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即景》七律一首,诗云:

    “金秋贺节乐中过,三社民欢盛事多。飘色巡城欣汇众,龙舟逐浪喜盈河。老官新秀同台戏,粤韵乡音入夜歌。文化清风随到处,万人空巷庆祥和。”
    
很快,诗友梁敏的和诗便发到博客上:“光阴荏苒遏流过,古阜飘虹秀色多。天道酬勤三社地,龙舟斗丽四时河。秋还玉意人逢喜,月有桐音韵醉歌。夜倚清风文化节,亲朋老少乐融和。”  

    接着,诗友高伟权的和作也到:“时逢佳节喜中过,古阜文明好事多。飘色缤纷出巷道,龙舟汇聚逐江河。绿茵枰格连场战,醇韵清音彻夜歌。国泰民安欣盛世,神州处处现谐和。”
   
不久,大家又看到诗友李生宝的和诗:“节期丽日委迟过,物阜黄旗热闹多。飘色游城妆古巷,龙舟劈浪破长河。民情早蕴乡村梦,粤调频传孝义歌。教化清风吹久远,天时地利有人和。”
   
作为黄圃诗组的组长,蒋晓辉诗友当然不落人后,其和作为:“青天丽日节中过,三社黄旗好汉多。飘色争游惊鬼佬,龙舟竞渡动人河。侨胞万里寻风味,贾客千家赏粤歌。古镇文明传久远,修身养气乐谐和。” 
   
陈贤庆诗友2008年退休后,虽居住在石岐城区,但诗组有活动必回去参加,其和诗云:“金秋国庆返乡过,惊见街衢汇众多。飘色巡行三社地,龙舟竞逐圃江河。球枰旧侣无疲态,盆苑新葩获赞歌。人在舞台心喜悦,胡琴粤韵共柔和。”

    胡振光诗友离开黄圃半个世纪,一直在石岐城区工作和生活,但其父为黄圃镇飘色老艺人,胡振光诗友也一直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当晚亦参与戏曲专场的演出,负责操扬琴伴奏,对家乡国庆佳节的各项欢乐盛事感触更深,其和诗亦最具功力:“鼓楼灵会雁行过,羡煞奇葩三社多。仙子飘然千色路,锦鳞闪亮一龙河。雏莺老凤乡音醉,急管繁弦粤韵歌。莫道三坊街巷窄,金秋十月最雍和。”

    唱和并非易事,要求诗词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审美和创新能力,步其韵脚是规则要求,用词用语要尽量避免与原作重复,如上述诗歌的末句最末二字,诗友们就分别用了“祥和”“融和”“谐和”“人和”“柔和”“雍和”等。此外,和者还应该对原作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唱和之作既要与原作内容风格保持基本的一致,也不应亦步亦趋,单纯的模仿,尽量要写出新意。如上述陈贤庆诗友的唱和,首联有“返乡过”“惊见”,颈联有“球枰旧侣”等语,突出作者与黄圃镇的关系;因当晚作者亦参与戏曲专场的演出,负责操胡琴伴奏,故尾联有“人在舞台心喜悦,胡琴粤韵共柔和”之语,在整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融入了个人的活动,此诗就显出了自身的特色。

    唱和对诗歌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初学诗词者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形式,甚至是诗歌发展的动因之一。黄圃诗社的李生宝、高伟权等诗友,正是从唱和中使诗艺获得较快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