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人与百年世博梦

 

        陈贤庆

 

         前言

 

笔者因受上海人民出版社某编辑之约,会商再版《民国军政人物寻踪》一书,1023日到了上海。在“私干”的同时,也顺便探望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妹妹。30日,由妹夫自驾车,我们畅游包括引桥长达40多公里的宏伟的杭州湾大桥。中午时分,在浙江慈溪市的上林湖,笔者接到阿果编辑的电话,约请撰写一篇有关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文章。

说到要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我还真有点“优越条件”呢。近十天来,我就生活在上海,每天所见所闻,真切地感受到世博会的脚步一天天迫近,也真切地感受到上海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对世博会的热情和支持。在上海市区,多处的道路在修建或整治,上海的市民时时要忍受着堵车之苦;外滩的长堤也被屏蔽装饰,外地游客失去了一处主要的观光景点。然而,大家在抱怨之余,更多的是期待——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半年后的世博会,为了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和辉煌。目前,在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的世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各省市及大企业的风格各异的展馆展厅。为世博会的顺利举行,上海正在建设着多条过江隧道、大桥和地铁;浦东至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隧桥已经通车;55座高星级的酒店即将完工;各大景区进一步净化美化;万余名志愿者加紧学习培训;报上开展市民有关礼仪的讨论;而天蓝色的可爱的大大小小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在市内随处可见……

说起世界博览会的历史,要追溯到150年前。在这一百五十多年间,中国还没有举行过一届世博会,这和综合国力当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早期的世博会中,中国要么无力参加,要么只能请出当地的华侨充数,所能参加的次数有限,参展的物品寥寥,现代科技成果则全无。不过,让中山人聊以自慰的,倒是有两位香山人,说到世博会,不可不提。

 

        徐荣村: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

 

清咸丰元年,即185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当时的英国政府对世博会很是重视,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在此期间,还进行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这一消息远涉重洋,也传到了隔洋相望的中国。当时,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位商人,叫徐荣村,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COMPANY)担任买办。他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道,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徐荣村则是广东香山拱北北岭人。生于1822年,名瑞珩,字德琼,号荣村。少好学,后出外经商,历游东南诸海口。在上海、江浙一带经营丝茶业,数年内累资巨万。上海开埠后,为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

得知英国伦敦举行世界博览会,颇具远见的徐荣村即寄出“湖丝12包参加展览。可是,由于“荣记湖丝”包装太粗陋,在世博会上并未受到重视包装的西方人的青睐。所幸徐荣村选送的湖丝乃丝中精品,也所幸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经博览会评定,公推中国湖丝为第一名。英王赐金银牌各一面,并赐赠“翼飞洋人”执照一份,允许“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金奖,比贵州茅台酒还要早几十年。徐荣村在参会期间获英女王的接见,后获清廷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徐荣村发迹后,曾以十余万巨资支援家乡建设,1873年逝世。

顺便一提 1852年,湖丝获奖后,徐荣村事业日盛,即将14岁的侄子徐润带到上海,到宝顺行当学徒。徐润由此开始从事实业活动60余年,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买办、清廷洋务运动重要官员和著名实业家而载入史册。

有趣的是,徐荣村为“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以前一直误作清末文人王韬。直到2002年,当时,上海申办世博会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项宣传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徐荣村的后人、上海市民徐希曾先生才出面拿出《北岭徐氏宗谱》等有关证据,澄清事实。申办世博会的工作人员最终在馆藏的由英国皇家协会于1852年出版的关于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的文献报告中,挖掘出了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参展并获奖的史实,徐荣村“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的荣衔始得以确认。

 

      郑观应: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2002123日国际展览局在蒙特卡罗投票选中中国上海作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时,上海沸腾,中国沸腾!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当时还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在中国,早在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举办世博会,并明确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世博会,引起了居住在上海的广东香山三乡人、维新思想家郑观应的注意。他研究了世博会的历史、芝加哥世博会的机构设置、经费支出和效益之后,撰写了《赛会》一文,提出了在上海举办赛会的设想,并把这种赛会称之为“博览之会”。

郑观应指出,世博会“创之者英京伦敦,继之者法京巴黎。嗣后迭相举赛,各国亦起而踵行”,这是“万国大通必有之事”。他从长期效益和近期效益两个方面论述了世博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首先,通过赛会开拓眼界,比较物产优劣,学习世界各国工艺制造的长处。他认为,赛会“萃各国之工艺以斗巧争奇,则我所已能者可以精益求精,我所未能者可以学其所学,较之凭虚臆造,难易迥殊矣!合各洲之物产以比较优劣,则本国所已有者应如何益务扩充,本国所未有者应如何渐行推广,较之孤陋寡闻者,智愚悬隔矣!”赛会之后,民智大开,对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发生长久的效益。其次,赛会本身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郑观应指出,赛会期间,各国前来参展,游人如织,“而客馆之所得,饮食之所资,电报、轮舟、铁路、车马之所费,本国商民所获之利,且什百千万而未已焉。”举办赛会,是利国利民的明智决策。关于在中国举办赛会的地点,郑观应认为上海最为适宜。他说,“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因为上海在当时“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返,声闻不隔。”他同时强调,举办博览会,需要中国十八省和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

《赛会》一文,收入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百年之前的郑观应所言,实在绝对正确,具有远大的前瞻性,这可让今天的中山人感到自豪。

 

       后记

 

百年前,中国人就做着“世博梦”,但是,在清朝末年,在被列强瓜分蹂躏的贫弱的中国,举办世博会只能是一个梦想。即使在旧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要举办世博会,也难以做到,只有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才能把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2008年,中国人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我们又将举办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必将会以其宏大的气势、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充分体现出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山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热切期待着……

 

(此文刊登2009年11月1日《中山日报》“文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