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回顾

 

          ——回忆在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的岁月

 

            陈贤芳

 

    偶然的机会我进入SQTC                      

      转眼间,我进入SQTC工作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我和丈夫裴海荣是19948月从黑龙江农场调回上海的,开始在牛奶公司(新安乳品公司)工作了六年,那段经历在另一篇文章已经写到。我是20003月来到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称SQTC)的,当时是怎么会调进这个单位的呢?说起来还真带有一点偶然性、戏剧性。

2000年初,我当时所在的新安乳品公司地址在南汇县下沙,当时有消息说我们牛奶公司这块地不久要归还当地乡镇,所有的员工面临牛奶公司重新安置,由于我们夫妇是人才引进回沪的,我已得知自己不但不会下岗,而且会分到总部,工作性质多数与营销牛奶有关,对此我不大甘心,因为下乡在黑龙江农场时我学习过几个管理专业,希望能再找一份适合自己干的、“管理”方面的工作。

3月初的一个休息天下午,这一天没有什么异常,初春的太阳普照大地,可是我的心情却很躁动,偶然从报纸上看到科技京城举办“春季人才交流会”,我不假思索,不怕路远,马上赶过去。位于市中心北京东路668号的“上海科技京城”知名度很高,其地理位置、设施条件均独具优势,建筑规模位居上海第三位,“春季人才交流会”占用了五层楼的面积,规模很大,每层的摊位安排的密密麻麻,至少有5000多人,数不胜数。有生以来,我第一次通过这样的途径找工作,一切很陌生,进门后,我花五元钱买了一张表格,从一楼到五楼三个小时全部浏览了一遍,没有发现适合我的工作,我很失望,看见有些单位开始收摊,我便决定离开。就在我一只脚已踏出门外的时候,手上的这张空白表格令我迟疑止步,我询问门口的保安“这张表格还有什么用?”这位保安指导我:填好后交给任意一个摊位,就会有专人把我的信息打进电脑,这就是这张表格的作用。于是,我回转脚步,就近在一张桌子上迅速填好表格,随意扫视一下门口附近的摊位,我的目光落在了“上海市质量协会(SAQ)”的“招聘广告上,看到协会下属的“上海质量教育中心(SQTC)”要招一名教务员,列出的主要条件大概有:1.学历本科以上 2.中级职称 3.年龄48岁以下 4.普通话标准 5.面容姣好……这些对我来说还比较靠谱,也可以说基本符合要求。“试试就交给她们吧”我想。这时,那摊位的工作人员马善英老师正在收拾,谢佐屏主任(现任协会副秘书长)接待了我,我递给她填好的表格,她特别验了我的学历、职称证书,大概是我的“中央党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引进人才回沪的经历令她有兴趣,她收下了我的表格,并叫我等回音。当时我并没有奢望一定会被录用,因为我以往基本没有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第二天我照样回单位上班。几天后,接到谢主任来电话,叫我去报到,我没料到会被录用并且这么快,各方面的准备是不足的,我当即给牛奶公司打了“申请内退报告”,很快获得批准。2000312日,我正式踏进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的大门。

设想,如果没有那一个休息天、不走进那吸引人的规模宏大的上海科技京城,没有那张表格、那一回头的迟疑止步,就没有接下来我在SQTC的这十二年人生经历。回首望望,我感到很庆幸。

 

     SAQSQTCSAC是什么单位

 

经常有人问我当时是怎样进入上海市质协和分在SQTC工作的?我总是回答:“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实际上,应聘之前我并不了解这个单位的来龙去脉,工作之后,我才清楚以下相关情况:

上海市质量协会(SAQ)于1982929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的,是致力于质量事业的专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我国以及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在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协会是不断发展的。1990128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国内第一家质量与管理综合性研究机构“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宣告成立,成立以来,特别重视跟踪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开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所在的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SQTC)隶属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是1990年在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心下在国内最早成立的质量管理专门培训机构。成立以来,已为200多万学员提供了质量课程培训,仅国家注册审核员就培训了8000多名,2001年开始也成为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以及培训教师基地。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199212月,国内首家国家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正式成立。并向上海汽轮机厂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国家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拉开了中国管理体系认证事业的序幕。SACSQTC同样隶属上海市质量协会。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研究院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现任的唐晓芬会长、院长,是她带领上海质量协会一步步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才有了今天。

2000年,走进新时代的上海市质量协会,多个部门面临着规模越来越大、SQTC培训课程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却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就是在这个情势下,受聘到培训中心的。

 

   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伴随着我国认证机构的发展,审核员队伍需要不断壮大。SQTC在我国最早向国家申请成立审核员培训基地,并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审核员培训课程,从1997年开始举办,审核员培训班成为了SQTC的优势培训项目。

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报到的第一天,培训部长孙志荣带我见了管理者代表虞立箴老师,接着马上布置任务,让我跟随杨少敏老师实习做审核员班主任,接下来的培训班就由我独立担当了。那么,这种短期培训班班主任的作用以及要做些什么具体事情呢?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SQTC的内部管理文件中,有一份“班主任作业指导书”,制定了“开班前、授课期间、培训结束后、制作通讯录”四部分的职责,即:

“开班前”要对教室安排、教学设备、课桌排放、教材资料、练习试卷等作最终确认并准备到位。如果到外地办班,则要提前将教材资料等邮发托运,保证按时上课。

“授课期间”跟班作业,学员签到、收费、发放资料、就餐,安排外地学员住宿、代购返程票。按教学大纲及时回收作业,安排小组讨论场所,反馈学员建议要求。组织考试。

“培训结束后”汇总办班资料,装订成册,交综合部验收、归档。

“制作通讯录”后上报中国认证认可委员会并发放SQTC相关部门。

此前担任班主任基本是这些内容,可以想象,具体事务是很多的,责任是很重的。

  那时我家新搬到浦东世纪公园附近,地铁2号线尚未开通,小区周边公交线路很少。(之前在牛奶公司上班一直有班车路过小区门口)。新家离市中心较远,在浦东的东面,而协会在市区西南面,相距有24公里,上下班单程需1个半小时,每次审核员开班第一天,为了按要求7点半到达单位,我5点半就起床,冬天出门时天还没亮,学员晚饭后也要上课,晚上8点半后才能下班,回到家就是10点多了,幸好那时我的公公与我们住在一起,家里有保姆,承担了很多家务,丈夫、儿子也很支持、关心我的工作,否则,这个班主任是无法当的。

  为了开拓新的培训市场,我们还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比如上海地区周边的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华东各省,培训需求很大,我经常要出差,到外地办班有时也会遭遇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

  记得20013月,安排我去福建厦门办班,我一人推着一个大箱子先飞过去,因为要组织考试,又是最后一人离开。当时住在厦门电力公司招待所,很稀奇——这里整幢大楼建在海上,底层的柱子立在海水中,推开窗户,可以看到四周不远处台湾海峡的小岛屿,白天航标清晰可见,晚上航标灯照射大海。那个星期,可能巧了,仅有我们这个培训班借用他们的场地,办班期间有讲课老师和二、三十个学员还不要紧,问题是开始和结束时,整幢大楼就只有我一个人,晚上连服务员也很难找到,环顾四周和窗外,海水有节奏地拍打着柱子,房间靠海的阳台门窗的插销都是松动的,借着海上航标灯,我想象着会有海盗突然爬上阳台;凝视着远处的小金门,我又想象能见到对岸台湾的亲人……我本身胆量很小,就这样胡思乱想,亮灯到天明。第二天,我还得按照职责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谁也不知道我一夜未眠……

200111月,我结束在福州办班,一个人乘飞机返沪,那天起飞后即遭遇高空强气流,伴随暴雨,飞机大起大落,乘客左摇右晃,我大口大口的呕吐,差点晕过去,好不容易飞抵上海,因为有很多教材要带回上海,行李很重,还是航空小姐扶着我下飞机,帮我把行李推上出租车的。

总之,且不说班主任的具体作业内容,仅仅这个“过程”就有一些困难需要面对和解决。

200210月开始,国家授权SQTC可以代理审核员注册,这项决定虽然是好事,但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业务量和办班的难度。我们的学员大都来自企业一线,有着较为丰富的企管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很尊重学员,力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了帮助他们完成课程并注册成功,我对学员的注册表格反复过目、反复修改,正是通过这种心灵的沟通,赢得了他们的信赖。一位在大学当教师的学员结束培训后给我来信,她其中写道:“学习前是您几次给我来电,也给我鼓励,我得谢谢您。我们有相近的年龄、经历和性格,您的干练、率真、热情、豪爽、极好的心理素质和气质都留给我难忘的印象,确信我今后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和热情的大姐。以后会来看您。”

20003月刚到培训中心时,杨少敏老师既负责审核员招生、开班,又担当班主任,我调入后,杨老师就专管招生,基本不再担任班主任。2002年初,领导宣布杨老师另有任务,审核员班的招生、开班便落到了我的肩上。很难想象,从我第一天到SQTC报到至今,整整过去十一年,“国家注册审核员”这门课一直与我同行。当年很多学员,如今已成为高级审核员,在各行各业、认证认可行业担当了重要的职务,好几个行业的秘书长就是从我们SQTC起步的,也有“阴差阳错”,有一位审核员改行成了冶金行业的业余作家,给我送来了他创作的小说;有一位学员成为钢笔字书法家,送给我字幅。平时,会有学员还特地来探望我,这就是工作带来的乐趣。

     借助下列统计数字,可从侧面说明我的这段经历:

  1.本人担任“环境体系审核员”基础知识班主任

20003月——200210  14 486人次

  2.本人担任“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审核员班主任

20003月——200412  115 2086人次

  3.本人负责审核员招生、开班工作

20022月——201012  505 7919人次

      参与组织“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

  200012月开始,我还有幸参与了一项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和质监局联合发文,将首次进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工程师),推行新制度后,不再进行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只要通过考试,可聘任质量工程师职务。

  SQTC是国家制定的考前辅导培训机构。第一年(2001年)培训中心指定孙志荣部长和王志陵、我三人负责组织这项工作。由于是首次,多少“质量人就期盼着有这一天,所以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协会领导很重视,组织各部门协调人员,腾出场地,另外还借调30多个在校生协助我们工作,十天的报名期间,协会楼上楼下一派繁忙。辅导班排的很满,每位报名初级或中级的学员学习天数是10天或18天。这一年培训人数是2560人,而后来的十年平均是每年510人。当时晚上也在加班,上课前给学员发面包,年轻的王志陵老师一个月要上28天课,累得终于病倒(患上戊肝)。这一年是我来SQTC的第二年,这项工作考验了我,可以说把以往学习过的统计、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长都用上了,我主要是个联络员,除了接听电话、接待来访、统计人数,还上门到一些大企业现场办理报名,如我一个人去过偏远市区的上海炼油厂、浦东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在基层,青年工人们把我团团围住,咨询很多政策性的问题,我一一回答;企业领导看我收了不少现金,派专车送我到就近的银行,使我很感动,当年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屈指一数,“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这项工作已举办十一年,已成为常规办班了,前五年由孙部长总负责,我配合,后六年就交给陈燕萍老师总负责了。实践也证明,考“质量工程师”可实现双赢,对获得证书的人员的职业生涯有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有益。

 

      公开班的招生、确认、开班

 

刚进协会时,地址是泰安路74号,后来建了武夷路的新楼,200411月,我是SQTC最后一个撤离旧址搬进现在的武夷路258号的。来到新址后,成立了培训拓展部,我是其中成员,从此不再担任班主任了。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招生、开班,联系到企业办内训,培训计划上有四大类、80余个不同内容的班(含审核员班),称为公开班。按照分工,我负责三分之二公开班的报名、确认开班,从此,每天我几乎不停地接电话,每个班开班前要确认人数,如果改期或取消,要及时通知学员。根据我们部门的决定,由教研部配备上课教师,综合管理部安排收费、午餐、教材,这个程序必须有条不紊,不允许出差错。

200411月至20095 月,这期间我一直从事着以上的工作,直到调进一位大学生王晓菁,由她接手后,我转为专心专意关注、拓展注册审核员班的招生,这其中体现了领导对我的关心。

时至今日,SQTC审核员课程已从我刚来时只拥有一个质量体系发展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五个体系;国内审核员培训机构由当初的七个已发展到三十多个。当前从国际国内认证认可的发展趋势看,新的领域不断涌现,认证监管更加严格,竞争进一步加剧。新的形势给我们每个员工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我是如何进入SQTC,以及SQTC是一个什么机构,而我在里面又是负责什么工作的。至于我在SQTC的十二年中,还有不少值得写的人和事,我会在另一篇文章去叙述。

总的来说,我在SQTC所做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很愉快。在这十二年中,可以说,我把在海南岛农场和黑龙江农场当知青当干部时所获得的锻炼和知识全部都派上了用场,幸好还能胜任,还能获得领导和学员的肯定。当我踏入60岁“高龄”之时,还在不辞辛苦地工作,我的哥哥们、同学们、朋友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很为我担心和惋惜:“怎么不好好享受享受剩下的人生岁月呀?”但是,我想,自己目前身体还好,精力还行,只要需要,我还是乐意继续工作。老而健康并有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和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