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报上的十副嵌名联
陈贤庆
近日,在温哥华冬奥会,在女子3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赛的决赛中,中国女队以第二名冲线。按理,应是韩国女队夺冠。但是,其后,赛会却宣布中国女队获得冠军。何解?皆因韩国女队犯规,被剥夺成绩!
每项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不是用来限制运动员的发挥,而恰恰相反,正是促使该项运动变得更精彩。传统诗词楹联的写作亦然,也要讲究格律,而且,格律是摆在首位的。不懂诗词楹联格律而去硬写,就如同不知“手球”“越位”等场上规则而去参加正规的足球比赛一样,肯定会尽出洋相的。
2月28日,《中山日报》用一整版刊登了“中山地名嵌名联”,展出了作者的十副对联。作者在“前言”中也介绍了“嵌名联”创作的一些规定,如鹤顶格、燕颔格、鹿颈格、蜂腰格等,说得都没错。但是,作者可能不知道,楹联创作最主要的格律,就是上下联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字音平仄相反,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等。仅知道“嵌名”的方式而不知上述的格律,就如同只知足球是用脚踢,而不知每方上几人,每半场多少时间,以及阻挡、手球、越位等犯规。
每到春节,时有同事、学生来电话询问,买来春联该如何贴?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我的回答很简单:尾字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这不仅是诗家联家的常识,也应是一般人的常识。但是,我们看到,报上所展示的十联中,起码有三联在这一点上就犯规了:“三千爱意洗凝脂,一泓乡泉乐雅居(三乡)”“古来传统舞龙灯,镇饰花木更照明(古镇)”“开放胸襟情似火,发得商机目如炬(开发区)”。
古人将汉语的平仄四声规律运用到诗词楹联中,使诗词楹联产生了一种音乐美,这种优良传统沿袭至今。但作者显然是不懂的,且看“铁出石中器重,城来岐西凤鸣(铁城)”,其中
“城来岐西凤鸣”六字,就有五字用了平声字;“浣纱休服谁沙落,临溪闲装我羞鱼(沙溪)”,其中“临溪闲装我羞鱼”,七字就有六个字为平声字!其他地方的平仄错误就不去说了。
楹联即对联,最重要的就是“对”,上下联不成对或对不好,就是废品。且看编辑用作标题的一联:“香从兰草质中蕙,山属五德桂花芳(香山)”,“兰草”如何对“五德”?“质中蕙”如何对“桂花芳”?“南国风光四季葱翠,朗天清气和畅元亨(翠亨)”,别的不说,“四季”如何对“和畅”?十联中几乎是没有一联是对得工整的!
如果在格律上做得不够好,内容能准确畅顺自然,也还有可取之处。但是,所登十联,其实也没有一联能达到这一标准。且看“五金成果小气大,音响橄榄菊花香(小榄)”“酒黄浑得佐腊味,飘色格兰仕圃田(黄圃)”“隆都宏木具大气,膺服牛仔涌卓旗(大涌)”,这些是什么话啊,包括上面所举的例子,我觉得它们唯一的作用就让小榄、沙溪、翠亨、黄圃等镇的方家们哭笑不得。
报上还介绍了作者前段时间将中山的一些名人的名字嵌入联中,按照作者的水平,肯定也够呛。果然,拿来一看,直觉汗颜!如为萧友梅写的一副:“知音一人钟子期,岁寒三友松竹梅;白发萧疏知音少,丹鹤友好梅妻香。”这回就不是令方家哭笑不得,而是吐血了。
作者喜爱拟联,勤于练笔,这是值得称许和鼓励的。幸而作者还很谦虚,前些时的“嵌名联”作品在中山书画院展出,虽“连日来观者众,多得嘉许,但窃加自审,以为联句尚存数处有待修改,并非完璧”。作者推出此十副嵌地名联,自云目的也是“就教于方家指正”,并希望以此促成“中山文化名城建设活动中的雅事”,“是抛砖引玉”。
作者既如此谦虚,我这位不算方家者也就撰此文指其陋。同时,也是对编辑的善意的批评。窃以为,如果以这十联牵头,指望成为“中山文化名城建设活动中的雅事”,恐怕很难,因为砖太劣质,玉是不会来的。
最后还要提醒有关部门,《中山日报》行销20多个国家,据说还是唯一可以进入台湾的大陆地方报纸,不要让世人以为,有800年文化底蕴的中山,这就是当代诗词楹联界的最高水平了。
(此文刊登2010年3月7日《中山日报》“文化”专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