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俊诗选

我自幼爱好诗词,学生时代开始学着写一点,但都属涂鸦信笔,未作保留,1949年参军后,偶有所作,保留在几个笔记本中,不料文革祸起,家遭厄运,那几册诗歌被造反派抄去,其后十年浩劫,艰难度日,也不敢以诗寄情,惟有打倒四贼之后,心情渐见开朗,每每会情不自禁讴歌新时代。有些诗,承蒙编者不弃,也能收入某些作品集,但自知诗才欠缺,今聊将数首献丑于大方之家。

 

(之一)         回归广州,出广九车站时遇大雨

归家行李自家挑,哪怕长河与断桥。老天何必偏调弄,满城风雨几时销?

                                                 19629

:我于194910月广州解放后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远赴云南,其间遭遇诸多坎坷,一言难尽,将于另文详叙。196293日,我终于回到广州,出广九火车站时偏遇大雨,当时口占一绝,至今仍记得。

 

 (之二)                江畔抒怀

十二年前去远征,三千里路到昆明。胡然一觉云南梦,珠水滔滔似我情。

                                                    196210

:回广州后,某日在珠江畔漫步,忽有所感而作,此诗由庆弟记起写出,他当年读初中时,看过我的“诗集”,想不到近四十年后他还能记起。

 

(之三)         重游市二中及越秀山

楼堂依旧在,一步一抒情。曾是足窝地,如今竟陌生。

                                                     19631

:我参军前在市二中读高中,十二年后重游旧地,几乎处处都认不出了。此诗依然是庆弟帮我回忆起。

 

(之四)                       遣怀

天空海阔任筹谋,冲破惊涛争上游。千篇幻梦应收拾,半世生涯再起头。力学鲁班求过硬,心存毛著戒虚浮。幸亏留得青山在,春到繁花满绿洲。

                                                      19663

:这是一首刻骨铭心的诗!三十多年后我仍能句句回忆写出。说它刻骨铭心,并非它写得特别好,而是这首诗含有一个令人痛心而又感动的故事!我自1962年回广州后,做过许多艰辛的工作,样样都不成器。后来,还是父亲工厂的一位女工友,她有两位儿子,是做机械木模的,父亲求他俩收我为徒,我才学到一门手艺,处境渐有好转。那年某日,我因心情舒畅,提起毛笔在一张旧报纸上写下上面那首诗,当时并无标题。写好以后,我随便将它卷起放在蚊帐顶上,再没有理会。文革开始后,造反派来抄家,见到这首诗,以为是父亲所写,还有父亲保存着的一些旧帐本,就联系到他想搞“变天”,因为诗中有“天高海阔”“冲破惊涛”“再起头”“留得青山在”等可以随意联想的语句。于是,造反派连夜召开斗争会,要我父亲逐字逐句解释诗中的内容。当时,父亲为了不牵连到我,硬是承认诗是他写的,并不得不逐字逐句地去胡说一番,以应付造反派的无理审问。当时我们都不在场,不知父亲是怎样解释诸如“力学鲁班求过硬,心存毛著戒虚浮”那样的句子,事后他也没有详说,但读者可以想象,我父亲当时是多么的艰难,他的行为甚至可以用悲壮来形容!当时在座的工人中,大概只有那位女工友知道我父亲是代儿受过,但她又能说些什么?这就是发生在这首诗身上的一个故事,因此,这首诗我又怎会忘记?

 

(之五)                   登白云山有感

十年创业开新路,今日登山诗意佳。远望羊城心自笑,焉知造化早安排。

                                               197212

:我于19629月回广州后,经过整整十年,始有较稳定的工作以及家庭儿女,是年12月某日陪乡下姑丈游白云山,写了此诗并寄给已被遣返回乡的父亲,父亲和了一首寄回我,诗云:“今朝得见光明路,处境须知渐入佳。寄汝一言应记取,孟尝三窟自安排。”父亲告诫我,虽处境有改善,还得象孟尝君那样留多一些后路,或者说,双眼要放长远一些,这都是很好的教诲。

 

 (之六)                     题父亲遗稿

足迹天涯志未消,故园致力育新苗。喜怒三番催发白,京州两地望风调。谁料葡糖千万滴,不解尊躯半度烧。诗未写成儿继续,更将旧曲谱新谣。

19751128

:父母亲于1971年被遣返回乡下,父亲由生产队监督劳动,主要做些清洁厕所的虽轻但脏的工作,幸而于19737月落实政策,就地安排退休,父亲始得见青天。19749月,父母还到了南京贤杰弟处住了数月,1975年春节前返乡。一向身体良好的父亲,突然于是年11月得病,其时医疗落后,不知何症,只疑为败血病即破伤风之类,在县城人民医院住院数日后去世。其时,我与母亲及庆弟、芳妹在其身边。后父亲遗体运回家乡安葬。我们兄妹三人在家乡陪伴母亲一段日子,将父亲的遗诗整理成册,题为《沅安老人遗集》。我们兄妹三人各写诗一首,附于遗集之前。庆弟诗云:“人生七十载,历尽雨和风。早岁挥长策,白头做老农。心怀天下事,意望五洲同。肝胆遗诗见,陶潜不及翁。”芳妹诗云:“紫罗山下埋父骨,江水松竹浩气扬。可憎病毒成灾害,致使生命不延长。书房简朴存高洁,诗章语句热胸膛。历史后人来评价,无疑中国好儿郎。”又,诗中的“京州”指南京和广州;“葡糖”指治病时用的葡萄糖,借代药品。

 

(之七)                    游肇庆七星岩

西江北岸有奇山,山在星湖沼泽间。峭壁云亭堪放眼,龙泉石室更开颜。美眷高楼何足羡?玉屏天柱任登攀。风景万千君自取,去后应知再见难。

1977126

197610月打倒“四人帮”后,我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无比激动兴奋,这可以体现在上面一首及其后的诗歌之中。

 

(之八)                       流花湖泛舟

元日西湖喜泛舟,拍成彩照意长留。携儿带女还心愿,吐气扬眉庆自由。国除四害呈新貌,家备三生约旧俦。但愿春花长吐艳,开心暇日再闲游。

                                      1978年.春节

:此诗曾寄给在香港的四舅和在湖北的庆弟,想不到二人皆有和诗寄回,今收录如下。

                    和贤俊甥流花湖泛舟诗

                            关子英

太平山上望归舟,星光帆影不停留。群潮汹涌寻生活,貌似繁华假自由。物价上扬惊四海,人情纸薄数香洲。五光十色洋场道,身处瓜湾未敢游。

贤俊注:末句之“瓜湾”指四舅当时所住的香港土瓜湾。

 

                     和大哥流花湖泛舟诗

                             陈贤庆

欣闻哥嫂泛轻舟,彩照飞来意久留。带女携儿还夙愿,扬眉吐气任专由。扫除阴雾澄寰宇,插遍红旗映绿洲。更喜春花长吐艳,几时佳节得重游?

 

(之九)                       寄四舅父

瓜湾作客亦为家,枯木逢春胜旧花。漫步人生虚半百,更知道路越三岔。今日得存亲骨肉,晴天着意佈云霞。挚友相逢心共印,举杯谈笑祝春华。

1978722

:因替四舅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鸿仔,是日在妙奇香酒家与四舅两位老同事及鸿仔共宴晚餐,并将此情景告知四舅。

 

(之十)               出差郁南乘坐西江渡船有感

此身又上西江渡,往事如潮耀眼前。二十八年方一瞬,如今应贵创新篇。

                                          197812

1978121日,我因出差乘坐西江渡船。二十八年前我参军入伍,正是乘坐西江渡赴广西之梧州,不觉感慨万千,在舟中吟成此绝。

 

 (之十一)                 华东出差,顺游无锡

江南三月好风光,漫游无锡与苏杭。一望太湖心自旷,再登天竺意轩昂。洞里撑船夸善卷,江边筑塔镇钱塘。历代风流随逝水,名山古寺证沧桑。

                                               19797

:第五句中的“善卷”指善卷洞,洞内宽敞可撑船。

 

 (之十二)                      和庆弟寄诗

明月谁人不爱它?每因望月总思家。业未成时多梦幻,功夫到日自繁华。宁向自由抛热血,莫为偷生溅泪花。眼前得失俱无论,学术征途大步跨。

                                               197910

:庆弟从广东徐闻农场调至湖北某中学教书,有七律《中秋异乡望月》一首寄来,诗云:月圆月缺任由它,处处无家处处家。建业山湖撩梦幻,羊城风物忆繁华。十年半岛留青史,何日荆州绽艳花?最愧泪流秋月对,功名还靠步初跨。我和此诗,目的是安慰及勉励他。

 

 (之十三)                元旦寄华舅

浪迹天涯近五旬,自惭无计步青云。喜向东方寻旺角,廿年枯木又逢春。

                                                      19801

:华舅即四舅关子英,又名关华勋,故称华舅。他比我稍大,自幼与我同游,中年又与我同遭厄运,被打成右派,本来他应在文化方面有所成就,但不公平的现实却把他逼向绝路,他被迫远走香江,生活不会很好,但总算安定下来。是年元旦,想起华舅,情不自禁以诗问候并勉励。

 

(之十四)                  答庆弟

身居荆楚亦为家,喜看东桥筑万沙。壮志不移筋骨硬,河山再造玉颜花。今日入行称教授,来年出海耀东巴。立业贵从勤俭实,风调雨顺育新芽。

                                                     19801

:庆弟于791224日接到档案,搞好一切调动手续,从此正式离开雷州半岛,走上另一条生活道路,有《公函到日即兴》一诗寄我,诗云:三十年来国与家,浮沉起落若尘沙。风雷雨露身骨硬,善恶恩仇耳目花。脱却牛衣成教授,离违戚友入荆巴。公函到日连根断,老树新盆再发芽。我和此诗,亦再作勉励。

 

(之十五)                  游越秀山

日暖风清上秀山,登楼此日庆开颜。荆棘排除观大治,繁花盛放布长栏。亲人聚会谈温饱,骨肉分离盼返还。游尽湖山娇媚处,北园欢乐更丰餐。

                                           1980.正月。初九

:是年春节,四叔、四舅回广州探亲,亲人团聚,皆大欢喜,同游越秀山后,我不禁诗兴大发,草成此七律。

 

(之十六)                  和四舅游罗岗诗

高昂志气欲登峰,斩棘披荆望大同。幸福年华来渐近,愿君更善借东风。

                                                     19802

:是年春节,四舅回广州探亲,与之同游罗岗。回港后,有《游罗岗兼忆同乡丽媛》一诗寄我。丽媛为四舅旧日恋人,可惜未得成佳偶。诗云:驱车直路上罗峰,景物依稀样样同。独有知心人去远,空留梅树喜迎风。

 

(之十七)                 和四舅登越秀山诗

越秀名山称胜地,舅甥骨肉庆同舟。恶梦无边随逝水,谋生有术劈新洲。上海南京皆国土,芳姑家姐好居留。毕竟团圆终有日,齐家欢庆共登楼。

                                                      19802

:四舅寄来《游罗岗兼忆同乡丽媛》诗时,另有《登越秀山》一诗,诗云:十年重赏此山地,北秀湖中喜荡舟。儿女笑声驱恶梦,男甥忆旧话新洲。家姐金陵长作客,芳姑上海永居留。岂是团圆还有别?明春齐上五层楼。

 

(之十八)                 建新房遇困难戏作(二首)

(一)             红中白板碰难来,未到时间叫发财。欲向上家先透露,三元和出百花开。

(二)             龙舟过埠畅游江,落户筑南意肯忘?春色未逢心未放,何时歌管上楼堂?

1980720

:这两首诗,没有注释肯定不知所云。1980年,香港的四叔出资委托我在广州筑一小楼,地址在白云路筑南街,因诸多阻滞,好事未成,心情苦恼,聊作上面两首。

 

(之十九)                  重到员村有感

时运不齐途未绝,风波推我到员村。煤渣竟似雪中炭,清泉暂且慰寒酸。志在骑牛追白马,不求鸦雀比莺鸾。幸喜辛勤十六载,陈郎今日有严尊。

                                             19808

:我于19629月回广州后,为了谋生,做过不少苦工,其中一项,就是在员村检煤渣,当年情景,刻骨铭心,当我重游旧地,怎不感慨万千,以诗寄情?

 

(之二十)               喜迁新居

连遭浩劫不成家,唯将冷眼看繁华。今日高楼临福地,白云珠海放心花。

1980112

:我于1965年结婚成家后,一家数口所住不足十平方米,尝尽“七十二家房客”之苦况,1980年下半年,在香港四叔的资助下,得以建一小楼,虽仅三层七十二平方,已能解决大问题,我也受益而能搬迁新居,结束了多年的苦日子,站在三楼的天台上,放眼白云珠海,我不禁心潮澎湃,草成一绝。

 

(之二十一)              庆新居落成

不为功劳不为名,喜因芳宅正新成。祭祀祖宗酬夙愿,相邀胜友振家声。万事皆随心意转,百灾都遇艳阳停。新居为我遮风雨,喜雀门前上下鸣。

                                                 198011

:新居落成,入伙庆贺,心潮激动,不可无诗,又草成七律一首。

 

(之二十二)           赞天河体育中心

天河彼岸筑新城,汇聚神州体育星。高速工程高技艺,一流设备一流声。巨舰乘风龙出海,金鞍御马雀开屏。健儿为国争光处,喜看中华在振兴。

                                                  198710

:全国六运会于8711月在广州举行,为六运而建的天河体育中心是广州的骄傲,当年我已预感,天河地区将成为广州的新的中心区,数年后预言即已成真。

 

(之二十三)           清明回乡祭父感怀步前韵

回乡祭父费筹谋,犹记蛟龙浅水游。壮志多年休收拾,雄心今日见鳌头。百练千锤筋骨硬,三山五岳雾云浮。青山尚在应知贵,喜见蓝图绘绿洲。

                                                   1995.清明节

1995年清明时节,我与杰弟、泳弟回乡祭父,想起1966年文革时,因我的一首诗而令老父受苦(见之四),不胜欷噓,因步前韵作此一首。

 

(之二十四)            登白云山摹拓碑文

白云揽胜友师情,砥励诗书意趣兴。飞越潭渊登索道,横冲风雨上摩星。云岩碑石摹真迹,山涧龙泉拟旧形。艺海无涯须共勉,同遵师道远航程。

                                                     19965

:我于1990年退休后,一边返聘工作,一边钻研书法艺术,其间寻师上学,还包括登山摹拓古碑文,乐中有苦,苦中有乐,终于学有所成,此诗即记其事。

 

(之二十五)             重访参军时驻地

犹记参军火热心,青年投笔赴枪林。誓师大会风雷动,列队高歌鼓角音。革命不忧乡井远,熔炉始识国情深。佛山今日寻踪影,岁月峥嵘记我心。

                                                       199910

:我于1949年参军入伍时,曾在佛山叠滘驻扎誓师,当年情景历历在目,此番重游,难免诗心大动,草成此七律。

 

(之二十六)        祝贺母校二中七十周年校庆

越秀山南建学宫,万千桃李沐春风。一流形象称名校,四有人才数二中。校友师生重聚会,文明科技益相融。欣闻后浪推前浪,不负耕耘苦读功。

                                                       20003

:我是市二中五零届的学生,194910月广州解放时即参军入伍,远赴广西、云南,追剿残寇及土匪。五十年后重回母校参加校庆,亦感慨良多。

 

(之二十七)           退休遣怀

莫让年华付水流,勤挥妙笔写春秋。诗书陶冶身心健,翰墨纵横腕臂遒。军旅风情常入画,神州样貌任回眸。驱驰艺海浑忘老,潇洒人生唱自由。

                                                        20003

:此诗写于九十年代,20003月修改并书写成条幅,赠与老战友鸿祥。

 

(之二十八)                            题星河湾

 

秋光明媚上崇楼,远近高低好镜头

水榭喷泉连雅苑,斜桥帆影望飞舟

人逢盛世心潮涌,身在星河 宿愿酬。

放眼神州新面貌,众多感悟墨痕留。

 

2005。5

 

:详情参看本站《住房逐步升级,往事岂可忘怀》一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