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人和一座城市》 序言

      香山近代多豪俊(代序)

          陈贤庆

笔者祖籍广东阳江,19484月生于广州,少年、青年时在广州读小学和中学。196656月间,文化大革命爆发,“停课闹革命”。那年的夏秋,兴起“革命大串联”;后来又兴起“步行长征”。我有些同学,就是扛着“某某战斗队”的红旗,步行到韶山和井冈山。在那年的11月间,我和五位有些怕苦怕累的同学,开始了一次短途的“步行长征”。往何处去?有一位同学提议往南走,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住食都会方便些。于是,我们开始了“南行记”。第一站,我们从广州行至顺德大良,第二站行至中山的小榄,第三站行至石岐,其后再经小榄到江门,最后从江门坐船回广州。这是我第一次踏足中山的土地。

   1966年之时,中山包括珠海,都不可能很发达很富饶,但是,这一带的乡村市镇,有着一种与内地乡镇很不一样的气息,在广东华侨中学读了六年书的我们,对“华侨”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我们能够感觉到,这里的田畴街巷,在宁静贫寒的背后,透露着浓浓的侨乡特色,这里的人民,一定有着许多离乡背井的故事。到了中山,我发现,除了孙中山先生,翠亨村以及当时的香山县,还产生过不少对中国历史起到一定影响甚至很大影响的人物。

196811月至1979年间,我因上山下乡到了雷州半岛农场。19799月,我到了湖北省荆州地区当了一名中学教师。1985年,我从《羊城晚报》上得知中山市需要中学教师,我忽然想起13年前的“中山之行”,觉得自己如能在那块喜欢的土地,尤其是能在伟人故里生活和工作,应是一种幸福。于是,那年9月,我从湖北省调到中山市,职业仍是高中教师。

1986年的元旦,我写了一首《八六年元旦抒怀》的七律诗,诗云:“北国南疆两地游,何须笔底诉悲愁?贫穷不减胸间志,劫难无低颈上头。战鼓催春当奋发,宏图建国共筹谋。香山近代多豪俊,再育英才第一流。”诗中末联,我提到“香山近代多豪俊”,其实,当时我对这个“多豪俊”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的。对中山的“人物”,也掌握得不多。

80年代末期,我在教学之余,也开始作些近现代史的研究,尤其喜欢研究民国时期的军政界人物。民国时期的军政界知名的人物很多(不包括共产党方面的,这方面的辞书较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民国的退败,他们的去向如何?当时,这方面的辞书较少,而对他们的归宿又往往语焉不详。于是,我有意识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渐渐收集到近三千人。整理这些人的资料,我发现民国军政界人物的三个主要去向:一是在民国时期已经去世;二是1949年后以各种原因留居大陆及后来回归大陆;三是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于是,我将所有人物作三部分介绍,以逝世的先后为序,着重注明他们的去向和归宿。我的这个工作,后来被南京出版社的沈炜编辑知道,认为正宜整理成书,作为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之一份礼物。于是,我加紧编写,一册51万字的《民国军政人物寻踪》于199112月出版,还能赶上时节。

在编写这书时,我就遇到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民国军政界知名的人物,可以说分布于全国各地,广东省无疑是最多的;但是,如果论某一县,则民国时期的香山县又属最多,光是1949以前逝世的,便有陆浩东、容闳、师复、孙眉、程璧光、苏曼殊、王昌、杨仙逸、孙中山、杨鹤龄、蔡廷干、朱卓文、陈席儒、唐绍仪、魏邦平、梁如浩、徐宗汉、陈友仁、欧阳庚等。1949年后逝世的,有唐悦良、韦悫、郑彼岸、郑道实、李禄超、程一鸣、吴铁城、欧阳驹、方日英、孙科、程天固、王云五、张惠长、卓国华、陈庆云、容有略等。

其实,当时我还属孤陋寡闻,香山的军政界知名人物何止这么多!近年我加入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对孙中山以及跟随孙中山一起从事民主革命的香山籍人士了解得渐多。研究会同仁编写了《孙中山与香山相关人物集》,就给了我更大的启发和帮助。《孙中山与香山相关人物集》收录人物369名,有不少人,都是早年跟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功勋卓著而又鲜为人知,如杨殷、林伟民、苏兆征、王棠、韦德、阮汉三、许直臣、朱克勤、朱慕菲、陈永善、陈兴汉、陈淑英、陈景华、李仙根、林若时、卓仁机、姚观顺、黄骚、梁定慧、程天斗、程奎光、程度纯、谭民三等。如此一来,香山籍的民国军政界知名人物,当仁不让是全国最多的。

在近代香山,为何能产生如此众多的军政界著名人物?这个现象并不难解释。近代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与世界的联系密切,也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才能涌现出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容闳、孙中山等人物。香山县处于珠三角的腹地,背靠广州、佛山、番禺,面临珠江口及南海,与澳门接壤,与香港隔洋相望,香山的地理环境,风俗文化,孕育了伟人孙中山;而伟人孙中山的出现,又影响着香山的民众,以及在海外的香山籍人士。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至1895年春夏间,有名可考的的会员为129人,属香山县籍的占了一半以上。其后,孙中山致力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在各个时期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香山籍人士则更多。

“香山近代多豪俊”。的确,近代香山不仅民国军政界知名人物多,香山的工商业家,如郑观应、马应彪、唐廷枢、徐润、郭乐、郭泉、蔡昌、李敏周等,更独领风骚。文化思想教育界中,香山名流亦星光闪烁,如林师复、杨匏安、王云五、苏曼殊、钟荣光、郑君里、吕文成、萧友梅、郑志声、张慧冲、阮玲玉等。香山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香山不仅近代多豪俊,中山当代亦多豪俊,今天的中山人,无愧于伟人先辈,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山市成为一座最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中山人将为建设“幸福中山”而继续努力。

在编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件麻烦事,那就是“香山”与“中山”“珠海”等关系。由于都是民国时期的人物,提到他们的籍贯,说是“中山”“珠海”均不妥,宜用“香山”;而用了“香山”,又惟恐年轻人不懂,又须用括号注明“今中山市”或“今珠海市”。香山县于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改称“中山县”,而珠海则一直属于中山县所管辖,解放后分开,后又经历过分分合合,直到改革开放珠海特区成立,才真正分开。香山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不会也不应因行政区域的变动而割裂。研究广东近代史、中国近代史,都不可能抛开“香山”这个概念。

到中山市生活之前,我以为中山人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就如广州人、顺德人、阳江人一样;但是,后来,我才发现,中山市一百多万人,竟说着多种相差甚远的语言!“岭南文化”已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概念,它包含了粤、闽、客三大民系,而香山语系中,正是包括了这三大语系。也就是说,近代的香山人,是粤、闽、客族融合的结果。而在石岐、隆都和香洲等地,乡音中甚至夹杂着一些变种的英文词语,这是与港澳和海外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而这种接触与融合,又使得近代香山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是一种保存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又适当吸取西方先进理念的文化。香山人坚守正统,而又开放包容;现代的香山人继承了这一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珠海市接纳了数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原居民与新移民很快便达到和谐相处,成为两座举世公认的最适宜人居的城市,这正是香山文化得以传承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

2006年间,我在《中山日报》《香山报》上发表了若干篇文章,内容有的涉及到香山的史事、人物等。同年9月初,中山市档案馆与《中山日报》准备每周六开设香山文化专版。某日,中山市档案馆高小兵副馆长约请我,她说看了我报上的文章,知道(其实是以为)我是文史方面的专家,请我写写香山文化这方面的文章。她还送了一部大部头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作为写作的资料依据。不久,《中山日报》社的蓝运良编辑也电约我,请我为文化专刊供稿。接受了这约请,我只好勉为其难,担负起这任务。到2006年底,已发表了《教育兴,乡邑盛》《天下粮仓》《话说广澳铁路》《顶天立地奇男子》《香山人与外语学习》《洋人自远方来》《拿破伦侵葡波及澳门》《华工血泪》等多篇长文。有些文章被一些大网站如南方网作了转载。

2007年元旦后,责任编辑更换,来自西南布依族的阿果编辑与我商议改进版面,后该刊改称香山周刊,周日出版,增设岐江夜话”“夜谈等小栏目,文章大小结合,形式更灵活,我仍是该刊主笔,每周发表一篇,有时两篇,甚至三篇,这种时候,除了本名,还要用观潮笔名,还要出动当时的网名岭南才子。至2007年底止,已发表大小文章如《香山人最早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想起当年花尾渡》《今日浮虚山》等40多篇。

20086月底,中山市委宣传部为配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利用好香山名人孙中山先生这张名片,决定在《中山日报》每周的周六“文化”版开设一个题为“走近孙中山”的栏目,时间暂定为一年。报社方炳灼社长以及阿果编辑约请我担任这栏目的主要撰稿人,每周提供一两篇文章。写孙中山,既容易也不容易。容易,是说孙中山的资料比较多,每周写一两篇文章好办;不容易,是说孙中山已经被写了数十年,难以写出新意。既然任务落到我头上,我也只能勉为其难,尽可能沿着孙中山的生平轨迹,努力将这工作做好。75日,第一篇《香山出了个孙中山》发表……到20096月,已用本名及笔名“观潮”发表有关孙中山的系列文章以及文化类散文40多篇。 在2009年底孙中山研究会的年会总结中,我的这贡献也被写上一笔。2010年后,陈吉春继任“文化”版编辑,依然不时采用我的文章。

除了《中山日报》,有些文章在《文化中山》《中山作家》《中山文艺》《中山档案》《隆都沙溪侨刊》等报刊发表。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中山市作为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早已安排了许多纪念活动。出版一批研究辛亥革命、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和伟大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著作,便是纪念活动的内容之一。有鉴于此,我得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山日报社社长方炳灼先生的同意和鼓励,亦将数年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还有部分未发表的相关文章,选出106篇,30多万字,分成“中山历史” “中山民俗”“中山人物”“走近孙中山”四辑,以“一位伟人和一座城市”为题,结集成书出版,为纪念活动,为中山市争创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山市的文化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趁此书的出版,向数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写作的各位领导、同事、学生、朋友,以及喜欢阅读我的文章的读者们致以深深的谢意。由于本书涉及不少文史知识,笔者限于水平,必然会有谬误之处,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谨以此书,献给我热爱的城市——中山市,以及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文明、博爱、勤恳、进取的人民!

                             2011年3月5

(此书2011年6月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王林霞。全书37万字。389页。售价36元。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41776号)

 

一位伟人和一座城市

陈贤庆 

序言香山近代多豪俊 (陈贤庆)

第一辑   中山历史

1、“香山”及其他

2、洋人自远方来

3、中国人何时开始认识西方

4、教育兴,乡邑盛

5、香山人与外语学习

6、香山人最早提出建立“经济特区”

7、拿破伦侵葡波及澳门

8、清代澳门涉外凶杀案

9、话说广澳铁路

10、            华工血泪

11、            中山八景十景之春夏秋冬

12、            小榄镇史事

13、            小榄赏菊杂谈

14、            沧海桑田

15、            天下粮仓

16、            黄圃为何曾冠以“大”字

17、            我佛慈悲,百姓安康

18、            今日浮虚山

19、            浮虚山上鼎高昂

20、            浮虚山上元兴塔

21、            岭南水乡抒怀

22、            坦洲文物也风流

23、            伶汀洋里赞伶汀

24   朋友,你生活在一座幸福的城市

第二辑  中山民俗

1、典当铺今昔

2、话说钱庄

3、从官话到普通话

4、占卜、算命、看相及其他

5、姓氏杂谈

6、自梳女与不乐家

7、想起当年花尾渡

8、路桥今日话沧桑

9、安心黄圃赴家宴

10、            端午文化

11、            如何过好端午节

12、            又到龙舟竞渡时

13、            月到中秋

14、            国庆节庆祝形式的变化

15、            游故居,颂伟人

16、            侨乡处处耀侨光

17、            中山美食

18、            黄圃飘色,老树新花

19、            艺术人生百姓同

20、            诗人兴会更无前

21、            歌诗唱响东升镇

22、            唱得幸福落满城

23、            逸仙湖畔唱歌声

24、            乐入戏曲丛

25、            又到老干大学开课时

第三辑  中山人物 

1、林则徐与洪秀全

2、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3、无端狂笑无端哭

4、唐绍仪的“花园”情结

5、刘师复的故事

6、刘学询与钟荣光

7、刘学询与闱姓

8、屈东序与留春圃

9、古镇曾叫邦平乡

10、      马应彪与先施公司

11、      从票友说到郭琳爽

12、      “品行学问都是好的”何乃中将军

13、      香山航空先驱——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

14、      安普灵与石岐天主教堂

15、      香山人与百年世博梦

16、      参加过香港“两航起义”的中山人

17、      黄埔军校四期生何广饶

18、      歌盛会,忆先贤

19、      中山郑氏,未尽传扬

20、      小榄李氏家族精英辈出

21、      值得永远纪念的乡贤

22、      文人雅事宜传诵

23、      高家俊彦宜彰显

24、      也值得永远纪念的乡贤

25、      他来自香港

26、      51年前,他们是乡人大代表

27、      友谊因邮缘而结

28、      邮缘引出的一段中日友谊

29、      中山这群爱乐人

30、      当年落户罗松乡

第四辑  走近孙中山

1、一位伟人和一座城市

2、投身革命前的孙中山

3、反清斗争中的孙中山

4、重建共和时的孙中山

5、孙中山与陈胜、吴广之比较

6、顶天立地奇男子

7、孙中山与陆皓东

8、孙中山与宋耀如

9、孙中山与关景良

10、 孙中山与山田兄弟

11、孙中山何时首度与袁世凯会面

12、孙中山与康有为见过面吗

13、孙中山与冯玉祥

14、 孙中山与汪精卫

15、 孙中山的卫士们

16、孙中山遗体的一次遭遇

17、 孙中山的遗脏有故事

18、孙中山与五四运动

19、 孙中山与石岐镇

20、  高峡平湖慰先生

21、“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

22、青年人,应“立志”“做大事”

23、 极具“风流天性”的诗人

24、孙中山与粤剧及粤剧艺人

25、孙中山与“阅兵”

26、孙中山与南洋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