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会

     陈贤庆

 在清末民初,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中国一些青年人走上了留学的道路。蔡元培,人,1868年生,1907年留学德国;吴玉章,四川荣县人,1878生,1903年留学日本;李石曾,河北高阳人,1881年生,1902年留学法国;吴稚晖,江苏武进人,1865年生,1901年留学日本,后留学英国;张继,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1899年留学日本;汪精卫,广东番禺人,1883年生,1903年留学日本。上述诸人,他们从自身留学的体验,深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振兴中华的必要,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能走上留学欧美日之路。

赴法留学事宜还可追溯更早。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力赞此事。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赴法俭学。1914年,受到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迫停办。以后,李石曾等在法国巴黎华工中实验工余求学,取得经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向中国大量招募华工。趁此良机,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在北京和里昂设立分会,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并在河北高阳县开办“留法工艺学校”,为贫寒子弟留法作准备。李石曾还组建法华教育会,与法国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留法创造半工半读条件。1916年3月,还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

1917年,吴玉章从法国回到北京,发动和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各地有志青年纷纷响应报名,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中国先后有17批学生赴法,人数最多时达到1600多人。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基本都是16至30岁的青年。但也有年纪大的,如蔡和森、蔡畅兄妹的母亲葛健豪、王若飞的舅舅教育家黄齐生、教育家徐特立等。

毛泽东、蔡和森等领导的新民学会也动员湖南青年参加。中国各地先后到达法国勤工俭学的有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聂荣臻、王若飞、徐特立、陈延年、陈乔年、邓小平、陈毅、蔡畅、李维汉、刘伯坚、傅钟、李大章、向警予等。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旅欧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这批人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分子。此外,严济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萧三、冼星海等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浪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赴法留学生到达法国后,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有的边工边读。有近500人进了70多家工厂,还有的当散工,干杂活;有670人进了巴黎及各地30多所学校,其中多是首先补习法文,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及其他学校学习。勤工俭学期间很艰苦,是靠理想和意志在支撑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自身面临经济危机,工厂歇工,工人失业,北洋政府也无暇顾及留学勤工俭学学生的生计和学习。1921年9月,还发生了各地代表125名留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事件。但最终遭到法国当局的囚禁,后大多数被押送回国。

1924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的大批先进分子或回国,或转到苏联学习,这一运动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