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类
®
以骂名人而出名,这也算一条终南捷径。
®
近日余秋雨成了一些人的靶子,核心问题是“忏悔”。我来当个“和事佬”吧。的确在文革中说过错话,做过错事,忏悔又何妨?对文革中说过错话做过错事的人,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最好少说或不说,因为你怎能体会到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
如今,写小说的会不会比看小说的还多?
®
近日在书店中看到一些书,每页两行“语丝”,再配一幅小画,凑成一两百页,让你哭笑不得。莫非又回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时代”?
®
书越出越多,但书价越来越贵,真无奈!不过,不妨想想,看香港某歌星的演唱会,要化两三百元,这笔钱,也够买10本好书吧,两者价值如何?
®
看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得奖作品集》的一些作品,为青年学生因解放思想发挥潜能而写出这样的作文高兴,但说老实话,有些文章我不解其意不知所云,尽管有名家评点。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看不懂的,在中国起码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也看不懂。我想,无论怎么个“新概念”法,写文章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别人看得懂,千万别教孩子们学“朦胧”。
®
影视中“戏说”的剧目多了,就意味着严肃的有良心的艺术家少了。
®
在影视中,古人绝对比今人多。原因是古人好欺负,可以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反正谁也没有见过古人是怎样吃喝拉睡的。
®
近日有诗人发起“以诗歌污染城市”行动,以其唤起人们对诗歌的关注和热爱,这到底算一种什么思维逻辑?如果这样也行得通,那么,“散文污染”“小说污染”“剧本污染”等不也可以贴满全城?是否来一番“污染”,就可以“文艺复兴”?
®
《还珠格格》也属“戏说”,不过它戏说得不错,至少劝人向善,我也喜欢。我发现有些“高雅”之士对它不屑一顾,以没看过该剧为清高,这又何苦?它能风靡中港台,自有它的长处,姑且当它是一出编得不坏的童话吧。
®
现在时兴打官司,有人因子女看了“小燕子”学坏了,要状告琼瑶。但影视中的坏人多的是,为何以前他不去告?
®
以前总见到巩俐的牙,现在又总见到章子怡的牙。
®
有的记者或歌迷影迷,超时等了一两个钟头,偶像才出现,于是批评指责他或她迟到与傲慢,我想,这真是无聊之举。你既爱他或她,就应该“等你一万年”,何必又苦等又批评?
®
在风中雨中苦等几小时,为讨偶像一个鬼划符似的签名,青少年做出的这种幼稚愚蠢的行为,并没有得到传媒的正确引导。
®
以前未闻“假唱”一说,想不到现在花一二百元欣赏的演唱会,仅是听听录音而已。因为有“假唱”,所以“歌手”层出不穷。
®
从电视上常看到某某歌星的演唱会。歌星还没开口(可能不出声),四周的歌迷就大声地喊;歌星唱时(可能是假唱),他们也跟着走腔变调地和着。我忽然觉得,开“个唱”也不算太难,反正有绝大部分人不是来听歌的,是来看人的,唱得好坏,唱得对错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衣装,伴舞,烟雾,嘉宾等是否迷倒众人。
®
现在当歌星,说容易,其实也难,那么多唱歌的人,为什么就红那几个?细细分析,人不靓,歌声再好也白搭。难怪谢霆锋,王力宏,张柏芝,蔡依琳等能迅速串红。
®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面无表情,有气无力,似喃喃自语,又似牙疼呻吟的王菲,怎么会红透半边天。我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已得了老人痴呆症,失去了正常的思维。
®
近日王菲还被评为全球华人最受欢迎女歌手,这简直强奸我意!试问彭丽媛、宋祖英等要封个什么头衔才恰当?
®
歌唱家和歌星的区别是什么?我想可以这样判别:歌唱家惟恐听众听不清自己唱什么,而歌星是惟恐听众听清自己唱什么。
®
女儿要去一周的军训,刚好香港翡翠台要播出新剧《新鲜人》。女儿千交代万交代,要把五晚的剧情录下,问其原因,是剧中有容祖儿出演角色。未知内容,只因有偶像,便去捧场,难怪编导都走“红人路线”。
®
吹了一通,故作神秘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是旧瓶装旧酒,而这旧酒似比往年的更难喝。
®
放着现实的严肃的题材不去拍,却花费大把的金钱去反复拍那些并无多少教育意义也谈不上有多少娱乐意义的《笑傲江湖》,拍出来后还受到各方的嘲笑和批评,这不知算不算文艺的堕落!
®
张艺谋又要拍新戏了,这回的片名叫《英雄》,据说演员过千,投资上亿,六月开机。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远古时代”,这太妙了,除了少数几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谁知道“远古时代”是什么样的?还不是让老谋子“戏说”,让当代的俊男美女,用当代的思维逻辑,说当代的流行术语,去“表演”“远古”的“英雄”,让花钱的观众看得目定口呆,然后再捞个什么“卡”的大奖?
®
能称得上“歌后”者,总该声色艺俱全吧。有一位叫田震的女歌手,模样很一般,那声音粗而哑,即使唱起《铿锵玫瑰》那样的歌,也难以体现“铿锵”之特色,她的“个唱”,据说很火爆,又是弄不明白。
®
最近田大姐田震在济南开“个唱”,靠一人之力就招来了四万五千歌迷聚集于体育场,疯狂了一夜,想想二十二条汉子在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也只能引来寥寥数千球迷,田径赛、体操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常常是空无观众,就可知中国不是一个体育大国而只是一个娱乐大国。
®
最近香港亚洲电视台推出一个《大富翁》的节目,我后来看了多集,也被它吸引。此节目一炮而红,何故?稍作分析,即可发现,此节目,并非明星尽出,大撒金钱之类的热闹秀,而是平民百姓参与的节目,是靠综合知识去博取金钱的节目,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节目,难怪它击败无线电视台的选美等大制作,迫使无线台也要即将推出类似的节目。此事,给了我们一点启发,知识的魅力,总会比搞笑的魅力大!
®
中午吃饭时间,恰某电视台在放《少年包青天》,也就边咀嚼边观看。看着看着,觉得有意思:如果让包拯一人查案,此剧肯定乏味,于是弄出一个公孙策;两个男人肯定也不卖座,于是弄来“凌楚楚”“庞飞燕”两位美女,好让包、公二人查案时不致寂寞;有了两对男女,似乎还差些笑料,于是又弄来一老一嫩,即包母和展超,兼任“法医官”和“保镖”。此六人,出入朝野如家园,用现代人的头脑、观念和方法,侦破了一宗宗古代奇案。是可“戏说”,孰不可“戏说”?
®
马年春节联欢晚会又曲终人散了,和往年一样,有人说好,有人说差,依旧是众口难调的一道菜。我不明白的是,总说晚会对节目的要求如何如何严格,人们期待的,应该大多是精品才对,然而,奇怪的是,能让观众满意的总是属于少数或极少数,有些更是难以想象的差,如姜昆的相声,还能笑得出的,恐怕已属弱智;还有侯耀文他们的不知什么玩意儿,也能弄上去,就令人费解了;至于声音低沉嘶哑的田震大姐,被安排上去唱一首老歌,更是不知所谓。
®
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出青春偶像剧叫《流星花园》的,并由此引出了F4及大S等少男少女的偶像来。此剧我没有从头到尾看过,只是在两位女儿如痴如醉地在宽频影线中观看时看过几眼,觉得那些男子的台式国语实在令人难受。然而,我难受归难受,很快,女儿房间的墙壁上就由F4代替了王力宏、周杰伦等人;接着,那几位男子的歌就经常在我家的厅堂中回荡,我知道,新的偶像又将风靡大陆了。近日,有关部门发出指令,禁演《流星花园》及F4的演出节目,我觉得此举又似多余,禁演不等于人家看不到;另外,这种偶像的生命力是极其有限的,不久即会被其他的代替。至于说到对年轻人的毒害,我们的“康熙”“乾隆”以及仇杀、偷情等的影视,还毒害得不够吗?
®
张百栋先生在报上有《“恨水”公案》一文,说自己在50多年前读中学时,就听到过张恨水因追求谢冰心不成,因此将名字改为“恨水”,取“恨水不成冰”的意思。到了最近才知道,绝无此事,张恨水根本不认识冰心。我在30多前读中学时,同样听过这个故事,不过一直没有考究其真伪。张先生感慨道:“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谁也没有出面澄清,这是为什么呢?”他不得而知。我认为,张、谢是两位真正的文学家,他们不必也不屑象现在某些“文人”“艺人”,要靠绯闻来炒作和造势。这事如果落到今天,“张谢恋”不弄个沸反盈天才怪呢。
®
近日看了一出叫《黑洞》的电视剧,感觉很好。反腐反贪的素材很多,编成戏剧,教育大众,尤其是掌权者,这总比下发那些“严禁……”的红头文件有用些吧。
®
刘晓庆因逃税千万而被关进监狱,这当然是一则大新闻。刘晓庆早就感叹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女人挣大钱已经不容易,挣了大钱而又要交税,这就更难!而逃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送进监狱。如果当初,她老老实实地演戏,是否会好一些?
®
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出叫《蓝色生死恋》的韩剧,流了不少眼泪。但我知道,自己其实是迷恋宋慧乔而看下去的,此剧剧情拖沓,另外,宣扬“爱情至上”,也是一种并不健康的导向。
®
文革中独霸艺坛十年之久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将要在广州再度完整地公演,著名专栏作家微音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羊城晚报,“理智”地称“样板戏”本身无罪,是无数文艺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还有可取之处。文章一见报,即激怒了同样是老作家的金敬迈和章明二位,他们也在羊城晚报上撰文回击,怒斥“样板戏”其实并不是“戏”,是变种的“狼孩”,是江青迫害干部群众,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武器,自己决不会去看,也不准儿孙去看。一时间,为那几乎早已为人所忘的“样板戏”,又掀起了一场大辩论。
我实在弄不懂,是谁出的主意,要重演那八个“样板戏”!那八个“戏”,即使它们原来也是“戏”,但早已被江青一伙改得不是“戏”,起码也成了“怪物”!试问那些“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会对今天的人有什么教育、鼓舞和激励作用吗?我们今天,尽管精神文明建设还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就得让李玉和、阿庆嫂、江水英、喜儿来再发挥一回“榜样”的作用吗?今天的年轻人,或许会欣赏其中几个还算动听的唱段,但是,对于文革中过来的人,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的人们,“样板戏”只会勾起他们痛苦的恐怖的回忆,重演“样板戏”,是对老人们的(除了个别的)精神折磨,谈不上什么艺术享受的,无论你如何理智地看待。在这个问题上,我站在金、章二老一边,我不会去看,也不会介绍孩子们去看,就让那些能够“理智”地看戏的人去“理智”地看吧!
®
近日,余秋雨教授要状告研究了他十多年的学者、作家古远清,告他“诬陷”自己在“文革”中加入过“四人邦”控制下的写作组,写过“大批判”文章。“文革”过去还不足30年,无数的“遗民”包括我还健在,有没有“加入”,有没有“写过”,这应该比侦查一宗谋杀案容易得多吧,余秋雨怎么敢“状告”他人?莫非他真的被“诬陷”?我还是那观点: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对于一位刚从大学中出来,被“四人邦”及爪牙看中其才华而又被利用,这实在算不了什么罪过,这不寻常的经历甚至可以成为写作的大好素材,认了及忏悔又何妨?我真想看看这场官司打成什么样!
®
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旧瓶装新酒,也难以找出多少出彩的节目,只是安排得紧凑一些,即使不耐看也较快地过去。有一首歌,由解晓东、张柏芝演唱,据说是由普通老百姓创作,从数百首中选出,但我觉得毫无动听之处,不知如何入选;再加上张柏芝那卡拉OK也不如的水平,让人听着难受。小品中,总要搞些煽情的情节,让人在除夕之夜也要感动数番,有点象文革时期的“忆苦思甜饭”。
®
近日,又看到一出由央视拍摄的《笑傲江湖》在播放。我实在弄不明白,这部“名著”值得反反复复地花大气力去拍摄吗?没有比它更值得拍摄的题材吗?那些江湖上的恩恩怨怨,那些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对今天的人们真有许多教育和启发意义吗?
®
深圳的少女郁秀的《花季少女》火了一把后,17岁的韩寒写的《三重门》等小说,经媒体炒作后又风行神州。而后来神童作家不但越来越多,而年纪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14岁的沈阳女学生刘天天隆重推出了一本二十四万字的长篇小说《真心英雄》;内容大多与作者自己的生活有关。目前已经在拍摄同名电视剧,并由作者自己主演;10余万字的《黑眼睛》正在再版,而它的作者是年仅12岁的深圳中学生毛昱;高靖康,8岁时用8个月的时间推出了一部用儿童的语言改编的全新形式的8万字新童话——《奇奇编西游记》;
金今,3岁开始写儿歌和打油诗,5岁出了两本诗集,至今已出了四本诗集。首印即10万册的20万字长篇小说《再造地狱之门》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写作历时6年。这是16岁的金今创作的三部曲之一,随即要动笔写“天堂”、“人间”系列;蒋方舟,7岁出版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发行5000册;10岁写第二本书《正在发育》,因书中写下同性恋、伟哥等字眼,让许多成人都大跌眼镜;张蒙蒙,9岁出版第一本书《告诉你,我不笨》,10岁出版第二本书《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今年又出版第三本书《童年,只有一次》,共计60万字;6岁半的窦蔻用了5个月的时间写出了7万字的小说《窦蔻流浪记》;9岁的边金阳写了《秦人部落》和《时光魔琴》……
看了以上的文字,我想,除了让大人们感到深深的惭愧之外,还有什么话可说?我常想,我自己一把年纪,看过的书报以及经历过的事也不算少,为什么直到现在要写一篇象样的文章也不容易,那些5岁、7岁的小孩子,居然动辄写出10万数十万字的大部头?!我想,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等也望尘莫及吧!莫非我们到了一个产生天才的时代?我真的怀疑,那都是大人的所为,但愿这是中了“假作真来真亦假”的毒,冤枉了那些天才们吧!
®
有位男歌手叫周杰伦的,曾认真听他唱一两支歌,但听了半天,也不知他唱什么。今年的“春晚”,他也被邀上台“唱”了一首,但那是“唱”吗?从头到尾如同数快板,而且不知数什么!这样的歌手,居然可以被捧为“天王”,更弄不懂了!
®
听说有部电影要由舒琪来演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真把我吓了一跳!那个演二三级片出身的、并没有在内地生活过的香港女影星,能演当年的知青?不过,我后来想,舒琪演不了,莫非赵薇、章子怡、周迅演得了?对文革的了解,可能她们还真的比不上舒琪呢!只是,由于大部分当过知青的人还健在,恐怕那部叫《美人草》的电影还不宜象对西施、秦始皇、武则天、唐伯虎等大胆“戏说”吧。
®
近日去过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地。还未到暑假,那些风景区已出现人满为患。这起码说明了几点:一是,中国人太多了,错批一个马寅初,弄到现在积重难返,不可收拾;二是,中国人真的富裕起来了,有些闲钱花在精神享受上了;三是,中国人的趣味高雅起来了,不爱高楼大厦,喜欢小桥流水了;……不过,深入观察,游人之中,手握摄像枪数码相机到此一游留个影的居多,认真品味“文化”的甚少,所以,风景点挤满人,名人故居、墓地冷清;拍出的照片许多,留在脑中的“知识”甚少。
®
近日,湖南卫视搞了个“快乐中国,超级女声”的节目,我认为搞得很好,值得赞赞。可赞之一,它没有条件限制,70岁阿婆14岁少女皆可报名参加,这就圆了许多想上台表演或想当歌星的女性的“初级”美梦;可赞之二,是它效率高,开口唱几句甚至一句,即可被打住,其实唱歌这事,当你发出第一声,即已让行家判断出,你是否可作这圈中之人;可赞之三,它的评判“尖刻”,一反“大话”“假话”“空话”“客套话”之弊,唤醒和挽救了许多尚不知道自己五音不全并不适合走演艺之路的女孩;可赞之四,它采取评委与观众结合的方式,扩大了影响;可赞之五,它通过层层筛选,选出了50强、20强、10强、5强……的确是大浪淘沙始到金!
®
近日听到“天王”周杰伦有一段高论:“我唱歌确实咬字比较含糊,有时我在唱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但不会太离谱。我觉得有些歌唱得不清楚反而好,歌词有时也是一种配乐。我更注重编曲,它就像给小孩穿衣服,穿得好看就会加分,光听编曲就已经很像一首歌了,把歌词唱得清楚了反而不像我的歌!年纪大的人怎样听懂我的歌?看歌词吧!”象小周这样的连歌词也唱不清楚的歌手也可以红得起来,这本身也算奇迹了。不过,想到世间的确又有许多五音不全的、连简谱也不会看的“歌迷”,也就觉得不奇怪了。这就如同“传销”,年纪大的人大多知道是骗局,然而还是有无数年轻人误入歧途一样。年纪大的人相信并不会喜欢小周的歌,更不会去寻找那些歌词来看,除非他智力还未开发。
®
近日,刘德华在华中大都市武汉举行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引来了13万歌迷!13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几乎是一个小城市的全部人口!这除了显示出过气的刘“天王”仍具有“王者风范”外,也说明武汉这城市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的人真多!由于“刘天王”被13万人内外包围,500名公安干警也无法控制场面,导致了多人受伤,于是,演唱会提早结束,天王也狼狈地乘坐大型消防车逃离。13万人去听一位过气的流行歌手的演唱会,这事怎么想也让人觉得不舒服。看看我们的博物馆有多少人去参观?我们的图书馆有多人去阅读?我们的各种运动的全国比赛,有多少人去捧场?……
®
近来出现了一个叫“女子十二乐坊”的民族乐队组合,主要由十二位青春活泼的美少女组成。它在服装、姿势、台风、曲目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传统的做法,单说拉二胡,她们是站着拉的,配上露脐装和超短裙,真是改革得够狠的。于是,有一位老太太不愿意了,她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女士,她几度怒斥“女子十二乐坊”是对民族音乐艺术的亵渎,由此引起争论。我认为,从维护民族艺术的纯洁性这一点来说,闵女士是做得对的,二胡是一种民族乐器,适宜身穿唐装,坐着演奏,这样会保持古雅之神韵。但是,文化艺术又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对“女子十二乐坊”,我们不妨也采取宽容态度,就让她们在台上边拉边蹦跳,因为也有人会喜欢这种形式的,尤其是喜欢热闹的少男少女。真正懂得欣赏民乐的人,是会焚香品茗,静默地聆听象闵惠芬那样的真正的演奏家演奏的。
®
最近发生了田亮事件。田亮以其健康英俊的容貌、高超的跳水技艺,不仅赢得万千体育迷的喜爱,也得到演艺界的青睐。奥运会后,田亮涉足演艺事业,结果被国家队开除。此事,还引发了一场争论。一些人认为,你田亮是个跳水运动员,你就该永远跳下去,到08年北京奥运再拿金牌;也有人认为,田亮是国家培养的,不是自己掏钱练习的,奥运会名利双收后,不应忘恩负义。这些指责,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运动员也是人,应该有他自己的择业自由,文艺界中,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唱而优则写等的事例不少,想往哪个方面发展,或碰到机遇想及时抓住,都是无可非议的。我们自己不是也常想择良木而栖吗?为什么非要田亮继续跳水拿金牌不可?田亮即使现在宣布退役,你也不能干涉人家,何况他还没有说退役;至于说到,国家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你就应该报效国家。试想,国家培养了多少运动员?又有几十分之几是真正成才能获得金牌的?田亮已经为国家在许多大赛包括奥运会上夺取了无数的奖牌,这本身就是对国家的最好的回报。所以,对待那些运动员,我们也应该宽容,不要用一句“为国增光”的口号就把人束缚住。就算田亮、郭晶晶等不跳水了,难道中国就没有会跳水的人?就没有能力拿金牌?相反,并非所有运动员都能去演戏的,能进军演艺界,也不易啊!
®
近来身体欠佳,妻子不让我晚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脑,于是,居然能完整地看完了一出叫《民工》的电视剧。老实说,此剧有点文不对题,反映“民工”的分量不算多,倒是写两位小媳妇的情节不少。尽管如此,此剧毕竟反映了在城市当“民工”的弱势群体的艰苦和悲哀,也还是能触动人们心灵的。不管怎样,多拍这类电视剧,总比去返拍《笑傲江湖》,总比去热捧《浪漫满屋》有益得多吧。
®
近日,湖南卫视搞的《超级女声》又在多个城市开唱了,它让我看到了奇形怪状的各种女孩子,也听到了奇形怪状的各种“歌曲”。在听那些自称“很喜欢唱歌”的女孩子唱歌,许多时都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折磨。但是,细想一下,世间出类拔萃的人毕竟是少数,尤其是文艺界,对于众多“很喜欢唱歌”的女孩子,能给她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艺、锻炼自己胆量、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应该举双手支持的。
®
《超级女声》
终于唱完了,我是从头到尾都看了的。能经过多轮的竞争,最后进入前10名、前5名及前三甲的歌手,应该说是不简单不容易的。当然,由于文学艺术这东西,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对李宇春和何洁的唱功,我是不恭维的,尤其那何洁,每当她开口唱,我就为她担心。她的强项就是靠着她可爱的脸容,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英文歌,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惹得没有什么音乐修养的少男少女们发狂。李宇春那中性的嗓音,说它有特色也可以,说它难听亦可。上述两位,以后即使红了,都是没有能力站在舞台上清唱一曲的,都是要靠或动作或服装或烟雾或怪叫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的。周笔畅能唱出一些好歌,如在进某一级时唱了一首不知什么歌,就让我还有那女评委(糟糕,怎么就忘了名字?)大为惊叹。但是,她不是一位稳健的歌手,以后能步步晋级,就是靠名气了。真正有势力的歌手,我认为是纪敏嘉和张靓影。纪敏嘉唱歌够大气,样子也耐看,镇得住台,而且所唱的歌曲动静皆宜,中外皆宜,她一开口,就让人感到踏实,觉得她一定能够唱得好。张靓影,人靓声甜,尤其她所唱的英文歌,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她令人喜爱的最主要的原因。至于黄雅丽等,是纯粹的流星而已。这些扰攘了多时的“超级女声”,估计还会热一阵子,但是,当今歌坛,老鼠不一定就爱大米,还有腊肉、混饨、汉堡包……
返回